《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范文精选
《少年的你》是《七月与安生》原班团队回归再升级之作,包括导演曾国祥、监制许月珍、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摄影指导余静萍、造型指导吴里璐、声音指导黄铮等,主创们经过了前作的磨合,再次合作不改初心,力图还原最真实的青春本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少年的你》观后感
电影的定位是反映校园欺凌问题,让观众认识到校园欺凌带来的巨大危害,它不但会改变人生,更会索人性命。
什么是校园欺凌?就是指由少数人组成的群体,对个别人进行围攻、羞辱、孤立、毁谤,并对其身心进行持久的伤害。那么,被欺凌的为什么会是ta?不知道,或许ta太漂亮,或许ta学习太好,或许ta太懦弱,或许ta出身卑微,或许ta怎么都叫人看不顺眼,但是,这都不是ta的错。
陈念在受审时曾质问怀孕的女警官:“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错吗?我寻求过帮助,可是有用吗?如果是这样一个不安定的社会,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这些话掷地有声,然而,也说到了关键点上,那就是家庭教育!
反观魏莱何以成为校园欺凌者,她家境富裕,她的妈妈言语中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是最优秀的孩子,她给她规划好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因为高考失利,魏莱的父亲一整年都不跟她说一句话,她来到这个学校复读,她要成为她父母期望中的人上人,她不允许别人比她强,她靠着自己的美貌和金钱,无所不用其极的欺凌成绩优秀的胡小蝶,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楼自杀后,她不但一点都不追悔,转而继续欺凌成绩好的陈念。她像恶魔一样狠狠地捅人一刀,又像天使一样带着笑容去安慰,她不知道什么是犯罪,她冷血,而她的内心,是不是也在渴望真正的关爱呢?这难道不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吗?为什么女儿内心那么阴暗,而父母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呢?魏莱欺凌团的另一个女生,父亲接到处理女儿的通知来到学校,二话不说就是暴打自己的孩子,这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吗?
再来看看学校方面,只注重升学率,一个生命不在了,只赔了些钱就了事。警察到学校调查,当上课铃响时,学校领导居然说:“让她去上课吧,她们高三的时间耽误不起。”难道一条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几节课重要吗?
还有警方,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取证不足、缺少直接证据,所以即便陈念报了警,警方也无法对欺凌者给予惩处,尤其是这些未成年人,只能交回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可是,为什么取证不足?因为学校的无关痛痒,因为学生们的冷漠。高考,也是一场竞争,这就是现实。
其实,不只是学生们的冷漠,还有群众的冷漠。陈念在小巷里被欺凌的时候,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动静,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声正义的呐喊,没有一个人打一下110报警,只在最后时刻,从一扇窗子后面,传来一声“再闹就报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这场暴行。
再看看那些被欺凌的对象,几乎毫无例外的,生活在底层社会,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自身弱小,性格自卑懦弱,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保护,沦为被欺凌者时不敢声张。这不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十七八岁,本该是最美的青春年华,那些即将成人的少年本该在阳光下大声歌唱。然而,在阴影里,藏着什么谁知道呢?不要因为一时的欺凌,而成为一生的影响。
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警方以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关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想起了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这段话,想起了雪穗和桐原。
《少年的你》观看有感
电影《少年的你》在从宣传到上映整整推迟了四个多月,这四个多月的煎熬,在看完电影后,我说了不说祖国强大了,也真的进步了,这电影能让你公映在几年前你是想都不要想了。关注这部电影倒不是什么年轻的演员吸引我,什么导演的作品,似乎也和我关系不大,只是电影的宣传里有高三学生,有青春期遇上叛逆期,有如山般的高考压力,我为什么在影片公映的第一天就去看,因为我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想我先去看看,要是真好了,明天周末孩子回来一晚,我就陪他再去看一遍,可是当电影还没有演完,我就打消了带孩子来看的念头了,我怕孩子问我爸这就是你让我看的如此这般丑陋的社会吗?我怕我无言以对。但是我还是决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观感和心情记录下来。
我们小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没打过架,谁家的孩子没打过别人,谁家的孩子没被别人打过,孩子打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个时候不懂,现在看有不打不成交的友情在里面,几年前有个报道说两孩子打架了,双方家长领着各自的孩子都去找到了对方,两个家长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开战的时候,一回头两个孩子却已经高兴的玩耍在了一起,老师指着家长说是孩子们给你们做榜样还是你们给孩子做榜样呢。两个愤怒的家长各自拽起自己的孩子回家了,孩子却还哭闹着说我还要和某某玩云云。孩子打架似乎都在童年,但不知何年何月开始有了校园欺凌这个名词。粘上了这个名词在就和孩子打架无关了,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去年的时候我还清楚的记着报道出来的在我们渭南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和这部电影中的一样,也是几个同校的女生欺负同校的某个女生,所以说这部电影不单纯是根据小说改编那么简单,在网上搜搜报道出来的学校欺凌事件举不胜举,其实报道多了大家都麻木了,似乎都是正常的,问过孩子也有听闻,但他们学校没有,孩子自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读的都是不错的学校,中学高中都是市里的重点中学,都是各校的尖子生汇聚在一起的,当然也有分不够钱来补的,但学校里整体的风气都还不错,这也和学校的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从小我带着孩子在广场玩耍,我说谁要打你必须反击打回去,有次孩子的伙伴抢了孩子的玩具,孩子跑来向我求援,我说自己去抢回来,孩子胆怯的说他爸在哪,我说怕啥你爸不是也在这,我给孩子壮了胆孩子就去拿回来自己的玩具汽车,拿到后一转身就往我的方向跑来,马上躲到我的身后窥探对方的动静,对方当然没有动作,从那以后孩子在没给我说过谁抢了他的玩具,孩子上小学有过两次,一次是一二年级吧他打了同班的另一位同学,对方家长给我打电话,我说那咋办我把娃领去你在打一顿,对方无语的挂了电话,后来一次四五年级了,同学用钢笔尖怎么滑坡了孩子的手,老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已经被老师和对方家长领导医院去了,给孩子打破伤风针,对方家长给我说是孩子打架如何云云,我说你问问老师我娃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是好学生,咋能无缘无故的跟你娃打架呢,老师马上说就是就是,家长看了看我在就不吭声了,我给孩子说以后谁要在打你,你就拿那铁文具盒照他头上打,孩子又问我打破咋办,我说打破了领你妈那去给多缝两针。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孩子打架的事情了,到了中学传来的不是课间打游戏就是在饭堂打扑克,到了高中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上课睡觉,别的在也没有啥。看了这电影后,对电影中的小院欺凌真的让我很震惊,恶劣的程度令人发指,我说要是我估计早就把对方杀了,
想不通的问题是报道出来的学校欺凌事件和电影中的欺凌事件,都发生在女娃身上,反而男娃现在吊儿郎当打群架的混混们好像少了,女娃们学者玩世不恭当着大姐大,脱了校服一化妆就成了社会姐。描眉画眼坦胸露背装时尚,去年渭南报道的学校欺凌事件也是几个女生打一个同校女生,最后脱人家衣服还拍着视频,和电影中的情结如出一辙,这样的事情在网上一搜多的令人震惊,但都没有这部影片中描写的那么真实和震撼,电影演完了影院的灯亮了,但还在播放着片尾说是国家出台了那些防范小院欺凌的措施和法律,我看到整个影院不多的二三十个观众却没有人站起来离开,有的人和我一样愤怒的骂着,有的人还在抹着眼泪,只有一对身着校服的小情侣互相簇拥着走出了影院,
我不想过多的去描述影片的情节,我只想说我联想到的最毒莫过妇人心,好多恶劣的手段男人都干不出来,却都是女人干出来的,我以前的博文中写过,虐待公婆的都是媳妇,虐待继子女的都是继母,外出碰到许多带老人出游的一问大多是女婿带的岳父母,过去有首歌叫《女人是老虎》昨天我听了新买U盘的一首歌叫《母老虎》前晚看到深圳某小学开运动会,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了,好好学习,我妈开心,我妈高兴,天下太平。昨天这条信息上了各榜头条,女人们在家里的地位这句话概括的全面真实,有句话说谁家没个母老虎呢。过去说女人都是温柔贤惠的,现在哪里还有如此女人呢,那个不是女强人呢。
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学校也有了江湖,江湖上的丑恶也就来到了学校,其中最后惨死的大姐大也很漂亮,学习也很好,父母都功成名就,但她惨死后父亲在冰柜前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去,把自私演绎到了极致,试想他的女儿会充满爱心吗?我想到的是蛇蝎。那女人狰狞的面目,残忍的心态的确如蛇蝎般恶毒,死不足惜!这就充分说明了女人的嫉妒心从小就有,很多仇恨就是从嫉妒心不平衡开始的。说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我看都就不是空穴来风了,所以说还是喜欢诗词大会里面的那些女娃,我相信饱读诗书的女娃绝对不会恶毒。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理永恒不变!
影片中的女主角最后问女警察,谁来保护我,你愿意让你的孩子来到这个肮脏的世界吗?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在育了些什么样的人?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打游戏什么都不会,只要分数高了什么都可以忽略,学习好的孩子老师喜家长爱,老师和我沟通说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分数分数,拿着笔在那张纸上630到650之间划了又划。我试图转移话题,问孩子别的咋样,老师不假思索的回答说别的都好着呢,就是这语文和英语的分数还不理想有提升的空间,要家长多配合,我说老师你说让我咋配合我就咋全力配合,可是孩子还是那样子,分数我也想让他每次都考高分,小时候有个歌谣还是顺口溜:分分分,家长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绝招。过听到会哈哈大笑现在却笑不出来了。影片中高考的情景再现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再有二百多个日夜我也将和家长大军一起站在考场外焦急的等待!这人生大考,考的是学生,煎熬的是家长。
其实很多欺凌事件都发生在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无人管教无人陪伴,爷奶年事已高自己都顾不住摊子能给娃弄口热饭就已经不错了,多少孩子是回去自己弄饭呢,关键是没有了亲情的呵护,这些孩子过早的学会了冷漠,所以他也就不会把温暖爱意传递给社会,要不现在这个社会人情冷淡呢。我理解不了那些家长扔下孩子就走了,说是出去打工,但是打工也有自己打工的生活,也是在城市,总还是比乡村里的孩子们生活好点,就像影片中女主人的妈妈为了去赚钱,而独自把孩子一个人扔到家里,虽然那妈妈是我十分喜欢的吴岳演的,但她在本部影片中饰演的市侩大妈却令人反感。现在这个社会全民拜金,一切朝前看,家长给孩子教育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出来收入就高,就活人上人了,我却没看见周围的人上人越老越多,我看和我一的草根百姓满街都是,
不管社会如何变革,我感觉首先要给孩子们讲怎么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要做一个冷漠的人,我常常乐于助人,把自己的温暖传递给别人,可如今看看反馈给我的有又多少热情和温暖呢,但是我依然会给孩子说努力奋斗好好学习争上游的时候我也还会坚持的给孩子说做一个温暖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远离邪恶,珍爱生命!
《少年的你》观看心得
校园青春题材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潮流,每个人都是从校园走向社会,每个人都曾是少年。7月23日,电影《少年的你》正式官宣。
《少年的你》改编自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由曾国祥执导。许月珍监制,___和易烊千玺挑大梁主演。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成绩好有着小结巴的高中生陈念和吊儿郎当的职高学生北野因为意外相识,卷入到因校园霸凌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这是一个信任与爱的故事。小说改编最艰难的就是选角了,毕竟小说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虽然说众口难调,主角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形象,但有些独属于小说主角的特质始终是一样的,选角也要满足大部分人的期待。
北野是个桀骜不驯的大男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因为母亲是特殊职业从业者受到他人嘲笑,在外人看来,他叛逆混蛋,不干正事。但他却在陈念被欺负时默默守护,是陈念最信任的人。易烊千玺是TF组合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平时在大众面前表现出来的也是一个腼腆安静的男孩子形象,这样看来或许很难将他和北野联系在一起。但在《少年的你》官宣海报中,易烊千玺一头板寸,手背和脸上是擦出的伤痕,锐利眼神直直地透过镜头投射出来,完全看不出来这是那个腼腆内向的青涩男孩。褪去青涩的板寸千玺在他的第一部挑大梁电影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小编很是期待了。
《少年的你》打造团队是《七月与安生》原班人马。《七月与安生》也是小说改编剧,无论是剧情情节改编还是角色塑造,都极为成功在改编上很好的保留了原著想表达的情感思想。如今《少年的你》由他们来创造,相信也不会差。至于饰演陈念的___,这位塑造过各种截然不同形象角色的金马影后,塑造角色的能力和出色演技自是不用多提。
大部分网友们对___和易烊千玺主演的阵容都是比较满意和期待的,官宣海报的人物造型更是给予观众们很大的信心。不过也有少部分粉丝对于易烊千玺在剧中可能会有吻戏表示难过伤心,但作为演员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啦。
校园霸凌一直都是校园问题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国内和国外不少影片都以这个主题拍过影视作品。《少年的你》原小说的主题围绕着爱,信任与校园暴力,由于小说剧情的尺度问题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故事需要改编是肯定的。但网友们都表示,还是希望剧组编剧在改编时掌握好分寸,能保留一些本质主题,倘若直接把主题主线都改掉,徒留一个千疮百孔的内里,只披着个《少年的你》的外壳,也就没有改编翻拍的意义了。电影电视剧取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反映社会揭示问题,这也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期待的是一个在校园暴力中依旧信任着爱着的《少年的你》,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青春校园爱情故事,希望《少年的你》不会辜负我们的期待。
《少年的你》观看体会
《少年的你》是年10月25日上映,第一天就票房过亿了,微博知乎热度居高不下,___、易烊千玺两位主演的演技全程在线超出预期,甚至连里面的恶毒施暴者魏莱的皮笑肉不笑也给大家留下了心理阴影。
但是电影叫座不叫好。一是因为大家对《少年的你》剧本抄袭持严重怀疑态度,一部分人本着“保护原创者”的态度,呼吁抵制电影;二是电影中的某些设定让人出戏。比如故事背景是2011年上半年,也就是我们还在拿着诺基亚用着翻盖儿老人机的时候,电影中的人物已经用着有虚拟键的大屏智能手机,聊着好几年后才发布的版本的微信。但是大部分人应该跟我一样既不关心抄袭也不关心什么编剧bug,毕竟我看的是故事,是校园欺凌这件故事本身。所以第三点,为什么不叫好?因为大部分人对校园霸凌这件事情,并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
什么是校园霸凌呢?被孤立、扇耳光、扒光衣服拍裸照、强奸,然后导致抑郁、自杀。这是校园霸凌类题材的电影和知乎微博话题科普给我们的校园霸凌,就像《少年的你》胡小蝶被泼脏水拍下狼狈的照片不堪长期被霸凌最后自杀,陈念被绊倒摔下楼梯受伤被打得遍体鳞伤被扒光衣服剪掉头发录下视频。
这样子的校园霸凌有吗?有,但是仅仅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遭受的“霸凌”是什么样的呢:
因为一个跟不好事物谐音相近的姓氏被取侮辱性的外号;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青春期不会打扮而被嘲讽为乡下人土包子;
因为和某个男生多聊了几句就开始被男女朋友;
因为想当主持人刻意练习普通话就被群嘲太爱表现自己;
因为穿吊带内衣然后上课被后排调皮的男生解开脖子上带子;
因为成绩不错所以每天早上要早到帮校车车队的小队长写作业;
因为同学恶意煽动被孤立甚至之前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躲着你;
因为青春期发育被男生指指点点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
因为试着向老师求助讲了被同学欺负的事情,然后从此以后班主任知道的任何事情大家都认定是你打的小报告;
因为没有朋友所以和其他被孤立的人都做了朋友。
以上情况,是我自己在高中之前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事情,大概也是每个青春期的女生多多少少都有遭遇过的事情。然而这算是霸凌吗?
前段时间偶然的机会加了初中同宿舍的一个女生微信,看了她的朋友圈,有个好老公有个可爱的儿子,总之就是看起来岁月静好的那种人生。她跟我聊起当年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说她很想念初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想念无忧无虑的那几年。
而我的那几年,是屈辱的,是敏感的,是自卑的,是不被人喜欢的。所有不开心的记忆,至少一半和她有关。
至此我才发现,就算你那几年每天晚上在宿舍蒙着头哭的死去活来,就算你脑子里冒出过N多次要自杀的念头,就像《少年的你》郑警官讲的,“没有人知道这样能打死人”,欺负你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是欺负你了,人家只是不想学习需要一些事情打发时间,并且很快忘掉。这些欺负你的人过去、现在、未来都不会因此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只有你,只有你一个人因此不开心了好多年。
所以你看,电影《少年的你》那种极端的校园霸凌,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怎么会有代入感?我们的青春期,没有“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小北,没有生而不养的父母。那几年,我们只是好像是被不懂事儿的同学小小的“捉弄”了一下。
电影里有一点我特别有共鸣。
陈念说,“我只是想忍耐好好熬过高考,走出去,这有错吗?”都说小孩子才做选择,可是小孩子往往没有选择。上什么学校读什么班,很多人并没有选择,至少我当年没得选。什么分数对应什么学校,系统抽签决定班级,宿舍按名字排,不存在选择。所以那几年唯一支撑我的就是,中考完就好了。然后中考完之后的人生就真的好了。
我还比较欣赏的一点是,电影《少年的你》中坏人就是坏人,没有强行升华上演坏人变好人进而被原谅的戏码。霸凌者也会长大,也许也会变成别人善解人意的朋友,也会学会包容敬畏生命。但是被霸凌者就算长大了不痛了,也有为记忆里的那个不开心的小孩,选择不原谅的权力。
霸凌就是霸凌,发生了就会留下疤痕。
《少年的你》观看感想
上月看了《恶意》《放学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都是关于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未成年被性侵虐待之类,有点黑暗抑郁了好几天。今日走进影院,本以为《少年的你》是关于回忆青春,不想也是校园暴力。演员演技不做评论,剧情看着看着脑海中冒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悲伤逆流成河》,相同的梗,类似的剧情,一下子没了兴趣。影片的背景更是最近几年,要是放在一零年之前,我上学那个年代,还多少有点代入感,最近几年相关法律愈加完善,关注度提高,因为电影剧情需要突出夸大黑暗面,不敢苟同。
《少年的你》算是我喜欢的类型,如果此片出现在一零年之前,我会特开心,出现在如今,不说太晚,但有点失望,近十年国家出台多部关于校园暴力的法律,反应校园暴力的影片《悲伤逆流成河》之类也早已出现,如今已经得到遏制改变了,才出现此类影片,如同《我不是药神》,国家出来报销政策了,才出来影片给大家看,可往往政策没出来之前,那是最黑暗的时光,那时候为什么不出来相关反应现实的影片,那是我希望的,一部影片来推动相关法律的建设完善,不要等失去一条条生命后,才把黑暗放出来给人看。
我希望看到的是正在发生的,不是已经发生了的,去年13岁男孩摸女医生屁股,网络舆论导致安医生自杀,为什么没有一部影片出来来普及网络暴力的危害,键盘侠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敲敲键盘就可以逼死一个人,然后又心安理得的说受害人心里承受能力太差。七月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猥亵9岁女童,为什么没有一部影片出来让人们的重视儿童性侵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以及对性教育的普及。乔任梁雪梨的死亡,为什么就没有一部影片出来让人们认识抑郁症了解抑郁症,总有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是矫情想太多,总对他们说你要坚强加油,自杀了总有人说是内心太脆弱,抑郁症患者要的不是这些,中国5400万以上的抑郁症者要的不是这些,他们要的是一点点光点,要的是理解他们懂他们,他们不是矫情是病,不是口上说加油努力,这类话他们听太多了。
黑暗的现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无视,怕的是等失去一条条生命后才对它们重视。
相关文章:
2.最新《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