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榜样 4》专题节目观后心得感想800字5篇
推荐文章
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 4》专题节目于10月2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间8点档首播,适时在新闻频道(CCTV-13)重播,同时在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集中展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榜样 4》专题节目观后心得感想800字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细读唐史悟党员干部“立身之道”
“读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成都杜甫草堂的楹联展现了秋日读史的意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和总结历史,从历史的细节中感悟人生,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从历史的规律中总结创新,从历史的风云中借鉴方法,是我们党一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朝代之一,社会的安定、思想文化政策的开明、南北文化的融汇、中外文化的交流等,这一切都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细读唐史,人们总会被唐史中舍身求法的人、犯颜直谏的人、廉洁自律的人、爱民恤物的人所感动。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党员干部不妨在唐史中,寻找一些立身的启迪。
玄奘万里求法,只为“原原本本”学理论。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他所在时代的佛教理论混乱。玄奘为了寻找正确理论,开始西行取经,行程数万里,过程九死一生,可见“原原本本学原文”是玄奘以生命才换来的成果。而“原原本本学”历来是我们党理论武装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常言道:知是行之始,学不虚谈方可做出实效。原原本本学理论,是掌握科学理论的必由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的精髓都深深蕴含在原著原作之中,惟有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只有反反复复“读”和“嚼”,认真细致地理解,其深意才能显现,才能全面地把握,精神才能入脑,才能保证系统完整地掌握,既不遗漏重点,也不错过要点,准确、深刻地领悟其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最终化为思想力量和行动自觉。
魏征犯颜直谏,勇于践行忠诚担当。魏征,字玄成,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者,赤诚无私;诚者,真心实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底色,是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条件。党章规定,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忠诚既是党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作为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能否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事业兴衰的大问题。全体党员对党忠诚老实,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党就能保持团结统一,就有凝聚力、战斗力。说话实在,办事实在,为人实在,没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这个实在,就是忠诚。共产党员对党忠诚老实,要讲信念、要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
姚崇廉洁为相,一生始终“以廉慎为师”。姚崇,字元之,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过宰相,他一生“以廉慎为师”,十分注意廉洁,协助唐玄宗兴利除弊,为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居陋室的故事正是其“以廉慎为师”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戒的问题时,语重心长地说:“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作为党的干部,仅仅做到经济上的清廉、不贪,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到政治上的干净,即清正、不阿,也就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并在同志之间倡导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关系,在党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古人常讲:“公生明,廉生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立党为公。
宋璟爱民恤物,服务百姓如“有脚春天”。唐中宗时,宋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他为政清廉,全心为百姓服务,深得民心。所以,百姓都称赞他是长了脚的春天,他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温暖。后遂用“有脚阳春”等称颂官吏的德政。古往今来,不管是汉代文景盛世、唐代开元盛世,还是明代永宣盛世、清代康乾盛世,都在于能不能摆正“水与舟”的关系,摆正了是盛世,摆错了就是衰世。我们党从创立开始就抱定了矢志不渝为人民谋生存、谋福利的决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是水舟相托,更是鱼水相依、水乳相融。“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鲜红的精神底色,是我们党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密码,永远不能丢、不能忘,更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和冲劲,为人民的利益接续奋斗,永不停歇。
公务员招考开启“政治滤镜”
实行考试录用制度是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和国家现代人事制度建立。近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正在火热进行,这是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实施后,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第一次招考公务员。同往年相比,本次招考工作全面开启了“政治滤镜”,重点突出政治标准,将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始终,确保新录用公务员政治素质合格、道德品行良好。
打开“思想镜”,滤掉政治信仰“两面人”。“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政治信仰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政治信仰从本质上看是思想坚定,从表现上讲就是要永葆初心。只有信仰上坚定才能思想上认同,只有不忘来路才能继续前进。在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环节,在往年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报考,充分反映出国家在招录公职人员方面,更加注重对报考人员思想纯洁性的要求。通过开启“思想滤镜”,坚决将政治信仰缺失的“两面人”排除在外,推动国家公务员队伍思想纯洁、信仰坚定,充满生机、永葆活力,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奋力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答卷。
打开“信念镜”,滤掉政治立场“摇摆人”。政治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立场、就是人民群众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立场问题,多次强调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头等大事”,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对招录人员开展考察工作中,将特别采取个别谈话、实地走访、严格审核人事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本人面谈等方式,着重考察招录人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通过开启“信念滤镜”,坚决将政治立场不坚定的“摇摆人”拒之门外,确保新招录的国家公务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过硬,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当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先行军”和“开拓者”。
打开“言行镜”,滤掉政治意识“糊涂人”。习总书记在2016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四个意识”,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摆在首位、统领全局、最为关键。在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部分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实行差额考察,围绕树立政治意识、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对报考人员言谈举止、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全面杜绝唯分取人。通过开启“言行滤镜”,坚决让政治意识淡薄的“糊涂人”置身“试”外,推动国家公务员队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用政治标准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坚如磐石,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毫不动摇,担负起推动国家永续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聆听“话”里道“千钧”——致敬扶贫英雄
7亿多,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1.7%,6年来,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832个贫困县已摘帽436个。中国脱贫攻坚战一线基层干部的付出与牺牲谱写了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文朝荣、李保国、黄文秀……截至2019年6月底,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的名字应当被铭记,他们的故事应当被传扬。2019年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第6个“扶贫日”。让我们一起向每一位扶贫英雄致敬,聆听他们每一句话里道出的千钧力量。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搬动贫困大山的新愚公文朝荣
为改变海雀村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他带领群众在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共13400亩,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面对海雀村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扶贫攻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使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203.5公斤。他深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用自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带领村民不懈接力向绝对贫困发起冲锋,将他们带上了一条致富路,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你听,“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一句话依然不绝于耳,那一位位同他一样的扶贫干部,不懈坚守奋战在祖国最贫困的地方,用勤劳智慧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用创新不断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点燃了苦寒贫穷的土地,温暖了群众的心灵。
“怕村里受灾,我得马上走了。”——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
硕士研究生毕业,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风雨无阻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两本驻村日记写下她日夜兼程,发展电商、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一年时间里她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2.7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她心系在暴雨中所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怕村里受灾,我得马上走了。”却将生命定格“在路上”,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你听,“怕村里受灾,我得马上走了。”这一句话依然从未停止,那一位位同她一样的扶贫干部,为了群众的脱贫致富路,他们离开城市到农村,走出办公室到田野,离开自己的妻儿老小,用鲜血和生命,把汗水洒在黄土地旁,把关怀留在贫困户的心田。
“能够被农民认可,是很荣幸的事儿。”——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
他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扎根太行山区30多年,推广实用技术36项,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场次,让140万亩荒山披绿,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累计助农增收35亿元以上,10余万农民在他带领下脱贫致富。他一生把“能够被农民认可,是很荣幸的事儿。”看得最为重要,35年如一日行走太行,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脱贫致富之门;埋头耕耘、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你听,“能够被农民认可,是很荣幸的事儿。”这一句依然久久回荡,那一位位同他一样的扶贫干部,不分寒暑春秋,不管刮风下雨,把能被农民认可看成最大的事,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常年奔波于县城与村庄之间,用科技染绿荒山、造福百姓,把生命融入到了脱贫事业中,把自己的人生种植到群众脱贫致富的田野中。
曾翙翔“我有充满爱的心怀,亦有把爱撒向人间的意愿和实际行动”,龙俊“脱贫攻坚到了决战时刻,越到最后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郭彩廷“我们放心不下的最应该是群众的安慰”……一位位扶贫英雄的话蕴藏了一份份千钧的重量,他们都是贴心人、实干家,怀着对贫困的“感同身受”立下“军令状”,靠着自己的一颗心、一双腿走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把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百姓的爱,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用鲜血甚至生命兑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他们是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功臣,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向每一位扶贫英雄致敬,他们的英雄事迹必将写入共和国的历史册页。
今天 把最崇高的敬意送给TA们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我国也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这一日设立为“扶贫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多年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奋斗在基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中屡创佳绩,十八大以来,中国有8000多万人脱贫,也为国际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场战役中,有一批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用青春和生命绘就了一幅人民满意的壮美画卷。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这句响彻云霄的话,是广西百色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看望病重的父亲时,突遇暴雨而返回百坭村时说的,这也是她遇难前亲口对父亲说的话。生命定格在30岁,短暂而辉煌。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黄文秀从贫困山区中走出来,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的身份,又回到家乡从事扶贫工作,这就是初心与使命最好的诠释。黄文秀如“梅”,凌寒独自而开,不畏环境恶劣,只为暗香满乾坤。她心中有信仰,心中有人民,到基层,一心践行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只因这份信仰,让她永葆初心,艰苦奋战,全心为民。不负青春韶华,她的笑容我们当铭记于心。
扎根太行,开荒拓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农业科技人员的使命,就是为农民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能够被农民认可,是很荣幸的事儿。”“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农民教授”李保国如是说。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坚持科技扶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前有刘、邓战太行,今有保国敢担当”,李保国如“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以咬定青山气魄与担当,立根岩石,直至参天。他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为了让水旱灾频繁、交通不便的太行山人脱贫致富,把自己变成了“山里人”,以“背石头上山”的苦干实干的担当精神,一干就是35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的担当我们当铭记于心。
自力更生,决战贫困,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面对海拔高、气温低、土地贫瘠的现实,以身作则,战天斗地,以顽强的斗志为群众树立榜样。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又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守护这片热土。文朝荣如“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面对困难,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真正俯下身子扎根落后贫困山区,苦干实干,一生坚守,只为那颗初心。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他的实干我们当铭记于心。
扶贫路上,一个个英雄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名字会永远镌刻于人民心中,他们的精神会一直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调查研究中这样的“车”不能开
针对第二批主题教育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切忌“乱开车”“开慢车”“跑空车”,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蜻蜓点水”的“车”不能开,而要把好走深走心的“方向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最基本的方法是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弄清问题症结所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进而明确对策解决问题。因此,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不发现问题的调研是假调研,不解决问题的调研不是好调研”的理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头调研、经常调研,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要切实转变调查研究方式,不开“蜻蜓点水”的“车”、不看“浮光掠影”的“景”、不赴“瞎子摸鱼”的“约”,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个方向,“身入”到位、“心入”用情,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要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多到困难集中、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努力把方方面面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规律识透,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真实性、完整性,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鹅行鸭步”的“车”不能开,而要把好走快走好的“加速度”。第二批主题教育从9月份开始,11月底基本结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党员干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着力抓好调查研究工作。要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认领调查研究任务,不能推诿扯皮、消极怠工。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快工作节奏,不开“鹅行鸭步”的“车”,更不能“左等右等”都是“慢动作”。要开门见山,多采取不打招呼、不预先安排线路、不增加基层负担等方式,直奔基层一线,直插问题现场,面对群众了解情况,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区分轻重缓急,坚持边查边看边改,对调查研究中发现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就马上办立即办,提高工作效率;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善于引导,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对长期困扰改革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要深入思考、多找对策,形成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推动问题尽早尽快解决、政策落实落地见效。
“虎头蛇尾”的“车”不能开,而要把好走细走实的“大油门”。调查研究是开展好主题教育的一个利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因此,调查研究必须一竿子插到底,不能“来去一场风,无影也无踪”,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调研范围,排好调研时间,精准确定调研主题,细化调研内容,高质量推进调研工作,打细打好实地查看、个别访谈、资料查核、问卷调查、大数据采集等“组合拳”。要坚持有始有终,不开“漏风泄气”的“车”和“虎头蛇尾”的“车”,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解剖麻雀、会诊开方等方式,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出切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对策措施,拿出难题的实招、硬招。要坚决防止“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加大“油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不获实情不收兵、不解决问题不收兵、不获全胜不收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