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十篇

若水0 分享 时间: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二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一首《祖国不会忘记》让先后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的“航天员女教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数次哽咽。听完这首歌,我也不禁眼眶湿润,感慨万千。

提到载人航天,尤其最近“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英雄”。20年来,中国航天员队伍一次次出征太空,一次次平安归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暂停留到中期驻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我想,这离不开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们,亦离不开他们背后一位位“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的“无名英雄”。

这些背后的“无名英雄”们是致力实现创新和突破的设计团队,是小到一颗螺丝钉都不能出现丝毫错误的总装团队,是使尽浑身解数检查飞船健康的测试团队,是千千万万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航天人,也是千千万万航天人身后理解并支持航天事业的亲人们……“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些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来自艰苦奋斗的航天员们,也来自教练员、科学家、开舱手、工人等共同“托举”神舟飞天的一群人。他们或废寝忘食,或抛家别子,他们的艰辛付出为的是共同的航天梦,为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

“我们都知道加加林,但没人知道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无名英雄。”黄伟芬的话展现了航天幕后工作者甘当绿叶、甘做铺路石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其实不仅在航天事业,在脱贫攻坚一线、抗击疫情一线、抢险救灾一线,在各行各业存在更多的正是无名英雄,是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的奋斗者,是不为名利但求为祖国和平安定、繁荣富强的默默奉献的可敬可爱的人们。因为这些“无名英雄”的存在,因为有他们默默铺设的道路,我国的各项事业才更加行稳致远。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是的,祖国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正如我们抬头仰望夜空的时候,不仅会倾慕那熠熠生辉的明月,亦会无比敬仰衬托皎洁月光的漫天繁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三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举国沸腾,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民族自豪与爱国热情。

中国航天员们的每一次出征都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其背后都是航天人无数个日夜的汗水和努力。航天员们肩负着探索宇宙的神圣使命,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此次他们将再次续写中国载人航天的新传奇,把中国航天的《星辰大海》唱响浩瀚太空。

“我向你奔赴而来,跨越过星辰大海。”

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是中国航天人化梦想为现实的执着岁月。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7次神舟系列发射,3次备选,3次飞天,在这18年里,有不计其数的考核,他一直坚持训练,即便作为备选,也要准备到火箭点火的那一刻。上次飞行的惊喜仿佛还在眼前的刘伯明,时隔13年再次飞向太空,13年似乎很长,可当回头看为梦想坚守、为使命拼搏的训练时,却又似乎是倏忽之间,这就是飞行任务必将圆满成功的底气所在;飞行任务乘组中唯一的“70后”汤洪波,曾以为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很快就能体验到漂浮太空的感觉,但没想到这次飞天的机会,一等就是11年,这中间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一直坚守为祖国出征的崇高信念。我们为什么要奔向太空?因为那里有星辰大海!

“赤子心热血澎湃,用青春谱写精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员们几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面对26秒漫长的剧烈低频振动,杨利伟克服了身体与心理障碍,用一位英雄的坚定信念,完成了首次太空飞行。当舱门打开困难时,航天员们理智冷静地处理,最终翟志刚得以在太空行走……一次次任务圆满完成的背后,其实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140多个科目的课程,这是对毅力、耐力、记忆力的一种挑战,倦了他们就站着听课,困了就把风油精抹在鼻子下面;每一项专业技能的训练都在挑战者人体的极限,训练的过程中,宇航员手里有报警器,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时,可以随时按响它,但多年以来从未有人按下过,每个航天员都咬着牙坚持,因为他们相信坚持的力量。正如杨利伟所言,“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就是差一点点成功”。我们为什么能飞天逐梦?因为有一颗追梦的赤子心!

“你是心中一颗恒星,照我不停往前行”。

我们在迈向太空的一次次飞天壮举,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记忆之一,自2003年首次实施载人飞行任务以来到今天的成就,我们用了18年的时间,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但也让我们更高的航天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2003年杨利伟肩负着数以亿计的华人梦想遨游太空,在浩瀚星空实现了我国千年飞天梦想;2008年神舟六号实现首次多人多天任务执行,翟志刚太空出舱,第一次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浩瀚太空;2012年航天员刘旺完美地打出了一个“太空十环”,首次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2013年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实施了太空授课;2016年景海鹏和陈东在太空中驻留一个月,完成了迄今中国人时间最长、高度最高的太空飞行;这一次神舟飞天筑梦天宫,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高度。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前行?因为心中有梦!

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一次次历史性的跨越与成就,中国的航天员以星辰大海为征途,以逐梦太空为信念,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必将在浩瀚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以后必将在太空飞出更加绚烂的中国轨迹。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四

说起中国人的飞天梦,大概从神话传说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在600年前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火器师在椅子上绑了47个自制火箭,手持两个大风筝,想以此一飞而起。众人劝他不要逆天而为,他说:“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我纵然粉身碎骨,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

如大家所料,万户失败了,但飞天的梦从来没有失败过。66年前,一个国家重拾往日伟大,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做好了一艘足够飞得很高的运载火箭,又以惊人的速度做好了一颗卫星送了上去。迄今为止,那颗叫“东方红一号”的卫星现在还在轨道上转啊转,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们才真正开始了美丽的“神话”。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嫦娥携宠物玉兔奔月,栖息广寒宫,这写的不就是登月探测器“嫦娥”携月球车“玉兔”着陆月球的场面吗?不仅如此,月球车“玉兔”的着陆地点被命名为“广寒宫”,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了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星也被命名为“鹊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原来在遥遥的银河里,真的有“鹊桥”,连接着“天上和人间”。古人问“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美丽传说,我们就用“嫦娥”“玉兔”“鹊桥”来解答,让人类未曾踏过的月球背后烙上中国航天的足迹。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发起的“灵魂拷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样的求知渴望,正对应着两千多年后的我国走出地球、探索遥远行星世界的坚定决心。2020年4月24日,在“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纪念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命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为“天问一号”,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为“天问系列”。古人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我们就用“天问”系列行星探测任务来解答,火神“祝融”点燃了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不断探索和超越。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我们的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北斗七星是古人夜观天象之后对于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的命名,古代中国人用此来辨别方向。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将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饱含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的清醒、走向复兴的企盼。古人问“北斗参天,天地通连”,我们就用26载后3代、55颗卫星建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答,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精准授时定位。

除此之外,我们的量子实验卫星叫“墨子”,我们的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我们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我们的火星探测卫星叫“萤火”……等等。这是来自中国航天人的罗曼蒂克,这群“可爱”的航天人隔了漫漫岁月而来,有着“手可摘星”的豪情,做了这些最浪漫的事。当“飞天神话”不再都是传说,当“中国航天精神”成为文化自信,我们会发现,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终身,正是这些航天人做过最浪漫的事。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由“神箭”长征2F火箭顺利发射升空。神舟十二号的发射,向世界宣示这中国载人航天迈入新的篇章。载人航天工程建设29年来,中国航天人用长征、神舟、天舟、天宫等一系列浪漫名词,搭起了沟通天与地的“天梯”,让“天神”们入住“天宫”。这一切辉煌与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默默在背后耕耘的航天人们。今天,感谢他们!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五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嫦娥奔月、天宫翱翔,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对于天空星河的向往。为了神话中那美丽的夙愿。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团结奋斗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从黑火药的产生,到万户尝试载人升天.......到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奏响,神舟、嫦娥、天宫、玉兔……以中国神话命名的中国航天器在太空把“中国神话”在现实演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郭永怀,杨利伟.....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中国精神”熠熠生辉。透过“国之利器”我们看到了“国之大者”的伟大奉献,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伟大荣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诠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从物质生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全面小康,把对科研的保障始终都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我们从“0”到“1”突破,并且不断走向胜利的核心密码。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展开“天地通话”、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亲切会见航天工作者、勉励爱好航天知识的青少年……谆谆嘱托激励着勤劳、智慧的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国航天人用汗水浇灌信仰,在牺牲奉献中铸造了“大国重器”。一项伟大的壮举后面,总是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他们敢为人先,向着科技的高峰勇敢前进。用汗水和智慧凝聚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密钥,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老一辈的革命家、科学家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深入实验区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改进技术、突破难关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有的为了“为国铸剑”,放弃优渥的生活、离开父母妻儿,扎根大西北,挥汗戈壁滩,为了党、为了人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书写在丰碑上,用崇高的信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从百年前谈判桌上屈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强力回击,是什么让我们无比自信,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航天人用拼搏铸就辉煌,用坚守护卫祖国大地、人民安全。在我们的身后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积累的强大实力,这自信来自于党的领导,来自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让“中国红”的奇迹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光亮。在发展中强大自己,在拼搏中实现飞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咬紧牙关顽强拼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蹚出了一条大道、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之所以能理直气壮、自信满满是因为拼搏向上、永不服输,靠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天和”升空只是的第一步,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航天强国”更加需要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自立自强的作风,坚持创新超越的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六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英雄,“你”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新时代党员干部想用最真挚的情感向“你”告白、向“你”致敬。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爱“特别能吃苦”的“你”。荒凉的戈壁滩见证了“你”艰苦的工作环境,常人难以忍受的“魔鬼训练”练就了“你”高超的技能,特别能吃苦是“你”身上最耀眼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当代党员干部要把吃苦作为一种品格的历练,既要吃得了政治理论、形势政策、知识技能“学习”的苦,也要吃得下严格约束自我、规范一言一行“自律”的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党员干部要树立宁可自己多吃点“苦头”、也要让群众多尝点“甜头”的工作理念,摒弃“隔窗观景”“闭门造车”式的飘浮作风,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吃苦中成长成才,在吃苦中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在基层一线大放异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特别能战斗”的“你”。载人航天工作是一项“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你”完美返航的背后,承载了千万人的不畏艰险、勇敢战斗,“你”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驰骋于宇宙之中,特别能战斗是“你”身上最闪亮的标签。“重任仍在肩上,壮士不可卸甲”,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你”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接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始终树立忧患意识,增强斗争本领,领悟斗争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面对危险挡在人民面前,面对挑战冲在人民前面。要多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不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勇当为人民利益冲锋陷阵的“斗士”。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爱“特别能攻关”的“你”。在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面对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你”日夜兼程进行飞行演练,特别能攻关是“你”身上最难得的品质。在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弘扬敢于拼搏、自力更生的攻关精神,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敢于提出新方法,敢于开辟新领域,知难不言难,迎难不惧难,持续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直面问题挑战,推动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前,党员干部要永葆攻关激情,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勇站排头、敢打头阵,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爱“特别能奉献”的“你”。“你”选择了载人航天这份充满风险的事业,就做好了随时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一切的准备,特别能奉献是“你”身上最动人的情怀。是一滴水,就要滋润土地;是一束光,就要照亮黑暗;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就要坚守住岗位,“奉献”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代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将自己的热血燃烧给人民。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面对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甘当吃苦耐劳的“老黄牛”,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在为民服务中“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把每一项民生工作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做一名特别能奉献的“人民公仆”。

英雄淡泊名与利,惟愿飞天梦圆时。“你”用伟大的精神标注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高度,再多的爱意与赞美都无法表达对“你”的仰慕与崇敬,广大党员干部将以“你”为榜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再创新辉煌、再续新篇章。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七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在圆满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后顺利返航,举国欢腾。回眸61年中国航天路,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探月奔火”,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在几十年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因为广大航天工作者始终秉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航天精神。新的伟大事业,年轻干部要学会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把这份航天精神化为勇闯“星辰大海”的前行动力。

从“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中汲取信仰之力,做到对党为民绝对忠诚。20世纪60年代,广大干部、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诠释“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铮铮誓言,硬是在戈壁荒漠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完成了“两弹一星”工程。这其中不仅饱含着广大航天工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更展现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这个道理也正适用于当下的年轻干部:要想服务好人民、建设好国家,首先就要补足精神上的“钙”,这个“钙”就是树立好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心,要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求、个人利益和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能干事、能吃苦的大前提,只有树好为国为民的信仰旗帜,我们才能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从“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中汲取实践之力,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为解开原子弹之迷,邓稼先带领同志们夜以继日地赶工计算,在得出的结果和苏联提供的“假数据”完全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相信实际,并最终成功造出原子弹。是的,61年航天史在述说,“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秘密。未来的探索路上,广大年轻干部也要继续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一方面是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这是解决和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要持续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要在生活中多学、多看、多听,也要在工作中多运用、多实践、多结合,只有当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时,理论才有价值、实践才有意义。

从“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中汲取斗争之力,做到闯关夺隘、攻城拔寨。从“神五”首次载人航天,到“神七”首次太空行走,再“神十二”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神舟系列飞船在16年间对三个“首次”的跨越,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强大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当前,年轻干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必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态势。既矢志不渝地坚定正确的斗争方向, 

从“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中汲取无私之力,做到淡泊名利、勇于担当。杨利伟在面临发射失败就可能失去生命和发射成功就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抉择下,毅然选择为国家荣誉而战。是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就是中国航天人历来的特质,中国航天强大凝聚力也正源于此。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是到这种成功关头,广大年轻干部就越要厚植一份勇于担当、淡泊名利的无私观念,既要时刻牢记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复兴重任扛在肩上;也要常净从仕之心、常思为官之责,不问自己努力奋斗得到过什么,而常问自己为党和人民付出过什么。

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力军,我们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更遥远的未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八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九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精神之所以激发斗志、刻骨铭心,在于航天人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奋斗。回望航天事业发展的时间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接续奋进的坚实足迹、攻坚克难的强韧意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财富蕴含在这段非凡的历程中,激励着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航天精神感悟“归零之心”,朝着奋斗目标形成合力,不懈拼搏、开拓进取。

“归零”是从头再来的勇气。

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这条航天发展之路上,中国航天人面临的有来自环境的严峻考验,有来自“技术攻关”的难题,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技术攻关,从实验淬炼到问题定位,从查找问题到成功飞行,航天人在重重困难中“突围”,在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下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从头再来是一种勇气,只有把成绩归零,才能更好地出发;只有把失败转化为经验,才能更好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归零”,面对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将之提炼为干事创业的智慧,为事业发展注入力量。

“归零”是切磋琢磨的韧性。

航天员说:“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最酷的时刻”离不开“最严的训练”,火箭舱体内外的温差、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的“加速度”、在各种环境下的体能训练……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航天员不断打磨技能、提升本领,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务实之姿不断精进,以“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践行崇高使命。有本领不自大,有成绩不自满,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尤需有这样“归零”的心态和韧劲,投身工作实践打磨自己的本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成、有所进,在实践的“大熔炉”中丰富知识、锻炼思维。

“归零”是功在不舍的追求。

在航天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业绩,在于一代代航天人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他们功在不舍的努力下突破了难关,掌握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跨越。事业的发展之路没有捷径,成长的道路一样也没有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之作风、树立实绩之导向,在事业上有“闯劲”,在工作上心无旁骛,在奋斗中功在不舍,能够有跋山涉水、勇攀险峰的决心,以功在不舍的执着与坚持探索未来、开拓道路,提升个人修养、练好干事内功,以“一抓到底”的信念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提能增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十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驻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半年以来,三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

2022年4月16日,时隔183天,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他们的归来,带回了震撼,诠释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每位航天英雄的事迹中汲取永不言弃、敢为人先、始终如一的“航天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让“追天揽月”的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欢迎回家,翟志刚,向您学习“一蒿松劲退千寻”的“奋进力量”。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您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成为“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您曾与神舟五号、六号两次飞天机会擦肩而过,把“遗憾”留在心中,您没有放弃,继续备战,刻苦训练,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加码”“施压”,历经十年磨剑和层层选拔,终于成为担任“神舟七号”出舱行走任务的航天员,实现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您永不言弃、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常怀一颗“恒心”、蓄积一份“定力”,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沉下心”修炼内功,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欢迎回家,王亚平,向您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为力量”。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从看见“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从那一刻起,“航天梦“在您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女性的身体机能与男性天生有差距,意味着您付出了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您放弃,您始终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如今,您已两度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耀眼明星。您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克服遇事畏首畏尾的心态,敢思敢想、敢作敢为,把“使命担当”扛在肩上,用真的作为、实的作风攻克难关、化解难题,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欢迎回家,叶光富,向您学习“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坚守力量”。

“小时候您的梦想是开飞机,如今您去到了宇宙中,探索太空,梦想可以说超额完成。”小时候的您,自小丧父,全靠农户出身的母亲一力拉扯长大,年纪小小的您会到田地拔草,会挖野菜,替母亲收拾农田,补贴家用,直到暮色将至,您才会归家完成功课。长大后的您,因为工作调动,十年间陆续更换岗位,每次更换,每到一个新单位,都意味着您都得“重新开始”“从零突破”,可您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硬是凭着对蓝天、对飞行真挚地热爱,闯过了“白手起家”的“关卡”。您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我们身处何岗位都要继续发扬“我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当好“活扳手”、拧紧“责任轴”,在所坚守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忘初心、无畏艰险,不负组织所托,不负人民所盼,永远铭记担当为国。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十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思政课心得体会1000字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十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5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