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2019《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_看《决胜时刻》有感

2019《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_看《决胜时刻》有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2019《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_看《决胜时刻》有感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下面是5篇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希望大家在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能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为新时代的中国努力奋斗。《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_看《决胜时刻》有感
更多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推荐(点击进入☟☟☟)

1.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

2.70周年国庆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

3.《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悟800字5篇

4.4K彩色《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5篇

  2019《决胜时刻》观后感

  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现代社会,以全体奔向小康为目标的我们很难对抗战年代的苦难与艰辛。我们从小学习、被教育不能忘怀的也只有百团大战、挺进大别山、南昌起义这样著名的战役。这些事件当然是值得铭记的,但除了被人们口口相传的战役,还有一些不加渲染的真实事件流淌在历史长河中。这次我们要说的电影《决胜时刻》就是连历史书上都很少提及的渡江战役。

  这部影片以英国海军挑衅的“紫水晶号事件”开头,在近几年特别流行的历史片中显得格外突出。在剧情的推进中,从1840年英舰挑衅开始,至1949年击沉英舰结尾,看的是大快人心。而且我们竟然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修复后的高清开国大典!高清版的毛主席一出场,简直找不出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在场观众的震惊了。

  最值得一说的是《决胜时刻》以小见大,妙“笔”生花的表现手法。它虽然从历史事件这样的大处着手,却落笔于小处,让我们能看到伟人充满烟火气的一面,又能看到平凡人物的壮烈。

  还记得小二桥牺牲的时候,全场观众无不落泪。镜头一转,又看到毛主席怀着一颗“八卦之心”打听下属的恋情,为了警卫员的爱情忙前忙后,这才帮“钢铁直男”留住了爱人。

  都说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可任何时期都无法丢弃生活,当任弼时把一曲小提琴独奏送于战友,那种浪漫的表现充满着对信仰的敬畏和对美好的坚定。还有主席的警卫兵有富,不仅耿直地与主席“互相伤害”,也能敏锐发现问题捕捉特务,保护主席安全。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说是通过大人物、大事件留住观众视线,利用小事件、小人物将这一历史事件烙在了观众心里。

  从心底觉得,这一类的影片应该多拍一些,每一部都讲述一个历史事件,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记住历史,不忘初心!

  2019《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决胜时刻》阵容太厉害了吧,每个演员出场都是惊喜”,“最喜欢的两代男神唐国强和黄景瑜竟然合作了,这个组合很新鲜”,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上映之后,大气磅礴的历史故事令观众沉浸其中,两代人气演员唐国强黄景瑜演绎的“主席和警卫员的日常”,也让影院里不时响起欢乐的笑声,除此之外,集结各路“男神”、“女神”的强大阵容也令观众感叹“每一位都很喜欢,这部电影绝对是影迷的福利”。上映后,本片首周末票房达4000余万,是同档期最高评分电影,猫眼9.3分,淘票票9.1分,豆瓣7.0分。

  最特别的毛主席:温暖又幽默

  唐国强黄景瑜“破次元壁”搭档

  《决胜时刻》不但带观众回望了70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崭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而且还将视角对准人物的生活细节。两代偶像唐国强和黄景瑜“打破次元壁”首次合作,他们在片中的互动点滴也被观众称赞笑点多多。许多人都表示,40余次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这次“演出了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无论是学英语、进戏园子看戏,还是在街边吃小吃,或者是允许田二桥回家探亲,都刻画出一代领袖贴近群众的亲切感。黄景瑜演的警卫员陈有富,一边兢兢业业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一边又在谈恋爱时展现出“害羞可爱”的样子,两种状态的切换流畅自然,演技深受好评。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毛主席和陈有富还开启“互怼”模式,言语间的小幽默让观众笑称“现在像陈有富这种敢跟领导叫板的员工不多了”。毛主席关心下属,帮陈有富写情诗这段充满人情味的桥段,也让观众评论道:“陈有富真有福,谈恋爱还有毛主席的神助攻。”

  全明星阵容成“隐藏彩蛋”

  观众:我看嗨了,爸妈看哭了

  作为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电影集结了国内顶尖演员阵容,共贺祖国华诞。除了唐国强、刘劲等实力派老戏骨,黄景瑜、王丽坤、马天宇、杜江等青年演员,一些意想不到的选角也让观众表示“仿佛穿越了”。“延禧CP”聂远和秦岚分别饰演罗瑞卿和宋庆龄,“硬汉”张涵予自荐演了特务头目毛人凤,曾因“元芳”一角走红网络的张子健扮演李克农,“古装男神”吕行此次则饰演了蒋经国一角。有观众称“看这电影就像一场寻宝游戏,处处都是隐藏的彩蛋,感觉到满满的诚意”。承包无数观众“观影观剧回忆”的老中青三代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全力以赴,倾情演绎值得14亿中国人深深铭记的国家历史。

  此前有观众认为《决胜时刻》是一部“没有代沟”的电影,在上映之后,不少人也和家人一起前去观影。有观众感触良多地分享了与父母一起看《决胜时刻》的经历:“因为爸妈想看毛主席,特地陪他们一起去看。没想到我全程都很嗨,看到那么多很喜欢的演员,看到了会跟身边人斗嘴的毛主席,太值了。而当放到田二桥牺牲、任弼时拉小提琴这些片段时,回过头发现爸妈都哭了。非常精彩的电影,最后彩色的开国大典更是锦上添花。”

  2019《决胜时刻》观看影评

  电影《决胜时刻》已于昨日上映,影片展现了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秉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伟大目标的过程。该片具体有哪些看点呢?

  看点一

  黄建新组建金牌阵容

  《决胜时刻》是黄建新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推出的第4部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除了黄建新担纲本片监制兼导演,《百团大战》等电影的导演宁海强也加盟其中,共同执导。除此之外,黄建新还邀请了4位国内外获奖无数的大师为影片保驾护航。策划组织过《过把瘾》《云水谣》等作品的“金牌策划”张和平担任艺术总监;编剧何冀平,曾担任电影《邪不压正》、话剧《天下第一楼》的编剧。此外,还有金鸡奖最佳摄影邵丹、戛纳最佳美术贡献奖的霍廷霄。

  看点二

  “没见过”的伟人日常

  影片取名“决胜时刻”,一改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事件铺陈展现的传统,将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此将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现更生动的历史细节。谈判桌上精彩的辩驳、国民党方面人物的心路历程,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重新书写。

  《决胜时刻》中塑造了一个观众以往“没有见过”的毛主席形象,他有着有趣的一面,爱听戏,还给警卫员支招追女孩,说起英语来也不含糊;他平易近人,像普通长辈一样,安慰思乡的少年;当然他更有雄才伟略的一面,面对敌人毫不畏惧。

  看点三

  新老演员隔空飙戏

  《决胜时刻》里唐国强再次演绎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被问到是否已经信手拈来时,已经演毛泽东23年的他仍然表示演绎这样的伟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在《决胜时刻》中,另一个精彩看点是饰演毛人凤的张涵予、饰演李宗仁的濮存昕和唐国强等老戏骨的隔空飙戏。

  黄景瑜、王丽坤等年轻演员的加入也产生了特别的化学效果,他们所饰演的警卫员、播音员是历史里的小人物,二人的爱情充满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甚至需要毛主席亲自来牵线搭桥。

  看点四

  彩色开国大典做彩蛋

  电影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彩蛋”,那就是经过修复的彩色版开国大典真实历史影像,这也是观众们第一次在国内大银幕上见证这一盛典的彩色影像。开国大典曾摄制的彩色影像因为意外大火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以前看到的画面都是当时仅存的一些黑白画面,这次修复影像也弥补了这一遗憾。

  看点五

  有情有趣合家欢电影

  在此前的提前放映场次中,不少观众都给予了电影很高的评价,“燃点笑点泪点兼具,看完心里很温暖”。也有年轻观众表示,这是一部适合全年龄段人群观看的合家欢电影,“很少能有和爸妈没有代沟的电影,这部电影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年轻人可以了解一段历史,父母辈可以重温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有观众表示,“爱国这件事是跟老爸最没有代沟的事了”。

  2019《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为4K修复版开国大典鼓掌,能在大银幕看到这样的画面很荣幸,感谢《决胜时刻》!”这是一名普通观众看完电影《决胜时刻》后写下的评论。上周五起,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正式上映,收获了观众的一大波好评。观众表示,这是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更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的最好贺礼。

  观众

  有现场见证历史的感觉

  电影《决胜时刻》展现了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秉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目标的过程。在国庆前夕,走进影院重温新中国的“决胜时刻”,让很多观众觉得非常有意义。观众“朝闻道”表示:“大家都怀着一颗渴望和平统一的心,为这决胜时刻做准备。真的这一刻来临,那种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太触动人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盛世,如他们所愿。好多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来看,还有偷偷抹泪的。”

  和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在史诗般的讲述中,用更多笔墨刻画了小人物的故事以及领袖人物的日常,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加温情而立体。观众“热爱游泳的小鱼”认为:“影片从毛主席的生活细节入手,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毛主席。主席和陈有富之间的互动是一抹亮色,田二桥的牺牲让人潸然泪下。”影片中,毛主席帮警卫员写情书、去戏园子“追星”、在路边摊吃小吃、陪女儿捉麻雀等情节,都让观众会心一笑,让人感受到领袖人物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刘阳认为,影片成功突破了主旋律的狭隘定义和惯性思维, “电影通过平行的视角,使领袖人物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通过光影‘近距离’触摸到领袖”。

  还有不少观众提到,除了渡江战役时战士们的英勇牺牲令人热泪盈眶,全片最大的泪点当属任弼时在病重时为战友们献上一曲小提琴独奏的情节。随着如泣如诉的音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幕幕闪回,再现了中华民族风雨如磐几十载历经的坎坷与磨难,也表现了任弼时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影片结尾处4分钟的“重磅彩蛋”,高清4K彩色开国大典影像修复版首次亮相大银幕,令网友感慨“仿佛自己身临现场一般,有种跨越时空见证历史的感觉”。还有人说:“太高清了!光凭这就值回票价!这和在微博上看片段完全不同,是大银幕上才能感受到的震撼!影像全景展现了当年的阅兵和万民狂欢的盛况,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在心里的一幕!”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这是整部作品的“神来之笔”,《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则认为:“再优秀的演员也演不出真实影像带来的震撼,从演员过渡到历史人物,从虚到实的衔接,堪称天衣无缝”。

  幕后

  彩色高清版“修旧如新”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惜的是,过去我们所看到的影视作品中,开国大典的画面都是黑白的。

  其实,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大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那么,电影《决胜时刻》是如何找到这一彩色影像并将它修复搬上大银幕的呢?

  导演黄建新透露,自己在拍摄《建国大业》的时候,也用了几个开国大典的实况镜头,当时找遍了国内的资料库,也只是几段黑白影像。这一次筹备《决胜时刻》时,他听说有人在手机上看到了开国大典的彩色影像。“我一听就觉得很不寻常,赶紧去问彩色影像的出处,原来是美国从俄罗斯那里找来,用在了一个美国的纪录片中。于是,我们立刻派出两组人马前往俄罗斯。”

  据他所知,中国在1949年的时候,影像技术很落后,很多新闻片、纪录片都是前苏联技术人员拍的,可惜的是,当地的档案仓库发生过一次大火,很多珍贵的影像都烧掉了,但幸运的是,剧组最终在尚存的胶片中,找到了一段四分钟的、16毫米胶片拍摄的开国大典的影像,于是就买了下来。“但是,这段胶片的质量太差了,有划痕、晃动、颜色脱落、焦点不实,恰好当时中国有一家企业在研究转4k的技术,我就把这段胶片给他们去试。”令黄建新惊喜的是,“结果‘焕然一新’,它的层次感比较少,但是,却足够清晰,每一个画面都如此鲜明、生动,仿佛穿越了一般,这段罕见的真实素材能出现在影片中,是一件特别欣喜的事情。”

  作为一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的史诗巨制,《决胜时刻》用高清4K彩色开国大典影像,带观众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这一匠心也在影片公映后引起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态“冲着彩色开国大典也要进电影院!”

  2019《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他曾引领中国电影的先锋实验浪潮,处女作《黑炮事件》在影坛一鸣惊人,后又在《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表达对中国社会和心理变迁的细致观察;他不光一手打造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曲,为此后的主旋律电影树立标杆,还曾监制多部顶级华语大片,被誉为“中国影坛第一监制”。从1979年入职西安电影制片厂起,今年65岁的黄建新已经入行整整四十年。

  上周五,黄建新执导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决胜时刻》正式公映,另一部由他担任总制片人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也将于9月30日和观众见面。尽管黄建新常说拍电影对他而言只是一个职业,但这句话依然表露了他的心声:“就像抽烟的人上瘾一样,戒烟特别难,即使累得躺在街上大骂‘谁发明的电影’,但爬起来后还是会接着干。这就是电影。”

  导演

  从拍先锋电影到走向市场

  1979年,凭借一篇连夜写出的八千字剧本审稿意见,黄建新敲开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门,成为一名编辑,那一年,他25岁。

  黄建新的电影之路是从片场的摸爬滚打开始的。虽然干的是场记、导演助理这类“勤杂工”一样的工种,但由于他细致认真又谦虚好学,厂里人都喜欢找他干活儿,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救火队”,哪个剧组有问题,就会把他派去。1983年,黄建新正在山东荣成《瓜熟蒂落》片场给李育才当导演助理,领导一个电话打过来,让他立刻上车,直接去湖南。黄建新在火车上站了30多个小时,赶到湖南沱江镇,在那里等着他的,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正在拍摄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对于拍戏,实践经验很重要。现在在片场,几乎什么问题都难不住我,我都不会紧张,这跟当年当了这么多回场记有关。”黄建新说。

  那时,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电影业也在探寻新的出路,时任西影厂厂长的吴天明慧眼识珠,大胆起用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一批有才华的年轻导演,黄建新当时也按捺不住那颗跃跃欲试的心了。

  当时,严肃文学是影视作品最直接的创作来源之一,黄建新看中了张贤亮的小说《浪漫的黑炮》。按照当时厂里的规矩,新导演的前三部作品都需要联合执导,然后才能独立拍片。黄建新问吴天明:“谁和我‘联合’啊?”吴天明大手一挥:“不用,你自己拍吧!”于是,这个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剧组立刻奔赴渤海边,在大连一个造船厂里拍摄出黄建新的处女作《黑炮事件》。

  该片从一份寻找黑炮棋子的电报开始,讲述了一系列可笑而荒诞的故事,极具黑色幽默的讽刺力量,先锋的电影语言即使今天看来也相当精妙。处女作便技惊四座,《黑炮事件》让黄建新一举成名。《北京日报》当年刊发的《一九八五年度电影评奖揭晓》报道,便记载了该片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年度优秀影片奖、主演刘子枫获电影金鸡奖的新闻。

  此后,黄建新又执导了《错位》《轮回》,与《黑炮事件》一起被业内称为“先锋三部曲”,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实验与变革浪潮。与此同时,《红高粱》《黄土地》《猎场札撒》等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井喷,在国内外引发轰动效应。黄建新回忆,有一次他在北京一家酒店里拍了两天电影,这期间来了四个国外电影节选片人,就坐在他背后商量,谁来抢这部作品、在谁家首映。

  不光电影,整个上世纪80年代都充满激情,思想界百家争鸣,文艺界百花齐放。“那时有朦胧诗、伤痕文学、星星画会、新电影等,形成一个综合的文化运动,有点像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中国人的一次‘补课’。”黄建新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大踏步走向市场,影片的娱乐性、观赏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擅长拍艺术片的导演而言,是强烈的冲击。拍完《轮回》的黄建新去澳大利亚讲学两年,看了七八百部外国电影,他悟出一个道理:电影要生存,就必须“好看”。

  “从澳洲回来,我发现国内变化很大。过去老百姓只说不做,如今不再说什么,开始动真格的了。”1992年,黄建新以一部《站直啰,别趴下》开启了他的“都市三部曲”。影片的主角是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高作家、刘干部和张个体户,因为社会的巨大变革,三个邻居的心态和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京日报》曾有报道评价该片充满喜剧色彩而又引人深思,为国内拍艺术片的导演们蹚出了一条新路,“面对进一步放开的电影市场,黄建新,站起来,没趴下。”

  转型

  追逐风云人物的灵魂轨迹

  对于当下的年轻观众而言,黄建新更具知名度的是他的“红色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作品均以强大的明星阵容和恢宏的视听画面,为其后的主旋律电影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2008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黄建新受时任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邀请,联合执导表现新中国成立过程的电影《建国大业》。这对儿北京电影学院83级导演进修班的支部书记和班长,又一次并肩站在了一起。用商业电影思维拍主旋律,是两位老同学为该片定下的基调。从筹备、拍摄到宣传、发行,影片完全按照顶级大片的阵势来走,一百七十多位明星出演,让导演陈可辛感慨自己一辈子想拍的演员,黄建新用一部电影就拍完了。“试想想,如果没有这么多明星,怎么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去看这部戏?”黄建新反问,“而且有这么多好演员,电影质量更有保证,小人物都能有彩儿。”

  以人性化的细节全新塑造领导人形象,是《建国大业》的另一大突破。黄建新回忆,开机第一天,剧组在河北拍摄党中央召开淮海战役筹备会的戏,一喊开拍,所有演员笑着讲台词,黄建新立马喊停:“我不了解,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一次大战之前大家都笑着说话?”演员们听罢也笑了,说从来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但在黄建新看来,以往的很多主旋律作品都习惯于从胜利者的角度往回倒推,“好像我们永远在拍那个时候运筹帷幄,根本没有危险,但其实不是,打仗之前存在无数变数。过去的概念化创作是不对的。”

  为了追逐历史情境下那些风云人物的灵魂轨迹,黄建新常常在片场即兴创作。他的监视器旁边放着笔记本电脑,往往照着剧本拍了一半,他说“停!大家休息一小时”,然后开始在电脑上现场写剧本,打印出来直接拍。片中打辽沈战役时,周恩来到处找不到毛泽东,最后一看发现他在房顶上站着,满地都是烟头,这场戏就是临时加的。“因为那是决定胜负的时刻,我们想表现毛主席紧张的心理。包括后来淮海战役胜利后主席喝醉了,坐在一个大缸上,扑通一下陷进去,其他几位领袖又喝酒、又摔碗,又唱国际歌……这都是我们以前不曾看到的画面。”

  《建国大业》上映后,一举夺得当年内地电影票房冠军。该片将主旋律电影适度娱乐化、商业化,从中找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成为这一类型电影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和路标。自此之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主旋律大片相继爆发,部部都叫好又叫座。

  今年,黄建新又有两部主旋律献礼片在手。《决胜时刻》不仅带领观众重回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香山度过的那段光辉岁月,用各种生活小事塑造出领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还千里迢迢从俄罗斯找来历史素材并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我和我的祖国》则集结七位华语影坛重磅导演,演绎七组普通人和祖国息息相关的故事,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

  在两个剧组来回奔波的黄建新,忙的时候甚至连着好几天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在剪辑室做后期时,他发现说话没人搭理,回头一看,工作人员全在沙发上睡着了。如今两部电影都顺利完成,他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监制

  努力建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

  除了担任导演,“金牌监制”是黄建新如今在业内更为响亮的身份。从1998年的《飞天》开始,黄建新已经监制过大大小小将近40部影片,合作对象几乎云集了华语影坛的最强导演阵容,不仅有冯小刚、陈凯歌这些内地大导演,也有陈可辛、尔冬升、徐克、林超贤、陈德森、张之亮这些香港导演,甚至还有《小夜刀》《木乃伊3》这样的跨国大制作。

  谈及为何从导演转型做监制,黄建新坦言,他希望通过一部部华语大片的拍摄实践,和电影界的同仁一起,努力推进建立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够稳定发展。在他看来,单部爆款电影并不能支撑整个行业,“工业在寻找规律,不依赖爆款,工业是讨论你整体投入了多少,最后能回来多少,有没有利润继续推动电影发展。2018年我们电影年产量超过一千部,但只有三百多部进入院线,整体算来不成正比,并没有赚钱。如果有一天我们行业总体的产出和投入比成为良性的,我们的电影工业才算基本建立了。”

  黄建新回忆,以前拍完电影,调光师调完色彩,觉得很好了,但一到电影院放映,画面就特别暗,原因居然是影院不肯把灯泡调到最亮,因为那样成本非常高。影片音效也是,录音时按照标准录得很好,到了影院声音就变小了,一是因为放映员把音量从国际标准的七偷偷调到了五点多,这样做的目的依旧是为了省钱;二是有些影院放映厅的隔音不好,音量开大了,厅与厅之间互相干扰。“但在进口的杜比放映系统里,声画全都有固定标准,一改动就放不出来了。从这个放映细节来看,我们的工业标准还没真正建立起来。”

  一些大题材、大制作的影片,如果没有庞大的电影工业支撑,光靠手工作坊,更是没办法完成。黄建新举例说,“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拍摄涉及到各行各业资料的索取。片中还有2015年‘九·三’阅兵时女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带领后续飞行梯队接受检阅的画面,如果没有空军支持、没有电影工业的必备条件,你说怎么拍?”

  近年来总有影迷召唤黄建新多当导演少做监制。面对大家的热情呼吁,黄建新倒显得很平静,并不是很介意具体角色。他笑言,自己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任何事物的兴趣都没有那么长久,一会儿就转移了。“唯一性对我来讲没有那么强烈, 我得憋到什么时候我想去表达了,才会去表达。”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坐上导演椅,一如当年那个拍《黑炮事件》的年轻小伙儿。

相关文章:

1.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

2.2019电影《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5篇

3.2019电影《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范文5篇

4.2019观看70周年献礼影片《决胜时刻》观后感精彩范文5篇

5.2019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6.4K彩色原片《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5篇

7.2019献礼建国70周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范文

8.《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悟800字5篇

1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