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个人工作总结13篇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3篇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科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1
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11月7日,现有在职职工11人;另返聘3人、聘兼职人员1名。本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绿色科技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校现有(或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8户,即:印刷厂、农学院茶厂、工院实习工厂、科研处蜂产品加工厂、动科院饲料厂、图书馆书店以及两个股份制企业:九九饲料科技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时,全处职工所面临的是:生化厂亏损数百万元;农科贸总公司经营困难、债务缠身;劳动服务公司体制不顺、员工老化、后劲乏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几乎为零;传统产业年上交学校利润仅4万余元;经营用房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又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年收入10万余元,扣除税款和各种经营费用后所剩无几。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人事、分配、风险仍处在学校事业管理,计划经济的环境氛围中,而经营活动被迫推向了市场,必然造成经营与管理脱节、风险与利益分离。针对这一现实,我处制定了“清理整顿、摆脱困境,强化管理、增加效益”的校办产业治理的主导思想和“理顺关系、规避风险,立足市场、稳步发展”的校办产业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苦心经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校政发(1997)111号文件批示,学校对科技产业管理处实行三年(1997、1998、1999年)总承包。产业处三年应向学校上交85万元。经过全处职工共同努力,我处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1997年上交学校330123.25元,比1996年上交数增长57%,比当年承包数25万元超额80123.25元,超额32%。
1998年上交了400980.11元,比1997年增长21.46%,比当年承包数28万元,超额120980.11元,超额43.21%。
1999年上交学校预计至少可达438002.08元(若能及时收回余款,上交数可达484408.32元),比1998年上交数增长9.23%,比当年承包数32万元,超额118002.08元,超额36.88%。
我处三年完成的经济指标可以概括如下:
实现总收入2178559.90元。其中:房租收入:1923515.40元;企业上交利润:168952.12元(印刷厂上交:144700元;农机厂上交:10000元;书店上交4969.92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上交9283.20元);其他收入:86091.46元。这些收入的主要去向为:
1)上交学校1171605.40元,比总承包基数85万元,超额321605.40元,超额37.84%。
2)赞助校庆60周年3万元。
3)投资30余万元新建、改造商业网点,改善和增强学校经营用房的创收能力。
4)职工岗位津贴、临时工工资、办公费、车旅费、经营用房小型维修费、卫生治安费、占道费、职工培训费、接待费、工商税务办照、年检费等,每年支出9万元,三年共支出27.4万元(这些费用原一直由学校支付)。
5)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共计279349.88元。
6)奖励印刷厂支出18022.23元。
7)修缮蜂科所支出36480元。
另:配合印刷厂、实习工厂争取国家税收返回(1997、1998年)233670.80元,用于企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清理整顿、摆脱困境。
<1>、全面处理生化厂问题。
劳动服务公司属学校集体所有制老企业,改制时尚有职工8人,由于受市场、管理等因素制约,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员工老化等原因,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经学校批准,我处对公司依法进行了改制,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事实证明,将集体所有制改制为个体私人所有制,既解决了职工的医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又减轻了学校负担,于学校有利,于职工有利,职工满意,学校满意。
<3>、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3月学校批准在产业处设立财务科,并明确“凡有营业执照,未经学校批准单独设立财务的企业财务统一归口管理”,我处先后归口管理了印刷厂、实习工厂、书店、劳动服务公司和产业处5单位的财会业务;及时注销了这几家单位在校外开设的银行帐户。并实行:统一在校内银行设立帐户;统一组织完成有营业执照企业的企业年检;统一组织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终决算;统一向工商、税务、学校结算缴纳税费和上交学校利润。实践证明,财务归口管理,实行“四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资金体外循环等不良现象发生。
3、理顺经营用房的管理体制,规范经营用房的管理程序。
围墙经济是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的围墙经济一直效益低下,除了区位因素影响外,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用房部门所有、多头出租。移交我处之前,有多个单位不同程度在对外出租;二是开发力度不够,规模小;三是管理粗放,效益低。我处根据学校关于“经营用房全部由产业处管理,其他部门不得对外出租”的决定,首先,对小板桥变委托管理为直接管。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2
202x年,我市科技工作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科技合作,构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呈现出七大亮点:一是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动员会议,市主要领导把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三项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成功举办“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和“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首次大规模组织企业分行业赴高校考察交流。
三是省级创新平台工作进展顺利,新凤鸣纤维材料技术研究院成为我市继巨石玻纤研究院后第二家企业研究院,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嘉兴皮研所被认定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县(市)。
四是完成两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聘任11名专家教授为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完成第五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被评为第八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配合组织、人社部门组织申报国家__2个,培育省__2个,有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获得嘉兴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个。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创业园区重点工程建设环境,规范招标程序,狠抓施工进度,严保质量安全,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
七是信息宣传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采用信息372条次,关于《科技经费减免税的问题建议》等4篇信息得到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个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获得嘉兴市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肯定。
(一)优化科技环境,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
1、研究和部署全年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建设四型机关,确定了202x年科技工作思路。分片召开了镇、街道、开发区科技工作会议,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王尧祥副市长就如何发挥科技工作的驱动力、渗透力、服务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加大科技考核力度,调整出台了对镇、街道科技工作的考核办法。
2、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了高规格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这在全省是首次。会议表彰了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盛勇军市长作主题报告,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到会讲话。卢跃东书记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三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把科技、人才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落实和完善国家、省、市科技政策。优化市级层面的科技政策,积极开展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调整《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科技创新部分,鼓励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等;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并实施《市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修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扩大贷款惠及范围与上限额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强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继续完善科技系统信息考核办法,提高信息宣传的数量和质量。全年采用科技信息报道372条次,其中省厅采用111条,《今日科技》采用9条,《科技报》采用37条,位居市党务、政务信息前列。《基层建议:对企业科技经费拨款应给予减免税优惠》等4篇信息得到了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获得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与交流。围绕科技工作重点难点,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撰写的勤政周记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二)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培育高新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备选排摸工作,针对备选企业实行前期整体培训和后期一对一的辅导,进行梯队培育。通过引导企业选择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加强与省内中介机构联系沟通,发挥中介机构在材料组织上的专业特长,辅导企业组织申报工作。通过排摸,完成“十二五”高企后备企业库建设,形成备选企业90家,培育企业60家,优先企业20家的梯度培育格局。202x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恒隆化工、恒通化纤、无限新能源、永发电子、汉邦化工、新纪元钢管),通过复审5家(恒石纤维、京马电机、比华丽、嘉名、嘉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4家。
2、强化项目引导,帮促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积极开展创新型科技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构建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行业带动能力创新型科技企业。202x年,培育认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易锋机械),省级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到8家,培育市创新型企业8家,总数达到36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112家,培育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总数达到297家。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扶持我市新特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市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7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重大专项立项5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46项,立项394项,居嘉兴市首位。
3、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我市毛衫、皮草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建设。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达59家,并成立设计师协会;崇福皮研所被认定为省级重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并挂牌启动;新增省级研发中心2家(新东方油墨、耀润电子),总数达到2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新凤鸣),总量为2家。新东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列为我市首家省计划培育单位。二是加强市级研发中心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内部科研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引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202x年培育嘉兴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创历年之最,认定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总数达到68家。
(三)突出管理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与社会科技发展工作
1、完成特派员总结和派驻工作。第五批12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各镇、街道,下达专项科技计划项目12项,多个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肯定。同时,对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派驻期间的成果进行总结,编撰《市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成果汇编》供特派员学习参考。组织参加了嘉兴市农业科技大会,并作了交流发言。我市获得省、嘉兴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省、嘉兴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共8名先进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总获奖人次居嘉兴县市首位。
2、加强农业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总量均达10家。首次将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认定范围,认定市级农业科技企业8家,市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召开了高校专家与本市农业科技企业交流座谈会。二是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杭白菊和董家茭白分别已被认定为省级和嘉兴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农乐园艺农业公司组建并申报了嘉兴葡萄水果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原猕猴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首批认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2个。
3、做好防震减灾和站台建设。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学校2所,总量达13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有12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5.12”纪念日前后,全市几十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地震逃生演练。做好防震减灾监测台站的管理工作,强震台通过省级验收,站台建设工作获得省地震站台观测资料评比第一名、站台资料评比先进单位和嘉兴市地震站台监测工作二等奖。在嘉兴地区县市区中最早启动了《市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创新对接方式,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1.完善技术难题收集机制。坚持三管齐下收集技术难题,深挖企业“潜在需求”。截至目前,征集技术难题和需求73项,就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与企业直接对接30余次,达成合作协议与合作意向22项。开展第二批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0所大院名校的11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术指导。
2、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202x年共开展科技合作活动40余场次,服务企业500多家。5月,由王尧祥副市长带队分别组团到合肥工大、安徽农大、中科前方合肥研究所、合肥智能所和农林大学进行科技对接,明欣饲料厂与安徽农大程茂基教授就共同开发“无抗生态发酵猪饲料”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多次推介和洽谈,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发的菊花茎叶提取黄酮素项目与恒基生物达成合作协议。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与产学研合作启动,英国考文垂大学选派一名教授和9名研究生来相关单位实习调研,与濮院320毛衫创意广场进行交流合作,与无限新能源进行合作研发。
3、举办大型活动加强科技对接。一是成功举办“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全市140多家企业负责人在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四组赴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四所高校考察参观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及部分重点实验室,并与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会上有9家企业与上海高校进行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举办202x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暨国际科技创业园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周翔,上海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150多家企业负责人等共36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会上,市政府与东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有3家科研院所与国际科技创业园达成合作协议,4个创业项目签约入驻市科技创业园区,5个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4、引进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新建创新载体5家,其中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并与东华大学签约共建东华__新凤鸣低碳环保中心;中辉皮草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中辉皮草有限公司__陕西科技大学皮草研究院”;飞虎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共建东华大学__飞虎科技研发中心。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海理工三所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约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并于3月正式启动。科技局指定专人配合两名入站老师工作,到目前共走访调研企业50多家,达成签约合作项目9个,合作意向7个。
5、招才引智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与组织部、人社局协作,进一步加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全年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接待海外人才18批39人次。一是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项目申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大力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吸引精英人才与高端项目落户我市。由我局推荐上报精英计划项目21项(全市共推荐31项),其中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二是国家__和省__项目申报。由我局推荐申报202x年第二批国家__和省__各2个,引进1名国家__来我市创业,培育2名省__。三是重点创新团队工作。由我局推荐上报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9个,其中3个团队获得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了我市202x年度嘉兴精英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和202x年度创业项目和重点创新团队项目的评审工作。
(五)强化专利管理,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作重要讲话。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契机,在濮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并到有关镇、街道开展培训、组织申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2.知识产权示范体系逐步完善。我市以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为契机,制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的创建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通过示范工作的层层推进,进一步夯实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提升基层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能力。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3家,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7家,目前嘉兴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共31家。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复核。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拥有专利示范镇4家,洲泉镇、河山镇正在争创嘉兴市专利示范镇,高桥镇、龙翔街道争创市专利示范镇。
3.专利申请、授权质与量同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量2924件,同比增长41.7%,其中发明专利307件,同比增长65.9%,实用新型专利1445件;专利授权量2353件,同比增长92.9%,其中发明专利97件,同比增长38.6%,实用新型专利1119件。各镇、街道都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励企业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专利申请从外观设计专利占主导地位变成了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从食品等传统行业扩展到机械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打造综合型科技孵化器
1、科创园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规划占地33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区主体工程进展顺利,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园区在建设阶段得到了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市委书记卢跃东、市长盛勇军、副市长王尧祥等亲临工程现场视察并指导工作。市人大、政协领导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也多次视察工程现场。园区预计202x年建成后投入使用,可同时入驻科技企业200家左右,目前已通过嘉兴市建设协会项目工程优质验收,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2、政策引导招商入驻稳步推进。目前科创中心在孵企业63家,毕业企业19家,202x年实缴各项税金154万元。积极落实税收奖励政策,经财政部门审核共返还财政奖励35万元,共涉及26家在孵及毕业企业。按照《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对11家入驻企业拨付种子资金共计79万元。有效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批准22家企业提出的担保贷款申请,共计发放贷款2095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孵化企业培育扶持共谋发展。组织举办创业导师培训班,邀请优秀毕业企业负责人为在孵企业介绍成功经验,解答企业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举办项目对接会,邀请6家在孵企业与本地企业家进行项目对接。协助企业申报市级各类项目18项,其中被列入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宜生环境的“水泥窑炉脱硝技术”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202x年度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中心内企业共拥有专利197项,嘉兴龙晴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被认定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6家企业突破1000万元,202x年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3000万元。毕业企业中龙头企业比华丽电子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2x年销售额达6823万元,而恒基生物、特丽优电子等一批毕业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3
环保局科技标准处个人工作总结,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环保局科技标准处个人工作总结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年的环保工作可谓风云激荡,战役连连。党员先进性教育、“十五”收尾、“十一五”规划、环保模范城创建、百年一遇的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环保人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__年3月我从水环境管理处来到科技处从事一种全新的管理工作,一年来在利祥处长的领导下,在锦时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有较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理论素质,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工作中有大局意识,特别是年初落聘以后,组织安排我到科技处工作。当时也有很多顾虑和担心。是顾全大局,积极应对,还是顾念小我,消极接受,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来到科技处以后,立即被处内紧张忙碌的工作局面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也深感责任重大,能力素质不足。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尽快承担起工作任务,才能不辜负领导的关心,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期待。因此自己在工作中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调整心态,努力查找自身的不足,不仅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处内领导和同志学习,向先前在岗的昆林同志请教,在各方领导同志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教快地快进入了工作角色。
在工作中作风塌实,态度诚恳,胸怀宽阔,顾全大局,与处内同志能和谐相处,互助互让,既能独挑一担,又能打好配合。在各种考验面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工作勤奋,责任意识强,较好地完成了自身承担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积极组织推进局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对环科院《大顶子山航电工程运行后对松花江段的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科研项目进行跟踪指导,促进其按期完成项目研究工作。
二是按要求组织申报哈尔滨市__年环保科技攻关项目。在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紧密结合哈尔滨市环保工作实际,指导项目单位有针对性地筛选科研项目,使科研工作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经初步审核并指导修改,向市科技局申报空气污染物浓度数值模型预报的研究、厨予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排污权交易体系的研究、生物监测及种群油画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无冲击振动钢轨、中地闪点液体燃料灶具系统及烃醇燃料]、硝基苯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的影响趋势与生态恢复研究、硝基苯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冰融期水及水生物污染的对策研究、硝基苯对沿江饮用水井污染的监测与防治研究、含硝基苯的活性炭(淤泥)治理研究等10项公关项目。
三是结合__年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目标,征集并组织申报__年局系统科研项目。
四是多次修改、完善并发布了《哈尔滨市环保系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为环保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跟踪指导、结题验收等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五是强化环保市场监督管理。为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洁净配煤与助燃剂产品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将《燃煤助燃剂质量标准》与《洁净配煤质量标准》申报列入了省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按照《黑龙江省标准编制计划》,组织编制《燃煤添加剂质量标准》和《洁净配煤质量标准》。组织专家论证进行多次论证,同时深入生产企业征询意见,对10个助燃剂和洁净煤厂家的产品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准备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的编制说明。完善后的两个标准已经上报省局科技处,等待批准后发布。
六是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了哈尔滨市板材、油漆和涂料企业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培训班,提高了企业对环境标准产品认证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认证的积极性,使受训企业明确了认证的有关知识和程序。为有环境标准的企业开展环境标志认证提供咨询服务,组织认证公司和相关企业座谈,研究探索哈尔滨市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思路,为正在逐步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奠定基础。
七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方面有新的突破,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开展20家认证的工作目标。在有针对性地在建筑、石化、医药等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举办了iso14001:__版标准培训班,编制了14000宣贯手册,帮助30家企业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认证单位进行了备案登记并出具了环境守法证明。按省环保工作要求,对哈尔滨鑫岩实业有限公司等“双绿色”认证企业进行了复查,提高了其环境管理水平,保持环境管理认证的可信度。
八是创新环境新标准培训方式,以试代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组织开展了区、县、市(市)环保局执法和监督管理人员的《环境标准考试》,促进了区、县、市(市)环保局各级环境管理和监察人员对环境标准的学习,减轻了基层参加组班培训的负担,收到了非常明显的学习效果。
九是拟制科技处__年及“十一五”工作思路,提出局“十一五”规划科技部分修改意见。
十是撰写完成哈尔滨市循环经济经验材料,接待并完成哈尔滨市循环经济调研任务,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为《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课题提供相关资料,完成了我局“十一五”循环经济工作思路的综合工作。
十一是在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污染事件中,积极组织专家研究应对措施、技术和办法,组织协调相关科研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为防治松花江污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十二是完成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72号提案的答复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之,一年来,脚步匆匆,忙忙碌碌,在工作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在新的一年,自己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向各级领导和同志们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4
20-年,地区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地委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安排,扎实开展各项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照《地直部门(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细则》,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
1、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科技人才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召开2次党组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
2、成立领导机构,责任落实到人。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阿尔斯郎·伊明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局主要领导全面抓、局兴哈办与科管科、生产力促进中心具体抓上下共管的工作格局。
3、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积极性,我局相继出台《地区科技局人才工作具体工作措施》,《-区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文件,为科技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才能创造了宽松的工作环境。
科技局人才工作自查报告科技局人才工作自查报告四是是落实人才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及时向地委组织部报送相关材料。
二、人才队伍建设
1、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年春季、我们以自治区科技兴新素质工程培训基地为平台,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了特色林果业、马铃薯、晚熟哈密瓜、奶牛养殖、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68期,4100余人次。
2、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技之冬(春)”、科技宣传周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和培训力度,把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生产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农民手中。年初,深入县(市)13个乡(镇、场),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宣传活动,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现场咨询千余人(次)。同时,多名科技人员对林果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共举办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230期,培训农牧区、科技示范户、农牧民技术人员3.7万人次,免费发放科普资料1.8万余份,科普图书6000多册。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提高群众科技素质的同时,也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舞台。
3、以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为抓手,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科技特派员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以自身的优势,以技术与农牧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科技特派员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培育、配料、温度控制、大棚管理等进行实地指,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食用菌种植户2000户,建立示范基地6个,创办公司2个,合作社1个,利益共同体3个,培训农民3000人次,农民技术人员1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不仅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大户,使农牧民既掌握了先进、实用的农牧业技术,又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区下派科技特派员268人,其中法人特派员15个。科技特派员个人信息已进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信息库。有2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市获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称号。
5、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在20-年自治区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科技服务活动的安排,按照“科技创新、美好生活”的活动主题,地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组织40名科技特派员在18个乡镇44个村220个种养大户中开展科技服务,筛选出41名科技人员和科技持派员上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将为贫困山区开展技术服务。
6、科技局服务中小企业,政府免费培训。20-年3月由自治区经信委主办,地区科技局协办,在哈密科技孵化园免费举办“自治区银河培训工程”企业信息化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企业有82家145人。20-年8月21日,由-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区科技局联合开展20-年企业信息化培训,共有企业78家,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反响积极,反应热烈。
7、创新基金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在地区科技局辅导、帮助下,哈密11个单位获得了本年度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计划立项,共获得455万元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其中新注册的新疆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获得10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哈密科技创业孵化园内3家企业--哈密紫金科技公司的煤矿瓦斯抽放器研发生产、新疆玛咔药用资源科技公司的新疆药用植物玛咔生物萃取技术及产品研发和-市长征野菜开发公司的天然野菜精深加工项目合计获得85万元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目前,地区科技局正在协助、辅导相关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部20-年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计划”项目。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5
20-年年,市科技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推进了人才工作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为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局党组高度重视,一是建立工作机构。局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学炎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明确责任目标。根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年初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局机关工作要点,同时,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相关科室及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及单位的职责,将人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局机关年度考核。
二、切实履职,成效明显
(一)大力推动校企对接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信息。组织2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长工程企业参加“湖北省第十届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百家高校宜昌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 组织集中性产学研对接活动两次,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9项。为我市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和交流,引进科技人才架设桥梁。
(二)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活动。举办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2场次,培训人员16895人。承办国家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硕腾(上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在宜都举办公益性“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邀请省、-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和专家举办知识产权培训5场230多人次,讲授专利制度和《专利法》、专利申请前的准备、专利申请及程序,并到市内53家企业指导专利申请。提高了企业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申报科技项目的积极性。
(三)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坚持以项目为导向,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力度,引导企业从单纯争项目、争资金向以项目为导向,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变,带动和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认真抓好各项科技成果鉴定和项目申报工作。我市完成25项d类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登记,并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向省、宜昌推荐科技奖励项目5项。共申报落实-市以上科技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5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885万元,为科技人才打造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二是市政府拿出50余万元资金,对全市科技人员取得科技成果进行重奖。2名科技突出贡献者、1个创新型企业、22项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项目、111项优秀专利获得市政府奖励。为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对已获得授权的专利进行奖励和补贴。市科技局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专利权人。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6
20-年,我局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围绕市人才工作目标要求,创新工作理念,突出了“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一步提高了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局党组高度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科技部门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科技人才牵线搭桥,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1、充分利用科技部门资源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按照省厅的 部署和要求,启动工业科技特派员工程,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2、收集整理主要产业、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需求。通过科技信息网络、组织专家教授到企业进行现场调研等方式,进行技术难题对接。
3、编制我市对外科技合作暨产学研合作指南。在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引导企业与省内大专院校专家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企业大发展。协助恒友、山水、湘宜、欧本钢构、 联云、力道等企业与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化工学院、三峡大学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促进校企合作迈向更高的层次。
二、为科技人才创造条件,积极打造创新服务平台
1、打造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联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为企业注入创新动力。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并按照认定办法进行申报,以争取省市两级相关政策支持。今年,重点协助开元化工申报省级锰系列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获批准,省科技厅拨20万用于中心建设;浩博特公司申报宜昌市级环保壁纸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并已获得宜昌市科技局拨款10万元。
2、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按照省级孵化器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以-市生产力出尽中心为主筹建全市第一家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咨询、培训和交流等方面的服务。
三、为科技人才提供后勤支持,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
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力度,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专利意识。今年为企业培训专利人才50人次,省宜昌创新人才培训20人次。依托龙头企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每年为企业培养100名以上科技实用人才。充实科技人才信息库,配合市人才办搞好全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管理和服务。同时,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可给予适当奖励。此外,规划组织开展长期的院校对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的继续教育,为企业注入科技动力。给-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为科技人才提供政策支撑,提高为科技人才服务的水平
1、积极向上申报本市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申报推荐重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育、使用人才。经过多次深入调研,精心筛选,今年共组织向上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并组织高号科研成果的推广技术应用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项目验收、登记25项,发明专利已完成175件),这些项目、认定的获得,进一步提高了我市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能力。
2、积极筹备全市科技奖励大会。按照《-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积极组织组织全市202x年度科研成果的申报、评审和奖励,今年,共表彰42个项目,其中科学进步奖15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1项,科学技术发明奖16项。形成了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转化的良好体制与机制,保护了高层次技术人才 创新的积极性。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市工作、创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和提供专业服务。
3、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认定,培养一批在种植、养植、深加工等方面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科技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展科技活动。
4、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今年表彰省科技进步一奖1个、〔海通食品柑橘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集成项目〕。宜昌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五、存在问题
1、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产品相对低端;二是高层创新型人才十分匮乏。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比较少,科技人才中具有硕士职称的人员少之又少。
2 、激励创新的人才开发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现在很多科技人才有比较强的创新欲望,但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是缺乏必要的创新资金支持,二是缺乏良好的分配激励机制。
3、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
一是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传统中小企业比重大。
4、人才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各类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科技人才的特长是进行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但在经营管理、销售等方面往往不内行
5、科技人才思想太过保守,有些科研取得一定成就稍有突破就有较大成果和效益,但一般不愿与大学科研所合作,担心成果被人窃取,页不愿意申请专利保护。
六、在今后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1 、内培与外引有机结合,实现科技人才的有效增长
一方面牢固树立与现代高精尖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识。另一方面是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有计划地引进省内外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2 、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管理工作,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支持鼓励高校学生参与科技项目研发活动;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氛围,提倡科研风险,成功就有奖励,失败就 就一无所有了。能否失败了 页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建立科研项目风险基金,鼓励创新。
3 、全面落实科技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省厅、省政府的部署,把我市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我市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办事处)的科技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4 、制订出台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 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文件,形成了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转化的良好体制与机制,保护了高层次技术人才 创新的积极性。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市工作、创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和提供专业服务。
5 、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认定,培养一批在种植、养植、深加工等方面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科技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展科技活动。
6 、继续加大科技创业中心建设
加大科技创业中心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场所。对于那些有价值、需要扶持的研发科技项目,鼓励科技人员进入科技创业中心,为他们提供一个孵化的平台,扶持他们创业。一引导科技人才到市场中选课题,促进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二建立健全项目课题负责人制,鼓励科技人员承担重要工程、重点项目的科研任务。三是加强专利的法制意识,对科技创新成果与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管理、资助和奖励。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7
202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支撑发展”这一主线,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深化科技计划体制改革、规划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为抓手,着重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创新驱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9+40”为基本框架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二是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正式启动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管委会、“一区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创新能力有新提升。我市3家单位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获省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一、二等奖14项)。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HP2-52C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83334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811件,增长32.8%),专利授权量达到58406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46件,增长8.8%),在专利授权总量增长趋缓的形势下,授权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全市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216家,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273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7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认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6家、市企业研究院32家、市重点实验室10家,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新培育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宁波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五是“天使投资”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设立了总额5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有美国K4、浙江蓝源等23家天使投资机构、19名天使投资人在我市备案,共签约跟进投资项目20项,跟投金额1720万元,引导银行向其中的5个项目发放科技信贷1100余万元,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放大效应达到1:10.3,并推动了包括“3315”项目在内的5家创新型初创企业落户我市。
六是产学研创新对接与合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宁波人才科技周�6�1宁波高交会、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创业创新大赛等科技合作活动10余次,成功组织了首次科技成果竞拍,引进共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海洋电子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74家,组建成立了 “宁波工业智能化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天然产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高新技术项目432项,首条年产1000吨(一期年产300吨)石墨烯生产线建成投产,碳纤维百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超级电容器研发与产业化等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
七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新材料、新装备、生命健康产业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主动设计并启动实施“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6大重大科技专项。202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915.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2795亿元)比重达到30.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八是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效果明显。培育认定农业新品种12项,有15个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被列为 “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获得国家财政经费支持4046万元(为上年的1.94倍)。扶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企业15家,新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133个,服务支持农业“两创”和新农村建设。在抗击“菲特”台风中,先后组织种植、养殖类24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受灾农户、养殖户恢复生产和灾后病害防治。
九是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实施“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攻坚行动”,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扶持强度与企业本身的研发投入相挂钩的机制。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4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60余亿元,占GDP比重2.2%。
十是区域科技进步持续加快。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据省统计监测,202x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居全省第二位);鄞州区、余姚市、奉化市、镇海区、慈溪市等5个县(市、区) 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进入全省前十名。
二、主要工作和举措
一年来,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这一主题,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拓思路、强举措,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解,把握新形势推进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把贯彻落实-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动力。
注重发挥职能优势,做好决策参谋,按照落实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五个一”的要求,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谋划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通过努力推动和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创新驱动现场会”,“科技领航计划”、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批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创新越来越摆上宁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加强对科技、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研究提出了“八翻番、四提升”的工作目标,组织制定了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及具体行动计划。抓实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科技进步考核,实施“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攻坚行动”,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积极探索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市与县(市)区联动、各部门协同的推进合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进LED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创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申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有关工作的开展。经多方努力,我市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宁波高新区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进一步凝练科技工作重点,重心前移,加强规划引导、平台建设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培育,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二)聚重点、求突破,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针对我市科技资源少、创新支撑不足这一瓶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立足高起点,积极谋划、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今年8月底,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正式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和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一手抓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全市已有企业技术研究院32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62家(新增11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57家(新增4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4家(新增15家)、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家(其中省部级1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新增2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家(新增1家)。
针对宁波民营资本雄厚、科技投入强度低的现实,突出“三个抓”。一是抓财政科技投入导向,组织开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力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在专项攻坚行动中,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分解目标,明确任务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和督查力度,积极推动市级各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将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强度跟企业的R&D投入强度相挂钩的公共政策扶持机制。
二是抓社会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创业。市政府设立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了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宁波市天使投资俱乐部”,引进举办“黑马大赛”、“中国创业大赛”等天使项目对接平台,积极推进人才、资本、成果对接。目前已有美国K4、浙江蓝源等23家天使投资机构、19名天使投资人在我市备案,共签约项目20项,跟投金额1720万元。
三是抓企业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投入。据统计,全市有626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减按15%税率征求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6.93亿元;有1078家企业享受了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税前加计扣除金额29.55亿元(50%部分),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7.39亿元。
针对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做好“两个加强”。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试点,面向4+4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生命健康、新材料(包括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智能装备(机器换人)等产业技术创新专项31项,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获国家各类科技项目170余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91项(重点创新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33项、重点新产品21项、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5项(重大项目2项),“宁波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2000米水深水下紧凑型分离器关键技术和样机”等5项列入863课题项目,“东南沿海地区生态型村镇社区与小康住宅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舞台效果装备控制集成系统”等5项列入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
二是加强创新团队培育,实施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工程,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3315 计划”、领军和拔尖人才的跟踪服务,新认定企业技术创新团队40家,有2人列入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目前已累计认定科技创新团队73个,列入国家“----”27人、省“----”86人。
针对我市专利授权量大、发明专利比例低的现状,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资助政策导向,修订完善资助政策,加大对发明专利、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企业培育,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78家,10家企业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验收,4家企业通过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验收。三是加强培训和服务,组织专家深入5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审员470名,为全市970余家家企业量身定制1200余个企业专利特色库。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共查处各类专利案件71起,结案69起,其中专利侵权案件41起,调解专利权属案件6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9起,其他案件15起。
针对农业“两创”、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抓好“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抓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8项,农业“两创”项目53项,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15家,对17家优秀星火示范基地,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1项(其中3项列入重点项目)。
二是重点抓好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制定《宁波市科技惠民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组织实施 “北斗应急示位标开发及应用示范”、“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急救网络构建与早期优化再灌注治疗策略研究” 、“ “基于RFID 的智慧消防设备管理系统研发”等社发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6项、一般攻关项目81项,争取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着重支持一批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城建交通、消防应急等领域的重大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成果。
三是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以及我市承担的省“十一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新建台站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
针对我市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创新领军企业少的状况,实施“科技领航计划”,通过“初创企业引导、成长企业培育、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示范”等,大力培育形成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培育梯队。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完成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2739家;开展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累计认定市科技型企业779家(其中新认定216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工作,目前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112家(新认定197家,44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扶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认定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2家(累计达156家),推荐申报省创新型企业10家,推荐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家。
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难的实际,开展“科技招商”,通过举办成果发布会、技术成果竞拍,促进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成功组织大型科技合作交流活动10余次,组织科技合作项目签约30余项,项目签约金额达3.26亿元。在“宁波人才科技周”、“202x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暨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上,两次试水成果拍卖,共有19项科研成果成功竞价拍卖,拍卖成交价1800余万元。
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立项支持完善技术市场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发布难题、对接技术。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场共发布有效技术难题614项,正式签约406项,合同成交金额53038万元;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新增注册高校院所会员24家、专家会员48人,发布有效技术难题686项,成交项目229项,合同成交金额29987.05万元。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401项,合同成交金额169397.6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98693.19万元;吸纳全国各地技术237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30.12亿元。
针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际和要求,继续实施科技服务业项目,组织实施“多示值实时识别水表全自动检定装置研制”等科技服务业项目30项,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6家,扶持研发设计、技术交易与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检验检测技术和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科技服务业发展。据估测,全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能达到80亿元。
(三)转作风、提效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0条措施”等规定的落实,下基层、走企业,开门听意见,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排查“四风”中照镜子、正衣冠。相继出台了《市科技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意见》,抓好加强会风会纪建设、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规定的落实。
加强对党员干部、直属单位和窗口部门落实绩效对账制度、AB岗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情况的日常监管。按照立说立改的要求,强化整改举措,对“四风”排查、市委巡视、日常检查、群众反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举措。今年以来,我局机关作风有了整体性好转,“三公”经费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公务接待比去年下降了40%以上,大型活动、会议支出同比下降了近50%,出国境考察费用支出下降了30%。
深入开展“三思三创”、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突出科技部门特色,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科技管理和服务作为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开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强化科技帮扶,走基层、听民意、解难题、改作风,先后走访调研企业1000余家,解决基层难题578项,征求企业需求169条,听取意见建议89条。
抓好廉政责任制的“五个一”的落实,切实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年一次-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市委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对市科技局班子落实-、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民主决策、选人用人等进行全面回顾和检查。规范机关处级干部廉情报告和廉政档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处级干部廉情报告内容,不断扩大建立廉政档案的覆盖面。
积极推进“阳光工程”,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50余条,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宁波科技信息网再次被市政府评为示范网站,宁波科技信息网政务公开栏目被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202x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
(四)抓监管、推公开,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绩效
推进科技评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实行“管、评”分离的管理模式和“三审一决策”的项目立项程序,初步建成函盖全市各有关产业或专业领域的、共4000余名专家的专家库,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统一受理,推行网上评审、异地评审,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公正、公平。
强化科技项目中期评估,组织专家对在研的200余个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中期评估,对在实施进度和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项目,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估,委托第三方对202x年度立项的160余个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并提出了科技计划绩效报告和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改进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方式提供决策参考。
稳步推进科研经费“阳光公开”,会同市监察、财政、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宁波市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初步建立了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引入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农科院、宁波莨菪类药物与戒毒研究所、宁波科技信息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已实行科研经费公开制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开科研项目3000余项。6月,宁波日报以《宁波上千科研项目首次“晒”经费》为题对我市推进科研经费公开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等作了转载;10月,省纪委(监察厅)对我市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推进“阳光科研”的做法作了专题采访。
三、当前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十八届三-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版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否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切实推动创新驱动政策落地入企、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好作用,对我们科技管理部门既是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期,资源环境要素瓶颈凸显,加快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转变是宁波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力度大、科技进步提升快,但必须认识到我们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还比较低,科技资源少、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等现状一时难以有实质性改变,实现“八翻番、四提升”的目标有较大压力。
从市委对我局的巡视反馈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的意见看:我们工作的创新突破力度还不够大,虽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但总体讲面对科技金融、科技城建设、海洋高科技等全新的领域,仅靠原来的知识、经验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等方面办法举措还不够多。在科技管理方面也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财政科技经费安排较为分散等等问题。我们的科技管理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8
202x年,我市科技工作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科技合作,构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呈现出七大亮点:一是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动员会议,市主要领导把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三项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成功举办“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和“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首次大规模组织企业分行业赴高校考察交流。
三是省级创新平台工作进展顺利,新凤鸣纤维材料技术研究院成为我市继巨石玻纤研究院后第二家企业研究院,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嘉兴皮研所被认定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县(市)。
四是完成两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聘任11名专家教授为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完成第五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被评为第八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配合组织、人社部门组织申报国家----2个,培育省----2个,有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获得嘉兴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个。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创业园区重点工程建设环境,规范招标程序,狠抓施工进度,严保质量安全,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
七是信息宣传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采用信息372条次,关于《科技经费减免税的问题建议》等4篇信息得到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个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获得嘉兴市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肯定。
(一)优化科技环境,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
1、研究和部署全年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建设四型机关,确定了202x年科技工作思路。分片召开了镇、街道、开发区科技工作会议,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王尧祥副市长就如何发挥科技工作的驱动力、渗透力、服务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加大科技考核力度,调整出台了对镇、街道科技工作的考核办法。
2、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了高规格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这在全省是首次。会议表彰了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盛勇军市长作主题报告,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到会讲话。卢跃东书记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三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把科技、人才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落实和完善国家、省、市科技政策。优化市级层面的科技政策,积极开展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调整《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科技创新部分,鼓励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等;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并实施《市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修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扩大贷款惠及范围与上限额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强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继续完善科技系统信息考核办法,提高信息宣传的数量和质量。全年采用科技信息报道372条次,其中省厅采用111条,《今日科技》采用9条,《科技报》采用37条,位居市党务、政务信息前列。《基层建议:对企业科技经费拨款应给予减免税优惠》等4篇信息得到了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获得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与交流。围绕科技工作重点难点,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撰写的勤政周记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二)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培育高新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备选排摸工作,针对备选企业实行前期整体培训和后期一对一的辅导,进行梯队培育。通过引导企业选择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加强与省内中介机构联系沟通,发挥中介机构在材料组织上的专业特长,辅导企业组织申报工作。通过排摸,完成“十二五”高企后备企业库建设,形成备选企业90家,培育企业60家,优先企业20家的梯度培育格局。202x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恒隆化工、恒通化纤、无限新能源、永发电子、汉邦化工、新纪元钢管),通过复审5家(恒石纤维、京马电机、比华丽、嘉名、嘉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4家。
2、强化项目引导,帮促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积极开展创新型科技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构建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行业带动能力创新型科技企业。202x年,培育认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易锋机械),省级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到8家,培育市创新型企业8家,总数达到36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112家,培育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总数达到297家。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扶持我市新特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市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7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重大专项立项5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46项,立项394项,居嘉兴市首位。
3、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我市毛衫、皮草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建设。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达59家,并成立设计师协会;崇福皮研所被认定为省级重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并挂牌启动;新增省级研发中心2家(新东方油墨、耀润电子),总数达到2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新凤鸣),总量为2家。新东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列为我市首家省计划培育单位。二是加强市级研发中心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内部科研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引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202x年培育嘉兴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创历年之最,认定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总数达到68家。
(三)突出管理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与社会科技发展工作
1、完成特派员总结和派驻工作。第五批12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各镇、街道,下达专项科技计划项目12项,多个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肯定。同时,对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派驻期间的成果进行总结,编撰《市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成果汇编》供特派员学习参考。组织参加了嘉兴市农业科技大会,并作了交流发言。我市获得省、嘉兴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省、嘉兴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共8名先进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总获奖人次居嘉兴县市首位。
2、加强农业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总量均达10家。首次将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认定范围,认定市级农业科技企业8家,市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召开了高校专家与本市农业科技企业交流座谈会。二是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杭白菊和董家茭白分别已被认定为省级和嘉兴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农乐园艺农业公司组建并申报了嘉兴葡萄水果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原猕猴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首批认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2个。
3、做好防震减灾和站台建设。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学校2所,总量达13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有12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5.12”纪念日前后,全市几十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地震逃生演练。做好防震减灾监测台站的管理工作,强震台通过省级验收,站台建设工作获得省地震站台观测资料评比第一名、站台资料评比先进单位和嘉兴市地震站台监测工作二等奖。在嘉兴地区县市区中最早启动了《市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创新对接方式,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1.完善技术难题收集机制。坚持三管齐下收集技术难题,深挖企业“潜在需求”。截至目前,征集技术难题和需求73项,就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与企业直接对接30余次,达成合作协议与合作意向22项。开展第二批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0所大院名校的11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术指导。
2、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202x年共开展科技合作活动40余场次,服务企业500多家。5月,由王尧祥副市长带队分别组团到合肥工大、安徽农大、中科前方合肥研究所、合肥智能所和农林大学进行科技对接,明欣饲料厂与安徽农大程茂基教授就共同开发“无抗生态发酵猪饲料”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多次推介和洽谈,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发的菊花茎叶提取黄酮素项目与恒基生物达成合作协议。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与产学研合作启动,英国考文垂大学选派一名教授和9名研究生来相关单位实习调研,与濮院320毛衫创意广场进行交流合作,与无限新能源进行合作研发。
3、举办大型活动加强科技对接。一是成功举办“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全市140多家企业负责人在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四组赴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四所高校考察参观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及部分重点实验室,并与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会上有9家企业与上海高校进行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举办202x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暨国际科技创业园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周翔,上海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150多家企业负责人等共36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会上,市政府与东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有3家科研院所与国际科技创业园达成合作协议,4个创业项目签约入驻市科技创业园区,5个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4、引进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新建创新载体5家,其中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并与东华大学签约共建东华-新凤鸣低碳环保中心;中辉皮草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中辉皮草有限公司-陕西科技大学皮草研究院”;飞虎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共建东华大学-飞虎科技研发中心。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海理工三所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约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并于3月正式启动。科技局指定专人配合两名入站老师工作,到目前共走访调研企业50多家,达成签约合作项目9个,合作意向7个。
5、招才引智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与组织部、人社局协作,进一步加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全年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接待海外人才18批39人次。一是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项目申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大力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吸引精英人才与高端项目落户我市。由我局推荐上报精英计划项目21项(全市共推荐31项),其中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二是国家----和省----项目申报。由我局推荐申报202x年第二批国家----和省----各2个,引进1名国家----来我市创业,培育2名省----。三是重点创新团队工作。由我局推荐上报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9个,其中3个团队获得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了我市202x年度嘉兴精英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和202x年度创业项目和重点创新团队项目的评审工作。
(五)强化专利管理,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作重要讲话。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契机,在濮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并到有关镇、街道开展培训、组织申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2.知识产权示范体系逐步完善。我市以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为契机,制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的创建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通过示范工作的层层推进,进一步夯实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提升基层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能力。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3家,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7家,目前嘉兴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共31家。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复核。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拥有专利示范镇4家,洲泉镇、河山镇正在争创嘉兴市专利示范镇,高桥镇、龙翔街道争创市专利示范镇。
3.专利申请、授权质与量同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量2924件,同比增长41.7%,其中发明专利307件,同比增长65.9%,实用新型专利1445件;专利授权量2353件,同比增长92.9%,其中发明专利97件,同比增长38.6%,实用新型专利1119件。各镇、街道都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励企业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专利申请从外观设计专利占主导地位变成了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从食品等传统行业扩展到机械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打造综合型科技孵化器
1、科创园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规划占地33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区主体工程进展顺利,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园区在建设阶段得到了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市委书记卢跃东、市长盛勇军、副市长王尧祥等亲临工程现场视察并指导工作。市人大、政协领导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也多次视察工程现场。园区预计202x年建成后投入使用,可同时入驻科技企业200家左右,目前已通过嘉兴市建设协会项目工程优质验收,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2、政策引导招商入驻稳步推进。目前科创中心在孵企业63家,毕业企业19家,202x年实缴各项税金154万元。积极落实税收奖励政策,经财政部门审核共返还财政奖励35万元,共涉及26家在孵及毕业企业。按照《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对11家入驻企业拨付种子资金共计79万元。有效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批准22家企业提出的担保贷款申请,共计发放贷款2095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孵化企业培育扶持共谋发展。组织举办创业导师培训班,邀请优秀毕业企业负责人为在孵企业介绍成功经验,解答企业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举办项目对接会,邀请6家在孵企业与本地企业家进行项目对接。协助企业申报市级各类项目18项,其中被列入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宜生环境的“水泥窑炉脱硝技术”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202x年度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中心内企业共拥有专利197项,嘉兴龙晴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被认定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6家企业突破1000万元,202x年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3000万元。毕业企业中龙头企业比华丽电子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2x年销售额达6823万元,而恒基生物、特丽优电子等一批毕业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9
根据党章的规定和机关党工委的安排,下面我就科技局机关党总支202x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工作基本情况
科技局党总支共有党员37名,下辖两个支部,202x年,有1名预备党员转正,1位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培养了1名入党积极分子,有1名同志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退休等原因转出党员2名,转入1名。修订完善了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党员签订了党员承诺书。按照要求,每位党员足额缴纳了党费。全年共收党费15888元,交党工委12710元,总支支配3178元。
二、学习和作风建设情况
按照局党组要求,积极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精神、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贯彻落实到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各科室、单位的岗位目标中。总支和支部与党组的学习活动同组织、同安排,全年组织集中学习、讨论15次。内容既涵盖兵团、维护稳定、长治久安、访惠聚三民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中央“八项规定”内容,也包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技体制改革等业务内容。
局领导经常要求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保持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保证了科技局党员素质、觉悟的不断提高,为更好的做好科技工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局总支十分重视党员和全体同志的综合素质与业务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在各种会议和活动中,鼓励大家多参与,多写、多说、多讨论,鼓励大家在领会上级政策文件中学,在深入基层中学,多思考,多感悟,鼓励大家在绩效考核中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不断改正和提高自己。为鼓励大家学习,连续四年购买图书,今年有百余人次借阅学习。通过不断努力,局党员群众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有了一定提高,作风有一定改善。
三、支部和群团工作的情况
1、加强组织建设。一是总支换届改选。严格按党章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程序对科技局党总支委员进行了换届改选。差额选举出7名委员,明确职责,做到让组织满意、让党员满意,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基础。二是为进一步规范团支部的工作,按团章及党总支的安排,团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选出3名委员,确定分工。
2、两支部均年初有计划,支委有分工,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正常,学习活动扎实生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全年组织792人次参加了党工委、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73次专题讲座、党课、观看电教片等活动。如开展了-93周年(重温入党誓词、诗歌朗诵、“党在我心中”知识竞猜)主题党日、上党课、中央直属机关青年干部“根在基层·中国梦”兵团行和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等活动,组织党的十八届四-百题知识竞赛等活动4次、义务植树劳动5次、42社区爱卫劳动4次。
扎实有效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做好群众工作为统领、促进民族团结为重点、“真情服务群众、真心致富百姓”为出发点,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力实施、狠抓落实、宣传到位,确保了深入动员、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特别是在开展的“访惠聚”活动中,我局任组长单位,派出高级兽医师郭新堂同志进驻少数民族聚居的133团9连,由科技局出资为职工群众购买了种兔、鸡苗、菜苗,协助建设了多功能种养殖大棚,组织棉花、蔬菜、畜牧兽医等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引导干部职工从事肉兔养殖、土鸡饲养、庭院蔬菜种植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多元增收活动,提高了基层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职工群众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建设了科普画廊、宣传牌,制作了LED电子显示屏,有效的改变了连队的环境面貌。通过这些具体实事为团场民族团结、改善民生、社会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局的“访惠聚”活动在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兵团督导组和徐志新政委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科技局党总支下属机关支部和科技开发中心支部组织召开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各支部所有党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半年有自评,年终有考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创新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服务意识,改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素质和能力,有效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非常重视工、青、妇职能的发挥,各机构有领导分管,有年度目标和活动安排,针对各自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了活动。工会组织全局人员参加了升国旗仪式,观看历史话剧《兵团记忆》,开展了八一双拥慰问活动,看望住院的职工及其父母,“白事”安排慰问、帮助,春节、重阳节安排慰问老同志并组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企业,安排4名退休领导、干部赴内地休养,深入联系点扶贫帮困,组织全局52人次进行了体检等;青工委召开支委会议5次,积极开展了推优入党,民主评议团员,举办了“竞争上岗知识讲座”、组织66人次开展4次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文体比赛4次;妇委会组织科技局子女参观了大学动植物博物馆,看望结对的贫困民族孩子再比热,开展“爱心一元捐”活动(捐款144元)。
连续四年购买图书、共享个人图书,丰富局共享书屋,百余人次借阅学习等。为进一步提高对抗日战争的理性认识,感召大家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坚定理想,勤奋学习,12月13日将组织全局人员参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为主题的签名活动。
实践证明,党支部和工青妇工作增强了每位同志在组织里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升了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是局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局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是营造良好、宽松工作环境不可或缺的动力。
四、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科技局党总支始终把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当作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党组书记、局长赵图强同志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1次,多次组织学习新党章、中央八项规定、《廉政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身边廉洁典型,观看《焦裕禄》等进行警示教育,广泛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月、党风廉政教育月各项活动,发放“科技局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家庭廉洁承诺书”,组织参加3次专题讲座等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科技局全年没有发现违法违纪事情发生。
五、存在的主要不足
1、支部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还不够,与业务工作、解决存在的实绩问题结合的不够紧.
2、支部和群团的工作在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实践锻炼方面所做的努力还有待提升。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10
202x年,科技局工会在机关党工委和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机关党工委的部署和202x年科技局工会的工作目标,结合《科技局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工会自身特点,充分调动职工的聪明才智,强化自身建设,多为会员办好事、办实事,增强职工凝聚力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工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加强
1、科技局领导非常重视工会工作,始终坚持把工会工作摆上领导议事日程,列入党组工作的重点之一,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会干部共同抓,做到活动有方案、年度有计划和总结。切实做到组织落实,内容落实,制度落实,建立工会长效活动机制。赵图强局局长时常过问工会自身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并亲自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科技局工会工作大部分融入科技局的工作之中,工会各委员经常征求会员对工会活动意见和建议,为工会的建设和更好的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学习,提高会员整体素质
工会在强化会员的政治、业务等方面融入全局的统一安排。今年,主要学习了十八四-精神,组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活动。
5至6月份,抓住“自治区第三十二个民族团结教育月”这一契机,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积极组织全局职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全体干部牢固树立“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维护、稳定的的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科技局局长带着技术、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到133团,为133团惠民生、为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的造血功能,积极开展多元增收,为9连维吾尔族职工多元增收、为民族团场连队的和谐稳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科技人员到133团9连开展送科技、送人才、送菜苗、送鸡娃、送幼兔、践行科技培训下乡活动。科技局为村民们发放种养殖、生活等方面的科普书籍和手册。
国庆节,组织科技局全体工会会员到党政服务中心大楼门前参加升国旗仪式。激发了热爱祖国、敬业爱岗、团结向上的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
八一建军节前夕,7月28日下午科技局走访慰问了武警市支队。
在局长赵图强同志的带领下,科技局全体人员来到312国道北侧东七路口,对道路旁林带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参加42小区打扫卫生5次,人数达100人。
工会会员积极参加站马路,为全面配合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进一步丰富市民社会责任内涵,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科技局积极组织16名工会会员参加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牺牲休息时间,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行动活动。
参加《廉政准则》知识测试活动;参加文明城市知识答卷等。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通过一系列学习形式使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
工会会员积极参加观看大型历史记忆话剧《兵团记忆》,通过这部话剧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兵团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记忆,老一代的军垦战士垦荒造田、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他们伟大的壮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老一代军垦战士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兵团、建设得更加美好。
3、工会干部通过参加局里组织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
(二)制定制度,工作长效有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和科技局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讨论制定了《科技局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三)以人为本,多做公益性事业
1、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慰问困难和生病职工,为职工多做好事和实事。特别对那些生病住院的职工、职工父母,工会亲自上门探望,送去慰问品,同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
2、职工及爱人或父母去世,工会在本单位发出讣告;工会给予礼金,表示慰问和悼念。
3、春节前,看望走访了退休科技工作者,并亲自为他们送去节日慰问品,与他们座谈,倾听他们对工会和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体现了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4、做好节假日的宣传慰问工作,特别是做好“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的节日慰问工作,为儿童家长放假半天,为妇女办健康讲座、重阳节组织退休人员参观考察,将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
5、工会根据局里安排,阶段性对会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工会福利事宜及时进行联系、办理、发放;积极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绿化种树等工作。
利用传统节日重阳节邀请了退休科技工作者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企业。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看过屯垦戍边史馆后感慨万分,同时作为屯垦戍边一员而深感自豪。老同志们非常感谢两年来科技局在重阳节带来的关怀,表示要老有所为,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多做贡献。
(四)结合工会自身特点办好业务工作
1、工会充分调动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他们的优势,对科技局承担的的二轮修志“科技编”进行资料收集、卡片建立,在这个时间跨度为20年的历程里,内容很多,新来同志难度很大。带领年轻同志做好“科技编”的修改和续补,完成撰写任务。
2、科技局工会根据的一些通知及时传递给工会会员,对退休人员更加周到。如:“疑难、重大疾病的申报”、“购买住房有关事项、登记、交款”等。
(五)扶贫帮困,捐资助学
工会在党组的指导下,深入133团9连(民连队)开展了贫困户生活情况调研、摸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科技局组织全局工会会员开展了“希望工程1元捐”微公益活动。
(六)为了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情趣,工会利用适当时间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师里举行文艺演出、歌咏、棋牌、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
科技局根据直属机关党委关于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组队,积极参加举行的运动会及各项系列文体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二、202x年工作思路
202x年,科技局工会将在机关党工委和科技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学习-精神,求真务实,主动作为,进一步落实《工会法》的各项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科技局工会工作,大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会员办实事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热情地为工会会员办实事、做好事。坚持探望病员制度;做好节日慰问和“送温暖”工作;组织好爱心捐助及灾区的帮扶活动。同时,根据会员需求及科技局工作需要,尽心尽力地做好其他相关服务工作。
2、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会员身心健康
根据会员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要求,组织好相关的文体活动和比赛。坚持举办竞赛活动,比如棋牌、乒乓球、登山、摄影比赛;精心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迎新年文体娱乐活动;积极组队参加举办的文体竞赛活动。
3、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精神,使工会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工会的组织体制,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作风建设。激励工会干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热情关心群众疾苦,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贡献。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11
随着国家认证实验室评审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实验室管理、设备、技术能力、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本质量检测中心质量体系运行已有一年多时间,为了验证我们的检测活动及结果是否符合体系的要求,同时保证本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并得到持续改进,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检测、检验的法令、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通过上网跟踪查询,购买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等渠道,不断更新中心现有的标准资料,并通过外来文件确认表及文件定期审查表和文件清单的形式不断更新。不仅我们的人员需要进一步培训,我们的体系同时做出了重大的修订。
对于文件定期审查表、外来文件确认表的升级,对于新版标准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重新学习、评估质量检测中心在新版标准下的检测能力,重新进行了抗拉强度和脱碳试验两个检测方法的确认,对本质量检测中心经过严格能力评估以后,认为符合新版国家标准的检测要求。同时又进行了合同的评审等等,使得我们质量检测中心能够迅速适应新版标准,使用新版标准进行检测工作。 结果证实我中心采用的标准是持续和有效的。
二、作业指导书的组织制定和批准
今年上半年本质量检测中心购入了一台新型金属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以替换先前使用的直读光谱仪,由光谱操作员和本人编制批准了新型金属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操作规程。由于GB/T 3098.1-20-的颁布,使得本质量检测中心的抗拉强度和脱碳试验这两个检测项目发生了部分变更,又重新对这两个试验项目的检测细则进行了审核,并修改了局部内容。
三、仪器配置工作
所有检测仪器均已由第三方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并按规定程序完成金相显微镜、影像投影仪、数显卡尺、数显高度尺、数显千分尺、直读光谱仪等设备的期间核查,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所有的检测室均配备空调系统和温湿度计,每天填写温湿度值。
经检查表明符合《设施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资源配制方面比较合理,完全符合本检测中心检测方面的要求。鉴于本质量检测中心的300KN万能试验机年代较为久远,虽然运行正常,但有故障隐患,为了保证检测工作不受检测设备可能的故障影响,今年又添置了一台新的3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而为了完善钢结构连接副的检测工作,又配置了一台10000NM的高强度螺栓轴力扭矩检测仪。
四、检测人员的培训情况
今年我们又进行了ISO17025体系标准及管理文件再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对国家认证实验室体系的了解,和以GB/T 3098.1-20-新版标准为主题的内部集体培训,重点是新旧标准之间的差别,涉及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材料等大量内容,通过讲座和内部的笔试考核,使我们的检测人员能够对国家新版标准贯彻落实;以及磁粉探伤二级、长度计量工这两个外部培训,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
五、设备的使用管理监督
完成监测仪器与采样设备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的实施和审核工作;做好检测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审核,对合格的检测人员进行仪器使用授权;加强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管理,监督设备责任人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查,以保证检测设备符合规定的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能力验证
在能力验证方面,今年我们又进行了维氏硬度HV5和直读光谱仪的不锈钢元素分析这两个国际比对试验,评价结果均为满意。同时为了保证我们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我们又实施了一系列的质量监控计划,确保我们的检测结果准确,设备状态良好,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七、对不符合工作的评价
今年下半年在检测工作监督中,发现两个不符合项,在监督中性盐雾试验中发现《盐雾腐蚀试验氯化钠溶液配制记录》没有配置人员签名;收到监督记录后,要求对《盐雾腐蚀试验氯化钠溶液配制记录》表单进行修改,增加配置人员栏及确认人员栏,从制度上杜绝此类事件的连续发生;在监督抗拉强度试验中发现万能试验机的4个固定的地脚螺栓有1个出现松动现象。收到监督记录之后,即排查其他需地面固定的设备地脚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同时对万能试验机的四个地脚螺栓全部给予更换,随即对更换地脚螺栓前后的数据进行比对,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八、存在的不足
本质量检测中心对于不确定度的测量还存在明显不足,在国内不确定度的评定虽然尚未完全普及,但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确定度的评定必然成为每个实验室的基本要求,本实验室虽然在今年进行了小范围的不确定度的培训,但是在这方面还是相差甚远,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通过内部培训,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外部培训。
本年度本质量检测中心未发生一起质量检测事故,证明我们的检测技术能力还是基本能满足当前检测需求的。以上是我在20-年的主要工作总结,由于水平有限,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我将正视困难,团结同志,改进不足,力争使质量检测中心的技术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12
20-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作为-公司的一员,我在公司领导以及同事的关心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自我的本职工作,完成了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舞台机械专业技术人员的蜕变,也为我今后的发展点亮了一盏航灯,感激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方面
-年8月8日进入公司时,正处于舞台安装调试阶段,让我清晰的看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我跟着总装的工程师们观摩、请教、实际动手操作,短时间内我对舞台机械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舞美装台和排练时,让我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充分的融合。x月x日首演之后,公司请专家对我们进行了舞台机械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我对舞台机械有了更深的认知。虽然如此,我深深地明白自我与领导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所以我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我的首要任务,把参加团体组织的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一方面进取参加集中组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二、业务学习方面
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在公司张经理、郑经理的悉心指导,同事们的帮忙下,让我的各方面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年是不断提高的一年,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以及自身的正确定位,我在业务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于舞台机械方面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由于自我的学识、本事、和经验与所在的岗位的要求还有必须距离。这一年来,我努力翻阅各类关于舞台机械方面的资料,努力记忆机电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相关记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交流,不断的积累与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努力把学到的业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争取工作的主动性。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我体会到了对舞台工作不能心浮气躁,而应当脚踏实地的打好基础,做好积累,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工作中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专业知识不丰富,实战经验的不足,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
三、20-年计划
1、加强理论学习,使自我的专业知识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的完成本职和领导交待的其他工作。
2、努力强化技术水平,不断的积累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认真执行舞台机械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个人学习、工作计划,使自身的素质能不断提高。
4、加强舞台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可预见性防范。对事故及时处理,分析原因,存档备案。
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是新的开始。我将重视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在展现自我的舞台上,我必将倾力做好领导交给的任务,做一个合格的舞台专业技术人员,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篇13
为改革创新与建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农民吸纳应用科技能力,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本单位的具体安排,多年来,严格按照“一流的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工作效果、工作经验”的指导思想,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采取有力的工作措施,农业科技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创新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模式,探索高效农业推广新机制。依托农民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开展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同时我直接面对示户,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增强示范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核心试验田、示范田、示范户、示范基地,使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展示,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广大农民看到了科技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科技是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的根本途径。
进行全程和全方位技术服务,提高了示范户的科技能力。我与示范户互相交流,示范户遇到技术以及生活上的难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为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受到示范户的好评。
二、工作成效
通过直接送科技入户,增加了我直接入田头,进入生产第一线的时间和机会,使我更能深入浅出地了解当前高效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需求,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又可以通过对“三农”工作的调查研究,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科技入户接近了我们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的距离,同志式的农技推广使农户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通过开展宣传、培训、田头指导、科技咨询等科技入户方式,既为广大农民树立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理念,又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科技入户促进了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在农技人员入户的同时,我也把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直接带到农户中,试验与应用相结合,让农户也直接参与到农业新技术试验中,听取农户意见,采纳农户建议,使农业新技术更具实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有效的开展科技指导工作,同时做好工作总结,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努力,让农民群众切实提高对科技知识的利用率,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