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白说》读后感参照
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三《白说》读后感,欢迎阅读!
高三《白说》读后感1
白岩松的《白说》已草草翻过一遍,平心而论,还是有些小失望。即使白岩松在后记提及这不是一本演讲集,但是从每一篇文章结尾的日期和地点,我们仍能感受到演讲稿的痕迹。很大的篇幅是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稿重新归纳整理,之前也散见于不少媒体,不少故事的讲述和感悟的阐述,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再看就少了些许的惊喜,如同隔了夜的饭菜,重新加热总归少了最初的新鲜。和前几本书相比,总觉得缺少了些诚意。
因为是为大学生做的演讲居多,文中难免存在些心灵鸡汤的内容,或许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读者比较受用,但对我而言,一方面已经工作多年,一方面离开媒体多年,再看里面的内容,终归是缺乏了一些共鸣。
可这些无碍于买一本《白说》装饰着我的书柜,书柜的一层是由包括南方报业丛书在内大批媒体人的书籍组成,曾以为这些书将会是自己工作中的辅导教材,可至今有些书仍未拆封,但购买如初,说起来这是对媒体工作难舍情怀的一种惯性。
这几年的媒体似乎被一种悲怆的氛围所笼罩,南方周末愈来愈少了锐度,那位写出“即使新闻死了,也留下圣徒无数”的报业先驱身陷囹圄,从前几年的柴静、崔永元,再到最近的张泉灵、郎永淳,一个个昔日熟悉的名字的面孔因为各自的原因从荧屏上渐次消失,他们不是第一批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同样也不是最后一批。不过这样看来,白岩松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本有千言万语,落到笔下却已寥寥。《白说》是否真的白说,并不好说。不管如何,我还是会从书柜中偶尔取出读上三两行。
书中提及胡适的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至少我曾振臂高呼过。
高三《白说》读后感2
我相信在很多新闻学子的眼中,白岩松似乎就代表了我们的最高新闻理想。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就该是他那样的。
够睿智、高情商、有学识、有毅力、有阅历……这些特质使他成为许多新闻学子眼中新闻理想的化身。
看完整本书,说实话我能记住的内容不多也许是这本书干货太多,每一篇都是一场精彩的演讲,一口吞下当然消化不了。
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得到不少的触动关于自己、关于社会、关于国家的思考。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被时代赶着往前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我们所处的社会,都欠缺一份思考。
是的,我们都需要放缓一下步伐。去思考一下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去思考社会、国家在GDP快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
每一代人都会面临时代的压力,每一代人的青春、奋斗都不容易。我们父辈一代面临的是温饱的问题,我们这一代要面临高房价、医疗、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社会在往前走,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做好自己。每个人的每一点微小的努力,都将改变时代潮水的方向。
这是一本读过后,也值得在闲暇时翻翻的书。不需要从头看起,随便翻开一页,不会影响你的阅读体验,或许还能收获新的感悟。
高三《白说》读后感3
看完了,除了封面一切都还好。
这本是白岩松这些年来不同场合的演讲集,虽然很少看他的直播,但是看他的文字时他的音容笑貌却就在眼前。说明周围有些事物的存在对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由于是演讲集(虽然白岩松不承认是),难免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受众的角度不同,一是举例的重复使用,所以看过几篇后会有些不耐。开篇自己解释书名叫“白说”,就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调侃。但是真的看过一遍之后的感受是白岩松真是个“求锤得锤”的实在人,因为他书中讲的一切我看过之后都已经不记得了。说一点不剩倒不是,至少感觉还在,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虽然没品出滋味来但是解渴啊。所以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白岩松正的不能再正的价值观,以及他对生活、对国家、对未来抱有的饱满、的乐观、的向上的希望们。这一点也深深地感染着、触动着并激励着我这个读者,也就不算白说了。
做新闻的人真的了不起,白岩松好像对各行各业好像都十分了解,并能深入下去。再有做“穹顶之下”,一片赤诚地写下《看见》的柴静;取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孤独战士崔永元,以及之前专门做战争前线报道的张泉灵;三十年如一日《我遇见你》的敬一丹……有态度的新闻人还是受人敬佩和喜爱的。
高三《白说》读后感4
老白是我20__年在读初中时候知道他的,20__年我读完这本书的当下已经是大学生了,这些年一直尊重他,喜欢他。大学里也选择了新闻传播类的专业。
你总会遇到一些比我们多吃几年饭,多走一下路的前辈,他们往往有意无意的和你聊起他们一路走来的人生经验。
你要觉得受用,就听着,不喜欢可以不用经意,当然也没必要焦虑,担心没听长辈经验导致多走了弯路磕了绊了,未来后悔莫及。这样担心也是无谓的,有些道理,绕了弯生活也会教会你。
这本书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老白,他自己走了大半生的经验,坐下来平和地和你聊聊。有时候他目光很长,大到中国,大到世界;有时候他目光又很短,看到个人,看到人生细小的阶段。
讲者无需抱着非要听者百分百认可和学习姿态讲故事,会更自得和从容,所以老白开篇也就说——是白说,白说也要说。
听者也无需抱着静听教诲的姿态匍匐着,就像我说着,受用且听着,哪怕——是白听,白听也要听。有用的道理,拐了弯也会来到你身边。
高三《白说》读后感5
说完后白岩松深深的摇了摇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月都没看一本书了,之前说的一周一本书的量好像有说话没算话了。突然想起也有买白岩松的一本书,趁着这个时间,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还记得看柴静的'《看见》时,眼泪一次次狂飙。总觉得新闻媒体人都有一种让人崇拜且向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细节让人落泪,回过头又觉得社会还有很多层面,但是还是需要保存乐观,继续生活。
这次翻开《白说》也一样,虽然和看《看见》的文体非常不一样,也确实男士的表达也许没有女士那么细腻。但是同样,给予了我很多感触。
书分为了“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五个章节来呈现。因为有些涉及新闻的内容,虽然看得懂但是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只能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想法。
作者多次在书中说到中国人惯有的思维,不管什么事情,上来就先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也导致我们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实生活好像很难分清楚那几分钟好,那几分钟坏,有的好像只是平淡与不断的重复。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学会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寻找能够让自己无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内容很多,我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欢“岁月”这节的最后一句话“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现在合上书却想不起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这也许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的内容,但是有些画上线的内容能够被说一说。
高三《白说》读后感6
粗略阅读白岩松的书《白说》,感悟颇深,白老师说:不管自己姓不姓白,这本书名都叫”白说”,可我觉得白老师的这本书的内容还真的没有“白说”!
令我感悟较深的章节就是: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白老师讲述了,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既不能别人说是,我就跟着说是,也不能别人说不是,我也说不是,而是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就我们现在身处的微信时代,每天的资讯铺天盖地,不知哪条是真是假,很多人热衷于转发,其实,微信只能是微微相信,不能一概转发,大部分资讯都有商业化炒作的嫌疑,特别是微信的传媒功能,谁都可以随便攥发,谁都可以无限转发,一瞬间可以谣言四起,这样会带来传媒信息的混乱。
现在的资讯过多,让人们产生了信息焦虑,其实,事实也很简单,只是大家选择了视而不见而已。如果我们说网络上的信息90%都是垃圾,你会相信吗?其实这就是大家视而不见的事实,无意中就会成为资讯爆炸时代的俘虏。
说近点,当今一代老年人,热衷于转发各类垃圾微信,很多老年人都被忽悠了,完全丧失了辨别能力,成为了谣言的受害者和传播者,这是应该值得我们足够重视的。这里白岩松老师提醒了我们,在这资讯爆炸时代,别被忽悠了!我们要做一个明辨是非、头脑清醒的当代社会人!
高三《白说》读后感参照相关文章:
高三《白说》读后感参照
上一篇:高三《人与永恒》读后感模板
下一篇:高三陶行知读书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