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借鉴

若水0 分享 时间: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欢迎阅读!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1

平时工作太多,总是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时常听说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帕夫雷什中学》写得很好,利用假期时间,静坐斗室,仿佛真的见到上世纪在苏联的某个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帕夫雷什中学的师生们在实践着最普通,最朴素的教育。这种朴素,是不受外界干扰,静下心来做教育的朴素,是没有功利心,只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朴素。书中涉及很多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案例和思考,读后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感慨于每天的工作,越发感到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它如同一面最朴素的教育的镜子,不追求哗众取众的博人眼球的教学成绩,利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提出的有关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一遍遍反思,体会。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教学实践,谈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做法。

一、做一名朴素的前行者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苏霍姆林斯基开宗明义,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的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确,有个故事说得好,一个妈妈带着自己还很小的孩子逛商场,妈妈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精致漂亮的商品,心情很愉悦;但在一米高的孩子眼里,满眼都是拥挤的人群和密不透风的空间,他当然倍感压抑甚至恐惧。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我们和孩子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很容易出现差异。学生出现问题,我们理所当然感到愤怒,首先想到批评和指导,但是在学生看来,教师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反而不能解决问题,会激化双方的矛盾。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好教师的另一个标准,精通所教科目,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让我感兴趣的是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聘任制度,苏霍姆林斯基争取学校自主选配教师的权力,为此他广泛寻找具有教师才干但未经师范教育的人才,比如只具有普通中学文化水平的电工,因为能吸引孩子到他的工作间,他建议这位电工经过师范学习成为学校的物理教师,并建立"创造车间"。区报编辑酷爱园艺和科学知识学习,接受了建议,开始旁听老师们的课程并教授孩子们生物课,在果园里指导孩子们进行研究……在帕夫雷什中学有藏书1.8万册,教师私人藏书4.9万册,苏霍姆林斯基家的私人藏书1.95万多册,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订阅了几种杂志并经常展开研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知识、科学、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劳动的光辉照亮了个人点滴的禀赋、天才、爱好、才干的时候,后者才会闪耀出光彩来。

在帕夫雷什中学,教师的爱好自发地推动学生的研究。热爱读书的教师指导多个年级的文艺阅读小组,她还推动组建了话剧团;喜欢机械的物理老师带着学生组成模型制作家小组,他还会多种乐器,指导学生的乐队;爱护生物的生物老师组建了考察家小组、博物家小组、育种家小组等多种生物社团,她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在这个团体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对某项专业的爱好,并极大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前行者,一名好老师会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所爱好的领域,不知满足地潜下心来进行专业和德育研究,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摒弃无谓的社交、无效的劳动和无趣的体验,并将其所学和学生进行分享,推动双方的教学相长,教师对知识纯粹的渴望和求索必将带动自己的职业发展,也必将带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而孩子生病、体弱和带有疾患素质,则是众多不幸的祸根。"根据帕夫雷什中学20年中的统计,学习差和跟不上的学生中,85%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不佳,身体患有某种疾病而且医生无法察觉。回想自己所接触到的案例,应该承认,平时接触到的学习认真但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学生中,很多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

感觉生活有趣,精力十分充沛,全然不知疲倦,这才是青少年精神力量的源泉所在。青少年身心的急剧发展,要求我们关注体力和脑力劳动的适当。在此基础上,我很认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说的,大量死记硬背这种不顾教育规律的做法,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如此,我还想到,在上课期间,我们的教室光线是否充足?桌椅是否适合学生身高?弱视的学生是否得到关注?在课余时间,学生每天的活动时间是否充足而科学?呼吸的空气是否干净清新?电子产品对他们的影响能否得到控制?吃的食物是否足够科学健康?在休息期间,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充足?是否能保证白天的休息时间?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越发觉得这些问题尽管琐碎,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为什么关注少呢?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是教育的细枝末节,似乎也不是单纯学校的重视就能做到的,但是,这是学生终身健康发展需要的,是学生能够享受健康生命带来的欢欣所必需。小的方面,在新鲜空气中,紧张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越多,各个器官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就越协调,就越不容易疲劳,精神状态也越好,有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大的方面,从小养成这种注意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运动中,孩子会慢慢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习惯,每天都极有生机,只有下一代的精神活跃,我们的祖国才能永葆青春。

帕夫雷什中学认为,学校不应是填鸭的机器,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在冬季温度—15℃以上的时候,帕夫雷什中学高年级学生要在户外劳动10—12天,甚至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还会在户外新鲜空气中看书……在这种情况下,伤风感冒在学校里已经很少见了。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军训时学生动辄晕倒、换季时学生动辄成群感冒的现象。这是我们目前教育的失职。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先生号召清华学生:"我们每个学生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在这句口号的号召下,清华大学发扬重视体育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一代代各个领域的人才。而人才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他能否为国家健康工作。

三、在劳动中实现教育价值

可能是受到特定时代环境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极其重视劳动教育,为此专门花费大量篇幅作了说明。他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渗入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对劳动的热爱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他的主要兴趣之一。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因为高考的局限和家庭生活的影响,较少有参与体力劳动的机会,所以在班级活动中,没有担当精神,没有劳动和付出的意识。比如值日生不能按时打扫卫生,总是到检查之前还没打扫干净;打扫完了,有了垃圾随地就扔;自己的桌子不能打扫干净整齐,吃的用的什么都有;垃圾袋放在桌子旁边,很长时间都不扔掉;另外,单一的"授课—做题"过程对学生能力的畸形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脱离实际……可以说,缺乏劳动,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生活能力差。

那么,应该怎样利用劳动教育进行德育、智育和美育呢?帕夫雷什中学有以下几条经验可以借鉴。

第一是尽早进行生产劳动。孩子应尽早认识到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并从劳动中体验到自豪感、荣誉感和尊严感。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在小学未入学前就要收集树籽并播种以建设护田林;学校承包了大片的荒地建成了农田试验田,选育良种和饲养家畜。这种劳动和研究、实验、创造相联系,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是劳动的多样化。根据孩子的天性和爱好,帕夫雷什中学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劳动小组,掌握各种劳动技巧,许多学生既培植小麦、葡萄等农作物,也学习装配收音机、内燃机这种机械工作。劳动的多样化,让学生选择专业的'自觉性提高,发掘了自己的个人倾向和才能。

第三是使劳动具有创造性并且手脑并用。如果将简单的劳动赋予研究目的,在劳动中通过技能训练,运用实验研究和科学指导,将培养孩子更高水平的精神品格,要保证这种工作具有创造意图的基础。

第四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和体力特点。要让劳动量符合孩子的体力水平,也要注意到,当孩子们基于一种有趣的计划连续进行劳动时,他们的体力和能力就会大大增长。同时,要将劳动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充实孩子们的灵魂。

正如书中所讲的,学生的任何一项劳动,不仅是物质价值的创造,而且也是自身价值的创造。劳动的目的是孩子心智的成熟。正是通过劳动,我们的教育增加了另外一块重要的阵地,孩子的终身发展才能更加合理,更加有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看到,帕夫雷什中学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环境。教育如果不反思时代,贴近国情,只能是对学生和国家的失责。STEAM学习、深度学习的理念,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学习空间的重构,创客空间的建设等都让我们震撼于时代发展的瞬息万变及其对教师和教育的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写于上世纪的《帕夫雷什中学》对我们有何意义呢?在我看来,正如《论语》不因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而失去价值,古希腊神话不因心灵中的人神易位而失去其光辉。道德的规范,审美的标准具有长久的普适性,优秀教育的标准永远都是人的发展,所以,这本书直到今天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们不能重建帕夫雷什中学,但希望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朴素的教育情怀能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2

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培养目标——第三章:关注健康与体育;第四章:德育;第五章:智育;第六章:劳动教育;第七章:美育。他的总体设想是:学校的精神生活应当是如此丰富而多方面的,以致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都得以形成、发展和满足,并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显然,为创造这种“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就必须从时间安排上、组织形式上、活动内容上进行精心设计和切实保证

一、特别注重阅读。阅读占课时量的12%。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说:“阅读技巧在低年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力求使学生在阅读时的主要精力不是集中在阅读过程上,而是集中在阅读的内容上。多年的经验使我们教师集体得出一个结论:要学会富有表现力地、流畅地、自觉地阅读,要使儿童在阅读时不是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内容,他就需要在低年级的学习时期内至少花费200个小时在朗读上(包括在学校和在家里),至少花费__个小时在默读上。教师为此要作好时间上的安排。”看来,帕夫雷什中学基本传承了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乌克兰访问期间,从基辅到帕夫雷什小镇,发现所有的乌克兰人特别善于演讲,在出席的多个大会、小会上,从没有见到他们中的一个人手里拿着稿子在念,都是站在那儿“夸夸其谈”;而不像中国的许多人开会讲话离开讲稿就不知所云。我想,这与重视阅读教学是有关系的。

二、注重外语教学,不仅学习了俄语,而且学习了英语。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曾经这样告诫人们:“外语在智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外语的教育作用在于能使别国人民的语言活在儿童的思想中,能使读到或听到的外语不总是要通过翻译才能领会它的意思。所以,我们力求使学生通过生活交往和谈话来掌握词汇和词组”;“我们很重视语言实践——不论是读和说,还是写。外国语的词语应当活跃在思想感情中,只有这样,外国语才会起到发展学生智慧的作用。我们力求能使孩子们产生用外语阅读文艺作品的爱好。为此目的我校经常举办外语晚会,出外语小报”。

当然,处于前苏联时期的帕夫雷什中学,外语教学主要是学习俄语,并且课时量相当大。今天,随着乌克兰靠向西方,英语当然也就被列入课程。虽然外语课时量不是很大,但对于培养国际型人才,特别在西方和俄罗斯夹缝中生存的乌克兰民族,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依然保留着劳动课。

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在果园和葡萄园之间是第一温室和绿色实验室。温室里培育花卉和蔬菜,并进行实验。有一道竖架立在暖房中央,周围是一些马扎和供班级活动的地方。暖房是学生搭建的,他们又给暖房安装了暖气和自来水管道。”我们去访问的时候,这个暖房依然存在,里面摆满了各种植物和花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在智育中的作用,取决于关于生命这个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的本质、关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关于人能够积极影响生命过程等科学信念在学生的意识中扎根的深度。”帕夫雷什中学特别注重劳动教育,至今保留着这一传统。

我们注意到,帕夫雷什中学的劳动课,可不像我们中国的劳动课,在黑板上种庄稼,在课本里收获,而是带孩子进入真正的劳动状态。低年级班有手工劳动;五至七年级在教学实验园地和车间里劳动;八至十年级则进行与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劳动。手工劳动使用的儿童工具很有意义。少年畜牧家起初照管小兔,逐渐过渡到照管牛犊和牛羊。少年花卉家们为学校培植花卉,为家长培植花卉秧苗。在少年土壤学家小组里,孩子们研究土壤生命及其质量。少年植物爱好者,每逢夏天要去远足,目的是收集各种有趣的树种及粮食作物和技术作物的种子。

四、奇特的基本医学、伦理学和逻辑学等课程。

帕夫雷什中学在小学二年级开设这几类课程,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我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寻找答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学校的实际任务就是要做到,使得关于自然和劳动、关于人的机体和思维、关于社会和人的精神生活以及关于艺术等科学的基础知识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上占据应有的地位。尽管地质学、矿物学、生物化学、天体演变学、心理学、修辞学、人种志学等学科未列入教学计划,但是不介绍这些科学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施行真正的智育。”

这段话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人的智育的发展,不能仅靠我们认为的主要学科。我国目前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不断的连续的写作业和考试已成了孩子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沉重负担。如此,我们孩子的智育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吗?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3

读师范时,我从教育学教材和老师的授课中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名字和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从那时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话语便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之中。

做老师以后,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帕夫雷什中学》全书分为前言和七大章。“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他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和做法。而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就是“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他在谈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时,总是强调要尽力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他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人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而教师的技巧就在于捕捉这一点,并提出相应的适合他提高的任务。以前我们讲“成功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事实上我们在实践中还是在吃集体饭,仍然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充分研究,缺少分层的具体措施。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似乎更有必要来反复咀嚼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确信,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他在他的中学内创办了“家长学校”,并授之以“父母教育学”,而且他的可敬和独到之处还在于这样的体系范围所及,不只限于学龄期,而是早至学龄前,这样的认识使得帕夫雷什中学在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上得益非浅。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学校做了许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家长会变成“批判会”、“告状会”的情形也并不在少数。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的不够专业也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无法给家长提供更多的专业的、有建设性的建议。而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我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即可。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学校与家庭没有做好有效的沟通所造成的,这当中,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的学校恐怕难辞其咎。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精神环境,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在这样的一种“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进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形成、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兴趣,以及展示自己才能和创造的场所。在这个方面他作了如下的尝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余时间,他认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素质、爱好、秉赋才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为学生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需要的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在这里他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这样自我表白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确信,书如果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精神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中也不会产生其他精神需要。他在给学生列举的书目中,仅文艺性书目就有270部,而且按照他的说法绝大部分学生在他的青少年期能读完。也就是十年不间断读的话,一年也要读将近三十本大部头作品。

另外,就是作者对“大自然”的教育观,他坚信,大自然是美育的源泉,从赞赏家乡的自然美景到热爱祖国的山川,是德育的起步内容和有效途径,花朵树木、阳光空气都是养身至宝,变幻万千的自然现象是综合训练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

除此之外,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不正是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四个面向”的素质教育观吗?而且在书中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真使我受益非浅。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集体力量最重要。“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更应该与全校教师团结一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用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火一般的热情,用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4

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多篇文艺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制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书除了前言外总共七章,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系统总结了他的教育,也就是上面谈到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说虽然《帕夫雷什中学》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雏形。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采用的很多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为苏霍姆林斯基所用了,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和开拓者。例如在《帕夫雷什中学》中,他把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时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等。

在书中,谈到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总要强调要尽力挖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让其在全面发展中还能保持特别出色的某一面。因为全面发展并不代表着全面平庸。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按照其独特的方式发展,每个孩子都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聪明才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不有其天分和才能。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年龄可以达到的卓越成绩”,他还指出“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察觉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们施展他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这种方式和我国古代孔子在教育上所提倡的“淳淳善诱,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如果一个七八年级学生有钻研植物学的志向,那么他在学校就不会受中学教科书的限制,而去学习生物化学,学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知识。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防止有才能和天赋的学生落到平庸书呆子的地步。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还为学生创立了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其中包括自然风光,校园设施建设等等。在全面发展施教上,他还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环境,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建立了为数众多,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课外小组,引导学生突出的几项个人爱好: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项目。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很感动,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们带到蓝天下,森林里,河流边,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引导他们进入周围的世界,每天都发现一点新东西,所走的每步都成为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头。他和孩子们带着画画的本子,来到牧场,清晨的校园·····观察蝴蝶飞舞、蜜蜂唱歌、牛群洗澡、露珠滚动,使识字成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他在孩子们得画本上题写了《我们民族的语言》。孩子们热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写下来。有一次孩子们坐在果树下欣赏田野里荞麦开花,群蜂从田地里返回蜂房,在小溪上盘旋嗡嗡的飞,孩子们说他们在互相讲花和小树林,讲荞麦和向日葵······这才是教育的生命!我认为,当前我们的教育在这一方面相当薄弱,一般学校的活动小组都流于形式,学生课外时间无所事事,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另外,在说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老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和欣赏学生,这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不仅要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一般来说老师都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感到非常头疼,都不喜欢管教他们,让他们放任自流。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么做的。当他的学校来了一名执拗的、精神瘦了摧残的并且因某种原因充满怨恨总和老师作对的孩子,他没有放弃他,而是探查和他相同的兴趣,欣赏他,让他敞开胸怀,渐渐变成了一个聪明,敏感而又诚挚可爱的孩子。

读完《帕夫雷什中学》,真的是感触颇深。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许多,他告诉我们对待教育要怀抱着爱的心理,认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这样我们一定会慢慢发现,我们对教育,对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一直在收获。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5

《帕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有26年担任校长工作的教育总结,是他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翻读他的《帕夫雷什中学》,可以触摸到真理的闪光,人性的真谛,智慧的芬芳,诗韵的神奇。读《帕夫雷什中学》,如同聆听位教育长者的娓娓叙说,如同领教位智慧大师的彻夜长谈。读完《帕夫雷什中学》,好似接受了次灵魂的庄严洗礼。读《帕夫雷什中学》,我们无不为作者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无不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

他生写下了41部教育专著,600余篇童话和故事,个人藏书多达1.9万册。他热爱学生,热爱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他30年如日坚持写教育日记,他在书中写到“在我的实验室里放着叠叠笔记本,笔记本里有成千上万条期刊摘录和剪报。”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他曾表白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他再三衷告我们的校长,“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他再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学生在大纲之外掌握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智力水平就越高”,并亲自为学生购书和推荐书目。大家都知道没有位教育名家不是爱读书,爱写作的典范,我们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能够每天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几何?大多数人把原因推到懒惰上来,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反思下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到底有多深?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为帕夫雷什中学贡献了毕生精力,也为我们留下了笔永远闪光的宝贵的教育财富。“热爱孩子”、“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贯穿全书的理论主线。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帕夫雷什中学》书中,他指出,个校长“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现在,几乎没有个教师不承认爱是教育的真谛。但实际上,譬如谁上课不认真听讲,谁没有完成作业,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人教不得法,或者与学生把关系弄僵了,没有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可教师不反思自己的做法,片面地以自己如何辛苦,如何爱学生为题絮叨不止;还有的个别教师以“爱学生”的名义,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尽可能地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他的理论和观点,来自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升华。他的许多教育主张,言简意赅,闪烁着他教育智慧的光芒,诸如“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为未来而工作”,“真正的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各类活动的恰当交替就是休息”,“树立榜样是劳动教育的种方法”,“只要我们教育得法,没有哪个人不会发挥出他特有的才能”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至理名言。

在本书中他还阐述了好教师的条件:

(1)热爱、相信、关心孩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

(2)精通、热爱、所教的科目,并了解其发展情况;

(3)精通教育学、心理学;

(4)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

所以,要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思考科学的新成就,充实自己的知识,总结自己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还高度重视学校教职工集体团结的教育力量,本书的第章就是《全体教师团结致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在这章中,他详细阐述了集体力量的教育作用,并逐详细介绍了学校36名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个人特长,可以说他对所有教师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学校是所年轻的学校,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年校庆,全校教职工的齐心协力,团结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同教研组的教师在学生作业内容的布置、作业量的安排、学习资料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统。

他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他用几十年的心血与师生们道建设了风景优美、环境幽雅、远离闹市、适宜师生身心发展的帕夫雷什中学校园,并建立了融为体的各种特殊用房,创设了具有鲜明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他还非常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的许多关于学生健康教育的主张,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他要求学生“夏季完全睡在屋外”、“学龄到十三四岁的孩子,从春天到秋天不论天气好坏,律打赤脚。”并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建立了整套适合不同学生年龄特点的作息制度,“早睡早起,而且在早操之后立即着手学习,而不白白学浪费时间,”这些观点,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建立了整套学习困难生转化的教育理论。他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不歧视,“我最关注的仍然是那些最难教育的孩子”,对每位学生,他都与老师们起分析落后的原因,倾注满腔的爱心,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帕夫雷什中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角落”,这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的“教育角”,这些看似无意的设置,恰恰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匠心。这些“小角落”有的是片草地,有的是废弃的屋舍,有的在苹果树林里,有的在走廊和教室的某个角落。这些般不被人们注意的地方,全都被巧妙地利用了起来,成为绝妙的“教育基地”,保护着孩子们的童心、好奇心、神秘感和私人空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真的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除了这些“无名角落”外,在帕夫雷什中学,还有很多专门的“小角落”,它们是孩子们学习、展示和休憩的地方。

“图书角”:每幢楼和主楼的每层都设有个供低年级学生用的阅览室,这是孩子们日常在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获得发展的个基地。

“家长活动角”:展示的是孩子们劳动、学习和创作的各种作品。每位家长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显示自己子女某种优点的东西——做得好的书面作业,自己动手制作的工具或模型,练习簿、图表、绘画等。

“美术角”:在这里,常举办小画家的画展,橱柜里有各种美术书籍和画册。

“安静角”:是间不大的舒适、幽静的房间。墙上有名画家的复制画作,桌上放著名画画册和音乐作品录音带,这可以引起遐想、回忆和思索。

“女生角”:设在个小靠间,里面摆着解剖学和生理学、少女和妇女卫生等方面的书籍和小册子。少女们很乐意看这些书。

“家务角”:设在每个教室,里面有针线、纽扣、布头等。

“生物角”:设在各个教学楼,摆着孩子们栽培的花草。孩子们在这里做农作物和土壤实验。

直到今天,帕夫雷什中学还保持着这个传统,在这些充满了他们美好寄托的“小角落”里,代又代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孩子们幸福地成长着。

《帕夫雷什中学》是部“活的教育学”,它没有空洞教条的说教,没有深奥晦涩的教育理论,比任何部教育学都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因为这全是作者自己教育生涯的结晶,是来自作者对教育工作满腔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个震惊世界教育的名人,个至今仍在中国大地上激励着优秀教师不懈努力的名字。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借鉴相关文章:

解忧杂货店高三读书心得900字5篇

茶花女高三读书心得800字5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高三读书笔记800字5篇

狂人日记高三读书笔记800字5篇

巴黎圣母院高三读后感800字5篇

青铜葵花高三读书笔记800字5篇

想法作文600字

关于高中生的学习心得5篇

关于全城高考观后感800字5篇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高三学生作文

高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借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8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