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1.近代:1840年至1949年

变化表现:

(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

(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

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

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

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2)仁人志士的推动;

(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

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4)风俗习惯:

(1).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

(3).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

(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

(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4)着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

(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

1、概述“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_对生产力的破坏等,总结其经验和教训。(11课)

(1)“一五计划”(1953-1957)的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

(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5)1966——1976_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7)_经验教训: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2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分享

2.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3.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整合最新五篇分享

4.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整合分享五篇

5.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5篇精选

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重点梳理五篇

7.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

8.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精选

9.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

10.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