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推荐文章
高中学科交叉复杂,综合性强,考察思维知识触电广的特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总结知识点来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1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A、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9、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0、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1、个体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2)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3)个体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
(4)作用: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私营经济
(1)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2)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
(3)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13、(1)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1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1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6、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基本经济制度(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还存在不足,要加强管理。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2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先富只是共同致富必然经历的过程,“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我国为什么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
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领域市场都能够调节,同时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大固有弊端,单纯由市场调节会引发严重后果;
③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可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方式。
②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是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④提示:三大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3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