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

若水5617 分享 时间:

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大家会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1

每个少年的眼睛,黑白分明,犹如一块幕布。勇敢、冲动、懦弱、嫉妒、困惑……所有属于青春的绚丽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上上演。我也曾经让嫉妒冲昏了头脑,最终,理智还是胜利了。

读完《培根随笔》之《论嫉妒》之后,我才知道嫉妒给人带来的危害之大。培根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它还是一种最邪恶、最堕落的情感,因此也是魔鬼的本性。原来,我也当过一回魔鬼。小时候的我,总是羡慕邻居家孩子的漂亮衣裙,恨不得将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嫉妒,是一个布满陷阱的深渊,我胆怯地迈出第一步,于是就有了第二步、第三步的存在,让嫉妒暂时蒙蔽双眼。

小学的我,开始羡慕班级里的“领头羊”,也开始变得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学习,生怕其他人超越自己。心里的魔鬼在不停咆哮,挣扎,指示着我嫉妒成狂,变得自私自利。不,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明白了,成长如同参加跑步比赛。看到别人比自己跑得快时并不一定会着急悲伤,唯有被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日渐超越时,才会着急悲伤,甚至嫉妒。我急了,也曾经想过做一个“趁着黑夜在麦田里撒播裨子的嫉妒者”,可理智告诉我,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能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否则最终害人害己。我想如今,理智已走在嫉妒的前头,而我的心智也渐渐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年少无知的往事也被埋进了青春的坟墓。

其实,羡慕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向前走一步,可以变为钦佩,将其视作榜样。向后退一步可以变为嫉恨,将其视作敌人。可是,没有人是完全的天使,也没有人是完全的魔鬼。于是,就有了一颗漂浮不定的心。可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就算是深渊,就算跌入谷底,也有爬出来的一天。少年的我们,不会让嫉妒充斥着我们眼前的世界。我们都不是天使,都不完美,可我们依旧喜欢爱护这个缺点多多的自己。

幕布上的青春糗事仍在上演。嫉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一颗推崇嫉妒的心。愿我们都站在羡慕的前方,遥望未来;愿我们都把嫉妒埋入青春的回忆……

《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2

“知识就是力量”,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吧!是的,这就是《培根随笔》的作者,培根所提出来的。虽说他的一生中没有什么科学的新发明,但他的这句话对当时的科学发展影响很大。据说,培根就是因为露天受风寒而逝世的。多么伟大!多么悲壮!为此,我仔细的读了《培根随笔》,果真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中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学问》和《谈逆境》这两章了。

先说说学问吧。想必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每天辛苦地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获得学问喽!但虽说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在一个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做同样的作业,可为什么最后的成绩不同呢?这就要看个人方面了。俗话说,“笨鸟先飞”,无论你天资怎样,但只要努力了,终究还是会有回报的。可有的同学偏偏不这样想,自恃聪明,懒得去努力。是的,可如果你不努力,就算有再好的天资又能怎样?培根说到的一句话很有哲理:“天生的才能也需要学习才能完美,就像天然的植物一样,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这不禁使我回想起《伤仲永》这篇文章。文中的方仲永,本是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可因未学习而导致才能泯灭,沦为平民。这是否能对我们有所启示呢?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已经没有方仲永那样的天资,如果再不付之于努力的话,那结果会怎样?可能比平民都还不如吧!

再谈谈逆境。培根在书中对顺境和逆境作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有一句话说道:“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钦佩。”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拥有永远的一帆风顺,逆境是难免的。可偏偏有的同学容易在逆境面前低头。有一句话说得好:“海水不遇到礁石,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是的,没有逆境,我们的人生将平淡无奇;没有逆境,我们的生活将索然无味。只有勇敢的接受逆境,并坚持将其打败,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正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在接受学问的同时,难免会遇到逆境。但只要我们勇敢的去挑战逆境,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相信终有一日能看到雨过天晴后的美丽彩虹!

《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3

以往只知培根就是那个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家,阅读他的随笔过后,方觉此人学问之丰富,思想之复杂,身份之多样。他是个渊博的文学家,语言简洁,文笔优美;他是个深刻的哲学家,探索真理,感悟人生;他还是个出色的政治家,胸怀大志,精明强干。他洞明俗事,通晓人情,不免略显老于世故,工于心计;他深谙官场操作,推崇男权、贵族、功利主义;他还身为法官,被控受贿,锒铛入狱,名望尽失。

总而言之,培根的一生既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不过这不妨碍书中内容对于当时仍有进步意义,对于现在仍有赏析价值。

此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来看,每一篇章说理透彻,见解独到,似乎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拆开来看,警句迭出,妙语连珠,每一句话似乎都足作为名言,流传后代。论及修身,则有“培养新习惯之初可寻求帮助,就像游泳新手拿漂浮物保持平衡一样;但是过些时候就应创造不利条件,就像优秀舞者故意穿厚底鞋练习一样”;论及齐家,则有“父母爱在孩子幼时鼓励互相竞争,往往造成他们成年之后失和”;论及治国,则有“为人君者不可凭借民怨是否合理来衡量其危险,那样就把民众想得太理智了”。

除此之外,作者还常引用前辈的智慧精髓,恰如其分,锦上添花,《论死亡》一文可谓这种手法的结晶。首先形容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斥其懦弱愚陋之态,并且通过塞内加的“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提炼上文;接着寻求克服这种恐惧的激情,得出复仇之心、荣誉之心、悲痛之心等等,其中较难理解的厌倦之心,又以塞内加的“思及长年累月劳于一事单调,撒手人寰的尚有厌倦无聊的人”作为诠释;最后提及死亡的恩惠,譬如奉献牺牲、升往天国,甚至“生前遭到妒忌的人死后会受爱戴”,此诗出自贺拉斯之手。

正如他在《论读书》之中写道:“史鉴使人英明,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谨慎,物理使人沉稳,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变”,这本几乎触及人类社会各方各面的书,不可谓不使人获益匪浅。

《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4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这本书就是他的言论集。“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

《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5

《培根随笔》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培根所著。生于贵族家庭的他从小历经磨难,使得他阅历丰富,言论深邃。这本书就是他的言论集,有论真理,论死亡论嫉妒等篇章。

“知识就是力量”大概是培根说过最有名的一句格言了。在《论学习》中他写道:“工于心计者鄙视学问,单纯愚鲁者仰慕学问。”而那些能成大业者无非不是学识渊博。有着高于他人的见解方能统领大局。于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增长才干,明辨是非,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而并非“挑剔质疑,不是盲从,也不是为了增加谈资。”

学习知识要适量,劳逸结合,不要为了炫耀知识而读书,而是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同时,学习也要讲究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刻板的搬运教材,“要靠经验加以规划,否则就可能歧路亡羊。”掌握自己的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学以致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关键学会了不等于会用,把学会了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经验才是真正掌握。

《论死亡》也是令我感触较深的一篇。许多人都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其实真正令人恐惧的是后人对死亡的渲染,即“与死俱来的一切”他们畏惧亲人的哭号,死亡时的痛苦和死后的世界。所以,许多古代帝王暮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从而永远地统治这个国家。

但是,死亡是到另一个世界的必经之路,是重生的前提。培根说:“复仇之欲压倒死亡,爱恋之情蔑视死亡,荣誉之尊高于死亡,悲伤之极向往死亡,畏惧之心期待死亡。”人往往是被情感所控制的,改变一个人的情感和对死亡的看法,那么就不会再畏惧死亡,因为,在某些事情面前,死亡就不再变得可怕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虽身陷囹圄却仍然不变的爱国情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战士面对沙场的壮志豪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面对生死的坦然。常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不应该碌碌无为的草率一生,这样的人生就毫无疑义。生命就如一泓清泉,只有奋力的抗争之后才能品尝到它的甘甜;生命就如一块田地,只有努力的耕耘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事业而努力,为了追求自我而奋斗,用自信和坚持装点属于自己的人生。

《培根随笔》的高一读后感8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8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