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

若水0 分享 时间:

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时间顺序编写的。那么好的解说词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例文,希望你喜欢。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1

【导 语】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 序 】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2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12和13世纪葡萄牙的特点是,它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而是人民的王国,葡萄牙的国王不仅受到贵族、也就是他的臣属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拥戴。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实现国家的强盛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独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也依然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

这个率先建立的民族国家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强大的君主制将会给它带来什么?葡萄牙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捞谋生的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带领下,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在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

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学和人文的思想一点、一点地照亮了欧洲的天空。

就在恩里克王子12岁的时候,1406年,一本尘封了一千两百多年的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若尔金•麦哲伦:

这本书和希腊其他学者的许多作品一样,在当时一度被世人遗忘。其间,在亚洲,这本书并没有被遗忘。而在西欧,一直到1406年才在意大利被关注,从15世纪末期开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

尽管从今天看,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谬误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除欧洲、亚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海洋,赤道没有动植物生存等等,但在当时,它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游记,仍然提供了许多较为可靠的地理信息。

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绘的这个样子吗?大西洋真的无法航行吗?巨大的问号折磨着欧洲大陆,也燃烧着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恩里克王子。

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又把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撬动历史的主角就是这些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3

今天,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

西班牙皇家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卡洛斯•马拉穆德:

在当时,14、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欧洲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萨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个小渔村,直到今天,这里仍然荒凉无比。

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这里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这座建于15世纪的灯塔,经历了近六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骄傲地矗立着。

葡萄牙宗教学 教授 娜塔丽亚•科雷雅•格德斯:

根据当时史料的记载,尤其是传记作家费尔南•洛佩斯的记载,堂•恩里克王子是一个非常慎重、果断的人,他非常清楚他需要什么,善于同其身边的出色幕僚相处。

我们无从知道看起来面容古板的恩里克王子是因为具有雄才大略而包容,还是因为包容而具有了雄才大略。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摩尔人,不同种族、甚至不同信仰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他的麾下。他们改进了中国指南针,把只配备一幅四角风帆的传统欧洲海船,改造成配备两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这些20多米长、60到80吨重的三角帆船最终成就了葡萄牙探险者的雄心;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4

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就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万名工人、农民、士兵排着长队,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

来自西伯利亚的狂风怒吼着,如同随风飞舞的雪花,每个吊唁者的脸上都充满了失落和彷徨,苏维埃的明天怎么办?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途?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 院长 谢·叶辛:

俄罗斯人是非常适应非个性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也就有了社会主义。当我们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强大。当我们为了一种思想或者围绕着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你明白我们非常需要英雄,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著,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信仰者都认同: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自下而上的革命,应该首先在工业基础发达的英国、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轫,工业基础薄弱的俄罗斯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深刻了解俄国现实的列宁则认为: “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这些在自己的地区、各自行使警察权的封建领主,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13万忠诚的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呢?”。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

这是画家弗·塞罗夫创作于1921年的一幅油画,它所反映的内容正是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暴。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由于在刚刚结束的保卫新政权的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现出极大的威力,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推行对农民余粮的无偿征集政策。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5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

因为我们都知道,(苏联)国内战争打退了外国武装干涉,把外国资本家赶走了,那么现在胜利之后呢,列宁又同意外国资本家回到俄国,来经营一些当时苏联没有力量经营的一些项目。特别像在西伯利亚开发矿产,采伐森林等等。这个做法是非常英明的,非常有远见的。

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美国企业界游说,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

但是,苏俄并不想单纯从国外进口产品。列宁对哈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做“势不两立的敌人”,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后证明,福特对这笔与苏联的交易十分满意。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是列宁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相关文章:

读时事政治心得体会5篇

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征文800字五篇

科技托起强国梦高中作文10篇

202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心得体会5篇

科技托起强国梦优秀演讲稿范文

《红海行动》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我和我的祖国建国70周年我和祖国共成长中小学生话题作文16篇范文(2)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