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
根据自己总的学习进度,制定一周的目标。根据目标计算周一到周六的学习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1
复习考试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考试试题为了贯彻考试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内容上考试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课本基本篇目)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主要选取课外材料,重视课内到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迁移。第二,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客观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试卷的结构板块明晰,分为“听说能力”、“积累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四个部分。第四,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五,考查内容更趋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即人与文本的对话。
为了能在2008年中考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就以往初三语文总复习的实践与体会,同时借鉴别人成功的复习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年段备课组今年语文复习的办法。
复习考试的办法
一、依据考试说明,确立复习目标
《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
近三年我市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题内容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听说能力的测试,到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听说部分。考查内容与题型主要有:第一类,考查语音辨识能力:听辨读音相近的词,听辨受方言影响易读错或混淆的词。考查时采用听记或选择等题型。第二,考查听记能力:播放课内外的文段,如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或一小段新闻、评论、通知、报告、对话,也可以是名著选段和体现地域特色的文段等,让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相应提出的问题。第三,考查对所听话语的理解能力。听话的过程,是听话者对听到的语音信息进行解读,从而理解含义的过程。这个理解既包含了对话语含义的理解,又包括对其说话意图、情感倾向的揣测。第四类,考查与听相联系的说的能力。内容有转述、听后评论或听后发表感想、特定情境中的说话能力等。
(二)积累运用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当然,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老师要归纳出重点句,重点掌握),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该格即不得分),要求学生时刻牢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三)阅读部分。
1、文言文阅读。
我市文言文通常是采用课内外比较阅读,文段的内容往往是有联系的。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以初中教读篇目为主。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一般考查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虚词则考查常见的词,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既可以是文段中的虚词,也可以是中学语文课本出现的虚词,范围较广;对句子的考查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对学生有情感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的中考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课外考查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第三,让学生学会做答完整准确。比如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再比如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联系实际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结合与文段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回答可使启示谈得更为深刻,因此要注重名言警句的积累。
2、现代文阅读部分。
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抒情色彩的散文(时文名文)、另一篇是说明文或议论文。其中一段往往带有地方色彩,从05年的漳州皮影戏,到06年的芗剧,再到07年的土楼,这些文段都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开发地方教材,要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是一致的。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应多关注地方报纸,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现代文答题技巧。
(1)记叙类阅读,题型主要有:
n 选词填空
n 概括文意或段意
n 欣赏分析题
n 分析理解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
n 延伸探究 体验感悟
比如欣赏分析题,①修辞的角度赏析,技巧:修辞方法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表达的感情。因此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熟记于心。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动词、形容词)③选择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暗示中心等。从这几各方面分析,再结合语段的内容,就可以。
(2)说明文阅读,题型主要有:
n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n 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n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n 说明顺序
n 开放性试题
比如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其技巧是: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技巧是:解释词语+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使说明语言准确。
(3)议论文阅读
n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n 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n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n 补充论据
n 论证结构
n 论证方式
(四)作文部分。
“话题”作文应该还是今年考查的重点。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立足教材,研究课标,扎扎实实开展好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中考说明》为依托,扎实训练,捕捉中考信息,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整合重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中考水平,九年级语文教学及复习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到今天为止,有44人,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语文的尖子生,特别是写作尖子几乎没有,虽然语文低分人不多,但处于40到60这一分数段的人很多,而且态度不很积极,要提高语文成绩,压力很大。
三、奋斗目标
1、力争语文中考成绩不拉班级整体后腿和年级后腿;
2、力争中考成绩进入全县中上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在三月力争结束新课,在四月调研考试前做一次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如汉字与积累,阅读,作文,还有文言文,这一轮复习不在于贪大求全,而在于讲究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印象。
2、充分利用《课堂作业》和《中考说明》,上新课期间作〈课堂作业〉,复习期间用好〈中考说明〉,及时作业,及时反馈。
3、积累贯穿教学始终。附录诗,文言文放在三月十五前自习读背,成语、汉字积累放在三月十六以后课前检查。
4、作文教学做到训练有目的,有重点,重指导,重讲评,不求量的堆积,引导学生评作文,出作文题,写作文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班67人,学习成绩优秀的10人左右;处于中等的以上水平的约25人左右;余下的成绩较差。对学习语文感兴趣的同学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大部分学生无兴趣阅读,只是应付语文学习。故每次月考语文成绩不理想,高分无人,及格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左右。大多数学生分析能力差,考试不能及格。
二、重难点
小说单元和议论文单元是重点;文言文单元是难点。
三、复习措施和方法
1.注重培优补差工作。
2.分单元复习,复习一单元,测验一单元。
3.抓重点复习,认真筛选题目。
4.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四、复习时间安排
用两周时间复习,大约20课时左右(含早晚自习)
五、复习内容如下:
(一).语文积累及运用
1.强化字词的训练。此项训练可用一课时完成。
2.强化课文背诵。课文和课标里规定背诵的现代文,古诗文,要再一次熟记并理解其含义。能够默写名句,不写错别字,可用一课时完成。
3.强化词语运用和句子衔接的训练。用一课时完成。
4.强化病句修改的训练。用一课时完成。
(二) 现代文阅读
在训练时,要弄清三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完成练习,总结规律,和答题技巧。。可用三课时完成。
(三)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要 讲究方法和效率。复习时间3课时。
1. 再一次强化背诵默写。
2. 梳理文言实虚词。
3. 强化文言语句的翻译。
4. 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
(四)作文
用三课时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尾,铺陈,过渡,照应,书写等方面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注意写文章时“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等技巧,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各用2课时训练。
期末复习工作也很关键,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复习方法及模式。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4
近年来的中考命题为了贯彻考试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内容上做了调整,考试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课本基本篇目)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选取课外材料,重视课内到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迁移。
第二,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大量压缩客观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第三,试卷的结构板块明晰,试卷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构成。
第四,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考查内容更趋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即人与文本的对话。
客观地说,语文成绩的取得,不是靠短暂的两个月的复习就可以的,重要的是平时脚踏实地的学习积累。但科学有计划的总复习对中考来说还是有效的。我校在寒假补课时间也较为仓促,所以我们的语文预计在三月完结束新课任务,时间相当紧迫。我们的复习计划如下:
复习指导思想是:以州编试卷为主,结合课本进行重读、精讲、精练。不给学生增加压力,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轻松备考。
步骤:四月份复习第六、第五两册的讲读篇目,五月份基本篇目下来后,把50篇课文跑一遍,六月份再做五套综合试题。力争在最后阶段把古文、现代文、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作文分类复习一下。
具体的做法:
一、重读。让学生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背诵的一定背熟,不要求背诵的要反复读,首先要掌握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重新领悟、巩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以及学习重点;由老师或学生从课外选择精美的文章,在佳作欣赏课上彼此交流自己推荐的文章,从文章的语言、构思、立意、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理解、谈感受、谈启示,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题海拾贝。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特别是各地历年的中招试题、模拟试题,有一些试题设计比较精巧,我们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小题主要是语言积累与运用方面的,比如:句子仿写、语言概括、古诗词的理解性背诵、文学常识、口语交际、修辞方法、利用课前几分钟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有兴趣,精力集中,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中考试题,可以明确中考试题的命题意向,撑握中考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考作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在运用复习资料上,我们以州编的试卷为主,从中筛选中考典型的试题训练。
三、分类训练。复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这应该作为复习的原则。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的过程。这里的“训练”是广义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背,狭义的训练我理解为就是做习题,做习题是必要的,通过做习题来验证、反馈,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目的。我们语文组有4个老师,集思广益,每人负责出一套试卷,要求紧扣课本,借鉴近两年的中考题型如:字词短语填空,注音、改错、议论文阅读、记述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这三种文体的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类。)文言文阅读等。
四、稳步推进。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教师不能有这种思想,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步地前进。我们要求每个老师一定按计划完成任务,采取团体作战。
五、作文上,我们计划讨论20个话题,推荐给学生自读20篇中考状元文。重点教给学生作文技巧。
六、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法是复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增强心理素质,对做题速度、时间的把握能力,试题的解题方法的领悟能力等也可以在考试中得到锻练和提高。
建议:老师们建议上面发下来的复习资料,要多收集一些头一年的中考试题,像课改区的中考试题,还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周报》等报刊上的试题都很好,我们要多多训练,力争熟能生巧,让我们的学生信心十足地备战中考。我们始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将牢记:苦其心志抓质量;再接再厉创辉煌!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5
新学期的开始,也意味着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更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使命。为此,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情况,对照新课标分析一下语文教学的得与失,筹划一下新学期的语文教学及后阶段的语文复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一)背景及现状
了解我们初三语文教学所处的背景,分析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新课程走得更近。
1、背景
(1)新课程实施将近两年,语文课改的方向已经十分明朗,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方式等也已经为我们理解和接受。但新课程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黄冈市语文中考的命题思路及语文试卷的格局、题型等已经基本定型,从去年开始,试卷的命题思想和意图已经与新课程基本接轨,且保持连续相对稳定。
(3)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属于新大纲向新课标转轨的最后一套过渡教材,它基本上是以新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但也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思想,在编排体系和教材内容上与新教材相比也许略显不足,因此,我们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观照和使用它,是新学期初三语文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4)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5)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有待我们作出努力。
2、现状
从教师方面看:
实施新课程一年多来,通过一个阶段的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可以说每一位教师基本上都认同或接受了新课程的理论,在教学中也能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上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为
(1)教师的主导意识太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学生基本上还是忠实的听众。
(2)教师放弃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权利,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对学生的所有发言,不辨优劣,不作分析,都给以肯定回答,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没有任何思维含量。
(3)课内阵地丢失,忽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课文阅读走马观花,课外无效资料和信息充塞,做大量练习,搞大运动量训练,看似重视了实践,其实是舍本逐末,搭花架子,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把多媒体课件当作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不管有无必要,逢课必用,把大量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而对课文却不作深入的研究,结果是上课教师围着鼠标转,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本却没有很好地看一看。
从学生方面看: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二)措施和设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
宏观上要活,是指要以新课标来统率和指导语文教学,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涉及到的几个重要问题:
1、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教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阅读教学要注意: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4)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不作系统、集中的教学,而是采用随文学习的方法。
(5)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怎样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文本的特殊作用,要发挥教师的资源优势。
微观上要实,是指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具体做法设想是:(三读三提升)
1、重精读,抓略读,促泛读。
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篇课文上好。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早早结束新课,然后让学生大量做复习卷,这种题海战术劳命伤财,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提早丧失,考试兴奋点的提前消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要把课文上好,就要对第六册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一单元学习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品味和赏析诗歌的思想、语言、节奏、韵律以及技法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学习中外散文。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的小说名篇。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时要从戏剧冲突入手,通过人物对白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第五单元学习古代诗文。重点是在前面五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强化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
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或利用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复习时间,集体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份晚报,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或剪贴,有条件的话,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
2、提升思想,提升语言,提升技巧。
提升思想,有四个目标:
(1)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会展开思考。就是说要让学生习惯于思考,不人云亦云,不全盘接收。
(2)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会正确思考。就是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方法,不偏激,讲辨证。
(3)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会多向思考。就是让学生拓宽思想广度,力求不钻牛角尖,既会逆向思维,又会发散思维。
(4)面对生活或语言材料敢于深刻思考。就是要让学生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感人之所未感。
要提升学生的思想,主要有三条途径:
(1)读好书。是指读好课文,读好书报。课文和课外的精美读物,都是前人思想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读好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接受这些前人思想的熏陶,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去进行新的思考。
(2)勤体验。启发学生从体验中激发思想。可以体验直接生活,也可以体验间接生活(如文本生活和媒体传达的生活)。
(3)多碰撞。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善于倾听和反思,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
提升语言。有了思想,必须凭借语言去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赏读佳作的巧说之妙,让他们明确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佳效果,不能追求过得去,而要追求说得巧,说得妙。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
(1)求优意识。不只求过得去,还讲过得硬。(“春风有过江南岸”是过得去,“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过得硬。)
(2)求精意识。就是以一言胜多言,讲究“经济效益”。(文言文教学,如“环滁皆山也”)
(3)求美意识。不管写什么文章,都力求语言精彩,富有文采,让精美的比喻,恰当的夸张,生动的拟人,整齐的对偶,以及富有气势的排比,引人深思的对比等等都时时能流淌在文章中。
提升技巧。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捷径,但是读书、思考、解题还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好一些必要的技巧和方法,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事半而功倍。
如(1)读书技巧(精读、略读、泛读;朗读、默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
(2)思维技巧(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
(3)复习技巧(整体设计技巧、由此及彼技巧、融会贯通技巧等);
(4)解题技巧
审题:三读三思――读题干,思考命题意图;读要求,明确解题方向;读材料,思考蕴含的解题信息。
解题:三联三比――联系知识积累,比较中发现异同;联系题目要求,比较中求得最佳;联系解题思路,比较中分出条理。
作答:三细三清――细心作答,不偏题意,做到思路清;细心推敲,不漏要点,做到表述清;细心组织,不漏标点,不写错字,不乱图乱改,做到书写清。
复查:三定三戒――面对难题情绪稳定,戒心慌意乱;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思想坚定,戒犹豫徘徊把对的改错;发现答题错误时,迅速改定,戒粗心疏忽错失良机。)
以上所谈,只是自己的一点思考和设想,近供各位老师参考,要把这些设想付诸教学实践,还需进一步细化,还要和组内其他老师共同商量,拿出一个更全面、更完整、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来。
二、谈谈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许多语文老师都会制定出了周密的总复习计划。诸如“拉网式”(又称地毯式)、“链条式”(又称“串珠式”)、“训练式”(又称题海式)等等复习方式,凡此种种,举不胜举。可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似乎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复习计划如此周密,为何复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学生经过总复习之后成绩反而会下降?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忽视知识的运用技能。
有些老师的复习,仅仅是将初中一至六册的基本课文重讲一遍。小到字词音形义,大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也都一一重讲;也有的老师将基本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细致讲解分析。以上两种复习方法大同小异,教者不管学生以前是否掌握或掌握到什么程度,多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重复讲授,殊不学生花两三年的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复习中完全掌握?教者的愿望不论多少美好,其复习结果是会与之背道而驰的。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两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死知识,还是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复习时间越长,学生思维越僵化,钻进了死记硬背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哪会有什么复习效果?
(二)热衷于知识的专题讲座,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感受。
我们有的老师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的复习,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复习,如语法知识的复习分为:语音、语义、词类、短语类型、句子分类、句子用途、修辞等若干个小的课题,教者每节课精讲一个专题,以期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从打牢基础来看,这样做也许十分必要;但从初三总复习的要求来看,这样只能是给知识划清界限,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知语言的基本能力。这与近年来侧重于考查学生语段阅读能力的中考趋势相背离。初三的总复习,应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语言实际运用中一些具体的.问题的能力,是由掌握理解阶段向运用阶段的飞跃。教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不是继续打基础,而是为学生搭设一架通向运用阶段的梯子,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
(三)走进“题海战”误区,迷失学生的主动性
新学期伊始,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诚然,其中不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但绝大多数所谓的配套试题都只是出题者东拼西凑和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粗制滥造痕迹斑斑,大多是一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有些试题甚至根本背离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讲义试卷牵着鼻子走,哪还有自学的时间,更不用谈“广泛的阅读”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殆尽。难怪一些对语文本来还感兴趣的学生,也对语文丧失了信心。
(四)强化阅读复习,淡化作文训练。
语文中考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朗;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项能力是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绝大多数初三语文老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也考虑到这两项能力。但在具体实施复习计划的过程中,阅读复习往往被得到强化,而作文训练却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阅读复习的范围较窄,无非是有限的基本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花大量的时间复习,也许在中考中能碰上几道题,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作文训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作文水平高低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这些综合素质都是学生长期在语言训练中形成的,非短期训练所能奏效,教者感到无处着手。久而久之,作文训练就成为语文复习中的难题!
那么,如何克服以上弊端,真正把初三的语文复习工作做好,做到位呢?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进人总复习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分别就初三语文总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想法。
(一)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的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
(2)语文不属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从而费时费力,加重学生的负担;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要真正落实;进一步提高理解、运用语言和初步鉴赏言语作品的能力。
(二)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1、字词积累,2、古诗文积累,(3)名言警句积累,(4)名著积累,(5)语文常识积累等。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2.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
(三)应当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1、阅读训练的策略。
(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能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一些程序性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有的人将阅读的程序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4)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做题思路和方法。
2、写作训练策略。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因此,在复习阶段的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写作不是个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
(4)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四)应该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包括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句,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2)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只有从培养语言基本素养入手,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才会达到应有水平。总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而所谓的正确使用,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五)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不同的复习方法。
复习效果好不好与采用的复习策略是否妥当大有关系。一般应注意在不同班级,复习策略要有所不同。如比较活跃的班级,要适当多做思考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防止学生学习浮夸;在比较沉闷的班级,则要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复习。另外,不管在哪个班级,都不要一味的重复讲述课文,知识复习不宜偏重理论概括,更不应当盲目大量地演练题目或以考试代复习。而应该做到:
(1)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教读课和名家名作上精雕细刻;
(2)抓好积累,着眼运用,在运用语言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在名词术语上纠缠。
(3)从补缺入手,注重训练。寻找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和疏漏,及时给以弥补,进行必要训练。训练应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
(4)针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指导。
如何搞好语文复习,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三语文学习复习计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