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学习法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溯源学习法
10、溯源学习法——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有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深刻地揭示了世界万物之间源与流的关系。
清朝著名学者戴震,从小就养成勤奋好学的读书习惯。有一次,私塾的老师在课上给学生讲授《大学章句》。在讲完“大学之道”后,塾师解释说:“这一章叫《经》,记载着孔夫子的话。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述的;下一章叫《传》,记载着曾子的见解,是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了的......”。小戴震听完,站起来问:“先生,你根据什么说《经》是孔夫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呢?又根据什么说《传》是曾子的见解,由他的学生执笔写下的呢?”
“这是朱老夫子朱熹注释的呀!”塾师振振有词地回答说。
“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戴震接着又问。
“宋朝人。”塾师随口便答。
“那孔子、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戴震穷追不舍。
“春秋战国时代人!”塾师沉下脸来,有些不高兴了。可是戴震依然不慌不忙地说:“先生,春秋战国时期与宋朝大约相距两千年,朱熹又是怎么知道两千年前的事呢?”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塾师哑口无言。他望着眼前这满脸稚气的小孩,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赞不绝口地夸奖道:“这孩子肯动脑筋,可真不简单啦!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塾师的预言果然应验了,戴震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大学者。
戴震这种读书方法就是“溯源读书法”。所谓“溯源读书法”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所接收的某项具体知识的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从而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特别是它产生、继承和发展的线索。“溯源读书法”也叫“寻流溯源读书法”,是一种纵向挖掘式的读书方法。
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读书“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读书就要像沿着流脉去探讨大河的源头一样,即使文义幽深,也一定会明白的。现代史学家潘吉星在谈到他的治学经验时也说:“读书、科学研究决不能偷懒,对任何有价值的材料,每一条都应该追踪不放,查到原著,决不能满足于第二手材料,因为一转手,会受作者的观点影响,往往有误,或漏掉许多有趣的东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最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