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作文 > 读后感 >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

泽璇0 分享 时间: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有哪些?《人间词话》经典读后感有哪些可以参考的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1)

人间词话,话尽人间。初读《人间词话》,便从书名中发现了浪漫与美。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后,再根据他的文艺观去阐述古代文学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王国维先生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的说法,并指出“造境”虽是浪漫主义,但却没有抛弃现实;“写境”虽是现实主义,但也不能离开浪漫,浪漫与现实是相辅相成的。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最上”:“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他认为“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能观”是指诗人能超越现实进入到一种自我营构的意义世界。王国维又通过尼采、叔本华的理论阐述了这种审美无功利的观念,使其“境界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从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场景,灯火阑珊之下,他的境界从不止于秦淮河上灯影桨声,风花雪月。

王国维这段话表达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从具体诗词的体验感悟人生的普遍意义。首先,他说到人生的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晏殊《鹊踏枝》中词句,本意是一位怨妇对远方游子的思恋,她日复一日登楼眺望,盼望远方游子的归来。但王先生这里表达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所要经历的孤独,只有这样才具备追求高远境界的基础。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柳永《凤栖梧》中词句,本意是说一位在外漂泊、失意的游子,对其所爱的思念,甚至为之形神憔悴,在这里是为了表达对人生目标的追求锲而不舍。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青玉案》中词句,本意是说元夕之夜,一群游街女子或“蛾儿雪柳”,或“笑语盈盈”,他所倾慕的女子却在那灯火阑珊之处,显得那样的卓尔不群、傲然独立?王国维先生在此想表达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经历孤独与坚持后,终于进入人生最高境界。由诗词指向人生,由美学指向哲学,这是王国维用浪漫美学的眼光来解释人生的哲学。

王国维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作者也。”如晏殊之词,独上高楼尽,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潇潇,天气之凉怎能比上相思之苦,预言还罢,更无人听。

所以,一部充满着诗人气质,哲人思想的快意之作,诞生了。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2)

“一个人若是在面对困境与痛苦时,但凡有能力或办法去解决,那么,根本就不会有愤怒了。在小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由于不成熟而做出许多啼笑皆非之事。

因为不成熟,又或者不知道正确的解决之法,所以,迫于无奈才做出不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背后,其实就是无奈与愤怒。当长大以后,由于各种条件的具备以及身心变成成熟,再回头看那些往事时,一切所谓的无奈与愤怒,也就烟消云散了。由此可见,人的痛苦,确实如王小波所讲,皆源于自己无能的愤怒。

一切矫情和抱怨,咆哮和压抑,都是源于缺钱和缺爱。

那些事事如意的人,过着优渥的生活,过得快乐似神仙,你不能去批判他们幼稚,不懂人情世故,因为这些人不需要懂,他们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帮他们屏蔽掉了大部分人性丑陋,社会残酷。

同时,那些能力强,双商高的人,成绩好,一路顺风顺水,遇到什么困难也迎刃而解,所以这些人看上去都云淡风轻,冷静平和。因为他们不需要张牙舞爪去争取某些东西,因为所有事到了他们手上都顺其自然。”——百度

周日早上起来因为一件事情感觉非常愤怒,我可以很清晰地察觉到愤怒的情绪,脑海里闪过愤怒是因为无能,于是百度这句话,搜到了上面这段文字,原句是王小波说的:人生的痛苦,大都源于自己无能所牵引出的`愤怒。深以为然。而这段文字也说出了我心底想说的所有的话,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前几天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磕磕绊绊,基本上读懂,先读的《王国维小传》,大致了解其生平,再读《人间词话》,最后读《人间词》。小传是白话文,当然能读懂,《人间词话》已刊稿和未刊稿内容并不多,但由于是古文,加上引用的诗人词人作品很多,读得很吃力,在网上搜到一篇文章把文中出现的诗人词人列出来并做了简单的介绍,才总算看进去了。《人间词》好懂,因为有注释还有译文。

一边读的时候我就一边感慨,如此高才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选择走上绝路呢?然后自己就发生了一些事,于是慢慢地我就明白了。不过我想,如果我永远也不懂该多好。当然我的事都是些小事,跟王国维无法相比的。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总是说人要坚强要勇敢,但是有时候有的坎真的是当事人迈不过去的,他只能走上他认为最合适的路。尽量丰盈自己吧,缺钱就好好想办法挣,缺爱也没事,好好爱自己,再怎么不济,日子还是要过的。

有很多事情想写,但是提笔又觉得写出来尽是矫情,于是作罢。希望一切顺遂。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3)

词话寻得亦人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

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唯有经过前面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才会有“得来全不费功夫”偶然惊喜。

虽王先生在此谦逊地说可能词人们会不同意,但就我的见解,词人们一定毫无疑义。此三重境界不只在于文章,也不仅限于治学。其实我们对于整个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人生过程认知不也是如此吗?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自古以来,千秋数载,明月,一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相思情谊、离愁别绪、贬谪之苦、家国大义,都在朦胧的月光下一一展现,至今仍未褪色。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今夜,你为何如此惆怅?你才华横溢,与文采非凡的他宛如一对璧人,天造地设,比翼连理。“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那是他为你谱的曲啊!你忘了吗?即使他数尽世间皆无“亿”,就算他欲纳茂陵女为妾。但“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这样的情意却永远也不会改变。你与他两地相隔,只得独守空窗,来时芳华已变白头,可在朝堂上,他却是意气风发。纵是百思想、千系念,最终却都化为万般无奈把郎怨。这一切,只能怪造化误算,因果错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送客,自是依依惜别,心情悲戚,却道酒不尽兴。寒江寂寂,惆怅如滚滚江水流不尽;明月高悬,友情似皎皎霁月照人心。为何今夜不能眠?恨你深情厚意;为何今夜不能醉?怨你恩重情浓。友人远去,你遥望江北远山,孤寂之情必会油然而生吧!“一片冰心在玉壶”,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浑然一体,于浓淡相间中倾诉着你的愁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你从性灵咏物语,传神至极。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梧桐;含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情。虽然你左迁黄州,孤苦难泄,恰逢花甲之年,更是体衰年迈,却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你才学、气度,与大家思想的体现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陵的王气黯然已收,但缓缓流淌的秦淮河,依然承载着六朝金粉和风流韵事,见证着兴衰成败,经历了沧海桑田。我知道,你一定希望你的国家永葆盛世,也一定期盼你的才华卖与皇家。怎料你登不上幽州黄金台,怎知你寻不着自己的伯乐!那大宝之下,流了多少无辜之士的血,寒了多少能人志士的心?不过是江山的是非角逐,却引来恩怨的各自报复。而如今,你却还能听到后庭花的歌声,不得不叹惋这繁华垂暮,花开花落不会太长久,落红满地归在寂寂中。

容若曾道: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是啊!若明月有情,必将笑尽天下骚客们。

一轮缺月,引起无数悲愤仇恨之人的共鸣,而从未改变的,是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美好的向往。在月圆之夜,斑驳的月光可以把从前的离恨化成欢笑,可以抚慰这黯淡星光、灯火昏黄。而我只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5)

《人间词话》它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便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说它字字珠玑形容,绝不为过。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是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全书的关键词。

境界一词是王国维先生所写的精神核心所在。“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句如金石掷地,沁入心脾。如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创下“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呢。如欧阳修深沉之境,写下“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似稼轩的豪放之境,谱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如李后主幽婉之境,弹奏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似容若的落拓不羁,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言。

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个境界则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异曲同工。此境妙在“顿悟”。欲成大事者,必先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第三境界犹如不速之客,让成功的灵感乍现。此感在迷惘之后,在不经意间,空然降至,让人豁然开朗,绝处逢生。给人以开阖的意境。

欲成大事者,必须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披荆斩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成功的灵感或许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个回头,冥冥中有个方向指引着你。

对比自己,我怕是连第一个境界都没尝遍滋味。在这里,我只是根据所看之书比对着自己九牛一毛的人生经验来对我未来的见解抛砖引玉。我想,当我垂暮之年,饱尝人生百态之后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慨吧。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6)

境界乃全书的核心,王国维以开篇第一则就点出它无可替代之性。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随后他又提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认为有我之境与情景通“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我之境,则境中有我,将我置身于境之中,将我的感情等主观因素付之于物、付之于境。因为思念,所以泪眼,因为愁苦,所以连花也不语,内心的哀怨连自己都嫌弃自己,所以目之乱红也离我而去。皆因心中凄凄,所以“孤”“寒”“暮”。无我之境,则是一种客观,将自身摒去,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景物。不掺杂私情,就像素描,一通都是黑色,无颜色之分别,也无情感之优越。只是一种拓本,将风景转化为文字的拓本。

随后他也解释道: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知。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无我之境,只是对客观无欲无求的复刻,此之谓静,是静美。有我之境,动之静的动就是指因为诗人情感加于景物的改变。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 当所有的景物加上作者感情色彩的前缀时,景物也富有了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作者作诗,犹如两人对语。情感或气象都超一人之孤独。

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推向顶峰的就是他那万世流传而亘古不变的人生三境界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一境界是指凡事开始,犹如居高临下,面对世界万物,都感觉俯首称臣,那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那是一种面临未来风雨之路的.一种豁达,那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胸怀大志的开阔意境。二境界则是实现理想途中的辛酸苦楚。此句虽是写给爱情,但理想有时也像心爱之人一样,遥不可及但又不惜拼尽全力。人影消瘦,憔悴不堪,正是在理想之路的坎坷与徘徊,然而两字“不悔”便坚定自己,头破血流而勇往直前。三境界则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异曲同工。此境妙在“顿悟”。欲成大事者,必先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第三境界犹如不速之客,让成功的灵感乍现。此感在迷惘之后,在不经意间,空然降至,让人豁然开朗,绝处逢生。给人以开阖的意境。

对比自己,我怕是连第一个境界都没尝遍滋味。在这里,我只是根据所看之书比对着自己九牛一毛的人生经验来对我未来的见解抛砖引玉。我想,当我垂暮之年,饱尝人生百态之后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慨吧。

《人间词话》经典优秀读后感(精选篇7)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在本作中,王国维提到两个耐人寻味的概念,一个是“诗人之眼”,另一个便是“赤子之心”。

诗人之眼,是指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审美之眼;赤子之心指的是对美的感知之心。

诗人之眼,能观有我、无我之境,便是所谓“喜怒时有我,作诗时无我“,无我之境”的“无我”,即为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教育学说》一文中讲的“无欲之我”。

所谓“理想”与“写实”的提法,也是来源于叔本华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譬如”高馆落疏桐”,“高馆”“疏桐”均是静景,以诗人之眼观之,是无我之境。

能发现美,能描述美,同样也是诗人之眼的重要特质。

由于诗人的经历不同,所以眼中所观的,笔下所铺陈的不同,也造成了缤纷各异的文风。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温词句秀,主要体现在时有佳句,自成一景,譬如“双鬓隔香红,玉簪头上风”不以虚词划分句意,故而一句成一景,显得脉络深隐。

韦词骨秀,“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清丽婉转,无怪静安评之“弦上黄鹂语”,情深语秀。

有一双敏锐的诗人之眼固然是作诗的一方面,然更为可贵的是词人的赤子之心。王国维曾评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诗人,一个好的诗人,必有赤子之心——“天才的童心”。

孩子未必是诗人,诗人却必是孩子。

同样,孟子也说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过,王国维的“赤子之心”,并不是脱胎其中。

叔本华认为,“在儿童期,我们的整个生活诉诸知力远超过诉诸意志”。他们是单纯的——“天真与崇高的单纯”。

王国维曾引译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首部之一的“灵魂如何而变为骆驼,又由骆驼变为狮,由狮而变为赤子”的“灵魂三变说。

接着,又引叔本华的”天才赤子’论旁证。

正因优秀诗人是以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创作,所以他们必须具备一颗赤子之心。

尼采曾在《苏鲁支语录》中写道:“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的书。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经义。”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境中有人的作品,是总能抒发血泪之情的。

诗词向来讲究“性灵”,没有诗人之眼与赤子之心的诗人是万难写出富有“性灵”,富有“神韵”的作品的。

我们还需记住,一个诗人的创作和批评家的评论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务必结合时代与个人进行分析。

1228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