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7篇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有哪些?看完《挪威的森林》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1】
随着电影《挪威的森林》上映,关于《挪威的森林》的议论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而我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个喜欢跟风的人,生怕自己out了,于是赶紧在网上把电影看了,看完电影后,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影片中有不少做爱的场景,当时还抱怨,“什么名作家的名作,明明就是高级点的黄色小说,男女。”
但就在我将之淡忘的时候,一天在图书馆借书时看到了纸质版小说《挪威的森林》,就顺便借回来一看,读后后我想说电影跟小说真的没法比,感受也迥然不同,就像我看的跟我读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当然在书中,树上春树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性交,但给我的感觉不是“”而是“淡淡的唯美”。
除此之外,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与无奈,直子、木月、直子的姐姐、还有玲子都是在心理上不健康的人,但是我不太明白他们的这种不健康,明明可以健康,可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不健康。例如,直子的姐姐从小就是聪明机灵的女孩子,做什么都是第一,学习第一,体育第一,她就是我们所说的“每所学校都会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女孩”中的女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女孩子最终选择了自杀,起初我是不能理解的,要是我是她,我不知道有多happy,多想留在这个世界上听大家的夸奖,“你肿么这么聪明,什么都能做到第一”可惜我不是喔。最近看到一句话“有些人以为不尊重自己的感觉,就可以赢得整个世界。”似乎我有所顿悟了,直子的姐姐是优秀的,但这也许是她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刻意逼出来的方式,当她不能承受自己“不尊重的感觉”时,她又选择了另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杀。直子、木月想必也一样吧,尽管我有点顿悟,但我还是不能理解他们这些行为。但也行这就是小说,没有矛盾何来冲突,没有冲突何来情节,没有情节何来故事,没有故事何来这本小说,只能这么想咯。
最后我想说,“活着多好呀,富贵都活着了,还有什么坎过不去滴。”
再多说一句,“渡边与绿子走到一起,我祝福你们哈。”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2】
最近感触最多的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说起惭愧,考大学以前,给自己找理由说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读过的书数量不多而内容单一。看得最多的可能是《读者》之类的碎片文章,很少有完整的读一些书。日本的书也是从未涉及过。最近因一个朋友推荐了东野圭吾的书,便读了《恶意》和《白夜行》。看完之后觉得日本的书颇有魅力,让人看了放不下,便“废寝忘食”地读下去。而后我又联想到另一名知名作家村上春树,便想看看他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
读完这本书,我惊异于自己在日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果然都是东方的国家啊。我很尊敬和畏惧永泽—我当然希望能像永泽一样清醒的活着,努力取得想要的(毕竟以他的能力,他能获得);可我又很畏惧,因为他活得太清醒和真实了,会冷酷和清醒到不近人情。我对他没有厌恶,只是有一份畏惧。我在想,如果几年后的社会,如果人人都如此清醒,我会惧怕这个社会。毕竟我们都害怕愚蠢的自己会被周围的人一眼看穿。
在这个年纪读这类日本小说可以说真的会让人变得更成熟,无论是人性还是社会方面,因为他们用笔墨很真切地反映出来。我不确定我要是早点读的话,是否会有现在理解的透彻。
日本的文学作品同时渗透着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许我们不自知,也许朋友不自知。因为我们自己披着羊皮,而朋友习惯了你表面的羊皮。但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判一个主人公—正所谓旁观者清,主人公的心理就很容易的被读者分析。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3】
也许你每天都紧绷着神经,或是工作或是学习,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或许你每天懒懒散散,没有一点精神头,机械的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我的状态);也许这就是你在不同时间内的两种状态,两种状态截然相反,却是每个人实实在在不可避免的。尽管如此,这部《挪》都会是你宁静的港湾,让浮躁的你安静下来。他会让忙碌的你找到生活的闲适,让懒散的你找到生活的趣味。
诚然,如同序言介绍的,这是一本孤独的书,亦或所有村上的书都只有这个格调、只有几个主人公。想过一段时间不联系任何人,不和仍和事情发生联系吗?没有工作,没有社交,不顾时间的流逝,自由呼吸。对我而言,其有着强烈的带入感,感觉自己就是主人公,生活着他的生活,说着他的话。也许你会觉得很多细节十分冗杂、或是甚为拖沓,可我却觉得正是这番详细才会让人身临其境。很快我就迫不及待的去探索情节的发展,去感受更多平实的生活。在他的故事里你可以逃避现实,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
书里的故事平凡却被人们早已忽视或遗忘,但正是这些故事唤醒了我们封存的记忆。还记得书中的一些片段:与几个知心朋友无话不谈,独自坐在咖啡厅读书听音乐,在酒吧与暧昧的情人喝着啤酒,有一个病态美的女友让你揪心但却很少联系。我想这是很多人的青春时代的相同经历,而这些却已经在你生活中丧失殆尽成为了最宝贵的东西。是缓慢节奏生活的点滴美好、是抛去私心杂念的真实快乐、是像绿子、直子、玲子般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当年纯真亦或疯狂的爱情。也许现在拥有了一切,心却空荡荡的。
所以我不说此书的文学价值、作者的深邃思想与写作技巧、甚至都不想探讨此书为什么叫做《挪威的森林》。我真正喜欢的是此书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平静与美好的回忆,让我进入主人公的生活,进行心灵旅行,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4】
“十九二十岁,对人格的成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无谓地糟蹋自己,到老时会感到痛苦的,这可是千真万确。所以,要慎重考虑。你要是想珍惜直子,那么也要珍惜自己。”这里印象特别深。
这是在玲子对渡边说的,当时渡边不经常找女孩睡觉嘛。看到这里,我猛地一惊。现在的自己,天天熬夜糟蹋身体,对未来的她,也要负责任啊!
还有一段就是,对宿舍的描写,写男生宿舍那些人特别懒,不讲卫生,看到那里,我笑喷了哈哈哈,然后再环顾了下自己的寝室,真的是……全书读完的感受是,情感细腻,很有代入感,一本书,其实我个人更看重读书的感受,读书的过程中能给我带来快乐,那就是真的好了。有的书啊,读着就跟吹牛侃大山一样,比较粗糙。
读完没什么感觉。
挪威的森林,其中对于性的描写也比较自然,村上春树先生把性,这个我们很多人感到害羞不好意思提及的东西,自然而然地通过感情来引出来,我觉得很赞。其实不论是直子、木月或者还是渡边,我感觉自己的中学时代都没他们那样好玩,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没有他们那样的经历,没有过那样的“三角”关系,能读到他们的故事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总之,挪威的森林,这部青春小说,让人回味无穷,还原了真实丰富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5】
那是个雨天,雨不大,也不小,但万物噤声,跟生命初始的寂静一样。脑海中,以渡边为线,以他青春时节的种。种动人心悸的经历为珠的情节仍历历在目。重又翻开卷首的那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字:
献给许多许多的祭日。
这时,一幅幅画面如同涨潮般涌上心的海滩,在狭小的车库中,木月用一辆N360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死寂的森林中,直子用绳子将自己引入死的彼岸;我看到绿子的爷爷在病床上安详地离开人世,看到初美在内心的崩溃中走向死亡……
我把自己当作渡边,用心去感受种。种变故中人内心的真实悸动。我在这体验中,感悟到了些许哲理,这正如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中写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世中的一介尘土,但由于种。种原因,命运把无数本不相关的人或事紧密连续在一起,可是终有一天,你身边的种。种,会携着遗憾走向那谁也不愿触及而终有一天会被我们俘虏在手的那个东西———死亡。
这时,我想起了一年前太爷爷的死,记得那天,老家的亲戚抬着被沥青刷的黑漆漆的木棺,放入挖好的坑中,一下一下地用土覆盖在棺材的四周,直到完全被土地吞吃,不见踪迹。我在一边看着这揪心的场面,麦田上的疾风从耳边刮过,猎猎作响。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黄昏的风鸣,冥思苦索。我感到自己身上被装载上了百年孤独,背负行囊,踏着这深秋的原野不断西行,西行……
可是,我又想起了失去直子后的渡边,他起初颓废自弃,独自在异国他乡游荡,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可最后不还是在玲子的劝说下,重新开始了对新的爱情的追求吗?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虽说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的人的离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但永远记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带着一颗拥有强大张力的心,去搏击生活的风浪。
正如村上所说:“发生的事情业已发生,未发生的事情尚未发生。”不错,大千世界,谁都有着自己的百年孤独,但岁月的年轮仍一刻不停地转动,人生的末班车不会因为何事而晚点延误,唯有向前,才能抓住自己的末班车,不至于错过一切,孑然一身,晚景凄凉。
窗外,雨还在下。雨不大,也不小,但万物噤声,跟生命初始的寂静一样。合上《挪威的森林》,闭上眼,眼前一片漆黑,只觉心灯如豆。四周响起一片深邃空灵的梵音,似是有人轻声耳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6】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能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愫,将那些曾经逝去的记忆碎片再拼接起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总能直抵读者柔软而敏感的神经末梢,将读者带入作者描绘的意象之中,进行精神的共鸣和情感交织。春上村树所著的《挪威的森林》,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中学时期也曾买过此书,由于少不更事,阅历尚浅,囫囵吞枣地读完,未能领会此书的深意。过了七八个年头,重读此书,竟被书中独特的气息所触动,引发难以名状的情绪。这是一本描写青春爱情的小说,在阅读中,内心总被那弥漫着的孤独和迷茫的氛围所吸引。作者以舒缓淡雅笔调叙处于青春期的主人公或痛苦或忧伤的经历,以及那充满矛盾的复杂内心,不由得让你也追忆自己那夹杂着百般滋味的青春往事、并随着故事主线的延伸不断思考什么事真爱?人对自我存在的认识究竟该如何?
主人公渡边,因年少时的好朋友木月自杀身亡,而变得失落和孤独。木月的自杀也给直子(木月的恋人)造成无法弥合的疼痛阴影。主人公为逃避伤痛,孤身来到东京一所大学读书,半年后,又巧遇到直子,两人进一步交往后进而发展为恋人。后来直子因性情压抑去了一个精神疗养院进行疗养,渡边在直子走后,则通过书信与其交往,并两次到直子的疗养院探望,试图让直子面对生活,并盼望直子精神早点好起来,好过来跟自己一起生活。在校期间,主人公又在跟
低年级的绿子交往中,对其又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内心十分苦闷彷徨,。
书中的渡边面对学业、生活、工作和爱情,内心有着诸多困惑与无奈,但又常觉无能为力。可生活仍要继续,于是,他时常跟着室友去夜店鬼混来放纵和麻痹自己,直到连跟女孩子鬼混都嫌麻烦,开始变得麻木。渡边在看不到希望和办法的时候,以消极的方式去试图寻找生命的出口,折腾和放纵自我成了无奈之举,采取一种短暂解脱痛苦的.方法。虽然渡边消极地面对现实,但也不曾放弃对真爱和存在价值的追寻,于是在放纵和清醒中徘徊不定。
孤独和迷茫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你如何驱赶,它总在悄无声息地纠缠着你,从你出生直至死亡。作者以一种看似平静却暗涌波澜的笔调展现出他那一代人的孤独、迷惘与堕落,反映出对青春理想、社会潮流、时代印记、存在价值的深度思考和不安焦虑。
结尾处,渡边在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但作者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也未持鲜明的立场。书的结尾将孤独和迷茫的情绪延续,诚如结尾: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道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
能引触动读者灵魂深处,引发读者思考,诚如,就追寻生于死的答案就这点而言,本书已算是值得一读了。
《挪威的森林》小说读后感【篇7】
这可以算是第三次看《挪威的森林》吧。
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谓囫囵吞枣了,因为很想看到结局,当然也与自己当时心不够平静有关。结果除了知道性描写,三个人的纠缠,啥也搞不清楚,完全不懂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二次是看它的电影,我想可能看电影就会多少更加理解点的吧。结果我除了记住几个画面外,什么也没有理解,更加困惑,不明所以!
这几天看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忽然想起他的《挪威的森林》,想起了当初的困惑,于是就又认真看了起来。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心静吧,还是经历到了,我居然看的津津有味,没有所谓的感伤,没有所谓的泪水,没有偶尔的兴奋,有的只是不时得感慨作者的文笔竟然这么的优美、故事的发展这么自然而然,感受到青春的气息跃然纸上。
看完这本书我也看了下他人的书评,很难认同别人的想法,并不是他们说的不好,只是觉得自己感受到的和他们有所不同。当然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村上春树的书确实难懂,这是应该是他作品中为数不多易懂的了,但不同的人看到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人百分百确定真的读懂了。
可这本书确实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那便是成长,那便是青春。
看完本书让我想起了谁的.青春迷茫,想起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读《挪威的森林》就是有如此同感。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渡边彻一面爱着娴静莹洁的直子(有人说渡边对直子只是责任感,但我觉得还是有爱的,男人都有保护欲,面对娇弱又楚楚动人的直子日渐产生了爱,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对直子的责任),后又一面渐渐喜欢上了活泼开朗的绿子,渡边一度在这境地里进退两难,挣扎和迷茫着。想和直子共同前进,可直子执着过去,想和绿子进入新生,可忘不了直子。青春就是这样,我们常常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位于什么位置,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在乎得与失,但结果从来都由不得我们,时间会毫不犹豫的从我们身边带走该带走的,剩下该剩下的,让你有所领悟,让你在其中成长!或许我们会遗憾,会想原来某件事某个人比我认为的更重要,不过已经远去啦!但我们终将跳出迷茫,走过青春,有所成长,进入下个时间段!
这就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感受,当然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因为书中每个人性格和境遇都太鲜明了)。就像本书序中所说它还包括连带与孤独,开朗与感伤,追求与失落,坚定与彷徨,充实与寂寞,纯情与放荡,时尚与乡愁,奔走与守望,无奈与救赎,忏悔与迷惘……
真是顶好看的一本书,最后引用其中最爱的一句话结尾。
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