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窃读记》读后感500字
《窃读记》现代作家林海音女士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窃读记》读后感,感谢您的欣赏。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1
林海音的《窃读记》说的是她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书,而她又非常爱读书,所以就经常钻到书店里去,躲在不显眼的地方,悄悄地读书,因为只读不买,所以说是“窃读”。
因为是“窃读”,所以也就非常不容易,有时,一本书当天没读完,第二天去就找不到了,有时,一本书要到好几家书店才能读完,而令她最开心的就是在读书时天降大雨,因为那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店里读书,免去“窃读”的嫌疑。
看完全文,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窃读”的年代,这种经历,这种感受是那样的亲切。虽然比林海音晚了约半个世纪,但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经历。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课本以外的书籍都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难得买一两本,父亲单位的图书室虽然也有一些图书,但往往都是旧书,新书就如沙漠里的绿洲,寥寥无几,而且往往是有名无实,因为早就被别人借去了。所以,我们时不时也要到书店去干一干“窃读”的勾当,当作者描写那种很快乐也很惧怕的“窃读”的滋味时,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林海音的老师说,你们不光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说得好极了!如果一个民族只知道吃饭而不知道读书,这个民族的前途将是极其黑暗可怕的。而“窃读”之可贵,正如一个火把,它去住了黑暗,让我们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希望。
幸运的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文中那样可恶的书店老板,也许是我“窃读”的年代要比林海音晚了许多,社会多少有了一些进步?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城,印像中只有一二家书店,而我是那里的常客。现在想来,当年我“窃读”时,店里的职员们是没有理由发现不了的,他/她们只是故意装作没看见?或许,他/她们自己也有过“窃读”的经历,在内心里本来就是理解并赞许“窃读”的?不管怎样,在这里我要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宽容或疏忽,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2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今天我读了《窃读记》一文,觉得很受启发。
窃读记中的主人公是林海音,我很敬佩她热爱读书的精神,她坚决不放弃读书,每次一放学,林海音就跑向书店,忍着饥饿和疲劳,偷偷的跨进店门看起书来,她觉得窃读能满足她读书的愿望,但同时也少不了老板的训斥,每当一下倾盆大雨,林海音就异常的高兴,因为那时,她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她还时不时的说到;“大些!再大些!”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她才发觉自己已经读了两个多钟头了,她合上书,然后依依不舍的把书放了回去。
阅读本文,我不仅感受到了“窃读”的滋味,还感受到了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惧怕,雨天读书的快乐与兴奋,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同样年少的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也经历过窃读的感受,就在上周一时,我去了新华书店,准备买一本我最喜欢的书,一摸包,才发现我没带零用钱,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书店团团转,这时,我看见旁边的人都在静静的窃读,不久以后,我便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能亲身体会窃读也是我成长的一次经历呢!
现在的生活中,虽然书籍非常的多,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向林海音学习,做一位热爱读书的好少年!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3
新学期开学了,语文课上,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就是《窃读记》。
这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林海音小时候,每天放了学就偷偷跑到书店去,只看书,不买书,是为窃读。林海音每次走到书店门口的时候,看见顾客很多,她便安心了,可安心之后立马的又有些担心,她担心那本她没看完的书会不会被卖光?那时的她真是心情复杂啊!于是她跨进店门,挤进人堆里,急切的去寻找那本书。找到后便贪婪的读那本书,而若是卖完了得话,她便只得去下一家找找看了,也因为这个缘故,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她每次都会读到书店的日光灯亮起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书店。在书店外,她总会想起自己国文老师说的一句话,句子的意思是: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都不断在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林海音生在那个年代,学习的条件这么差,她也还要偷偷地读书,而且很有可能还被书店老板驱赶过,被一些大人训斥过,可这一切浇熄不了她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她能在这种环境下读书,并且继续学习,真是一位人才啊!如今,我们有些同学在这么好的环境下都不认真读书,真是可惜了,爸爸妈妈辛辛苦苦上班,挣钱,就是为了给我们创设更好的读书环境啊。
我想:如果我在课堂上能发挥林海音学习的精神,积极些,胆子再大些,泼辣些,下课时再活泼一点就更好了。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4
《窃读记》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通过这篇课文,使我真正理解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也让我读出了书对于林海音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课文写的是林海音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就去书店窃读。害怕书店的老板发现她只读书,不买书,晴天的时候就把自己隐蔽在一个大人的身边,雨天又要装着十分着急回家的样子给老板看。书店没有地方坐,时间一长,腰酸背疼,饥肠辘辘。
林海音在课文中写到“我像一只饿狼,贪婪地读着……”她将渴望读书的自己比作饿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啃食,这多能体现林海音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啊。“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课文最后国文老师的这句话也深深触动了我。吃饭为我们提供物质营养,而读书提供的是精神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与作者林海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令我羞愧难当。平时学校一公布本学期需要阅读的书籍目录,妈妈会毫不犹豫地为我买回来,一分钟都不会耽误,可是我有林海音那样如饥似渴地渴望读书吗?有的书只看开头,不看结尾;有的书随便翻两页就束之高阁了;有的书原封不动碰都没碰过一下;甚至有的书是因为要参加学校的“读书小达人”的测评而被迫去读的,天啊,我与林海音的差别太大了!
我要向林海音学习,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热爱书籍,汲取书中的营养。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5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到了一篇课文,题目是《窃读记》。课文主要讲了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去书店窃读的故事。它让我深有体会。
窃读有很多不便之处,第一,麻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来“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有可能在两家书店读完,也由可能是三家、四家、五家、六家甚至更多家,那得跑好几里路了,这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啊!第二,怕被别人发现,林海音就想了一个主意:躲在大人身边装作他的亲人。书上是这么写的“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虽然有办法隐藏自己,但是你也得注意呀,我想是不会有人喜欢心惊胆战的看书的。第三,累,“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另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连续站上两个多钟头,腿肯定麻木的都快走不动了。就是在有那么多不便之处的情况下,林海音都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可见她是多么的爱读书啊!
所谓窃读,就是去书店看书而不购买,林海音之所以去书店窃读,是因为她没有钱买书。我现在有那么好的条件,家里有那么多的书,像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我都很少去看,而林海音呢,在当时,她家因为没钱,所以只能去书店里偷着读书,她不但没有放弃,还特别用功,在书店里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这是多么爱读书的表现啊!今后,我要向林海音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6
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窃读记》的课文,文中的小女孩林海音窃读,渴望读书的精神感动了我。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海音,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她喜欢读书,却因为家中贫困,只好去书店藏身于顾客身旁读书,或借雨天假装在书店避雨而去读书,她这种渴望读书的行为令我十分感动!
小女孩林海音因为家里贫穷而去书店偷偷读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她们那个年代的人的生活,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那么好,但是他们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去佩服,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感悟,所以我们要向林海音学习,学习她热爱读书的精神。
我也是非常喜爱读书。有时候我读书也时常忘了回家,时常忘了吃饭。在我三年级的寒假里,我几乎每一天都会去图书馆读书,每次都是得看完一本书才肯回家。有时我看书看的太入迷了,时常忘记吃中饭,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了。记得有一次,我看书看得太着迷了,看完已经是晚上8:30分了,于是我急忙赶回家,将近九点才回到家,所以我的父母把我数落了一顿。
啊!林海音家这么贫穷,可她依然热爱读书,现在的我们不像以前那般贫穷,所以更应该珍惜阅读的机会。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散文《窃读记》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