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乌塔》读后感600字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写得是:作者在罗马结识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乌塔》读后感,感谢您的欣赏。
课文《乌塔》读后感1
最近,我有幸学到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时就能独自游历欧洲,我被乌塔那善良、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为什么中国孩子不可以独立自主呢?难道人们所说的“安全”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过分的关爱让我们窒息。
在家里,我不做任何家务,都是家长包办。我只是学习的小能手,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当我学习闲暇时,想去帮家长做点什么,总是被爷爷奶奶拒绝,结果,变成了真的书呆子。
在中国,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不止我一个。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考上了名牌大学的学生,只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甚至不会整理书包而辍学。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多么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生活上太多的依赖,思想上太多束缚,行动上太多的无奈!那些把孩子紧锁着的家长们,快打开门窗吧!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着丰富的阅历,有着广博的学识。她有亲自实践、亲自品尝生活苦辣酸甜的神奇经历。而我呢,是幸福的,但却是有缺憾的幸福!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溺爱的怀抱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独自生活的意志!我要对所有的中国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充实,让爱更完美!
课文《乌塔》读后感2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小乌塔那种竟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好不敬佩,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学得特别认真。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位年仅14岁的小朋友乌塔,在“我”与乌塔的樊谈中,我了解到了她正在读小学,这次署假独有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介绍得十分详细”时,我顿时被乌塔那充分的准备惊呆了,要是我出门的话,我一定会让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准备,我只要自己带着东西出门就可以了。从未想过去设计旅行路线或去阅读那个地方的旅游指南,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动过那个念头。而乌塔就不一样了,她为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3年,读了很多有关她所要旅行地方的书籍,挣了许许多多的旅费,而且还掌握了自己怎样的独立自主的生活,怎样的勤俭节约。其实,不只是我,也有许多中国孩子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爱里,显得骄生惯养,做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从来不自己单独做。有时家长给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我们会不到一天就花光了,然后继续向爸爸妈妈要,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而外国小朋友就不同了,他们每花一分钱都在想这些钱怎样花才划得来,不仅每花一分都精打细算,而且还会怎样挣钱,这充分说明了外国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所受教育的差异。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依赖心强。而外国孩子做事,处事有条有理,独立生活能力强,见识广,知识丰富。我想:这种差异是否也应该引起我们中国的`教育重视呢?
课文《乌塔》读后感3
学了《乌塔》这一课,我受益匪浅。课文主要讲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乌塔是一个大胆的孩子,跟中国孩子有着天壤之别。乌塔才14岁,就独自游欧洲,所有的旅费,都是她一人靠每个周末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和假期是到别人家陪小孩玩挣来的。我们中国的孩子别说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了,即使让游历整个中国,恐怕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摇晃着脑袋,怕自己遇到危险怎么办。中国的孩子和乌塔相比难道不逊色吗?乌塔,就是这样一位拥有自立、自强的雄鹰。
乌塔还是一个办事周到的女孩。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以报平安。所有的事情都被乌塔安排的妥妥当当、井井有条。要是我,可不会想得这么周到。
我们这些衣来伸手,喊来张口的“小王子”、“小公主”们,请记住吧: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让我们向乌塔学习吧,学她的自立自强,学习她的做事有计划、有条理!
课文《乌塔》读后感4
乌塔,一个十四岁的欧洲小女孩,居然一人独自游览了许多欧洲国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她怎么会有这样大的胆量和志向呢?如果不是课文的介绍,我是绝对不会相信那是真的!
就说我自己吧,平时的活动范围只是局限在桐庐县城内。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训练完乒乓球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当我从体育馆出来后,发现已经没有公共汽车了,怎么办?我决定步行回家。当我走了近一个小时到家时,已经是万家灯火了。疲惫的我拖着沉重的脚刚跨进家门口,发现只有奶奶一人在家呆坐着,原来爸爸妈妈都出去找我了。虽然那天家人们最后还是表扬了我的勇敢,但我知道,自己肯定是不敢踏出桐庐县城的,更不要说走出国门了。我为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而赞叹!
中国的长辈总是喜欢把孩子带在身边或是“含在嘴里”,不管是出去旅游,还是在附近游玩,都会把孩子紧紧盯牢,不给孩子半点儿自主和自由。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到遥远的海南岛旅游。那里风光秀丽,水天相接,大海在深情地召唤着我。我紧走几步,就迫不及待地冲到海滩上。妈妈一看,就连声喊:“谭闻,你快回来,小心一个大浪把你卷进大海。”我还是不顾一切往前面跑去,妈妈一看,气急败坏地追上我,一个老鹰抓小鸡,一下子把我拽了回去,嘴里不停地唠叨:你快回来!
我不能像乌塔一样,家长是不是也有一定责任呢?看来是好好跟妈妈谈谈的时候了。毕竟,我要想成才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课文《乌塔》读后感5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叫《乌塔》的文章,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真是令人佩服!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课文《乌塔》读后感6
今天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使我深有感触。不仅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我联想到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
作者写本文的主要目的大概是要描述出乌塔的勇敢、热情、友善、勤劳和有主见。可是我们在为小乌塔的勇气所惊叹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得好好的思索一下,我们中国的同龄孩子们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乌塔一样,敢自己独自去旅游呢?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科技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样我国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也在全面提高。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些的不足之处。比如说,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担心与溺爱、不敢或不放心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某件事、过多地注重学习成绩而扼杀孩子的其它爱好与兴趣、缺少对孩子动手能力的鼓励、一味地满足孩子对金钱的需要等现象。
相比较而言,德国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要比中国的家长处理得更为恰当些。中国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担心,有一点担心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太过于担心就不对了。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及处事能力,而且也扼杀了孩子们的.许多天性,使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时间一长,孩子便会对这些事情产生恐惧与抵触心理,同时也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结果容易培养出低能(动手能力)高智商的人。在有关报道中,也时常可以看到某些高等院校的高材生们,因在校的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或请父母帮助打理他们在校生活的案例,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或家长们的悲哀。
在用钱方面,国外的家长们比较注重孩子们自力更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旅游),使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要得到就必须得有付出这个道理。但在我国还是有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伸手要钱就给,也不管孩子是因为什么而需要钱,并不注重孩子自力更生意识的培养,这样并不太好。其实德国也是个经济比较富裕的国家,但乌塔的父母及其它长辈们并未这样做,而是让乌塔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使她从小就懂得劳动的重要性,自食其力的光荣。
如果我国的家长们也能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一些启发,并由此来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能放手让我们独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培养我们的自理能力,多给我们一些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我想,通过一个时期的锻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也能出现众多像乌塔一样独自旅游的小旅行家。说不定哪天当乌塔来中国旅行时,她会惊讶地发现有众多同龄的中国小伙伴们能与她结伴而行,云游中国的大好河山。
课文《乌塔》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