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
推荐文章
一个穆斯林的传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苦纠织的凄美恋情,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1
玉器梁家60年里,在玉的相守与月的笼罩中,世代沉浮,悲喜交织。梁亦清,一个朴实的回回,世代雕玉撑起整个奇珍斋。为了三保太监郑和,为了回回,他毅然接受蒲绶昌的交易,用那双饱经风霜的粗糙的手琢刻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这个视玉为命的男人,最终倒在了血色的宝船上。
易卜拉欣,梁亦清之徒,用他宽厚的肩膀挑起了玉器梁家千斤重担,顶起奇珍斋的大梁,迎娶梁家小姐君璧。梁君璧冷漠、迂腐、爱钱如命,与丈夫生下韩天星,宠爱有加。而韩君璧的妹妹冰玉胆大、执着,与韩子奇在英国逃避战乱时产下韩新月。
回国后,韩新月留在奇珍斋,可梁冰玉却在姐姐的羞辱下离开了家。韩新月从小便遭到梁君璧的冷漠。他并没有得到属于自己母爱的关怀。直到她升大学,韩子奇夫妻俩也为升学的事纠缠争吵。梁君璧认为新月应该外出打工,为家里多一份收入,而韩子奇只能忍心让妻子卖去自己珍贵的乾隆玉璧,才说通妻子让新月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在学校里,韩新月认识了年轻的老师楚雁潮。楚雁潮给予了新月极大的信心与肯定,也让新月敬佩又爱慕。然而好景不长,韩新月在心脏病威胁下住进了医院。
梁君璧拆散儿子与容桂花芳的爱情,又阻止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她是我的亲妈妈?”这让新月感慨道,韩子奇才透露新月的身世。韩新月顿时不省人事。
梁亦清的坚贞,韩子奇的坚韧,韩新月的坚强,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沉浮,伴着玉的光泽和月的柔美,演绎着纯真的梦想,悲剧的爱情。
巍巍西山上,后世天园里,在一轮新月下,那个母亲来回轻轻穿梭着,泪眼婆娑的她洒落点点泪珠。那个老师一动不动,久久伫立在那片土地上,沉默地回忆着。小提琴《梁祝》的曲声轻柔徐缓地飘荡着,似乎正寄托着思念,又似乎正诉说着无限忧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2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作者霍达,本身就是一位居于北京的回族女作家。冰心曾这样评价过《穆斯林的葬礼》:看了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变化,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容量丰厚,内涵深刻。当我1991年第一次捧读这部小说,就被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所展现的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深深吸引,不忍释卷。
故事写的其实就是“玉器梁”一家的悲剧。主线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悲剧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小说的悲剧既是人物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人物曲折的命运和多变的情节对年少的我而言是充满吸引的。然而,年过40,再捧起这本书,我却有了另一番感悟。
《穆斯林的葬礼》用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梁亦清的葬礼标志着小说情节的开端。薄葬、速葬,最简朴不过,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而在新月的葬礼上,穆斯林们肃然跪在墓穴前,神圣的经声在墓地回荡: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不得不说,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对穆斯林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体现,对于帮助人们理解穆斯林信仰风俗有所帮助。现在看来,纵然儿女情长与民族风情相结合,但情节与人物不免显得单薄和幼稚。 或许是我已在长大,而那小说中的风月与人情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3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手上沉甸甸的,合上这本书时淡淡悲伤和压抑久久荡在心头。霍达这位伟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一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衰,玉与月向世人展现一幕幕哀伤的爱情悲剧,
质朴无华的葬礼让我认识了穆斯林,从未了解过的宗教与信仰也在这本书中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宗教的传统,政治的交锋,爱恨的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个宏大又哀伤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韩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缓落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场终结了,而当我静静回首书中的一幕幕,‘玉王’韩子奇艰辛的创业,对玉的执着,对感情的无奈,直至死前含泪而终;有着不同观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为信仰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带着新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却漂泊他乡;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终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韩天星和陈淑彦这对被命运硬拼成的夫妻带着悲伤活着;而那个十九岁的花季聪颖美丽的少女韩新月却因先天性心脏病早早凋谢了生命之花,那一轮新月之下,楚雁潮缓缓的拉着提亲……
起初读完这本书,我心底对伊斯兰教升起一股难言的厌恶感,说到底那是对这场悲剧的主人公的怜惜与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的鄙夷和无奈,后来了解到伊斯兰教从未禁止过民族间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剧,影响伊斯兰声誉的民族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派主义并非伊斯兰思想,也就对故事有了一种释然。穆斯林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自豪,让读者对它肃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留于我心底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一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4
我用九天时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在读完后的第三天我就记不清作者的名字,还得专门查了一次:霍达,对,是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背景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奇特的经历,不平凡的人世生活。
韩子奇、韩太太(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韩天星、楚雁潮……几个不同身世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
韩子奇,一生跌宕起伏,从孤儿到学徒,再到响彻北平的“玉王”称号冠之首。随后的战争摧毁了宁静祥和的生活,也使韩子奇一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乱伦婚姻使他得到一个聪明乖巧的女儿,也使他矮了韩太太一截。由此,韩太太成为“博雅”宅内真正的主宰,压抑着韩子奇、韩天星、韩新月……
一部书的字里行间压抑气氛外溢,新月考大学、天星娶亲、新月恋爱……一系列事件都在韩太太的操控影响下,韩子奇一次次的出击,一次次的妥协,无人能去撼动韩太太的威严,她已不是当年那懂事、善解人意、温柔的壁儿了。
楚雁潮,一个父亲身份不明而在那特殊年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才华青年,与韩新月在理想上产生了共鸣,相互走近,燃出爱情的火花,无奈造化弄人,疾病使他们生死相分。
文章以梁冰玉的海外归来,望着“博雅”老宅而徘徊不知进退何好开始,又以墓地黄昏楚雁潮在新月坟前一曲小提琴《梁祝》,梁冰玉伫立听琴结尾。一个丧女,一个失去恋人,悲凉。
一部书反映出作者因生活在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而显现的特殊心理感情。后面几篇文章《红尘》《沉浮》亦有此表现。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5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
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
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
《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
“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
“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