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大全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1

也许没有多少人能把复杂而乱离的艺术人生,写成《约翰•克里斯朵夫》一般的鸿篇巨著。罗曼罗兰用这沉甸甸的百万字,镌刻了一个时代、三个民族、一种精神。

约翰•克里斯多夫出生在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受祖父疼爱。他热爱音乐,也曾因练琴时的偷懒而受到责打,却始终未与音乐分离。最终他得益于自己的天赋、家人的关系,加入王府乐队。她的祖父与酗酒的父亲先后去世,兄弟平庸,母亲软弱,家庭的重担落到他的肩上。只有一个崇尚自然与自由的舅舅曾在早年给予他安慰与关于“自然即艺术”的启蒙。最终,他冲破世俗与情欲的罗网,开始自由创作。

他常年受艺术界与社会的排挤,他却也无畏这些刀锋似的声音。数年后,他因见义勇为杀了一个军官而逃亡法国。在法国,他结识了坚毅、高雅的自由思想青年奥利维,结为生死之交。在法国的起初几年,克里斯多夫做家庭教师,改编许多平凡的作品,并利用闲暇来创作并演出,但依旧不成功。不过在结了新仇的同时,也得到了日后十分重要的友谊。

世事难料,也许就在那一部部曲集随波流传到塞纳河的每一个角落时,也许就在布尔乔亚们无意中听到了这位家庭教师在书房中的铮铮琴声后,仿佛一夜间,一个新的克里斯朵夫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在巴黎成功创立了事业,受到全法国乃至欧洲各国的肯定,同时,他也促成了奥利维的婚姻。

他参与了一次革命,被迫流亡瑞士,且永远失去了挚友奥利维。在经历了迷失、悔恨与失控以后,他看见了上帝的力量。在月明星稀与林涛万顷里,音乐家重新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真理,遂以更宽广的胸怀与超然的心态投入艺术生涯。

最后,他与曾经的学生、日后的意大利贵族葛拉齐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他最后恬静的艺术作品注入力量。至死,他成功促成了奥利维之子乔治与葛拉齐亚之女奥罗拉的婚姻,并始终心平气和地坚守在自己少年时所希望的战线上。

艺术的伟大力量贯穿了全文。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优秀的作品?有人以为,众所周知、雅俗共赏的作品即成功艺术的代表。其实未必。歌者唱《下里巴人》,围观者欣然附和;歌者唱《阳春白雪》,可能问津者寡。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事实:因为我们以“大多数”为标准衡量其他特殊对象,而从“一般”到“特殊”的差异时常不可思议得大,所以如果我们承认了“杰出”,那也就是否定了平庸。据此说来,“大多数”只能是“大多数”了,大部分通俗的艺术——除了罗琳的《哈利波特》、久石让《天空之城》、迪斯尼《狮子王》之类——基本上都无法符合“少数”的“特殊标准”。

真理未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些“大多数”恐怕只是追随者或是发行量的创造者,他们不可能探究或追寻——这会要他们的命。正因如此,因循守旧不是指陈腐,而是指既无法品味晚霞洒在教堂屋顶上时的庄严壮甜美,更无力创造足以给时代烙下火印的贯日白虹——只会自称是新新人类,与真正的新时代的创造者鱼目混珠。

克里斯多夫的作品被排斥的时间长达十多年;即使成名了,也没有多少真正能理解他的人。

这是有原因的:上帝创造人类,犹如组建一个公司,我们中间有负责烧锅炉的,也有负责设计锅炉的。至于锅炉设计得如何,只有行内人才看得出来。况且,若设计出了柴油机,以烧锅炉为生的工人常常无法明白它的价值,反可能因失业而抗议。可当柴油机安装到每一台机器上后,当年的锅炉工就会面无愧色、一本正经地去操作柴油机,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还大言不惭地诅咒过去的低下生产效率!

这就是克里斯多夫遇到的笑话:当年的敌人一转眼变成了“朋友”;当年被批判的作品如今被捧起来了。更好笑的是,越是曾经凶猛批判的对手,如今是“追随得越紧”。

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纵使在上层社会,也免不了挤满没有灵魂的“大人物”。他们未必比乞丐更高贵,对文化艺术完全没有贡献或创造的。但这些人自有一套本事:他们或有“良好”的血统,或有一张比常人更多发言的嘴,充其量有一颗见风使舵的大脑,于是在同类的帮助下成为了“音乐家”、“文学家”、“批评家”、“公爵”或是“权威”。罗曼罗兰用许多笔墨来描绘“音乐家”和“批评家”的愚蠢低劣:他们不懂艺术,跟当今的小学生一样按着范本、换汤不换药地抄书,同时竖起耳朵听报社经理与贵族们的意见,以便随时随地把“他的和声动听悦耳”改成“他的和声刺耳难听”。而“音乐家”继续写劣质烟一般麻醉国民神经的东西。当然,纯朴的劳动人民会供养这些“艺术权威”的。

当然,纵使一万只乌鸦也是囚禁不住一只凤凰的。

艺术家、科学家,是人类的火炬,上帝的天使,自能从深渊里飞出,两翼便刺破地狱的咽喉。他的光辉照亮大地,你却别奢望追的上他。

艺术、科学与思想,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只有强壮的心灵方能领略它们烈焰般的力量。这不是指诚实、勇敢与否,而是指包容、智慧与坚强。有许多人,如书中的奥利维,外柔内刚,具有伟大的精神,那些弱者无法理解,也就无力抵挡。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向宇宙与中子迈进的时代;21世纪,文化艺术将在全球平台上取得空前的繁荣。可古老的规则无可更改:优胜劣汰。我想:各种艺术、科学与思想,都有它们的价值。艺术与思想,需要庄严的裁决与表彰。创造者的激情与旁观者的包容是文艺之花绽放的土壤。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2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传记体小说,是罗曼•罗兰艺术水平的最高体现。它规模宏大,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集浪漫主义之大成,创立了传记体小说的典范。的确,与一般小说相比,它更有诗的优美,歌的雄浑。你很难想象,这百万字的长篇,它的艺术水准竟可以保持在一个令诸多文人叹为观止的高度上。与此同时,罗曼•罗兰的批评、剖析、谴责的声音,也如洪钟一般在书中回响着。

人们常常以为,浪漫主义艺术家把自己锁在象牙塔里,住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画几幅《圣母加冕》,奏一曲《梁祝》,难道就能从此穿越到大清去了吗?不可能!罗曼•罗兰与众多最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一样,他有一颗天父般雄健的心灵与广阔的胸襟。他们创造的唯美的浪漫主义作品,就像火炬,照亮了昏沉的现实,让每一片腐烂的尘埃无处遁逃。

如今,或者说是从古至今,有许多伟大的浪漫主义者,他们从来不“穿越”,也从来不在下午满街走;同样,也有许多人以“艺术”的名义,想偷渡到天堂里去。富于幻想、崇尚自由、回归人性,本都是极好的。但,思想与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以抛弃现实。李白有诗: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他已脱凡尘,遁入仙界,却还是伤痛于洛阳一带叛军的横行、生灵的涂炭。这,是一个真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心灵对于苦难勇敢的凝视与反思。

没有办法,我们需要直面生活,犹如那狂人的双眼;犹如那罗曼•罗兰。社会的黑暗——如果有,社会的血迹——如果有,我们要去看、去擦、去治。不要以为艺术与美会因尘俗而消亡。要知道,《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先给全人类最伟大的杰作,而它,描绘的是屠杀与压迫,却激发我们争取生命与正义。

人之所以为人,究竟是因为理性?还是感性?我们争论了那么多年,应该有个结果了。

原来,理性、智慧使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而感性、爱是我们不滥用理性,并使智慧得以永久的存在而不至于消泯的保证。克里斯朵夫虽是一位艺术家,但他继承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诸多先哲们的夙愿:以人为本、自由无价。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得以兴旺壮大。而要达到它们,作为一个艺术家,就要用无悔的狂热与深情去冲破人为或天然的枷锁。

唯有感性,不愿直面现实,那不是艺术,因为那是无根之水;唯有理性,被顾虑铐住手脚,那不是艺术,是空想。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它生自人类社会污浊的,却洗净了我们心中的愚鲁和自私。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3

轻轻合上书页,吸入一口夹着书香的空气,啊,我要和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告别了,也得与约翰·克里斯朵夫挥手告别了。合上眼,脑海中还回荡着书中最后一句话:“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于德国的一个贫穷的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祖父很早就发现了他非凡的音乐天赋,六岁就被引荐给了公爵并获得赏识,八岁被戏称为“宫廷音乐师”,十一岁成为真正的宫廷音乐师。祖父在他成名后去世了,生活的不幸随之降临,家境早已经败落,父亲嗜酒如命,经常殴打他,在父亲去世后,养家的重担便落在他幼小的肩膀上,童年提前结束了。

青年时期,他桀骜不驯,批评所有看不惯的作品,其中甚至包括大作曲家贝多芬、舒曼的代表作,遭到了所有人的唾弃,失去了公爵的赏识,被革职了,生活不如意让他借酒浇愁,不巧又杀了人,被迫逃亡到法国巴黎。

在巴黎,他也曾被周围的人们所接受,也许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认为法国社会肮脏下流、粗俗不堪,并将想法宣之于口时,和德国一样,一幕相同的经历上演,甚至差点被饿死。最后再次因为杀人而逃亡瑞士。

他的一生中没有几个朋友,结识了苏兹老人,但是不久去世了,最好的朋友奥利维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被警察杀死,弟弟们并不亲近,和恋人始终不能在一起。

到了老年,放弃了愤世弃俗的理念,不再批评别人,凭借庞大的乐曲创作量,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名字广为人知,他回到了巴黎。过了一段时间,当恋人葛拉齐亚的女儿和好友奥利维的儿子结婚后不久,他安详的与世长辞了。

约翰·克里斯朵夫继承了克拉夫脱家族固执、暴躁的脾气,直言不讳的性格,加上对音乐美好的追求,他得罪了数不胜数的人,他在报纸上批评一切他认为是虚伪、造作、浮夸的音乐作品及作者,包括早就被世人认为是伟大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舒曼的《a小调协奏曲》,自然被社会所抛弃。

我总是想,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生悲惨吗?应该说是十分悲惨:幼年就经常被酗酒的父亲殴打得遍体鳞伤,很早就承担起养家的重任,生活大多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两次因为杀人逃离他乡,三次罗曼史均以悲剧结束,被世人耻笑,好友早逝,生活总是不停的在摧残他的心灵,也许,我想他可能会这样认为:“不,我的人生十分完美,我尝到了人生所有滋味,如了自己所愿。”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生好似大海,起起伏伏,无人可以预测,总是充满狂风暴雨,最终是风平浪静。也许人生也可以像沙漠,有一望无际让人绝望的沙海,也有充满生机的绿洲;也许人生像一条路,看不见尽头,会有很多分叉,会有很多坎坷,一不小心就可能走上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学会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暂时的失意并不可怕,自要不停地前进,终会有美好的未来。

我睁开眼,再次抚摸厚厚的书本,站起身,将它们放回书架,打开窗户,望着天际,阳光灿烂,那里有我的未来。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4

现在这个年龄,重读它,味道真的和高中时读它不一样了。然而,它还是好,那么好,令我深深读进去,令我感慨,流泪,反思。

当然,我关注的内容、细节已经变了。然而,一个人的历程里,总会有一些东西能够激起你的共鸣,让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

我欣赏《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什么呢?很多,比如情节,比如人物,比如语言。但是,许多时候,读书不是读情节,不是读语言,只是读一种感觉,一种感受,一种能撼动你心的真情。我从克里斯朵夫的世界里,感受着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美、崇高美,我想这是一种普遍的升华了的美,是平常生活里压抑了的美。这种美在每个人的心里,在心灵深处,在许多人渴望的世界里。人是多么孤独的动物啊,然而有时又是多么热闹。走在喧嚣的世界里,和很多人交流,但在内心深处,有个地方,却很少为谁打开过。难以打开。如同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一直延伸着,一直凝望着,一直寂寞着,一生一世。但是却根本不需要改变。

是的,不需要改变,在那个角落里,宁静地守候、微笑,就像日升月落,春华秋实,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大自然以其恒久的美简简单单、平平凡凡,人类的心路历程也在不断地变化中不断地改变,升华。活着的个体,总有其神圣的一面,体现在永远的追求中、奋斗里。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是挣扎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得到与失去的一生……罗曼罗兰借助主人公为我们描写出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心灵历程。

在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世界里,无论世事怎样纷纭,他却始终保持着那颗心的`渴望和追求,这使他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能够达到心灵渴望的高度。理想、爱、壮志、精神,诸多不可或缺的东西,令他的心灵丰富,反映在他的音乐世界里,那就是伟大、辉煌、真诚、美。小说通过刻画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正义和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他的顽强的生活意志和斗争精神,给阅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读之,心灵得到震撼。

我喜欢这部著作,我喜欢主人公,我喜欢富有追求的生命,喜欢心灵的丰富与充盈,喜欢真诚、善良、美,喜欢理想、纯洁、伟大……凡是使人类灵魂高尚、充实的精神、情感,同样也会在琐碎的俗世里给我深深的感动,令我神往。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5

《约翰·克里斯朵夫》主要讲了著名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传奇的一生:他出生在一个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家庭,但他的父亲,一个酗酒的宫廷提琴手,却因沉醉于杯中物而不思进取,弄的家境越来越贫穷。这时只有他的祖父发现了克里斯朵夫的音乐天赋,并对他加以培养,但祖父却太宠他了,不管克里斯朵夫写的乐曲再不好他也只是一味的夸奖,弄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变得十分自大。但这时他的舅舅却正确引导了他,是他对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这样克里斯朵夫慢慢长大了但他最亲爱的祖父和他酗酒的父亲也死了,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音乐师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但克里斯朵夫十分易怒对任何侮辱他的音乐的人都是拳脚相向,加上人们对他的欺骗和对他音乐的不认可他所有的“饭碗”都丢了不得已他只身去了巴黎那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不过在那他遇见了他一生的朋友——奥里唯。而这时因为受到曾经爱慕过他的现在已是贵妇人的葛拉齐亚的庇护他也有了些收入,他的音乐也受到人们的认可,他成功了!但奥里唯却因在混乱时为了救一个孩子而不幸身亡,克里斯朵夫为此伤心了好一段时间,但他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并继续开始音乐创作,最终他满意的离开了人世。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涌起了深深的敬佩与自责。是啊,约翰·克里斯朵夫是那样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和勇于反抗,他遭受了那么多的挫折却从没丧失过目标,丧失过希望,而我只要受到挫折就会退缩,就会失望并且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有时都会以大哭来反抗别人的正确意见,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有些愚蠢,遇到挫折就应该像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样直视它并且坦然接受它而且吸取它的教训,这样我们才会进步才会成功。

直视挫折,坦然接受挫折,并战胜挫折,这便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给我的启示。


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

《彩虹鸽》读后感

《海狸的记号》读后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

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小学读后感范文大全【7篇】

读后感五年级作文400字7篇

赋能读后感

五篇优秀读后感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大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1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