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700字
推荐文章
哈佛,这所美国高校我们每个人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世界第一的名校,其中的一句名言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努力,你将圆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1
凌晨四点半时的太阳,自凌晨四点半那一刻升起。——题记
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并没有生动的手法,没有风,没有雨,只是平淡朴实的文字点点滴滴在心中翻波涌浪。
超级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
它并不会告诉我勤奋的含义,却诠释出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努力的人。是的,天底下没有天才,没有可以不劳而获的果实,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的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科尔的成功不在一日,不在一周,也不在一月,三年内所有的星期天足够成就一个人。
的确,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向前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才可能成功。我也因此铭记那条哈弗校训中的一条:“假如你想在毕业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鱼得水,并且得到大众的欣赏,那么你在哈弗求学期间,就不会拥有闲暇的时间去晒太阳。“
没错,今天课上流的口水将会是明天留下的眼泪。
无敌自信:我相信,我能做到
即使到了高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自信的存在。但也会失落,如果青少年缺乏应有的自信,便很难获得理想中的成功,即在自卑的的世界凡事皆”不可能“,但只有将”不可能“驱逐出境,将”可能“拥入怀中。那么自信心就会像成功的催化剂,让我看到自己的潜力所在,展现最佳的自己。
或许人生可以在这本书后改变,因为它的确教给我太多太多,高度热忱,速度执行,勇闯学海,突破创新,管理时间,自律自控。这种.种真理、经验、方法,无不给我以方向、动力、目标。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下,是励志,同时也是启发,一个个伟人身上的闪光点,也值得去赞赏,去学习。即使无法向他们一样成功,也至少让自己人生增添许多价值。
此书,不知是写给哪类社会群体,但对于我们青少年,这处在凌晨四点半的太阳,仿佛点燃了什么,或在蓄力一发,想要拥有更美的日出,期待更有意义的一天。
哈弗校园凌晨四点半还灯火通明,激励着我,看过就想去做。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2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幅流传在网络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据说,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梦想,为什么在哈佛就能实现?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
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
谢娟说,有一个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孩,她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她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很大。“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
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对此,谢娟也非常感慨:“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旅美教师吕老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3
当一抹霞红透过地平线展现在人们眼前,你是否还在沉睡,但在美国,地球的最高学府——哈佛大学,莘莘学子们正在图书馆之中埋头苦读,他们虽然较为疲惫,但是,来自对学习的热爱,冲去了他们的倦意,使之更为卖力的学习。
哈佛大学,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他们的学子是如何成功的?
他们的学子很自信
每一个伟大无比的奇迹,都源于一种东西——自信。如果你拥有了自信,那你将脱胎换骨,信心将成为你生命的骨架,而你将会成为命运的主宰,主宰自己的'一切。而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会在众人面前显出无比的自卑,这会使别人对你的评价大打折扣,而你在别人眼中,就会是一个抬不起头的人。
他们的学子执行力强
很多人都在说:“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这句话相当有道理,如果你会觉得晚,那你便是最早的,如果你今天留着口水偷懒瞌睡,而明天,你偷懒瞌睡的口水将会变成后悔莫及的眼泪,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但是,经历了一次教训后,长了记性,你还是可以做到速度执行的。
他们的学子爱创新
创新是来自命运对你的馈赠,你要接受它,就必须突破思维的极限,冲破头脑的风暴,才能得到它的认可,开辟新的道路。答案,人人都以为看到的第一个才是标准的,但是,一定有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标准答案,正确的路不止一个,我们永远有路可走。记住,能飞上天的,不只有鸟儿,还有思想与创新。
他们的学子会找机会
最好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随便都会遇到这种机会,机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争取。很多人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上苍对他们不公,而是因为他们的无能与优柔寡断,从而错失了机会,失败接踵而至,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制造机会,并且会尽全力去争取机会的人。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4
《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是在西西弗,查阅出版次数时,看到尾页有推荐的欧美排名前100的学校,于是回来后下了电子书在Kindle上面阅读,大约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总结来看,如下几点:
1、从各个方面(学校的历史,学生入校的门槛,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信能力,未来的发展等)说明哈佛的学子为何优秀。
2、通过一些心理问题和数学及逻辑问题的问答来启发青少年。
3、对青少年将来出国择校提供了一些指引。
其实这里面,我想补充一个前提条件:为何国外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可以这么自律和学习能力超强。
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黄金期的问题,人在16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这个时候是通过左脑直接学习的,而16—30岁是人记忆力最佳的年龄,也就是说:国外的教育理念是,16岁以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16岁以后养成了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后,自学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于是大学的这几年就像海绵一样的吸收知识,而且是学生们自己非常有针对性的去完成课题,知识非常容易内化,这是一个很科学的正循环。
而国内恰恰相反,小时候就要求被不知所云的各种三字经和古诗,填鸭式的教育毁掉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进入大学后又是放羊式的教育,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很多人就白白浪费了这四年宝贵的黄金学习时间。
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不在朝夕之间,不能指望学校;只能靠父母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系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5
是什么造就了成功?这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在读完这本书后烟消云散。
《哈佛凌晨四点半》从哈佛学子在大学时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学习方法写起,叙述了哈佛学子在上课时的活跃与激情;在下课后的忙碌与沉着;在实践时的冷静与执着;在课外工作时的干练与勤奋。这就是哈佛学子,这就是哈佛的真实面目,在我读完整本书后仿佛接受了一番心灵洗礼。
在哈佛,造就成功的是勤奋、是自信,是热忱、是创新、是自律。这是我第二次放下书时的想法。在我们的印象中:在美国上大学,在哈佛上课都是轻松的;在哈佛上完大学的'人在社会上一定是CEO、是总裁。后者的想法是错误的,而前者是不存在的。从哈佛毕业的人不一定是下一个比尔·盖茨,但想在哈佛学习,你必须要付出无数的实践,无数的时间和无数的努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不管你决定做什么,我都希望你能坚持到底,希望你能真的下定决心……”他的这篇演讲诠译了哈佛学子的一惯作风与学习习惯。在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图书馆内已经坐满了认真学习的学生。无论在学生餐厅、教室、甚至是医院,随处可见勤奋学习的哈佛学子,他们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第三次合上这本书。我沉默了,是什么造就了成功?不是自信、不是热忱,甚至也不是机遇,而是你自己。在哈佛的校训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假如你想在毕业以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鱼得水,并且得到大众的欣赏,那么你在哈佛求学期间,就不会拥有闲暇的时间去晒太阳!”是的,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向前,付出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学会控制,学会付出,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赢家!
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哈佛学子会如此成功,我明白了哈佛大学为什么会岿然屹立。是什么造就了成功?就是改变,想要改变国家、改变世界,甚至是改变历史,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读后感相关文章:
★ 赋能读后感
★ 《彩虹鸽》读后感
★ 五篇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