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汇总700字初中
推荐文章
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
“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四处玩耍的孩子们,若是有谁跑近悬崖,我就抓他回来。”我当初完全不懂霍尔顿,因为理解不了一个半大孩子那愤怒而敏感的内心。后来发现好多人在与成长殊死搏斗时,都是一个片面的他,我也一样。
那时年轻的生活像一场让人躁动不安的舞会,灯光之下,肉体之间,或无所适从,或放浪不羁。大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富足与空虚碰撞在一起,夹缝中的青年汹涌着骄傲与无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为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却无法自拔。”用这句歌词去形容那时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贴切。
霍尔顿之所以被推崇成一个类似于英雄的存在,是因为他能看透当时社会的虚伪性并能够用语言和行动对其酣畅淋漓地讽刺和批判。虽然他最后不免失败,整个潜逃计划也像是一场闹剧,但这短短的三天浪荡生活已让他对虚伪的认知无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于顺利逃脱束缚,而在于用自己熔炉般的形象去为众多原型提供一个精神家园。
霍尔顿显然不能是一个榜样,但他却是我们自己。他代替我们去逃避,去批判,去大声咒骂。他有时无畏,有时软弱,有时也不顾一切地想要毁灭。他热爱,他憎恶,他偶尔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适应社会。他做了我们想做却做不出的事情时,我们为他欢呼;他心头遇冷手足无措时,我们为他心酸。他被虚伪肮脏包围,但他向往守护纯洁真实。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一把辛酸泪。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满怀感慨。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一本薄薄的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主角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3
麦浪翻滚,微风过境。当守望与叛逆碰撞,感悟到的却是一种别样的情怀。是主人公骨子里的勇往直前和潜藏的善意。那份心内守望的勇气表现为极端的叛逆,却有着混沌之中孤独的清醒。
还是孩子的霍尔顿洞察事理,却以一种极端的偏执去面对整个世界,无奈地戴上符合大众的面具。也知霍尔顿何尝不是处于水深火热的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悔悟世界。
硝烟未散,战火未息。二战后的美国让人叹息,冷战的阴云还在密布。人们浑浑噩噩地过着缺乏理想、意志消沉的生活。他们却也无力改变,于是就出现了腐朽而崩坏的一类人。霍尔顿像他们,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又不像他们,霍尔顿的心中永远有着那片稻田,美丽而遥远。
霍尔顿还是个孩子,有着一腔对抗不合理现实世界的热血,却也只能将满腔热血付之东流。记得读者们的话:为其反叛而叹,为其幼稚而惜。16岁的他已经学会抽烟和喝酒,与自己不能接受的轻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学校开除,那颓废、灰冷的态度源于对生活的极度失望。他就读于一个光鲜外表内里已经腐烂的贵族学校,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势利的伪君子,而同学聚在一起谈的就是女人,酒和性,这个迷茫的孩子在希望中看出无所有。他不愿长大面对泥沙俱下的社会,他唯一抱有好感的老师也告诉他世界多么残酷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他终究会妥协地面对整个世界。
但是霍尔顿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会顾及舍友的感受隐藏自己的皮箱。他拥有帅气的外表,家境富裕。敏感而聪明,热爱阅读,擅于运动。他谎言后有着绝望、粗口里含着愤懑和他纯洁的心。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个美妙的愿望。最后离开之际,也萦绕在他心头。不过永远成为一个孩子。
现如今,社会中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折射出腐朽的一面。我们的生活应该充满希望和光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而努力。把自己隐藏在别人的世界,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体会到登上顶峰的一览众山小。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4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喜欢他……他就是全书的主人公——霍尔顿。
他的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那里消磨时间……霍尔顿没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肮脏的“阿克莱”、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莱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厌恶他们,却又无奈,他无法改变现状。他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成绩自然会很差。他看不惯周围的世道,所以他苦闷、踌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他连一个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况别人呢?他被学校开除后,都不敢贸然回家,蹑手蹑脚地回去还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却没有胆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
这本书很糙。全书充斥着“damn”——译者费劲脑汁地把他们分别意作:“妈的、混蛋、该死的”。但我很喜欢。书中的霍尔顿,真希望能在生活中遇到他。
满嘴粗口的霍尔顿,他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他厌恶为了“妈的出人头地”、为了“买一辆混账凯迪拉克”而学习。当唯一曾让他有所好感的老师告诉他:“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应该能够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时,他决意放弃卑贱地活着。于是四门功课挂科后,他如愿以偿地被学校开除了。于是,他心安理得地被众人抛弃。他抽烟、酗酒、流浪。他用他的颓废、沉沦来反抗社会唯金钱论的扭曲价值观。他对自己的残忍,让人不忍以任何粗口还击。
沉沦的霍尔顿,他仍然一直为死去的弟弟祈祷,他把他的所有希望和美好祝愿都投注在他的小妹妹身上。他喜欢坐在寂静的中央公园一角,思考着公园里的鸭子冬天去哪里了。他还热爱小说、热爱音乐、热爱他小妹妹脸上的笑容。沉沦的霍尔顿,却让人感到一种持续地温暖。
心怀仁爱的霍尔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守候着一群在悬崖边追逐嬉戏的孩子,当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接近悬崖边时,他就能一个箭步把他们抓住。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
其实,抛开“唯金钱”的是与非。一个人,若是能坚守自己热爱的生活,能揣着一个于人有利的梦想,他在追求梦想的时候,面对阻挠,敢于放弃;面对困境,勇于坚持——就足以见证一个人的完整。
在我们周围,也许到处都有一个霍尔顿。10岁的霍尔顿,在我们眼里是不是就是一个“成天浑浑噩噩”的学生呢?其实,他也许只是希望做一个于人无害的“鼓掌者”,他比我们都更能享受欣赏他人的快乐;20岁的霍尔顿,在我们眼里是不是就是一个“不思进取”的青年呢?他也许只想轻轻松松地做一个小小操作员呢?30岁的霍尔顿,在我们眼里是不是就是一个“慵懒懈怠”的中青年呢?他也许只想安安静静享受与家人的平淡生活呢?40岁的霍尔顿、50岁的霍尔顿……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懂得放弃,能勇于坚持,总能以他积极的状态去迎接属于他的幸福。作为老师,不要看不起身边的霍尔顿,不要让我们的光芒,投射成他的阴影。尊重孩子的梦想,因为我们无法批量生产伟人,却能量产能够感知幸福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汇总700字初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