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20《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十则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则读后感1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题记
假日里,一本《论语》捧在手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温暖与朴素,感受到了她的博大与厚重。这里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她永远都没有失去脚下那朴素的起点。
她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告诉我修养身心的道路,并且还会给我指明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不断前进,直到抵达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且她还让我明白了许多......
《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习要做到扬长避短,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他“诵诗三百”,《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你让他去做一件事情,他却磕磕绊绊完不成,让他去办个外交事物,他却不能顺利地跟人家谈判,那么就算他书读得再多,甚至都背会了,也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遇到。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经常问大人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许多家长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当我成为一名初中生后,生物课上《人的繁殖》不仅让我知道了人是怎样来的,还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当我遇到再有小孩子问大人这样问题时,我就会用我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这是很普通的常识。我相信我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善于表达的长处。
在《论语》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为先。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道,光让父母有吃有喝还不够,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所谓孝道,在物质条件已经很丰富的年代,让长辈有吃有喝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又有几个让能真正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呢?
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快乐,可是一旦走向社会,却为什么要到最后才能想到要对父母尽孝呢?这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一名中学生对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业上不让父母操心,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让他们容颜有光,我想这也算是尽孝了吧!
论语十则读后感2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后来,教文言文20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非常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应该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应该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知道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论语十则读后感3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快读 )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十则读后感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论语十则读后感5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 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一条旨在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思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成熟,见解也更加完善。不说要做到和孔子一模一样,也至少是要有一个目标,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此,才能在老年时能够“随心所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几条则是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学习,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漫漫求学之路,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首先,要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论语》开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后多温习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乐意去学,这样才能得到最多的收获。这些学习的观点是最纯朴的学习的观点,它体现的是学习的最本源。人们以这样的心态来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
反观现代人的学习,更多的是脱离了学习的本源,体现的是学习的功利性。人们选择学习什么,往往是看这样的学习是否有用,是否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利,而忽略了个人爱好。所以,现在社会上才会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们是学习的尖子,却是做人的矮子。所以,在个人学习规划中,不妨在有知识学习规划的同时加入让我们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我们最乐意学的内容,它们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温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光学习不思考也不能光思考不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学习要谦虚,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论语》中论述学习方法的言论还有很多,在此不赘述。这些言论对我们的学习太有用了。学习之后要多复习,学习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要多思考等等观点不正是我们常告诉学生的学习方法吗。在这些恰当的方法的指导下学习,学习必定更有效率。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竖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有关2020《论语十则》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2020《论语十则》读后感
上一篇:最新《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范文
下一篇:2020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