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读后感集锦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鲁迅先生是位爱国人士,他年轻时有志于当一名医生,但他看到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同胞看到同族人被砍头时麻木的表情时,他放弃从医,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以文学的形式改变他们的精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作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作品读后感1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鲁迅作品读后感2

首先是被这本书的总序吸引,它给我提了个让我肃敬的名词“国学”,并且一句“没有获得文化熏陶的人,即使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成大器”一举否定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说法,这倒是抓住了我的胃口,一向对文学不感兴趣的我这次倒想尝试被鲁迅的思想熏陶一下,呵呵~

在这精选的31篇散文中,倒是有几篇是从《朝花夕拾》中选取的,虽然看过,但已印象不深,再次品读,倒是让我品出鲁迅的风格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极力把百草园写得很美,三味书屋的生活却充满游戏,孩童的天真,这不得不使我对比起晚年那个寂寞悲悯的鲁迅,或许这就是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上演自己的悲喜剧吧。

我尤其喜欢鲁迅用动物喻人的手法创作的文章,如《夏三虫》《狗、猫、鼠》,这里且谈《夏三虫》,跳蚤之于人,一声不响,蚊、蝇叮咬人前还要唠叨一番人血给它们充饥的理由,这类比于现在在官场为人民办事的“正人君子”啊,不挑自明了吧。

傻子付诸行动为奴才好却还不如聪明人给予奴才的一个幻想“你总会好起来的”,这足见“傻子”这种人在当时的人群和社会且不受欢迎,那现在的这种人情况如何呢?为朋友两肋插刀换来多管闲事,你说冤乎?《谈皇帝》则更是滑稽,君有“愚民政策”,百姓也使“愚君政策”,呆不可言的傻子皇帝,一盘菠菜被换了个文绉绉的“红嘴绿鹦哥”就能被骗住,天下百姓岂能靠这样的“圣君”统领民族呢?

“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这句勾魂鬼“无常”的经典台词,却道出了民间尚存的复仇意识,值得珍视,随爽直滑稽,却极富有人情味,胜过真真正正的人呢~

和鲁迅分享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间这一部活书”的经验之谈,“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读江南的雪让人想起童年的回忆,倍感温暖,读朔方的雪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戍守边疆的将士,《古城》里到底闸门里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这话里的意思却也耐人寻味,《立论》诙谐的说出人们宁选择生活在充斥谎言的世界里,也不想面对所谓的必然,诸如死亡,可以感受到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对现实中的人是多么的讽刺!

引用一句《20世纪中国文学史》对鲁迅的评价:“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确然如此,他以自身的经验与广博的学识,读懂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这不得不让我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因为品读鲁迅的书还甚少,所以还没有对鲁迅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他的一些篇章也是不知所以然。

鲁迅作品读后感3

每当脑海浮现鲁迅二字时,我就会想起他那人格的独立,正因为他的真实,笔锋如刀刻在心中刻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且,他有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是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他不惜以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而终生敬仰。

当我拿起鲁迅的灵魂作品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振兴的良药。鲁迅曾说过,“医治中国人只是把他们的身体治好,但却救不了他们。”所以,鲁迅开始从文,用他最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最具攻击性的文字,让国人,仍至世界体会到他的所向披靡的无畏精神。

小时候曾读过《朝花夕拾》,但郁闷的是我当时没能读懂,生生地误会了鲁迅的文学功底。后来,心智趋向成熟的我渐渐触到它的内涵,它讲述的乡村生活体现了眷恋和厌恶相互参透的乡恋情。另一个是鲁迅在逐步接受进步文明的同时,也在现实中摧残着破旧的,愚弱的故乡。

鲁迅先生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话题,如《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五猖会,鲁迅以其少年“单纯与自由”的心灵去看待,评价自身和世界。但是,在充满童趣的散文中,又辅成人视角来仅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父亲在“我”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了气,现在“我”知道这却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这样,鲁迅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地咀嚼,追寻童年经验,从儿童封建社会重压下的弱者的角度出发去抨击封建文化儿童的腐蚀,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尊严的践踏。

我轻盈盖上书本,手指依旧残留着书页上淡淡的香韵,但我知道,那始终会散去;但是,那锋利笔锋在心中刻画过的痕迹,却与岁月的长流而深深沉淀于心灵的深处。

鲁迅作品读后感4

鲁迅先生是位爱国人士,他年轻时有志于当一名医生,但他看到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同胞看到同族人被砍头时麻木的表情时,他放弃从医,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以文学的形式改变他们的精神。

初中时,学过他的《闰土》,小说则与杂文有着很大的不同,故事情节看的明白,却是非常悲哀的,封建社会的身份地位,礼仪文化,使一代代人有童年的天真活泼,变成中年的疏远陌生。友情逐渐被扼杀,是很残酷的。

鲁迅的杂文集里处处可以看到他批判统治者的封闭守旧,禁锢人民的思想。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把国家比作密不透风的铁笼,人民则是快要闷死却浑然不知的愚民,自己则是叫愚民起来的人。鲁迅不是首个要改革的人,但他却坚持与言论作坚持不懈的斗争。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处于封建社会走向末期,外国列强纷纷侵入中国。而中国政府却无动于衷,只是一味地接受不平等条约,却还不打开国门。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记载着他对当时的社会动态的批判,自己生活的成长与对社会看法的转变,与朋友的谈天等等。正是这种真情实感,才使这么看过鲁迅文章的人民醒悟过来,,为新革命砌好了几块垫脚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反映出鲁迅先生坚强的个性,执着唤起人民清醒的觉悟。鲁迅先生的这种品质也体现在字里行间,否则他早就承受不了寂寞与悲哀了。

现在读读他的杂文,也不尽能读出它的全部韵味,有时可能还不太理解他的隐喻意与批判点,所谓一个时代培养一辈人。挖掘鲁迅文章的深层含义还得多多阅读几遍。

鲁迅作品读后感5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伢??《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鲁迅作品读后感集锦相关文章:

呐喊鲁迅的作品读后感范文5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5篇

鲁迅先生选集作品有感五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700字

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

2020鲁迅全集读后感范文

鲁迅故乡读后感5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最新范文集锦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无常读后感

鲁迅作品读后感集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