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15篇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大全15篇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获取更多“读后感”相关内容↓↓↓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篇1
带着钦佩之情,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拜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蛙》。这部作品,作者用了十年之久,三易其稿,是以写信的口吻诉说了所在的乡村,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小说的名字叫《蛙》,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娃娃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因此,晚年的姑姑在老伴的支持下,做了无数个泥人,她说这都是她“毁”了的孩子,现在都有了别的去处。这是姑姑一辈子留下的忏悔,也许没有人同情她,但是真的,她心里的无奈恐怕也只有看到过这些泥人的人才会懂。
每个人都是自然人,都有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天性,不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姑姑”也不愿去做这样一件与本性相悖的事。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篇2
初读《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重男轻女的观念仍像毒瘤一样扎根在人们心中。希望未来人们能够逐渐改变这种愚昧的想法。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篇3
你们看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的《蛙》吗?你看过有 22 万字的长篇小说《蛙》吗?我看过,这是莫言经历十几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一篇能触及国人灵魂最深处的长篇力作!
主要以“我”和“姑姑”为中心人物,用仅仅 22 万字就讲述了新中国 60 年的历史,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再到__,从生育高峰到计划生育再到花钱请人代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令我感动,让我能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
这本书的书名叫“蛙”你一定会想到是一篇写蛙的文章,并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吧,那么莫言为什么要起一个这样的题目呢?原来,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我看到这儿,心里顿时茅塞顿开,知道了为什么莫言要这么写了,此文章的体裁也很特别,别的小说是直接叙事,而莫言却别出心裁,在小说中包含了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展现了新中国 60 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虽然我对这本书似懂非懂,但我知道,莫言用这本书,告诉我们计划生育波澜起伏!
当我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让我明白了当时的人在生育年代的艰辛,知道了大作家莫言的特别写法,所以我也要学习莫言的写作方法,令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篇4
自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其作品亦随之热销,人们趋之若鹜,争相阅读。正犹豫着是否也去买本来看,因为在此之前我也从未读过莫言的作品,只在很多年前看过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红高粱》,而那时候并不知道这部原著的作者是谁,恰好老公买了一本,便信手拿来阅读一下。这部书起名为《蛙》,单是题目就很让人费解,实在猜不出作者的真正用意,就这样带着疑问和好奇翻开了它,读完它用了我差不多三周的时间。
小说以新中国近60 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在妇产科工作50 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再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蝌蚪的姑姑是一位乡村妇科医生,经历了解放前被日本兵绑架扣作人质,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属女承父业并终生奋斗在基层医疗一线;十六岁就敢接生,十七岁就敢在农村那些不讲医术的老接生婆面前自称“老娘”大声斥责她们玩弄生命;以精湛医术在村民间赢得了“心姑”的尊称,也以铁腕手段坚决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落得了“老妖婆”的骂名;为挽救失血患者的生命身为主治医生的她多次挽起袖子为患者输血,却也因为强制流产致使多条生命在其手中被无情地扼杀,临到老了只能在家里摆放一个个根据其想像塑造的泥人娃娃,夜夜惊醒在梦魇中。
作者在小说里揭露了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初期农村的强烈抵制情绪,以及基层计生部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政策,不得己为之的一系列侵犯人权的措施与手段,尽管违背了人性,却无法否认这些基层计生干部们,在控制国家人口增长方面付出的努力与辛劳。此外,作者在《蛙》中试图揭露的问题读来似乎还有食品安全如担心毒奶粉所以准备自己养奶牛供奶,代孕事件如小狮子借被毁容的陈眉之腹生子,人心冷漠如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即便发生身体碰撞却也只是冷冷地扫了一眼后快步离去……就似一声声蛙鸣穿透了寂静的月夜,让生活中衣食无忧的人们于构筑幸福的梦乡中萌生无限沉思与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