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
推荐文章
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篇1
很多人都想变得不平凡,想要功成名就,流芳百世,但平凡是大多数人最终的归宿。我读过的书不多,以往看的多是言情小说,从没看过期间的书,可这本书却让人一看就移不开眼,感觉它能震撼一个人的灵魂。书中一个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摸爬滚打,为了他们的生活而奋斗,总觉得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这本书描绘的世界是平凡的,双水村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作者从小处着眼,通过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变化,给人以启迪。
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书的主线,也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他从一个因吃不起好饭而自卑的少年成长成了一个有自己的独立人生观的成年人,生活的磨难使他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书中,孙少平有自己关于苦难的哲学:“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我却十分认同这种观点。就像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好了,但幸福感却降低了。我想这就是因为生活更加容易了,轻而易举得来的总是显得没那么珍贵。曾觉得活着好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跟少平受的苦比起来,那些根本不算什么。一个人只要精神足够强大,就没有什么能够打倒他。
书中有一个人让我几次落泪,这个人就是少平的哥哥少安。小时候,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主动告诉父亲他要辍学劳动供弟弟妹妹上学,就这样,他没能与润叶在一起,后来,他成家之后,却仍不能扔下对这一大家人的责任,以至于和全心全意爱他的妻子吵架。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农村孩子早当家的无奈,还有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生活给了他太多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派”的典型来批判;曾因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但顽强坚韧的信念让他一次次站了起来,他一次次精神抖擞的跳上生活这辆马车,坐在驾辕的位子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他怕他垮了,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有多少人因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止步不前,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可是无论怎样,失败或成功,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它们都构成了你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有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作为这平凡世界中的一员,没法让每件事都尽善尽美,就像这本书的结局,田晓霞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没能与少平在一起,少安的砖厂虽然办得很成功,但他的任劳任怨的妻子却积劳成疾,在他捐赠的小学剪彩仪式上吐血,被查出癌症晚期……生活就是这样,总是要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对于我们无力改变的东西,我们只能接受,无论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当你错过了某些风景,不必伤感,总会有别的风景在路上等你。
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读了《平凡的世界》一书,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炫酷的文字,但对生活的描写如此动人心弦,像一部时光悠远的史诗, 将我深深的吸引。
平凡的人们认真对待生活,脚踏实地的做着每一件事,承受着生活赋予的磨练和苦难,这便是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生活的源泉。生活有时是平整宽敞的现代公路,有时却是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但平凡的人一步一个脚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迈向充满光明前途的未来。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了生活默默承受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改变命运,要学会奋斗。孙少安是一名家境贫穷的青年,为了照顾一家人的生计,他小学毕业后就不上学了,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重责,帮父母亲耕田种地。但他对生活总充满希望。 辛勤工作,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不甘于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当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抓住了,开了一家烧砖厂,虽然烧砖的日子很辛苦,也充满了波折,但他在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将贫穷的日子变照料得红红火火。他还发奋图强,义务建立一座学校……。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平凡的人,不走既定的常规老路,抓住机遇,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最终开拓出一方事业的人物形象。
改变命运,要好好学习。孙家最小的女孩兰香从小就十分懂事。五岁时就上山拾柴火,帮忙喂猪,做家务。她上了学后,深知父母的不容易。便努力学习,在学校成绩往往是名列前茅。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农村女孩竟然以全县第三的分数考上了高中。还考上了全国的名牌大学。这成了他她命运的转折点。在那个时候,出一个大学生是十分不容易的。而兰香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在未来也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再也不会因为饥贫而痛不欲生。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光辉形象。她通过读书获得了通往美好未来的“通行证”。
改变命运。就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孙少平,是一个堂堂的高中生。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不得不去工地揽活。工地辛苦的生活让他几乎直接垮掉——他是一个读书人。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苦活。渐渐的,他接受了这些。还当上了待遇较好的煤矿班长。这可算是他命运的制高点。可正当此时。他的亲人突然离世,使他一蹶不振。在工作时候,一根钢筋穿透了左眼,彻彻底底的毁容了。他悲痛欲绝。痛哭了一次又一次。可哭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想着他年逾古稀的祖母,年过花甲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无时无刻都有希望,你就不能这样浑浑噩噩的地过一辈子。他又回到了煤矿工作岗位生,他还是煤矿上那个受人爱戴,性格开朗的班长。孙少平一波三折的命运令人同情,作为主人翁的他始终是那么可爱,他总是那么乐观向上,永远不放弃希望。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笑着面对困难、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一个平凡的人面对生活的苦难,没有妥协,在逆境中迎难而上,象一棵顽强的野草,历经风霜,仍然昂首挺立,保持迷人的风姿。
改变命运,就要学会关爱他人。孙玉厚可算是双水村最穷,家中人数最多的农民了。一家老小十二口人。在这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吃得饱,穿得暖。可就算如此。孙玉厚也总是关爱子女,孝敬老人。最差的东西总是留给自己。他的子女就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一个个都十分体谅老父亲的辛苦,一个个都很有出息。孙玉厚不但对子女十分疼爱爱,对邻居也是关爱有加。他将自己家里唯一的一口窑洞让给别人住。别人向他借钱,只要不是家中揭不开锅都会借……渐渐的。他和村里的所有人都有良好的关系。几个子女又十分争气,他的晚年想必过的十分安逸。在孙玉厚的身上,我看到一个善良的农民用爱心滋养他人的淳朴形象。
回看自己,生活在一个不缺衣不少食的年代。自然是值得十分庆幸的。我曾经认为自己今后已经没什么大目标。悠闲自在便能过得一生安逸。读完《平凡的世界》一书,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我要像孙少安那样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永不满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们现在要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祖国的未来就扛在我们的身上。“少年强,则国强”。现在中国已经摆脱外国列强奴役的时代,这是上一代人呕心沥血奋斗的结果。但我们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还远不如欧美国家,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懈努力,让类似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而引发的中兴事件绝迹;要像孙少平那样抓住希望永不气馁,永远不放弃对自己的希望——任何时候,只要不放弃希望,命运都可改变。澳大利亚力克胡哲出生时就患有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就是这样一位残缺的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不小的事业并向世界传播爱与希望。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耳朵渐渐失聪的情况下写出轰动一时的《英雄交响曲》和《拉苏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这些人都是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优秀典型;更要像兰香那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于现在的我来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了。读好书,能为自己多备一条出路。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莫为过。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幼时读书就十分努力,冬日太严寒,身体被冻僵了,为了读书,他便在嘴里嚼辣椒,辣的自己浑身冒汗,身体也不僵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读书故事迄今广为流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梦想。当前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读书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学会很多本领。学生时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抓住读书的黄金时间,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攒够资本。更要通过读书,将生生不息的灿烂的文明传承下去;还要像孙玉厚那样,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关爱他人,做一个雪中送炭的人,带给别人一片温暖。“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有很多种,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哪一种爱不令人荡气回肠,久久回味。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同时会收获内心的满足。有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体会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使我对生活的思考加深了一个层次 。我强烈建议学生们多读一读《平凡的世界》这一本书。这本书能给你带来来自心灵深处的无比巨大的震撼。
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篇3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书,叫《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非常朴实,讲了人们平平凡凡的生活和故事,里面没有像《荒野求生》这种惊险的故事,只有平凡的人干的平凡的事。
我很喜欢孙少平,他是个勇敢,不怕苦难,自强自立,坚持不懈的人。其实他也是个很平凡的人,但他对生活的意义有比别人更高一层追求的人,他认真对待劳动,对生活有着非常多的理解。
如果生活遇到困难,一定要先有勇气,去勇敢的面对,想办法,坚持做下去。
人本来是没有差别的,但是过了几年,有些人却跟别人有着巨大的差别,这是因为他们对劳动的认识不同,所以出现了勤奋和懒惰两种人。
我们的人生有酸甜苦辣,也有成功和失败,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去努力,坚持,拼搏并且要勇敢的面对。
这些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示。
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篇4
出自著名作家路遥之手的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影响了几代人。
在这平凡的世界之上,有多少平凡人在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为了生活奋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坡上有这样一群有志青年,谱写着自己的生活篇章。它们有着自己的追求,一代代年轻人从这里成长起来,有的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有的为了改变命运去上学,去打工,去创业,使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
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从小就饱受苦难,吃不饱穿不暖。高中念书时,只吃得起一份“丙菜”——萝卜辣子汤和又硬又干的黑窝头。他也曾因为家里的贫穷自卑过,但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努力学习。
当时的学校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书籍贫乏,年幼的少平认为这样自己学不到什么。于是就在闲暇的时候,四处找书看,他不断吸取着课外书籍中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品味。他还从朋友田晓霞那里借来《参考消息》,遍览国内外大事。他和晓霞共同讨论国家政治,海阔天空地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以求精神上的慰籍。
高中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晓霞考上了大学,前途一片光明。而少平成了一名揽工汉,身处社会最底层,干最苦最累的活。这两个人似乎不相干了,但是他们突破了社会阶层,将友情发展为爱情。晓霞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而少平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没有拉开他们心灵的距离,他们约好了回乡,但好景不长,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晓霞在一次水灾中为救人而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少平也在一次矿难中受伤,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痕,而更深的疤痕刻在了他心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人。
书中还有其他的人物,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忍受生活带来的苦恼,同时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生活。
命运,多么沉重的两个字。许多人认为,命运是老天爷在出生时就安排好了的,无法更改。另一些人认为,命是一定的,但运就不一定了,它可以更改。就像少平,他不愿当一辈子贫农,毅然离开家乡,哪怕是从最卑微的工作开始,他也从没有低看过自己,在挣命般的劳碌苦涩中不忘本真,追逐光明,坚信梦想。他的哥哥少安,在祖辈生活的乡村,办起了烧砖窑,凭借超人的辛劳付出,收入滚滚而来,改变了他们家的命运。
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逆的,但命运是可逆的。在贫穷面前,要动手创业。改变命运,就是最好的解脱。就像书中的每个人一样,我们应向命运的不公发起挑战,主动去改变。
平凡的世界注定不平凡,什么事都将发生,而生活在这世界中的我们,就一定要勇于奋斗,挑战极限。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5
2020年的春节,不寻常的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最初无知恐慌、忧虑无助,渐渐心怀敬畏、积极防范、努力生活。面对疫情,更多的是对生命和自然、人生与价值、奋斗与现实、学习与旧知、疾病与生存的反思。同时也在不断的拷问自己,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在平凡的世界中好好生活。2月2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执勤的间隙,央视一套重播著名作家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改编的电视剧,这是我在1997年首读《平凡的世界》之后,再一次被唤起认真品读这本书的强烈渴望,在馆内,我找到了最早版本的三本书,由于借阅的人次较多,书已经磨得有些边角破损,也有缺页,还会看到个别读者的注解,足以看出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用心和偏爱。我也还记得,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正是我因受伤住院,极度迷茫的时候,《平凡的世界》如同一道强光给予我巨大力量,成为当时最好的陪伴。
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重读《平凡的世界》,会发觉这部作品有着更加不一样的力量,天地人是如此的和谐。比如,翻开《平凡的世界》开篇第一页,里面似乎容纳了天地人:“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告诉我们北方节气的更替,惊蛰是天气回暖,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开始出走的节气,但北方依然春寒料峭。作者又描述“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通过作家的描写,隐隐约约的可以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人民生活的不易。接着写到小县城“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来做小买卖的村民也无精打采,之后笔尖一抬指向半山腰上的大院坝里,午饭的铃声响了,一群一伙的男女学生“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小说冷暖苦乐的动静和基调一下子浑然天成。沉寂泥泞的气氛中,年轻学生的突然出现,带来故事和叙述的生机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背后的时代气氛也呼之欲出———天气还寒,路上有泥,万物将醒,年轻人朝气蓬勃,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青春面庞呼之欲出。“春雷惊百虫,万物始生长”,惊蛰是万物生长的开始,也是年轻希望生长的开始,更是路遥对人民满怀无限深情的开始。再读《平凡的世界》,更多的感受到生活的朴实、人民的朴实,自然的朴实。
今年是路遥诞辰71周年,他的生命只有匆匆的四十余年,他出生在陕北农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他在七岁的时候被过继给自己的伯父,生活非常艰苦,总是吃不饱,对食物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饥饿的少年时代在路遥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看到鲜明的时代印记,从孙玉厚、少安、少平等人物对土地的珍视,对粮食的珍惜,对吃饱饭过上好日子的渴望,也可以感受到作品人物与作家路遥挚爱土地、珍爱粮食的情感交融。触摸到路遥这个陕北汉子对陕北这片土地的深情。作品中孩子们的饭菜因家境的好坏,而分出了“甲乙丙”等,我们无法去脑补一个正是能吃能喝的大小伙,每顿只能吃飘着一点点辣子油花的一点点清水煮白萝卜汤,两个焦黑的高粱馒头的一份丙菜,却还在努力学习,积极生活的场景。但却被作品中人物高尚的人格不时的感动和激励着。
作家路遥一直怀有普通人都有的接触世界的愿望,并且以《平凡的世界》找到与世界、与读者最贴心的交流方式。他的情感一直很浓烈,是身入、心入,更是情入。在路遥这里,真实与奋斗,慈悲与伤悲。他赞扬人生奋斗和改变命运的理想,也正视奋斗和改变的限度。
每次阅读《平凡的世界》,我总是慨叹、命运是否对少平不公,也每每在想“为什么不安排孙少平更好的结局”,但路遥的生活经历与他的作品呈现、所处时代又是一脉相承,使我们在深入思考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在与作品中的人物隔空对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路遥秉持在陕北生活的厚重积淀,通过三年的深入走访了解,大量的素材甄选,深刻的人文思考,夜以继日的笔耕,无分昼夜的坚持,过度透支健康的写作状态,嵌入骨髓的灵魂对话,使我们看到一个个和时代、命运、土地、人民真实相融合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让我们和这些带泥行路的人物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在现实中,从与作品人物同时代的我的父母亲人们,他们简朴的生活,对粮食的极度珍惜,对好生活的无比热爱,我们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满腔的人文情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每次都会重读这个章节,孙少平打工要离开的时候,人家给他工钱,他按约定只拿一半,把多给的钱退掉了,当时曹书记夫妇惊异的表情上写的是:你到底是个什么人?这么个年纪,怎就懂得这么高的礼义?这是一个人对礼义的敬意,是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一方面,命运和机遇重要,但并不随波逐流;另一方面,要正视苦难、走出苦难,但是走出的过程必然是艰难而漫长的。孙少平从高考落榜到教书再到务农再到当上矿工,孑然独闯。磕碰摔打之后收获的不是别的,正是真实生活,如同这部小说经常出现的字眼“生活告诉你”,它希望读者都能成为小说人物的共情者。
并不是每部知名的小说都能让人读出声来,读《平凡的世界》,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主人公在艰苦环境中奋斗不息的精神。他常常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克服它并勇敢地走下去。
当我重新读着《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发现我还可以感动,我还可以从平凡中读出高尚。我还可以有梦想……我依然还有生活的热情。依然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依然会在逆境中每天努力的笑出声来活着,依然会在2020年被无数的人民英雄感动到泪流满面。感动2020年抗击疫情,运筹帷幄的国家领导人们,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鞠躬尽瘁;感动钟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面对疫情,不计得失、无惧病毒、孜孜不倦的求索,感动医务工作者厚厚防护服下的大爱仁心;感动每一个平凡人的执着坚守,感动面对疫情,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2020年的春,我们看到老有所为,壮有所为,青有所为,人人有所为,我们感动远远的告别、我们感动有距离的彼此凝望,我们感动102岁的老人被治愈的希冀,我们感动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不平凡的瞬间,平凡的世界,我们终将平凡。
平凡的世界1500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