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读后感800字

若水1167 分享 时间: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猫城记》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 篇一

本书十万字,却看得内心百感交集。一本如此简短的小说却能使人读完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现状,让我难受、伤心、激动、震撼。这是现在那些几百万字的网文小说难以实现的。

读完本书,我感觉书中所举,许多例子都有现在正在发生的影子,猫人尚“迷叶”和“国魂”而现在的人也有“毒品”和“金钱至上”、不提什么妓女、妻妾、新旧派的激荡和变革……回过头来想想,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不断重蹈覆辙,循环往复的在前进,“换汤不换药”,只是问题显著和问题隐晦一些。

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最清醒的猫”大鹰如何为国慷慨赴死,一位“最敷衍的青年”小蝎如何尽力救国,最后无奈求死。时代的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最可怕的是:孤独!

读书时我也迷茫,设若我也进入这个猫人的国,我该怎么做,仿效小蝎和大鹰,或许我还没他们做的好。估计最好的结局不是举枪自尽就是“近墨者黑”。黑暗的时代尤其同化他人。所有人都或被迫的、或顺从的被同化成“那个”样子。老的一代腐烂,带着新的一代一起沉沦……

要活在清醒中是多么困难!更何况还要想方设法救国。一个国的人来打,只有两个人想着救国剩下的都在抢着投降……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然而从1840年起甚至更早的时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都在这么活着。为钱、为女人、为鸦片、为了自己。曾今看过一段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外国人给中国人一点钱,我们就背着他们过河来打自己国家的军队。他们是获得了点钱,殊不知他们在城里的亲人都被那群牲口糟蹋干净了……

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人民的愚昧,却深刻地意识到哪怕是“最古的国”、有“最多的宝贝”和“最富饶的土地”只要我们不努力、自由人代替我们成为国的、宝贝的、土地的主人。

最后我想说本书最令我感触颇多的:“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见,地球先生。”

读到此句泪水涌出……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就这句话,能使多少青年受益啊!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篇二

说起《猫城记》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有99个没有听过这本小说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并驾齐驱的。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为《猫城记》几乎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说几乎,是因为他已经拿了第一,但是因为他自杀了。)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很不国际化的奖,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评奖的大师们都是不懂中文的,而中文的小说被翻译到外国而又翻译的很好的少之又少,《猫城记》却是一个例外。《猫城记》被广泛的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就有瑞典文版),并且在各国都很受欢迎,被认为是讽刺小说中的精品。前苏联的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新世纪》发行了老舍的《猫城记》,连载后又出版了单行本,发行了70万册。

《猫城记》是以一个科幻小说的形式出现,讲我一个中国人坐航天飞机到了火星。于是,我认识了这个星球上最糟糕的一个国家的人——猫城人。这个国家的人贪婪、懒惰、古老、腐 败、混乱、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恶毒的词语用在这个国家上都不为过。他们不劳动,不讲卫生,怕水不洗澡,最惧怕的就是外国人,他们不吃饭只吃一种叫做“迷叶”毒 品。

这个国家上的人以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得到“迷叶”和“国魂”(猫城的钱),为此不惜随意杀人。这个国家的人曾经产生过各种政党——哄,但是都以皇帝给“哄”们“迷叶”而不了了之。这个国家的人喜欢看热闹,而且不遵守规矩,有点钱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连年轻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学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变卖给外国人来换取外国人的东西和“迷叶”。只要与外国人打起仗来就作鸟兽散。

听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个时候的中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这本小说揭露了中国人许多最根本的劣根性。《猫城记》寓言化地描写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嘲讽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

当然,老舍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对马列主义和红军是有误解的,他把红军的长征描写成是逃跑和向外国人投降,这是不对的。这也是直接导致老舍先生自杀的原因,因为江青看了这本书很不满意。江青看了这本书后,大怒:这简直是在污蔑中国,批判!

于是,懦弱的老舍先生投河自杀了。这时,老舍先生并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拍板定了他,他选择了与世诀别的道路。诺贝尔文学奖从不给死去的人,无论他多么好的著作,多么名声显著。于是老舍先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被取消,这样,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第二名,1968年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由于种.种原因,《猫城记》后来没有出过单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篇三

第二次看老舍的《猫城记》,第一次阅读时,在被猫城灭国的惨况深深震撼的同时,也只约莫感觉老舍的政治感悟水平不如他的文学水平,而这次的幽默缺乏,又让我不免遗憾。再读一次,却又让我悟出些许东西来。

经常有人埋怨道跟许多大家相比,老舍全集迟迟未完整发行过的现状。作为文字地方性极强的少数民族作家,我觉得他应该跟如今的香港歌手_,talkshow高手林海峰相仿,也许不能得到全国读者的喜欢,但应该在相应语言区域,会得到不少群众的认同啊。可是奥运会闭幕的当天,也竟是老舍先生的忌日,同时网络各处,也没见有多少相关的报道。其实光是看《骆驼祥子》的市民底层奋斗,《四世同堂》的沦陷抗争,都不足以让作者被如此冷待。或者说作者的死是一种忌讳,但巴金也是受过牛棚生涯,改革开放后依旧风光。终于我在这本《猫城记》里找回了答案:“大家夫斯基”“马祖大仙”“哄”……看来只要这些名词还在,老舍全集就很难出得全了。

《猫城记》无意中说中了朝代的敏感之处,因而至今不得彰显,但正是如此地鞭挞入里,因此才可能被时代列为不朽之作。中学时候看老舍,更多地是喜欢他的幽默文笔,如今看来,作者体现出来的区域性和时代性,更值得人们注意留神。由此看来善写湘西文化的沈从文,善写北京文化的老舍,自是比五四时期的许多革命作家更是隽永一些咯。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篇四

如果让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我只能让王小波在前排就座,虽然我是如此的不情愿。追捧王小波是一件多么庸俗的事儿啊!可是我没留神,就让小波先生给影响了。往后排,免不了还要庸俗:郑渊洁。第三排并排坐着老少二位:老舍和王朔,鲁迅先生落后半个身位。几位先生只有最末一位帮我提升了一点品味!我也想说列夫·托尔斯泰,我也想说马尔克斯,我也想说卡尔维诺,我也想说米兰·昆德拉,但是拿望远镜看看这几块料,都排到门外面去了,真是不好意思找他们来装点门面。

我一点都不为我的趣味而自豪!

鲁郭茅,巴老曹,六大腕里面鲁、老我看得最多,老舍我最喜欢。单论现代作家这一块,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老舍。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老舍,别跟我谈老舍,我看过很多老舍!忘了谁说的,说钱锺书是学者的幽默,老舍是市民的幽默,赵树理是农民的幽默。学者的幽默领教了一点,也不过是耍嘴皮子掉书袋,我喜欢;市民的幽默更贫,幽默地彻底,就是为了幽默而幽默,不招笑还叫什么幽默!农民的幽默我体会的比较差,还是短练呵。

老舍兹一打算幽默,就不带点别的,也不专为弘扬什么鞭挞什么,先幽一默再说。这里面做的最足的是《牛天赐传》,从头贫到尾,一点正经没有。如果老舍只会幽默,那他不能在六大腕里面有一席之地,老舍也沉重,沉重也是幽默着沉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够沉重,也不是从头到尾的沉重。鲁迅先生是有幽默感的,但是他性子太烈,自己幽默可以,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不干。一门心思幽默的人,先得把自尊放下,先踩自己,才能踩别人。老舍看到了人民的疾苦,没想救他们于水火,而是想让他们在水火里面含着眼泪笑一笑,这就是老舍跟鲁迅策略的不同。老舍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话没有影射鲁迅的意思,我同样赞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倘换作我,我做老舍,在旁边给鲁迅鼓掌叫好,唉,就是这么没责任感这么麻木不仁啊我,没治;鲁迅先生,您批评我吧。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 篇五

本来我想跳出类型(科幻?文学?讽刺?)和创作背景(风雨飘摇的国家?不安定的社会?)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压抑?疑神疑鬼?总之是自杀了)来写这个书评,现在看起来却做不到了。

十几分钟之前,我刚刚看到消息说,今后涉及民国的书籍将很难出版,而民国时期的作家也在被禁的名单上。这消息不禁让我透不过气来,我真心希望它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这本《猫城记》还真算幸运,因为老舍也是“民国时期”的作家,即使再试着将他的作品从其背景中独立出来,从已故的作者来追讨,也仍然没法完全逃脱干系。我只能想象,过了千年之后——要是那时人类文明尚且存在的话——这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解读它。不过,这个想象留待今后,毕竟我已经感到自己被挤压到了现实的墙上。

本来我还想就小说开头那篇看似不着调的序言说说,因为作品越到后面,序言里那种故作的幽默感越发被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和“灭了就灭了吧”的无可奈何锁取代,像《阿Q正传》那样让人完全笑不起来了。作者是不是偏离了最初的创作意图呢?还是他在一个虚构故事中仍然带入太深?

猫国所以灭亡,说到底是因为它们自己作死。懒散、媚外、自以为是、弄虚作假、得过且过、为小利争得你死我活、猫与猫之间相互利用……社会得以存在的基本信任、运行规则和文化传承,在猫国都变得不复存在。这样的文明在面对外来侵略时,自然变得毫无抵抗能力。两个猫人在笼子里相互咬死,完成种族灭绝的结尾,简直让人瞠目。不得不说,最后两个猫人至死贯彻着猫国的精神。在这种惊讶之中,旁观者习惯性的同情变得无处附着。其它的情绪,也是如此。幽默感则更是与此无关——后环衬上那句引文,倒是唤回了一丝伤感和不甘。

带着这点挥之不去的情绪,开始思索。

本来我不想把这本书的内容跟现实联系起来,“让艺术的归于艺术,故事的归于故事”好了。它是不是像封底所说的“以荒诞的形式诉说了彼时中国的真相”我根本不愿关心,这可能是因为我以为自己正生活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可感受到现实之手掐住咽喉的时候,再这样去想,就觉得自己同猫国人一样“得过且过”了。我不得不环顾四周,看看导致猫国轻易灭亡的因素是否存在。触目惊心。幻想文学中起到控制和隔离作用的疏离感,在这个瞬间也灰飞烟灭了。

但我觉得我还是不要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为好,毕竟有史以来,处理掉讲出问题的人,一直比解决问题更加简便易行。我只期待,读这本书的人,以及所有读书的人,能够就书中的内容反躬自省,做些改变。如此,猫国或许还有救。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_

《猫城记》读后感8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