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范文集总5篇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矛盾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矛盾论读后感1
《矛盾论》是毛主席继《实践论》后又一篇哲学著作,为了克服党存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它通过一些具体而生动的例子,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矛盾论》通过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来逐步阐述了矛盾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这有助于我们接近客观、远离主观。不管是我们着手一项全新的学科学习还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学习,或者轻易的用以往经验来“读死书”。而是应当将自己所学所知与实践结合,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我们在学习、生活方面应当学会从繁多的矛盾中找到最主要的矛盾,并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去解决主要矛盾。我们也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任何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问题的矛盾,分析在具体问题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加以解决。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因此,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并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后感2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尙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茖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茖侧面各侑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侑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茖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侑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一样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尙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侑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我的经验,使之带尙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持续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这天,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矛盾论读后感3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一样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
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我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持续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这天,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矛盾论读后感4
记得自我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之后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之后才渐渐发现矛盾资料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好处。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就应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是时时能够见到,处处能够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忙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能够从其各不一样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
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能够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光、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应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好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忙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群众。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状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给好的解决方法。
矛盾论读后感5
根据部机关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三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着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矛盾论》、《实践论》和《反对本本主义》三篇文章相互联系,统一于一个整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其中《矛盾论》揭示了事物矛盾的特性、作用和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科学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性。通过研讨《矛盾论》,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也更加坚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伟大正确。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
在进入组织部工作之前,本人对“村干创业”工程的认识就很肤浅,仅仅认为这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弥补村干部工资不足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条件的村干部可以创业挣些“外快”,没有条件的大可不必“住里钻”。但通过学习《矛盾论》,回过头再来看“村干创业”,不得不为市委的正确决策叫好,对“村干创业”的认识也实现了由表及里、由个体到整体的转变。
“村干创业”无论是作为一个工程来讲,还是作为一种现象来看,它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都是息息相关。从矛盾的普遍性来分析,“村干创业”是全民创业的组成部分,提倡村干部创业,是还村干部予应有的权益,是尊重村干部权益的表现,是落实中央十六大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从矛盾的特殊性来分析,“村干创业”区别于农民创业,区别于工人创业,在于其创业的对象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其意义就不仅仅局限在村干部本人致富上,而在于进一步发挥村干部这支“领路人”、“服务员”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让村干部先行一步创业,先行一步富裕起来,正是为下一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积累技术基础、信息基础、市场基础,甚至经济基础,为村民致富找路子,出点子。另外,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分析,村干部作为代表村民行使集体资产管理权的“当家人”,必须正视群众反映,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处理好群众创业与服务、平等与竞争等关系。从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还可以得出村干部自身素质与市场经济不适应才是“村干创业”的主要矛盾,而有的村干部所说的“群众意见大”只不过是一种次要矛盾等等。
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
二、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这是《矛盾论》告诉我们的。
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新。
比如,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与党员流动日益复杂、日益频繁,党员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的现状产生了矛盾,就促使我们启动了党员“安家工程”;又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与农村广大党员致富本领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够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开展了“村干创业”、“小康示范区”活动等等。这些创新实践,就在于我们敏感而又及时地抓住了那些比较细微的矛盾。如果事物不存在矛盾,那么创新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矛盾也就是生产力。
三、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
比如,一个单位职工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但如果按照《矛盾论》的观点,也并非不存在矛盾。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构成了相对的和谐。当一个员工与其它员工发生观念上的分歧、利益上的冲突时,也就产生了矛盾。这时我们就要保持冷静,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从矛盾的内部找原因,一事一议,就“事”论“事”,而不要把过去的一些陈年旧事搬出来讲,更加伤害对方的心,也不要把与特定矛盾无关的人扯进来,进一步把矛盾扩大化。是什么矛盾,就讲什么矛盾,始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我们就会把矛盾控制在小范围之内,减少小磨擦,避免大矛盾,真正达到和谐共处。
对于矛盾,我们大可不必视而不见。矛盾具有同一 性,可以相互之间转化,也就是说,矛盾既具有积极的内核,又具有消极的内核,其结果之所以不同,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去处理。只要把握行当,处理有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诚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只要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和谐。
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