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精选5篇
推荐文章
读《水浒传》有感/读《水浒传》有感1
《水浒传》是一本反映农民起义的古代长篇小说。书中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形象,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些有情趣的情节引人入胜,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也令我深思。
我因林冲惨遭陷害而不平,我因鲁知深对泼皮而大笑;我因晃盖中箭身亡而悲伤;因众好汉陨落而叹息。我还记得宋江的为人仗义,我还刻李逵的粗鲁莽撞,我还记得吴用的足智多谋,也还记得燕青的聪明机灵。
宋江,原是一名小小官员,后来被逼上梁山,屡建奇功。可他在做了头领之后及自谦“小吏”,对待各好汉如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在梁山泊势力强大之后,他也没有选择,而是谋求招安。可后来,他却被奸臣利用了自己的忠义,饮毒酒而亡。在传统观念中,宋江这样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士应是“好人有好报”,可为何最后还是含冤而死?可是回过来再想,在那样的封建年代,奸臣贼子们到处作乱,宋江就算被皇帝赏识也会糟到小人的嫉妒,贤人的做官报国的道路总是被堵!
菜园子张青与母夜叉孙二娘开了一家酒店,很多客人被他们麻翻后剁成肉馅,做了人肉包子卖。按现说,这是在开黑店,可为什么他们的形象还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呢?原来,他们有个规矩——“不杀囚犯,不弑僧侣”。他们不愿杀那些敢于触怒豪强的英雄好汉,也不愿杀行善之人。他们是爱憎分明的人,与老百姓同在一个阶层,同在一个立场,所以老百姓跟他们有共同的想法,所以大家当然喜爱他们。
《水浒传》虽有些夸张,可也是北宋词末年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缩影中,仍有一些事值得现在的我们反思。
读《水浒传》有感2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水浒传》有感3
看完了《水浒传》,我的心百感交集,108位好汉,为了国家付出了多少,可最终却死的死,伤的伤,少数留在朝廷为国效力还被奸臣下了药酒,只有少数得以善终。我敬佩于众好汉的忠心,也气愤于皇帝的任用奸臣。
要说打仗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天子受奸臣迷惑派高俅征伐宋江等人。“于路上纵容军士,尽去村中纵横掳掠,黎民受害,非只一端。”天子专门叮嘱:“慎勿害民。”他们还把天子放在眼里吗?奸臣从不顾及百姓的安危。他们称宋江为土匪,可宋江等人,却从不害百姓,那他们的行径不更令人发指!宋江等人最终还是受了招安,并为国打了胜仗,赢回诸多领土,可是108好汉也只剩30多了,宋江得多么痛心呀。可奸臣们非但不理解还死性不改,在御酒里掺了慢药,要毒宋江,宋江知道了,为了不让李逵造反朝廷还毒了李逵,而李逵也无一句怨言,宋江可是最爱李逵的呀!在大局面前,宋江不顾个人从始至终为了国家,这份坚持,这份心胸,这份忠心着实让我敬佩,让我自叹不如。他的形象多么伟大,奸臣们真是小如粒沙。吴用,花荣最终也和宋江死在了一起。可天子还是轻信奸臣,不加其罪。
《水浒传》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名著。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想当年他们好汉聚在一起多么不容易啊,为了一个好汉朱仝,晁盖派李逵杀了小衙内,这让朱仝没法儿交差,我气愤他们不惜害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只为了朱仝,值得吗?太不人道了!可从大局想,为了梁山安危,这也不重要了,最终都是为了国家,只是还是有些惋惜。梁山伯好汉的情谊浑似股肱,亲的早就像一家人了,宋江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其余人虽不愿招安,可还是听从了宋江,此乃大义啊!相比之下,奸臣就十分渺小了,一心想着之前的旧帐。天子两次下命招安宋江等人都被奸臣从中作祟,第二次故意断开句:除宋江,卢俊义等人……众好汉不服了,‘不招安哥哥,我等投降做甚!’可见对于宋江,他们是何等的忠心,何等的仗义。
读完了我慨叹世事不明,皇帝的昏和放纵奸臣让我愤恨不已。当今社会仍有贪污受贿之人损害国家和公民利益,幸运的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比宋徽宗要明智多了,将大多贪污之人绳之以法,我希望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
读《水浒传》有感4
一谈起《水浒传》这本书,我最初的记忆存在于儿时,那是个最为纯真的年华,没有成长的烦恼,没有考试的苦闷;没有学习的忧伤,没有情感的左右;没有伤痛的形象,没有手机的常伴。一张书桌,一个只有‘好奇’二字充斥着属于年幼的脑袋,一本名著的摆放是那样地引人注目,现回首仍然是这样的记忆犹新。
它的出场身份就那么特殊,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时我能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兄弟姐妹的豪情壮志是存在岁月深处的标签,仅仅如此,在身旁人讨论起关于‘水浒传’的话题时,我也可以夸夸其谈,去证明我读过。但对书的理解却只停留在懵懂的境界,不再去理会。
去年暑假,正值高考结束的放纵时期,一切有关于学业的重担也能短暂地放下,‘无事一身轻’的心态让人闲得发霉。一时间缺少了聚会的洒脱,只好自己在家中懒散着。做任何曾经一昧想做的事情,都体现得食之无味。环顾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乍眼一看在这里竟然能有一个角落被遗忘得如此干净,丝毫没有印象,丝毫没有认知,摆放的电视机已然拥有层层的灰尘,慢慢地启动着,心中却有无限得感慨。从前的惊喜,从前的娱乐,从前的期待一无所剩,打算以绝望为此次行动迎面带来的节目正是《新水浒传》,张涵予演绎出来的宋江活灵活现,极具特色的代入感迫使我萌发出重新去审视这一本巨制。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美国在1933年翻译的《水浒传》,是最好的《水浒传》译本,但它的译名却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意大利把《水浒传》的译名弄成《佛牙记》。德国还翻译了《水浒传》中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译名是《圣洁的寺院》,而《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德国人则译成了《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人的故事》德国人还翻译了《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译名有两个:《黄泥冈的袭击》、《强盗们设置的圈套》,由此可见世人对面名著的重视。任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真实历史故事加工改编,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谱写出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
岁月已把我们从年幼更改为成年,思维的片面也逐渐定义成了全面,美好的故事在眼中也能勾勒出其中深藏的寓意。最先为讲到的豪杰——‘九纹龙’史进,史家村史太公之子,一个原本可以衣食无忧平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他一身不甘于平凡的性格,热衷习武的心与热血的豪迈携手为我们呈现,跟从得罪了太尉高俅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学习超脱凡人的武艺征服了少华山的土匪,却因彼此都拥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的豪情,不计前嫌与朱武、杨春、陈达三人结成异姓兄弟,当地官府的一再逼迫与镇压下,也难免会去走向落草的道路。比较简单的故事,交代出来的内容却比较繁多,一群情比金坚的绿林好汉,一个昏庸无能的腐败社会!
联想起宋朝时的历史背景——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智慧,开始了科举考试的热潮,文人顺应了时代的脚步,弃武从文也不在少数,多少武职竟有文官担任,宋朝末年更是繁衍着这样的气息。本书最让人忍耐不了的角色便是太尉高俅,一个能给予封建社会第一人建议的高官,竟然是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因为踢得一手好的蹴鞠就此上位!多么愚昧,多么让人难以理解!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作为《水浒传》中最华丽的一章,转折点性质的一章,上次读到这里就草草了事,儿时迫切地不忍接受任何一个要离我而去的事实打消自己魔性的好奇心,现在来重审,也依稀夹杂这样的情感融入其中,但更多地体会到的是为什么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仍甘愿为了已经看破的世道去卖命!沉思好久好久,得出唯一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他们在用生命诠释着‘义字当先’的道理!
李逵,这个人物刻画得有些直白,可就是他,敢公然反驳宋江,“诏安,诏安,诏个甚鸟安!”一个粗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其他人怎会不明白?宋江心系每位兄弟的前途,是好大哥的模范榜样,可却不失为一个好的首领。‘忠’字却让他映衬得淋漓尽致——不管国家怎样亏待你,你也不能去违反它一丝一毫的利益!这固然是作者施耐庵想告诉我们读者的话。“托塔天王”这个虚构人物死去埋下的伏笔,在这里被彻底地抹平,也许还是为了能与正史更加贴切。
方腊起义,是梁山众英雄落幕仗,也是最惨烈的战役。聚义时的一百单八将变为零星的二十八个人。此役为何而悲壮?大将八名仍能让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抛开一切客观因素不谈,我们从最实质的东西提起,我认为梁山好汉们曾经炽热的心已经凉透,面对宋江诏安的提议,都曾一昧对朝廷重拾希望,可多次立功却毫无奖赏,反而是贪官污吏们渔翁得利到极致,大部分人也深知即便凯旋而归也无济于事的道理,无心恋战,所被方腊军高昂的士气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是一部悲剧,值得反思的悲剧。
出入社会的思维又一次深读了《水浒传》,从中读到的一些内容不是从前所能领悟的,相信多年之后再一次阅读时,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慨,毕竟它是名著!就像关于《三国演义》,网友给出的结论:二十岁读懂曹操,三十岁读懂孙权,五十岁读懂刘备!年少不知愁滋味,年长妄梦回儿时!
读《水浒传》有感5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每当听到这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旋律,八百里水泊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匡扶正义,替天行道的画面就会在我脑海里浮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书中的人物几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我觉得《水浒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他们身上除了具有高义薄云、除暴安良的共性外,每个人身上还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甚至两个人物之间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这种对比式的人物描写是《水浒传》中人物塑造的一大亮点,比如书中先后出场的鲁智深和林冲。
“花和尚”鲁智深为人坦荡,武艺高强。他爱打抱不平却又性格鲁莽,仗着一身好武艺,总是由着性子做事。华州城外,只因一言不合便勃然大怒,单枪匹马闯入城内,结果吃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牢饭。
但鲁莽也有“好处”,若不是他一时兴起,三拳打死镇关西,恐怕连“鲁智深”也没了,只剩一个“鲁达”。要不是他在野猪林里飞杖隔过水火棍,林冲怕已被害死。当然,鲁智深的鲁莽急躁或许是一个绿林好汉必备的特点。确实,《水浒传》中的许多人物都和他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火火闯九州”。
但也有一些人物却恰恰相反,他们行事谨慎,能忍则忍,只到无路可走时才最终被“逼”上梁山。其中的代表当属“豹子头”林冲。他紧随鲁智深出场,是鲁智深的好兄弟,却与鲁智深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生活安定,家庭美满。只因高衙内看中了他的妻子,被三番五次设计陷害,妻子岳父全都自杀,他也最终被逼上梁山。从白虎节堂,东京牢内,沧州路上,直至柴进庄上,无不体现一个“忍”字。直到风雪山神庙,他终于不再隐忍,这才上了梁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生性软弱的人。
鲁智深和林冲似乎是两个极端,剩下的都是“中间派”,不过是有的偏“莽”多一些,有的偏“忍”多一些,比如“行者”武松。
在书的十五到十八章,他表现出来的形象是顺从的。但宽容不代表软弱,经历了孟州城事件后,他对朝廷失望,从飞云浦到蜈蚣岭,一夜之间连杀十九人。可以看出他既不像鲁智深那样鲁莽急躁,也不像林冲那样一味隐忍,做事比较有分寸。
还有许多对比的地方。比如李逵和燕青,一个黑大壮,一个“小白脸”。再如王英夫妇,一个下流好色,一个漂亮高傲……无数的人和事在一百二十回中交织融合,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读《水浒传》有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