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5篇最新范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述了生命中一些看似轻如鸿毛的事物,在一些人的心里眼中,却重得不能承受。这是一本充满了关于“轻与重”的哲理的小说。那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范文一

  五一放假期间,我在好朋友的推荐下买了本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她本想把自己的书借给我读,我说不,还是自己买,因为我喜欢在书上圈圈画画。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之前对他了解甚少,这倒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体验,不用受太多的干扰。扉页上有一张老米同志的照片,这是个很有魅力的老头。厚厚的一本书能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看完算是奇迹,除了工作、去练车,基本上每天都会翻上几页。故事情节看似零散随意,缺乏连续性,冲突更不明显,但是作者的思想却如一股暗潮在文中涌动,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全书充满哲学思辨。

  一个月下来,书读完了,男主人公托马斯也去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托马斯一生与多少女人发生过关系,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虽然他只爱一个女人,那个躺在摇篮里顺着河水飘零到他身边的女人。可是在梦中他还是见到了他的另一半,那个静静地坐在他身旁,温柔娴静的女人。梦中的爱不再是因为同情。米兰.昆德拉引用男女前世是一个混合体的言论,而今生是用来苦苦寻觅另一半。当然能遇到另一半的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米兰.昆德拉还颠覆了我的“轮回”观。佛说人有前生也有来世,善恶自有报应。米兰.昆德拉却彻底否定了“轮回”。属于捷克的历史不能改写,属于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人生草图上涂鸦,我们无法带着上一次的人生经验到另一星球上重新来过,所以面临选择时我们充满困惑。因为不曾有上一次的人生经验,更不知道属于我们的未来又该如何描摹。面对生活,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亦或如简爱所言——“人活着就是为了要含辛茹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留给我的思索还有很多,夜深了,有些困了,但愿米兰.昆德拉没有改变我。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范文二

  是一部很有名的小说,作者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米兰昆德拉。但我从不知道它就是布拉格之恋的原著。

  我们的生命太重,总是想把自己放轻,不想背负责任,不想背负义务,但现实中灵魂和身体是分不开的,起码在死亡前是分不开的。真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人性的本质和无奈。生命的轻与重也只有文字中去描绘。因为不同的读者看后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了电视电影,文字却依然有它的魅力所在。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看似简单的爱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作者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探索人类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最隐秘的真相,展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媚俗"的天性。

  那么,到底该选择什么?重还是轻?""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和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

  正如作家所感慨的那样,生命的初次排练便已经是生命本身,生命永远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生命之画图是如此的潦草,还未来得及修正,也根本没有机会修正,就画完了匆匆的那一笔。也许一切的结果,无论暗淡还是辉煌,都不值得追悔或者赞叹,一切的抉择也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的区别,那只是一道生命的轨迹,因为对于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比较其优劣!而使我们必须这样走的理由,便是无数偶然表象下的必然,是你命中注定的"非如此不可"。"这非如此不可"是加载在我们身上的一道命运的符咒,那或许就是你最想要而不能得到的部分,是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我们总是会在一个地方反复犯着相同的错误,反复重演着同样的悲剧,我们正是从这反复重演的悲剧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潦草画图,看到了自己的本性。它无关道德,只来自人心。

  我的生命真的就像是一张草图,总想重新给自己一张白纸,但画着画着却又是一张草稿。我想放轻生命,但无数的重负都在我的身上。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想轻还是想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范文三

  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希望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所以就注定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第一次知道米兰.昆德拉是在深雪的《爱经述异》中,书中的女主角希望通过无尽的付出来换取男主人公对她的爱,于是就举了特蕾莎的例子来自勉,希望所爱的人能从众人中走向自己。因为这个情节,让我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误认为是一个女人的坎坷恋爱史,直到读了原著之后,才知道远非如此。轻与重,这组相对的概念,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的闪现着,爱情,理想,背板,媚俗,生存,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网中互相联系着,纠缠着,却永远的不能被逃离。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的深刻思考,即使离开文本。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中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穿插在故事中的关于媚俗的定义,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部经典中,作者用生动辛辣的笔调,将媚俗的实质反讽的揭露出来。而萨比娜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与媚俗坚决对抗的角色。作者幽默的从上帝是否排泄的问题入手,将媚俗虚伪的一面很好的展现,于是就有了上帝只吃喝不排泄的可笑理论。“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那是一种虚假的美好,他将一切对人类不利的对立都排除,甚至成了”掩盖死亡的屏风”,强调绝对,反对相对,作者将它概括为一种对于生命的绝对认同。萨比娜痛恨游行,因为媚俗在这里展现的无以复加,一致的口号,坚信绝对的真理,这些在萨比娜看来才是真正的恶。这让我想到了王小波对于危难的看法,一群善良的人发疯是最可怕的,因为媚俗掩盖了一切,人性的真实被研磨在迷狂似的发疯的口号中。米兰昆德拉在这里用一种辨证的角度看待了人类间的所谓的绝对的正义,“每一次反对的是一方的屠杀,每一次支持的是另一方的屠杀。”这就是人类的实质,正义实际上是胜利者的欢呼,比弱肉强食更可怕的是----忘记真实。弗兰茨最终为他的媚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我看来,这种媚俗的实质是对自己价值的过度肯定,当整个人类都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死亡,代表正义时,这种媚俗就显现出它的最大化。在媚俗面前,生命之轻被完全忽略了。

  就像作者所说的;“不管我门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即使我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即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轻,那有如何,我们需要力量来抚慰我们时刻恐惧着的心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帝和科学是一样的,媚俗和反媚俗也是一样的。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范文四

  尼采说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而我们的生活,在这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轻与重的对立最神秘而模糊。巴门尼德说轻者为正,重者为负。这是不是对的?

  尼采认为,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重复还将无限重复。男主人公托马斯在犹豫应不应该留下特蕾莎,一个他才见到了第二次的女人。生命就像一张草图,只活了一次,又与没活没有区别。

  托马斯没有方法来验证究竟怎么做才好。他觉得自己可能爱上了特蕾莎,但这不符合他的原则,他是一个不能在女人身边过日子的人。他跪在床边,冒出了这个念头,特蕾莎是被人放在了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而他必须要抓住这个篮子。

  隐喻是危险的,爱由隐喻而生。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诗化记忆记录了赋予我们生活以美丽的一切,而特蕾莎如暴君般独霸这托马斯的诗化记忆。

  然而在留下了特蕾莎之后,托马斯依然和之前的情人来往,特蕾莎因此每天晚上会做如连续剧一般的噩梦,变的粗鲁而不近人情。

  为了减轻特蕾莎的痛苦,他娶了她,还弄了只母狗,名字起了个公狗的名字,叫卡列宁。

  俄国人来占领捷克了。

  他们离开布拉格前往了苏黎世。

  六七个月后,一天晚上,托马斯发现特蕾莎又回到了布拉格。

  她在的日子,仿佛给他上了脚镣,她走了,他自由了,几乎要飞起来了,如迷醉一般的感觉。但他同时又因为对特蕾莎的怀念而有无法承受的痛苦。

  他回了布拉格。

  轻不一定为正,重不一定为负。

  贝多芬将诙谐的灵感谱成了严肃的四重奏,将玩笑转为真理,将轻转为重,然后如果把一首严肃的四重奏改成一个无聊的玩笑,那就很讨厌了,但这符合巴门尼德精神。

  托马斯内心应该也是希望推开庄重的东西,将重变为轻。

  当他在回布拉格那天,越过国界,就开始怀疑自己,真的非如此不可吗?

  这本书不仅谈到了轻与重,还有灵与肉啊之类的。班里有些男同学应该会非常感兴趣。

  这本书的场景,很多都让人感觉凄凉而孤独,但是,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因为美化世界的愿望要实现,不得不摧毁一些东西,如昆德拉所说,刽子手和诗人共治。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范文五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本想看了很久的书。

  没想到,当我真正看这本书的时候,却是没有看懂,也看不下去,可能是我太肤浅了。

  书中的故事,我用一句概括:就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妻子及许多女人的故事。

  真的不太明白这个故事与生命的轻重有什么关系。

  不过书中的一些文字却很有触动:

  “如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秒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

  工作后,我们每天上班,下班,休息,就算那份工作你好像已没有了激情了,还是这样找无数的借口来继续。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如果不想生活“重复”“钉死在永恒”上,那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今天发生了什么而害怕,更多的是面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明天而产生恐惧,所以,更多人选择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钉死在永恒”上。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

  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

  那是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或将来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我们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做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

  的确,小时候懵懂,根本体会不到压力,而在慢慢的长大过程中,发现,年龄越大,所承载的负担越重,欲望似乎永无止境,令我们苦不堪言。

  因为所有的成就感来源对生活博杀的真实感,来源于对越压越重的负担的举重若轻。

  真心希望所有人,尤其自己,能在最沉重的负担来临时激发自己最强盛的生命力。感受生活“痛并快乐”的真谛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5篇最新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