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屈原《渔父》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屈原《渔父》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屈原《渔父》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屈原渔夫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屈原《渔父》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渔父读后感(一)

  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里知道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通过一些学习,还知道了屈原不单单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二十世纪中叶,他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只因从小过惯了端午节,听惯了对屈原的赞美,所以心中早就树立了屈原的高大美好的形象,他那种爱国,为明忠贞而投身汨罗江的情怀早已深深地震撼了我。虽被流放,但依旧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足以证明。虽被流放,但依旧忧国忧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表达了他的爱国情。

  此时《渔夫》将屈原的正面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勾勒出一个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的诗人形象,反衬出诗人精神形象的高大。通过渔夫和屈原的对话,展开了思想交锋,把屈原的内心矛盾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江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使屈原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形象跃然纸上。

  有人说渔夫更加明智,能够做到与世推移,而屈原过于清高,是不为世俗所容的,投江而死是他的必然选择。然而,在我看来,不论屈原能否被那个时代所容纳,还是在当今时代能否生存,他的品质都是当时和现在所缺少的。正是因为像屈原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被称为伟人。正是因为屈原的爱国情怀,才会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是高尚的,才需要我们一直推崇和学习。那么相比那些当时能否被容纳,在当今是否可以生存这些物质上的讨论又算得了什么呢?

  即使屈原因为社会因素、时代因素投身汨罗江,但是能够在一个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时代做到保持本心,那么在我看来他的死是无憾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途也。”屈原为人生追求而死,为祖国而死,这是多高的泰山也无法比拟的。一些人所谓的“清高”只是他的理想追求,只是他不肯随波逐流的形容词。

  如果非要说屈原在当今时代会是个失败者,但是我想说他会是未来的成功者。时代在进步,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像屈原一样有人生追求,并为之执着的群体。不要总是用时代的局限来掩盖屈原的闪光点,不要用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评价这个人的价值,我们应该看重这个人身上的品质精神。

  从这样的层面看来,屈原不愧是世界文化名人。

  渔父读后感(二)

  读书时老师没有过多的讲《渔父》只让我们背,里面的含义太深,只要背下来了,说将来会明白的。

  工作后,偶尔读到《渔父》还能朗朗入口;同事之间有时开玩笑也会来几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话无论是从谁的口中说出,大家都会开心的笑着挖苦几句。又过了些年,当有人再说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已经多了几份感叹,因为说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人到中年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更少了,大家都愿意做一个开心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看透了世间的纷纷扰扰,不回避,而是随遇而安,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大家在按照渔父的话在做,这样不为过,渔父曰:“……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如果大家都坚守着人格之高标准,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不知道江河还能不能承载千千万万个屈子。

  现在读《渔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世人皆浊,我也要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我也要哺其糟而歠其醨。哈哈。

  渔父读后感(三)

  今天,我学了《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学会了许多处事和做人的道理。

  故事中讲述了:有一个穷渔夫在海边打鱼时,捞山来一个黄铜胆瓶,他好奇地打开瓶盖,突然,从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青烟变成了一个凶恶可怕的魔鬼。善良的渔夫救了魔鬼的命,最后的魔鬼还编出一大堆理由来掩埋自己心里的邪恶,恩仇报要将渔夫杀死,渔夫用他聪明的智慧诱其回瓶,并将胆瓶投入大海。

  善良、镇定、勇敢的渔夫,在不知比他强大多少倍的恶魔面前,冷静下来想办法,诱其回瓶,最终战胜了邪恶、凶残、下流无耻的魔鬼,这就是所谓的人定胜天!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魔鬼,但我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也会遇到的许多的困难、挫折,就好比那魔鬼,如果不动脑筋努力想办法解决,也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当我们面对困难就要像渔夫对付魔鬼那样,不能抱有太大的幻想,也不能对坏人太仁慈,而是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克服它。更要像渔夫那样遇到困难不惊慌,不抱怨,沉着冷静,做一个聪明勇敢的人,遇到了困难不要退缩要用智慧解决!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生活中我们在帮助别人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给你的帮助,就算是再小的帮助,也要学会感恩,而且是一辈子感恩。

  记住:聪明、智慧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懂得感恩会使我们心灵变美好。

  渔父读后感(四)

  渔父无疑是大自然塑造的最干净、最亲切的人类。千山鸟飞绝时,孤舟蓑笠翁,一只孤舟在浩无边际的江上漂荡,舟上只坐着戴着一个斗笠,穿着蓑衣,垂钓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水为融,在世俗的污水中,他选择“濯吾足”,足,恐怕就是他跺在脚底的,厌恶的污水,大自然的清水,他选择“濯吾缨”,缨,系帽的带子,愿清水洗涤内心,留下一片澄净在脑海,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隐者,“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在对屈原的关切疑问,屈原的决然严肃后,他选择在歌声中离去,他与屈原不同,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苟和不妥协,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

  他又与屈原相同,与世无争,内心清高,只是他们选择的态度不同,屈原积极入世。渔父消极出世。无论怎样,他选择的大自然,是最纯净的地方,没有官宦的争位,没有世俗的占据,没有人心的推搡,有的是青山绿水,平静安逸。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的文化,遗世独立,清高隐逸,历经沧桑,明于得失,归于淡泊,与世无争,愿为大自然中渺小的一抹,享受当下的生活,与水一样,平静安逸,清静无为。

  渔父读后感(五)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司马迁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屈原是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渔父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人生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或许是一种真诚的劝说,然而屈原的回答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携与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挂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的悲叹的回风,一位伟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罗江边。

  正是屈原这种甘愿清白以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品德坚贞节操连同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读后感相关文章:

1.《老人与海》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2.读后感是什么范文

3.读后感大全

4.《骆驼祥子》读后感优秀范文六篇

5.1000字读后感

相关热搜

18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