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读书笔记_读书心得范文
推荐文章
思想政治读书笔记_读书心得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活动为前提的,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以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为中心和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思想政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政治读书笔记篇一: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政治学习笔记
临沧市第一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前那种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了,在主题探究为主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最普遍、最一般的学习反应仍然是记听课笔记。不同的课堂学习笔记的听记策略,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现阶段,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它对于加强学法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记什么、怎么记以及如何使用课堂学习笔记仍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致使笔记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中应有的辅助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呢?
一、学生在听记和使用政治学习笔记上存在的误区
1.误区之一: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
目前,学生学习用书很多,教辅资料齐全,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在课本、教辅中都有,因此,他们觉得,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他们还认为,在课堂上记笔记会影响听课效率。
2.误区之二: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翻开一些同学的政治笔记本,可以说是本教学实录。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知识体系、主题探究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等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记了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但却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3.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的同学笔记记完了就记完了,就是为记而记,记后不翻,或者只在考试时翻一下,有的甚至考试时也不翻,根本不能做到课后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笔记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忽视了学习笔记的本质——体现学习过程的重要纪录,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是不会学习的表现,其结果除了做不出高质量的笔记,就连勉强做的那点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注意到学生记笔记这一形式,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记笔记这一实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初二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怎样记笔记和怎样用好笔记进行了指导,取得了一定的好效果。
二、指导学生做好政治学习笔记的几点策略
1.指导学生从不记到记,做一个主动学习的人。
对那些还没有养成记笔记习惯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笔记是学习的一种重复和延续,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记笔记活动本身就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有利于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与单纯的听讲比较,记笔记可以提高注意力,进而使学习者更加精细地思维。同时,在复习笔记时,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对讲课内容进行较好的全面回忆,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理解知识。所以,我要求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笔记。同时,我让他们多看看同学中的优秀笔记,既以榜样激励自己,又从中学习记笔记的技巧方法。
2.指导学生从全记到巧记,做一个巧学的人。
(1)变教学实录为精华实录。
引导学生从全记到巧记,将教师上课的精华记下来。一般来讲,在政治课堂上,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和思考,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分析如何组织答案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答案如何组织以及一些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知识网络”的梳理,要记政治各题型的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等,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过期“期刊”为“读者之友”。
事实上,许多中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而且要经常翻看。
3.指导学生逢补即记,做一个善于积累的人。
笔记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纪录,那么自然要随着学习过程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随着学习的深入,难易的重新划定;重翻时新的理解的补充;同一知识材料的进一步丰富等。所以,笔记应是流动的活水,要有新的摄入。为了补充的需要,开始做笔记的时候就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同时在每一节记好后要留出几页空白处,以便今后将相关内容或重点题目剪贴补充在这。
4.指导学生逢疑即记,做一个勤学好思的人。
生成理论认为记笔记可以促进学习者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整合新知识,可以更好地解决远迁移问题(指解决测验题目超出讲课所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是认识的进步,解决问题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政治学习常常伴随生疑、释疑的过程。学习中有了疑问,很多不能立即获释,需经过反复的甚至是长时间的思考,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一些问题可能要经过一个学习周期才能产生顿悟。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课和学习过程中逢疑即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不断用疑和释疑,并长期坚持下去,编制出一个针对自己个人具体情况的“问题集”。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复习时学生也较喜欢复习当时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能有的放矢,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优化了学习品质。
5.指导学生逢要即记,做一个善抓重点的人。
理清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在政治学习中极为重要重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理解概念的含义,注意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框题有一框题的知识结构,一单元有一单元的知识体系,一本教材有其知识网络)。为了复习时便于直接对照,可指导学生直接在课本重要处作一些圈点或在空白处作一些注释、说明,高中政治新教材每页的左右边均留有较多空白,也是从形式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起笔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把课本的侧边作为“要点笔记”空间的作法,既可省去在专门笔记上原文的抄写,避免笔记成为课本的重复,节约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
6.指导学生逢得即记,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笔记忌只记知识,忽略心得感悟。学习的内容其实也是一家之言,也有新知识的生长点,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去见仁见智;另一方面,课文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即使是确定的条件,答案也往往是多元的、开放的,因此,学生常常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即便是某一知识的学习,记下自己个性化的失误和体会,也有助于巩固和深化。如果不能用自己的思考驾驭知识(重新整合和拓展),就会使自己的学习陷入被动,因为思考力远比记忆力重要的多。教有所给,学有所获,所以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或学习后记下自己学习的经验、收获、体会和独到见解,帮助学生内省与反思,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精神状态,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可惜的是,看看很多同学的笔记本,照抄的知识内容很多,自己的思考感悟很少或基本没有,让宝贵的思维火花自生自灭了。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笔记上勤作小结归纳,使得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不断充实、提高。还可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中给开设一个专栏,留出足够的空页,以便在认识提高后作充实补记之用。这样处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自我构建中呈螺旋式提高,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让学生在整理中获得了一本对自己有针对性的学习参考资料,在整理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7.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就做好预习笔记,做一个善于预习的人。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将教材的知识要点记下,着重记下对所预习的知识中自己不能领会的地方,以便做到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另外我要求学生在每一个知识要点下面都要留一定的空白处,以便补充上课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和领会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8.指导学生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做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在指导学生记笔记时,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对自己的笔记作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比如可以提示学生用不同颜色墨水的笔或者不同的格式记录不同的内容,使学习笔记做得既实用,又美观;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笔记做一些修饰,使自己的笔记具有丰富、生动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末尾处记上一名名言、格言或一个笑话,使自己在复习笔记时能受到激励或欣然一笑。通过这些小细节的处理,让学生懂得,做笔记不仅是记录学习内容的劳动,也是一种创造美、优化生活的劳动。
政治读书笔记篇二: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按照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觉悟为目的。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以选择的材料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而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学生例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得鸡快餐苏丹红、敌敌胃火腿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在学生例举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收看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法庭审判一案,当画面上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许多婴儿患病甚至死亡,而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领导却徇私舞弊,向上级部门隐瞒事情真相,同学们都震惊万分,义愤填膺,也真正认识到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自学,查找资料,设想方案:2008年以前,国家为什么提高了银行存贷款的利息率?银行利息率为什么会变化?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调过几次?为什么利息率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假设你有一笔闲钱,在利息率教高的情况下,你会多存还是少存?在利息率较低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比较一下,哪种情况下人们留在身边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多一些?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调查,整理出基本论点,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了充分地认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还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以能力为重点 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要注意几点: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尊重价值规律”时,这一框的知识点较难,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可以要求同学们结合教材进行分组讨论: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会发生变化吗?怎么变化的?
(3)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4)商品交换中,价值量必须相等,体现了什么原则?
(5)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商品价格高,有的价格低?(汽车的价格远远高于自行车)
(6)在日常生活中,同一种商品为什么有时卖得贵?有时卖得便宜?(商场里的彩电、电脑,刚刚上市时价格很贵,近几年价格大幅度下跌)
(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8)决定和影响商品实际价格变化有哪些因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有关商品价值量的知识点,而且在讨论中培养了理解、判断、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以觉悟为目的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和疑点问题。
当然,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
政治读书笔记篇三:
高一政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一、把知识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复习时,老师会总结一些专题,划一些重点,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要记牢而对那些较多、较大的知识点,则要多看几遍,知道在书的哪一页,这样考试时能够节省时间。对于选择题,考试时不应靠翻书找答案。
二、善于总结。
答主观题,要善于总结老师讲过的题型和方法,把老师讲过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审题时多读几遍题目,你就会发现题目中有提示你要答哪些内容的关键词句。
三、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开放性的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来回答。这些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所以对于这类题,要求同学们平时关注时事热点,特别是老师总结的一些热点问题。
总之,政治复习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把老师总结的一些东西熟记于心,抓住课堂上的精华,这样课下复习就很轻松。
思想政治读书笔记分享4
读书笔记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面对那么多不协调,德育需要开拓新思路,构筑新机制,创设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1.强化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中只以知识为依据,忽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不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弊端。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契机。然而应试教育的习惯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不会因为推行素质教育而但旗息鼓。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德育工作走出困惑的当务之急,也是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根本保证。学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认识社会转型时期德育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2.加强基础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邓小平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小平同志在这里指的就是基础道德。这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又是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基础道德的形成对于抵御由市场化带来的道德负面影响,建立青少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具有积极意义。基础道德的内容都源自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很深的根基,是祖先留给我们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人心,形成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必然可使基础道德成为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好方法。
3.健全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很多做父母的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上,但是不少家长不懂这一点,而把精力与重点放在智力因素培养上,以致造成孩子任性、懦弱、懒惰、自私、冷漠、心理障碍多,而缺乏做人所必须的坚强意志,良好习惯,和谐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在校内能勉强接受教育,回到家中就故技重演,甚至变本加厉,心理上的双重人格不断扭曲他们的灵魂。学校有必要开办家教指导班,有组织的指导家长们学习良好的家教思想与家教方法。同时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4.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已习惯于把它看作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由于成长的竞争,青春期的烦恼,求业的压力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许多未知因素,加上青少年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善于人际交往,因此很需要心理帮助。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危害人的健康,而旦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突出。心理障碍,焦虑情绪一旦发展严重却又得不到及时治疗或解脱,就会对自己或社会造成危害,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因此,学生急需心理指导,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但是很多学校这方面的工作还是空白。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尽快弥补学校心理教育的空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真正形成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5.丰富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德育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团队活动、为民服务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参观学习活动等,都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模式。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群落来说,德育活动还需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使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实效。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使现实追求和欲望接近他们可能达到的利益,从而使这些活动更具实效性。集体活动是一贴良药,它可以治疗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孤僻自私的性格缺陷,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