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有感500字_儒林外史读后感5篇范文(2)
《儒林外史》读后感
这个寒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儒林外史》,并且要写读后感,我读了那本书后深受启发。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它主要讲了在元朝末年,有一个王冕和他的母亲日子过得很艰难,于是他母亲让他去邻居家放牛,邻居很同情王冕,让他一日二餐在他家吃。在一天,王冕在放牛看到了雨后美丽的荷花,想把荷花画下来,于是他托人去城里买纸和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开始的时候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王冕画荷花画得栩栩如生,然后靠画画赚点钱过日子,后来一位王爷请王冕到他家去,他不肯去,王冕怕那位王爷对他不利,就到外面躲避一阵子。母亲见他性情高傲,当官可能会闯祸,叫他千万不要去做官。后来,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要征召王冕出来做官,王冕听说后,急忙收拾好行李,连夜逃往会稽山中,最后,王冕因病而死。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有书读,每天好吃好喝,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王冕小时候却不能这样,只能从小给别人干活、做事情来挣钱养活自己与家人。所以,我要好好读书,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
俗话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本是赞扬一个人勤勉的话,但如果说某个人为了钱财而读书,那就含有贬义了。
《儒林外史》是讽刺这些人的小说。有的人做的某些事情并非完全是正确的。作者一开头?就写王冕,赞扬他孝顺母亲,勤奋学画,不愿为官,其原因是因为害怕官场的黑暗,看不惯官员欺压百姓,所以不愿为了钱而为官。做官并非什么不好的事,只要他自己不收受贿赂,两袖清风,造福百姓,也不是不可以。他从小就看惯了官员跋扈,便认为无官不贪,但是我认为,国家对他恩重如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所以,他如果做官还可以为国效力。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当时国家想招揽人才, 所以规定只有参加科举才能进入仕途。才华横溢的当大官,才华稀疏的当小官。有些考生想发财,便“衣带渐宽终不悔”。国家的用意?并非不好,只是方法不对。我认为国家应该废除八股,号召考生都来当官。如果为官不能做到清廉,就像秦王对商君那样,保其法而杀之,但对国家有益的思想依然要保留并发扬光大。清廉的官应受赏,但不宜过分倚重,免得其终有一日权倾朝野。
以上就是我对《儒林外史》这本书的看法,因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变通着来解决。但如果你真的没有才华去做你做不到事情,也别“衣带渐宽终不悔”,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这里再现了人家悲喜剧,展示了古代文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文中所塑造的土财主严监生,吝啬成性,临死前仍不忘掐灭灯茎;匡超人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天良丧尽……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正式当时迫求功名,迷恋科举万千人们的真实写照。
在那个时代的童生历尽辛酸,却有是连一个秀才也考不上,这一幕幕令我触目惊心,使我不禁庆幸。
想当今社会,国泰民安,根本没有清代的那些不良习俗。
拿王监生来说,临死前居然为了一根灯茎而迟迟不肯烟气,这是多么可笑的事。为了灯油,恐浪费了钱,在我看来十分荒.唐。在文中的世景中,没有公正,唯有功名与金钱才是权威,世故人情在那时是多么单薄。
相反,当今社会与昔日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老百姓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扶持下,过上了好日子并且取消了科举,仰止了一些不良风俗。
现在,人们把钱看的很轻,生带不来,死带不去,要它岂有何用!
我多么幸福,生活在这个时代。
《儒林外史》读后令我对古人在封建社会的生活更加了解,也产生了对那些童生的可惜及对封建社会的憎恶。
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体会
一小时,一小时,无声的过去了。我也没料到我会沉醉于这本书中。上中学时,有篇课文叫《范进中举》,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儒林外史》这本书。但直到今天才去把它买来,放在床头。也还是因为在几位大家的散文或随笔中,这本书被多次提起,我才想起来我对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哎,相见恨晚!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看古人,好象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又好象只是个旁观者。随着吴敬梓先生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有人悲苦,有人疯狂,有人逍遥,有人经营,… 我没有活过的年代,仿佛也都走过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 比照我所处的当下,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古今 (中外不敢说) 都一样。
王冕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蔑视功名富贵,讲究文行出处。他是吴先生推崇的上上人物。王冕若活在当下又何尝不是上上人物呢?
我最佩服的是杜少卿,不甘理法约束,也不和庸俗生活妥协。他居万贯之家,只娶一妻不说,人到中年,携妻漫游千山万水,平居豪举。唉,当今又有几人? 我恨不得也能生在他那个年代, 也能仰慕闺中。 呵呵, 痴人说梦。
吴先生讲得更多的是官吏 乡绅 衙役 书办和豪奴,还有地主盐商艺人和尚道士,林林总总。我又要无知了,这些人和现在的某某,某某,何其相似! 吝啬,市侩,皮里阳秋,可笑可鄙。周进中举了,看见和当年自己一样高龄的范进坐在场中应考,不免同病相怜,于是, 范进也中举了。还有匡超人,假牛布衣,严监生,等等,冒名顶替,营私舞弊。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一样一样。有几人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为了理想报复而读书。还是不要谈理想,太奢侈!
有人说,喜爱回忆往事就是老了。那我爱看古人,是不是也老了? 窃以为,有往事可以回忆,实乃莫大的幸福. 有古人给我们当镜子,今人是何其幸运。
让我们身在福中并知道和珍惜这福份吧。
读儒林外史有感
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的书,作者吴敬梓。吴敬梓以其幽默 辛辣 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
书中的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浙江诸暨人,七岁失去了父亲,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着母亲为人做点针线挣点小钱和自己为邻居秦老汉放牛维持生计。一个从小酷爱读书的他,终因家里贫穷,而不能上学,于是,王冕一边放牛一边想方设法偷偷地跑去学堂站在窗外听课,还用自己放牛积攒的一点小钱买来书本。一次,他在放牛的时候,看见河里鲜艳的荷花正盛开着,好学的王冕心里有了一种突发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笔画出来,那该多好啊!于是,他把剩下的一点小钱,不买书了,只买一些铅粉之类的物品,开始学画荷花,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子长了,他把荷花画了千百遍,他不仅画得像了,还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特有的高贵品质画了出来,人们见他画得好,许多有钱的人家,纷纷地到他那里买画,连知县都欣赏他画的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他的画卖得好,他的家境也渐渐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长大后,朝廷让王冕当官,王冕执意不去,躲在了深山。我觉得王冕清高孤傲,不同留和污。有的古代人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白胡子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五十岁才中状元的范进由于高兴过度发了疯……而王冕他不求名利,不为财富所动,这是一般人无法控制的。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再次的告诉我长大后不能被金钱、名利所动,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儒林外史读后感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儒林外史》的绘画本,有八本连环画组成。我从内容提要里了解到这是清代吴敬梓写的反封建的现实主义名著,但是,什么叫“反封建”,我并不理解。
其中一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牛浦的读书人不爱劳动,一心想着往上爬,常去甘露寺读书。老和尚见他苦读书,就送给他一本牛布衣的诗集。牛浦觉得牛布衣经常结交官府老爷能挣钱,就假扮牛布衣到处招摇撞骗。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到外面享乐。一个大户人家看牛浦结交知县,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真牛布衣的妻子上门向他要丈夫。两人闹到县衙,闹出了大笑话。最后,他落荒而逃。
这个故事叫《假牛布衣》。在古代,有些“名士”其实就是些既不高明又没有学问的人。他们写几句诗冒称“风雅”,结交官府,混口饭吃,骗点钱用。通过对假牛布衣的描写,作品对这班人的无耻行为给予辛辣的讽刺。
还有七个故事——《匡秀才》、《范进中举》、《盐商万雪斋》、《沈琼枝》、《枕箱案》、《凤四老爷》、《严贡生》。我也很喜欢《范进中举》。讲的是叫范进的童生,考了二十多次,五十四岁才考上了秀才,他丈人还把他骂个狗血喷头。等他中了举人,丈人就立刻改了口,称他为“老爷”。这个故事就抨击了封建社会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吴敬梓可以说是用心观察了,对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描写的惟妙惟肖。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情况:普通百姓穷的几天吃不上饭;做了官,山珍海味,穿金戴银,仆人众多;穷人打官司,只有挨板子,严重的还会送上命;差人拿了钱就帮富人改案子……读完这几个故事,我觉得封建社会真是可恶。要我说,还不如来场地震,让富人与穷人都住一样的房子,盖一样的楼,吃一样的东西。虽然今天还不能完全实现这样的平等,但是,我们正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社会制度。
读完这八个故事,我对封建社会增加了一些了解,我想,要是那时候的人活在今天就幸福了……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