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读《大国崛起》有感范文

读《大国崛起》有感范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读《大国崛起》有感范文

  《大国崛起》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书籍。下面是小编整理好的几篇优质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老师点评:早看过书评,知道《大国崛起》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书。遗憾的是老师一直忙忙碌碌毫无作为,至今还未能认真读读此书。说来真是很惭愧,你的读书心得既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也让老师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前停滞不前的现状!“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你的这一阅读心得给老师带来很好的启示,谢谢你!

  知不足方懂进取,有你这样的好孩子与老师相伴,相信一定能让我们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你说对吗?

  【篇二: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

  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

  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篇三:大国崛起读后感】

  中华民族正在重新地振兴自己,那么正在重新地走上国际的舞台,正在开始发挥一个重要国家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能够从别人经历过的那些个风风雨雨当中能够体会到一些个历史的启示,历史的这种训诫,也就是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说,从历史中来汲取经验和教训,别人是做出过哪些成功的事情,而又犯过哪些错误,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非常必要的,是我们现实的一种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对付苏联,美国总统对中国的领导人物明确暗示只要中国肯“配合”,美国会满足中国提出的任何要求,中国领导人却没有接受,而错过了这样好一个机会,若是刚经受过文化革命和内乱的中国答应的话,中国就会从美国那里得到很多的支持,不管是金钱还是物质,对于迫切需要发展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接受美国的邀请,中国也许会比现在强大更多,而不是现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说抓住机遇是很重要的。邓小平所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打开国门,为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一个大国的崛起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的增强。一个民族要成为一个大国,则要有自强的精神,这样才能够自立,才能够称的上是一个国家才能够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不久前中国举办了宣扬孔子精神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的学者,宣扬了儒家文化,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人民知道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孔子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尽管受时代局限,他的有些思想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在今天已不再适用,但这无法遮挡他思想智慧的光芒,也不妨碍他的思想继续为当代人所广泛运用。

  将孔子思想与当代席卷全球的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乍看有些牵强。但其实不然,因为任何经济模式都离不开人们的思想活动,离不开民族性格,离不开社会习俗文化。同时,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地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全球事务相关联,一个国家的实力也不再仅以经济、军事实力来概括,而是包括文化、法律等软实力在内的实力汇合。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共赢的局面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播丰富国际交往语汇、丰富国际交流智慧,是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扩大共同利益,增加共同关注,才能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的和平和谐因素,从而减少对立、冲突,争取共赢。孔子倡导的“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合”,可以说是我国外交所奉行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

  财经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领域。在外交以人为本、为民外交的思想指导下,传播孔子思想,能够帮助外国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帮助外国认识中国市场经济背后的文化因素。同时,为国际交往注入中华文明的因子,以经典哲学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大国,在履行对世界的责任。

  【篇四: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篇五:《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我深深感叹于作者巧妙地构思和对素材睿智的取舍!

  这部作品记述了资本主义兴起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各自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其间摄取五百年资本主义历史中典型而精妙的史实,深刻的展现了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各自的兴起背景和过程,描绘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宏伟画面,堪称经典。

  趁着文艺复兴的余晖,西方从蛮荒的中世纪逐渐走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文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东方巨大财富的渴望下,派出船队,结果意外的发现了新大陆。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海上贸易空间繁荣,凭借优越的海上地位,荷兰后来居上,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但是,英国和法国经过工业革命,在十八世纪成为世界双雄!十八世纪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被确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随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在资本主义理论探索方面,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资本主义的正确理论被确立,这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几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紧随其后的法国作为传统的欧洲霸主,很快跟上了工业化的步伐,成为可以和英国并肩的世界强国。而以落后和贫穷在欧洲人面前出现的俄国和德国,则分别通过改革和战争,迅速摆脱落后,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美洲的美国,通过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赢取自身利益,同时也因为战争缩小了她与其他列强的距离,到二战结束,她已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而亚洲的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通过改革和针对亚洲国家朝鲜和中国的掠夺,完成了其原始资本的积累,很快跻身世界列强的行列,和西方一道瓜分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世界的工业化历史,资本主义化历史,就是一部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就是一部首先获得文明和科技曙光的民族对世界其他民族侵略与剥削的历史。虽然《大国崛起》的作者以一幅幅祥和文明的画面展示着世界不同角落的各个大国的发展历程,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利用国际舞台,采用以邻为壑的血腥手段取得的。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该怎么办?自然,资本主义的老路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首先,制度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我们看到,从文艺复兴开始,相继有葡萄牙、荷兰崛起为世界霸主,但是,他们的崛起是不完全的,他们所获得只是因为贸易或者殖民所得到的黄金和货币,并不是文明。因此,他们的强大经不起时间的冲洗,到了十八世纪,随着英法资本主义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制度和理论的最终确立。日不落帝国和强大的法兰西很快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大大盖过了昔日西葡两国的风光。接着的俄国和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崛起也完全是伴随着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基础上的。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因此,可以这么说:制度决定一切!

  其次,科技是现代社会兴起的关键。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就是因为瓦特蒸汽机以及后来一大批科技发明的结果,英法德三国当时科技水平之高,实在不是任何其他国家可以匹敌的!而现在美国一直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的事例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文化是民族凝心聚力的动力。我们看到,在中世纪保留在英国的议会制度,后来让英国很快完成了资本主义的转型,而同样的转型,在大陆帝国法国却花费了近百年。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文化使得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战争,给世界各国和德国自身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崇尚武士道的日本更是在改革之初就制定征服朝鲜中国至于世界的险恶意图,终于在自己挑起的亚洲战争中落败。

  纵观整个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走到今天这个十字路口,必然面对的几个大问题,比如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马列主义的中国化,这是路线问题,更是文化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脉的根本性问题;对于科技与教育的大量投入,对于创新的积极鼓励和引导,这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手段,这是民族智慧和实力的根本因素;对于制度的不断创新和修改,对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于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修改,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现状的基本问题。因此,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必然选择抓住以上三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研发能力,有中国特色的马列文化和传统中国文化的融合。做好了这几点,复我泱泱中华的梦想必然成为现实!

17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