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宝贝700字读后感范文
大家有没有阅读过宝贝宝贝?有没有写过关于宝贝宝贝700字的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宝贝宝贝读后感5篇范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范文一
当第一次翻阅起《宝贝,宝贝》时,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完了。那时,也是为了应付作业才看的这本书。当我第二次拿起这本书时,第一时间被它的封面打动了,那么喜庆温暖亮丽的红,还有封面中的一句话“我可以没有一切,不能没有你,宝贝。我不能没有一切,因为有了你,宝贝。”我感受到一个普通的父亲,很爱他的一个普通的女儿,而且被书中那个优雅娴静聪慧的小女孩征服了……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的女儿“啾啾”一到五岁的故事。啾啾的话语把我引得捧腹大笑,“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童年的乐趣让所有人向往,就连我们这些大一些的孩子还有几个是保存下来这种童趣的呢?
书的内容看上去似乎很平凡,但在我的眼中却不平凡。在书中的《回到事物本身》这一篇中,讲到一家人去三亚海滩旅游,四个月大的啾啾在那儿自由自在地踩着沙子,尽情地打着水花,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细细的品味着平凡海滩的乐趣……像这样的平凡故事,书里很多很多,但细细品读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生命本身,做人要珍惜和品味眼前平凡的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们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起初我大约认为这是一本谈论育儿的书,但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相信了那些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算圆满。
带着一份满满膨胀的感动合上这本书,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作者在灯下细细的回忆着这每一天和啾啾一起的温馨场景,睁开眼手中这本融合着沉甸甸的父爱的《宝贝,宝贝》。这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好书,丝毫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刻意的吹捧,范文二
不论年龄的增长在父母的眼中我们仍是孩子,长不大的孩子即便以后成家立业。爱子是动物的本能,《宝贝,宝贝》以我一向酷爱的红色博得我的青睐,究竟哲学家笔下的孩子会有何等不同,同时我也祈求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小时候的痕迹。
《宝贝,宝贝》以女儿啾啾的成长点滴为线索,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尽其所能的如实记录。而这位爱女如痴的父亲用轻快的笔调由小爱引出了大爱。许多的问题不单单是父母所需要考虑的,也着实需要引起我们深思。
就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而言,周国平先生在书中说: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在当代成绩的好坏对我们的影响总是相伴不移,随着其波动起伏内心随之汹涌澎湃的。不论是素质教育或是应试教育,我们都没能做到最好。在应试上很多时候选择应付,在素质上有宗觉得没有正规考核对未来也许影响不到不痛不痒。一定程度上我们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的需求。但若是硬要落实是素质教育,在这个节骨眼上倒下的又是数不胜数的。
在红临产之际,由于其身体抱恙,作者着急想要转院而那群年轻医生所表现出的事不关己无关痛痒,然而他们却如此的年轻,对于生命却又如此冷漠。让我不寒而栗的是:他们究竟是抱着什么的信念来当医生的。医生身着白衣犹如天使救死扶伤,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迫于社会现状,职业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许多时候是选择一个高端稳定的职业来谋求一生的温饱。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不能选择自己所爱。所以又要他们如何提起热情。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对家庭的含义有新的理解。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但这不意味着是累赘。当今丁克家族的存在,也许其本身就理解错了孩子存在的含义。他们并非禁锢俩人自由的枷锁,更多的是一种爱的延续。书中我看到的是以为中年男子在履行自己光荣使命的同时收获了出乎意料的喜悦。让我稀罕的是孩子一语道破哲学家的迷雾。也许正因为是新生,没有被尘世雕琢,所以许多时候一语惊人,出其不意。
找一个空闲的下午,拉开窗帘让阳光充斥满屋。拿起《宝贝,宝贝》慢慢的,静静的读一遍,我相信心里也会充溢别样的温暖。
范文三
电脑是靠不住的。习惯了用键盘敲字来储存记忆,释放心情的做法,对于电脑尤其是硬盘的突然罢工,竟有种茫然无措的仓皇感,仿佛你所一贯依赖的东西一下子坍倒了,你和它一起倒地,原来,这一直以来的依赖是靠不住的。所以,今后,我宁愿相信自己的烂笔头,至少,在电脑罢工的时候,还能找到曾经岁月的痕迹。
近日,读了周国平《宝贝,宝贝》,心中颇有感概,大师不愧是大师,能把寻常孩子说出的寻常抑或不寻常之语详细记录,并把它们赋予哲学的含义。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大师那颗爱女儿的心,和对孩子的态度。
对于家有小儿的父母而言,有时候,生活的琐碎、所需面对的嘈杂环境、微妙的人际关系、激烈的职场竞争,所有的社会生活,早已把对孩子该有的感觉磨钝了、粗糙了,提不起兴趣了,在各种压力下,加上可能的心理素质不高,对于孩子的话语,顶多带来短时的心里愉悦,谁又会把它当成生活的必需,时时关注,条条记录呢。
有时候,孩子也会哭喊蹦跳,无理取闹,闹的你甚至逃离的心都有,谁还会去耐心分析孩子的心理,理性的记录这一切呢?当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大,脑海中也的确是一片模糊,或许,也只能是,时不时跳出来的片片段段。曾经那个哭哭闹闹的小孩长成了大孩子,没了童真和单纯,甚至不愿意和你多说几句话。所以,家长勤快的记录更加重要,留住的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轨迹,也是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纪念。
所幸,自己还算一个爱孩子的妈妈,大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自己也对孩子的成长在记录,但与大师相比,还差的很远。今后,还要怀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更多的去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闪光点,更好的记录。
其实,《宝贝,宝贝》中啾啾的很多表现,都和亲爱的宝牛牛有诸多的相似。看书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牛牛曾经的相似表现,也更多了几分共鸣。现把回忆到的片段记录如下:
(一)狗妈妈
大约一岁半左右的时候吧,有一天,牛牛与爷、奶行至荐福庵附近,胡同里突然窜出来一条小狗,吓了牛牛一跳,随后,一老妇走出,牛牛立马缓和了紧张的神经,说,”看,狗妈妈出来了“。
(二)置了金月湾小居之后,牛奶牛爷向牛牛吹风,说那是牛牛的新家。有一阵,牛姥姥、姥爷来津看牛牛,住在家里,牛爷就移居至金月湾了。一天,当爷爷又要去金月湾时,牛牛冷不丁地问,”爷爷,牛牛的新家,你怎么住上了?“
范文四
放假了,带女儿去书城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周国平的《宝贝宝贝》。
《宝贝宝贝》这本书主要是周国平记录了和女儿平时生活的一些片段。我没有仔细看,主要是想让女儿看看,让她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做父母的不易。女儿刚开始不愿意看,在我的多次”诱导“下,勉强看了起来。
”妈妈,你来看这一段。“女儿看了一部分后说。”为什么让我看?“”你看了就知道了。“没办法我也看了起来。这部分是说周国平的女儿啾啾学习钢琴的故事。啾啾刚开始学琴的那段时间,她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还经常受到表扬。可是一年半之后,她就开始厌烦了。她的父母没有让她放弃,但也没有强迫她继续学,而是改成不定期上课,什么时候想上课再上。这样,啾啾又开始喜欢上钢琴了。看完这一段我明白了,她是想让我跟啾啾父母学习。女儿从6岁开始学习二胡,兴趣一直不是很浓,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我的督促下还是能完成的。最近不知怎么了,跟我说不想学了,这可不行,在我的高压政策下,每天多少还练一些。她让我学习啾啾父母,是想让我给她学二胡的自由,不要逼她。我跟女儿说了我的想法,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在女儿的”引导“下,我认真读了《宝贝宝贝》,我非常敬佩周国平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啾啾的教育方法,其实,他的方法没什么特别,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尊重他,理解他,考虑孩子的感受。他特别投入地陪女儿玩,玩她想象中的游戏,玩过家家,真正地把啾啾当作和自己同辈的人相处。但是,在尊重,理解的途中,也丝毫没有溺爱,他只是顺着孩子的天性,与孩子交流,跨越代沟。
回想自己对待孩子的点点滴滴,真的感觉很失败,对孩子没有耐心、宽容心,总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批评说教的多,表扬鼓励的少,致使女儿现在对做任何事都缺少自信心。在心里面也说过自己,但总也改不了。现在看了《宝贝宝贝》,下定决心要改变对女儿的教育方法。
我和女儿进行了一次平等谈话,我了解了她不想练二胡的原因,无聊、不好听、天天重复……我告诉她:学习二胡,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提高我们的内在修养,只是成为一种爱好。我和女儿商量好,她想什么时间练就什么时间练,每天练多长时间她决定,只要能学会就可以。尊重了女儿的意见,她也不再要求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宝贝宝贝》不仅让孩子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让我这个妈妈认识了很多很多……我会和孩子一起进步!
范文五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作家周国平,著有很多书籍,看他所写的《宝贝,宝贝》,我觉得自己也很幸福,那份简单的幸福,你看了才知道,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其中有多少惊喜和欢笑,多少感悟和思考,给我的心灵仓库增添了多少无价的珍宝。父母从孩子那儿收获的这一切并不比为孩子付出的少啊!如果说感恩,我赞同这恩应该是相互的。 我心里明白,伟大根本扯不上,我是爱是本能支配,这恰恰能证明我的平凡。爱孩子是本能,但不止于本能。这话对极了!
记得有位大师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话。仅止于本能来爱孩子,远远不够,因为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动物世界。幼儿语言毫不逊色,同样富于独创性。这是原生态的精神现象,奇妙无比,在生命的以后阶段决不可能重现。打一个未必恰当的比方,犹如中国的先秦文化和欧洲的古希腊文化不可能重现一样。 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犀婴幼儿时期在语言和智力方面也相当出色,只可惜我没有为他保存好这份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我也不是这种目光远大、心思缜密的家长,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罢了。对于我的儿子,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生长,丝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这段话是周先生针对现在许多家长从孩子零岁就开始实施培育天才的宏大而周密的计划,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和禀赋,只按照成人的功利思想来行事。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这话真不假!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认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在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下,家庭教育的意义更是不得小觊。我一向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既是最高境界自然不那么容易达到,不懈地努力中……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她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赚钱多少的确丝毫也不重要了。我也明白周先生所说的高贵与丰富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问题是对许多家庭而言,孩子如果没机会进名牌大学,找不到一个赚钱的职业,就没机会丰富,更别说高贵了。
善良的品质可以先天获得,丰富和高贵可以吗?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本来的确没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教育的目标,可是它们往往是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和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