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
推荐文章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
大家有没有阅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呢?老师有没有要求大家写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一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著名的小说,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家喻户晓的小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该书描写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经历。读完此书我领略到保尔柯察金的那种坚毅的精神,他一生都在奋斗、成长、贡献。
坚强的内心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无私的品德使他被整个社会宣扬。他奋斗拼搏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鼓舞他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保尔柯察金反官僚主义的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但作者并没有把他描写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作者严格遵守现实,把他刻画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他也有偏激、狭隘的时候,这使得他在处理他与第一位恋人的时候过分简单和片面。
这一缺点暴露了他在看待某种事物时的不成熟,但这也十分符合保尔的性格。他在这时看到了许多不公与欺凌,但正因如此,他在大众面前更加树立了道德模范的形象。
这本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人们的艰难生活,不仅通过一个个的困难来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还用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思的格言警句直抒情怀。读了这本书,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马不停蹄的去实现。
面对困难之时不要气馁,要用顽强的毅力去迎接挫折,正确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对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社会因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二
时间仿佛是变成了被压缩到极限的海绵,诸多事情又很不知趣地聚集在了一起,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地看书了。当我重新回到书架前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神经质似的的恐惧,恐惧自己开始和文字变得陌生,也开始在陀螺般旋转的日子里渐渐疏离和忘记了自己最初坚持的方向。终于,游离的目光落到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上——一本我六年前就曾读过的书。我想,也许,再读它,真的会帮我唤醒某些沉睡的东西。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整个生命的书写,激励了几代人的名著,无数名家的品评,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想,我已经没有必要再去概述,我的愚钝,也远远不会比前人概述的更好,只是这样一部热血沸腾的旷世巨著,在人的不同年龄,人生的不同阶段去读,怕也永远会常读常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就是保尔的这段激情澎湃的话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座右铭与生命的支点,然而,如果有一天,人们对于这段话的态度开始变成了不屑一顾、怀疑乃至否定,曾经的现世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最高领悟变成了一句被鄙夷的谬误,会怎样呢?
书是书,生活是生活,书中的文字与生活的细节,总像是在隔海相望,悠长时光的流逝和遥远地域的阻隔,总是加深着书与真实生活之间的代沟,可是书永远不会仅仅是书,书籍的宝贵之处是在于它是一面生活的“哈哈镜”,折射着生活,也激发着思考,否则,也就真的辜负了这几十万字的所凝聚的心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三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看书,只要一到周末我就抱着书在阳台里享受着属于自己书香的乐园。书经常带领着我去不同的世界,让我知道世界许许多多奇妙的事情,尽收眼底!我看过的书本里最喜欢的就是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充满热血的青少年,在战乱的时期,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最有利的办法——抗战!在富人面前,他没有卑躬屈膝,他选择挺起胸膛,让别人知道——穷人不是好欺负的。贫贱不能移!在暴力面前,他没有低下他的头,他选择直面强暴,让别人知道——穷人也有尊严。威武不能屈!他的这些精神让我永生学习。
书中的这一段话更是意味深长“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每个人的人生都好似一本书,有的人轻描淡写,有的人浓墨重彩,每个人的人生都各自不同,翻看自己的人生之书,有些人一片空白,象征着一事无成,有些人洋洋洒洒,象征着她没有虚度光阴,态度决定我们的人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冲破,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花香自苦寒来。”
保尔的事迹影响着我的一生,他的许许多多的事迹是我们无法想象到和体会到。他的精神是我们当代人所要学习的。他的事迹是血的见证,面对着困难他从来不曾逃避过,他的光辉历史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将要传承下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四
对于刚刚结束校园生活或者刚刚走入社会的我们来说,最应该想的是自己到底会了什么,到底可以做些什么。答案自然“不言而喻”——我们还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好。知识不够具体,能力不够完善,于是自然处处碰壁。然而,我的更多的同龄人们,却将此归咎于社会及他人。
支撑着保尔一路走来的,正是他的理想和信念。在这里,原谅我说了一句尽人皆知的废话,但是我想是说的是,对于我们现在的这群被时代定义为90后的孩子来说,所缺少的不正是保尔的那种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对于信念的坚持吗?
我们是一只只在还没有心理准备情况下就被放逐于大海的小小纸船,在经历了海浪的洗礼之后,就开始怀疑着大海的广阔,要知道,真正的惊涛骇浪,我们还没有经历!于是,90后开始怀疑着理想的存在,或者是一种把理想脱离实际等同于白雪公主的童话的误解,或者是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轨迹好好规划并且付诸实际努力的空想,或者是内心里不自信的小鬼在不断否定自己的无奈,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并且美其名曰自己开始变得“现实主义”了,生活的现实和社会的残酷根本就不允许自己实现什么。
可是我想说的是,不用说我们坚毅的、到最后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的保尔,不用说那些没有福气享受到和平年代的先烈们,就是看看我们的父辈们,他们所经历的,所面对的,不是比我们所经历和面对的严峻千倍万倍,然而面对他们不息的奋斗与进取,我们,还有脸面为自己的颓唐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优秀读后感五
今天的读者,不难看出保尔·柯察金身上带有当年左倾意识形态的烙印,但这本书决不是意识形态的图解。
历史上的革命几乎都夹杂着暴力与流血,人类走向理想社会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那个以钢铁般的意志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自我的保尔,孝敬母亲,对朋友(如谢廖沙)忠诚,对兄长(如朱赫来)尊重,疾恶如仇,性格像枪一般直、冲动而且固执、拉得一手好风琴的保尔,不该被视为冷冰冰的革命机器。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他的生命意志和理想主义是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
保尔从不抱怨伤痛,只是绷紧身体,疼得几乎失去直觉也不叫唤。这样的毅力非常理所能推测。原苏联1973年版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拍摄过程中,换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主角。因为有一天导演忍不住问这个主角:“你相信你所扮演的角色吗?你相信这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会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吗?”主角摇摇头:“不相信。”导演沉默了片刻说道:“我明白了你的眼睛里缺少的是什么,是信仰!”
更吸引过来人的,是保尔和冬妮娅超越阶级的爱情。
在“***”开始前的五六十年代,爱情还是可以公开谈论的事情,但社会提倡的是青年男女为革命而结合,有时也得为革命而牺牲、抛弃不合适的爱情。
但作为纯正的苏联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一种罕见的与革命无关的浪漫情调。保尔钓鱼、冬妮亚在树后偷看的场景,成了那个年代爱情的图腾。冬尼娅有漂亮的容貌、迷人的蓝眼睛、小鸟一般轻盈的身躯,在她身后站着俄罗斯文学史上一系列美好女性,像《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罗亭》中的17岁少女娜塔丽娅、《贵族之家》中清纯虔诚的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