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马说》读后心得

《马说》读后心得

若水0 分享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说》读后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马说》读后心得1

最近几天,我背了《马说》一文。

《马说》是韩愈写的。大家肯定知道韩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时,韩愈怀才不遇,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我觉得,最能体现韩愈怀才不遇,也最带有讽刺意义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的内含意义是:我韩愈,虽然有许多才华,许多智慧,但不给我一个机会,不给我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我有再多的智慧也展现不出来。想要和平常的人一样还办不到,怎么可以要求我能够为你解除忧愁呢!

我突然由韩愈想到了一位同样是怀才不遇的另类奇才——东方朔。他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位弄臣,十分搞笑,他曾说过“我为什么不哭呢?躺着的是尸体,立着的是坟墓,我来到一片墓地里,怎么能不不哭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方朔是一位“相声演员”。但真实的东方朔却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东方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写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他在文章里也曾写道“我怀才不遇,我那样做是为了亲近汉武帝。”

由韩愈的这个文章,我突然觉得引申到现在正合适。现在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根据他人的特长来使用。就像《马说》中所说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样。

哎,伯乐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么一点点,很难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马说》读后心得2

《马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此文写于贞元11年至贞元16年间,这时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没有达成,便写下此文来抒发“伯乐不常有”的情感。

此文是写“千里马”因得不到“伯乐”的发掘,又因“食马者”用不适当的方法去饲养和对待“千里马”,从而导致“千里马”被埋没。在从中,作者把自己当作“千里马”,把发掘他的“伯乐”当作是“伯乐”,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是“食马者”,在最后,食马者还因不懂的是别“千里马“而感叹:”其真不知马也“中可以看出“愚妄的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而把有才能的人流失。此文直接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从中人们不难看出《马说》这篇文章不仅对封建社会这种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抨击,同时对现代社会也也做出相应的影响。现代人们对人才的判定并非从能力上去评价或认可,而是从身高,外貌及身家背景去衡量一个人的地位。证明了现代有了以貌取人等丑陋的心态,才致使有些有才能的人因身体有些缺陷而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工作和平等的'对待,才使得有才能的人流失,从而被那些无能而身家富厚的公子替代了,才使得社会上有那么多不良的现象出现。

但是,一个人真正有出人的才能,并非一定得靠“伯乐”,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更加出色,到时候,是是沙子也会发光的。

记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珍珠总会发亮的,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沙子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的。

《马说》读后心得3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都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读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马说》读后心得4

看完了《马说》,突然发现,我与作者韩愈有着不同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我的观点则是“世上伯乐与千里马同在。”读完《马说》,我不禁有许多疑问。

为什么韩愈会怀才不遇而写文章呢?而为什么他在被拒绝的'同时只选择写文章呢?他为什么不再努力试试呢?就算统治者们不识人才,他不可以做出点什么事而让他们刮目相看呢?

许多许多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产生,《马说》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可是他这样光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我想,当时如果是我,或许我会一次次的毛遂自荐,不放弃,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我的才华的,也或许我会在被拒绝之后,再次奋发努力,做出点成绩出来,让他们知道当时他们的决定是个错误,再让他们请我做官,那样,不是比写文章来诉说更实际么?但是韩愈两样都没有做。

我认为“伯乐”与“千里马”并没有先后之分,有的只是身份上的差别,“伯乐”是发现千里马的,而千里马则是被发现的,当千里马没有被伯乐识用时,应该先反省自己,然后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的地方,更加完善自己,再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名气大增,在没有那些统治者的帮助下,自己应该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就算不被他们所发现,所任用,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到头来,你的所做与所为就会被人民所广为传颂,那样,你的名气不就大了么?名气大了就自然会传到统治者的耳里,那到时,统治者就会自己来找你的,到那时候,你还愁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伯乐与千里马都常有。“千里马”太多,而怎样才能让你脱颖而出呢?那最根本的就是好好学习,做出一番小成绩,再让“伯乐”来发现你,那时,就不愁该怎样施展才华了。

《马说》读后心得5

伯乐相马的故事古已有之,而被人们广为传赞,而韩愈却借千里马不被发现的悲惨遭遇鸣不平之音。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不饱,力气不充足,不能跑出千里的路程。在我看来,千里马,之所以叫做千里马,因为其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其千里之行。虽说食不饱,力不足,但若竭尽所能,必定能显示其与常马的不同之处。

古语云:“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千里马与常马必然会有巨大的差别。在仅有的资源和基础上,跑出与常马相同或比常马更远的行程。才能显示出其步骤不凡,日行千里的与众不同。若是如此,还会有人感叹道:“天下无马吗”?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才济济,才人辈出,不由生疑,为何唯独千里马似的人不在其列呢?答案是坚持!是争取!千里马们是否为自己的命运争取机会?是否毛遂自荐的推荐过自己?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所谓的“志存高远”,就时不时的无病呻吟,郁郁寡欢,安于现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匹千里马,自己有能力去做。只得整天怨天尤人,就会在自己的马棚中说几句“谁主沉浮”之类的话。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怨“食马者不识其能千里之食也”千里马不懂得如何去利用现在的仅有的资源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却是早早的放弃,只知一味的等待伯乐去找自己,这谈何容易呀!我想当伯乐找到了你,你也成了常马了吧!这也只能算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罢了。

在这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抓住机遇,利用好身边的一切对我们有利的资源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千里之能。只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振奋起来,发掘自身潜能,让自己这匹千里马不会埋没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118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