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
《哈利·波特》是一部很有文学特质的小说,但要是读完了全本,就能看出有英国文学和英国历史的传统;而且结构庞大,不是“小开小合”的故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逻辑能力,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七部全篇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1
尽管《哈利·波特》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但它在我们心中留下的痕迹将是永远。
——题记
一年前,《哈利·波特》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从未接触过它,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直到我捧起《魔法石》时,我才发现《哈利·波特》注定要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注定会为我的生命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一步一步地向霍格沃茨靠近,一步一步地走进了魔法世界,走进了他们的生命,并跟随他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在这段时光中,我伴随着哈利一天天地长大,看着他长成一个勇敢、坚强、敢于担当的男子汉,直到最后的最后。每当我闭上眼睛时,我都会想,哈利他们一路走来,他们的生命愈加完整、有意义,但最后一些人纷纷地死去,又剩下了什么?
我们不曾像哈利一样拥有悲惨的身世,不曾像哈利一样是一个巫师并需要接受魔法教育,不曾像哈利一样经历那么多生离死别……太多的不曾,也许就注定了我们和哈利会有天壤之别,但毕竟,我们和他们一起走过。
在罗琳女士的笔下,每一个人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最后,所有的人都变了——长大,老去,诞生,甚至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就如我最喜欢的角色斯内普,尽管他从一开始就欺负哈利,但到最后才发现他对哈利的感情复杂而真切,那一幕幕的感人场面触动了我的心灵,泪水无声地滑落了。说真的,倘若不是他的暗助,最后的赢家恐怕会是伏地魔,而哈利他们,就不会再有明天。对西弗勒斯·斯内普来说,也许这就是宿命吧,注定要面对死亡。
事实上,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为一个欺负哈利的人流泪,更未想过跟他们永久告别之后会是如此的令人神伤、欲罢不能,内心涌动着无数的悲哀,比中了钻心咒还难受。跟哈利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从寻找魔法石到密室探险到最后驱散黑暗迎来光明,我们伴随着他长大,一起学会了接受离别与背叛,一起品尝了成长的阵痛。而如今,我们却不得不向他告别,可我们,该怎么说出这句“来日方长”?也许,我们还没有像哈利一样真正长大,还不能更坦然地接受现实,面对离别。过去的不会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里,永远。
《哈利·波特》在给予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梦的同时,也磨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与它融为一体,它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也抹不掉。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奇妙的历险,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团结友爱、勇于对抗黑暗的精神,也让我们相信,友情和亲情,永远是值得我们坚守和珍惜的。
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2
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说过:“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着,尽管爱我们的那个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
父亲很英俊,母亲楚楚动人。仿佛上一秒他们还在这里。从哈利记事起,“父母”这个词便从未显出它应有的分量。母亲悲愤的呐喊与啜泣声结成闪电状的疤痕烙在哈利额前。人总是有一种惯性,即把自己最初的想法当作指令来执行,这是我们的本能。当死亡扼住哈利时,他的母亲只是单纯地希望哈利能够活下去,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也许就是这种原始的本能。它没有修饰的陈词,只因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你,流淌着信仰,流淌着最真挚的情感。遗落之爱,不会被时间风化成为干枯的标本,而是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被找回,还原成它最初的样子,然后以一种更长久的方式存在,终其一生。
这让我想起了《自然传奇》的一个片段: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对羚羊母子不小心进入了一只猎豹的领地,母羚羊为了保护小羚羊,不惜自己引开猎豹,让小羚羊逃生。最后,母羚羊成功地引开了猎豹,可自己却丧生在猎豹的利爪下。母羚羊完全可以放弃与那只小羚羊的一切自行离开,可是,她却义无反顾地挡在了小羚羊的面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也从此空缺了小羚羊的成长,值得吗?值得。爱的印迹从不会被磨灭,感情,是超越物质的,它是文明的最高产物,是光明,是命运。
因为有了爱,赫敏才会消除她父母脑海中所有关于她的记忆,和哈利一起四处逃亡,寻找魂器,这,就是朋友之间的爱——友谊;因为有了爱,金妮才会进入霍格沃茨的校长室,帮助哈利窃取格兰芬多的宝剑,这,就是恋人之间的爱——爱情……
青春期的我们很叛逆,把这些爱视为理所当然,让那些温存,在自己的日子里默默过期。在某一时刻,我们总是将自己与这种爱隔离开来,倔强地树立起自我的屏障,天真地以为长大了,自以为执拗得很文艺,但爱总是在原地守候,就像满身铁锈的单车,赤裸地站在风中。我们可能会在回眸之瞬读懂,也可能要用上一辈子。
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3
在这个漫长而充满欢乐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套书——《哈利.波特》。
他是一个棕色头发,带着一副圆框眼镜的男孩。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拥有一把神奇的飞天扫帚。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
我非常佩服哈利。波特和他的两个好朋友——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他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便可以战胜邪恶、战胜一切。有了这个信念,他们总会胜利。因为他们坚信邪不胜正。我也为哈利。波特和他的两个好朋友的友谊而感动,当他的两个朋友听说哈利要外出逃亡,并按照教授的要求寻找魂器时,虽然吉凶未卜,但他们仍决定和哈利.波特一起去寻找魂器,为了朋友,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
读《哈利。波特》这一系列的书让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了友情的真谛、亲情的可贵,我学会了勇敢与坚强。
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4
看完了《哈利波特》电影全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深深地沉浸在那个魔法世界中,不能忘怀。11岁那年,哈利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格兰芬多学院。在那里,哈利结识了赫敏、罗恩等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伏地魔是个想统治世界的黑魔头,他经常滥杀无辜。人们都非常惧怕他,不敢直呼他的名字,只敢叫他“神秘人”。他视哈利为仇敌,因为伏地魔在杀害哈利父母的时候,妈妈为了保护哈利,给了他一种特别的力量,伏地魔惧怕这种力量。
哈利一直在与伏地魔做斗争,他聪明、善良、勇敢。为了营救被伏地魔吸取了灵魂的金妮和被蛇怪石化的人,哈利和赫敏、罗恩一起努力寻找密室。但是很快,赫敏在图书馆被石化,校长邓布利多决定让学生们先回家,直到把伏地魔铲除才能开学。哈利和罗恩悄悄地来到密室,哈利把罗恩留在外面,自己一个人与伏地魔和蛇怪拼死一搏。哈利的忠诚和勇敢感动了校长的凤凰,凤凰带着“魔法帽”来了。伏地魔驱使蛇怪扭动着巨大的身躯,张着血盆大口向哈利扑去,哈利抽出“魔法帽”给他的剑和蛇怪搏斗起来。千钧一发之际,凤凰用金喙啄瞎了蛇怪的眼睛,蛇怪被消灭了,伏地魔也消失了,那些被石化了的人也得救了……
我喜欢《哈利·波特》电影,推荐你也去看一看。
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5
《哈利·波特》,短短的书名就这样刻在我记忆里。我一度沉浸在里面了。事实上,一直都是。我想着是否会有一个男孩,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拥有魔力,在霍格沃茨渐渐成长,渐渐成熟,从懵懂无知到战胜伏地魔,从最初的鲁莽到勇敢且不畏惧死亡。他从楼梯下的碗橱走来。我想着是否会有一个女孩,从麻瓜界撩开魔法世界的面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冷静不停解决着两个莽撞男孩闯下的祸。
从对魔法界的好奇无知,到立足于此并拥有自己的家庭;从一个自尊心强的女孩,到一位充满智慧的女性。她从麻瓜牙医家走来。我想着是否会有一位女性,她一直都只是一个反派配角,但在最后关头为了确认儿子的安全,用生命下赌注,义无反顾地背叛了黑魔王,让哈利拥有打败他的机会。她从永远纯粹的布莱克家走来。我想着是否有一个古老的城堡,里面有着四个不同的学院。如狮鹫般勇猛而不顾一切,那是如火的格兰芬多;如狗獾般忠诚而不畏艰辛,那是如土的赫奇帕奇;如青鹰般公正而睿智博学,那是如风的拉文克劳;如银蛇般聪明而拥有野心,那是如水的斯莱特林。
……
我可以说上一整天。也许有人说我太过狂热了。是,也不是。我渴望于原版原著、各种周边,也曾相信,或者说是安慰自己,11岁那年找我的猫头鹰一定是迷了路。但很快,我学会冷静,学会去寻找书中更深层的含义。有很多人说我幼稚,依旧抱着一本童话书不放。可你知道什么是童话么?那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艰辛的过程,美好的结局。也许第一部是,但越到后面,便只能称之为科幻与魔幻结合的小说。实际上,它无法拥有准确的分类。《哈利·波特》不仅充斥着人性的交杂,还渗入了哲学的东西。随着哈利的成长,一部比一部现实,让我们在迷雾里看清了很多东西。这不是我们心底能有的童话,这是另一个世界。我承认,罗琳所给予的结局太过童话。铁三角笼罩在主角光环之下,几乎每个结局都是他们的胜利。略微牵强的同枚芯魔杖,让哈利用“除你武器”就能对抗“阿瓦达索命”咒。他从战争中走来,最终所获得的胜利,是以许许多多人的牺牲为代价。
但我一直以为,让他和伏地魔同归于尽是最好的结局。我也认为,罗琳所给予的描写太过偏心。格兰芬多是所谓的正义的代表,而斯莱特林就代表邪恶。我想既然这样,斯莱特林这个学院就不会存在千年了。斯莱特林不等于食死徒,他们有他们存在的理由,有得以存在的实力。也许由于一群活力无限的莽撞学生,格兰芬多并没有显出比其他学院强的迹象。这不是洗白,也不是抹黑。他们都有存在的理由和骄傲。不过,也许这是罗琳的经历所致吧。但这种种,都不能成为我不热爱的理由——这太渺小了。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她有意无意间透露出来的东西。学校教给我们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推荐的是文学的经典;而哈利·波特给我的,是成长。是她真正以文字的形式告诉我什么是爱、亲情、友情,什么是朋友、信任、信念,什么是战争,什么是人所恐惧的死亡。是她带领我从虚幻中读出现实的味道,她告诉我不仅有黑色与白色,还有更多的是世间纷纷扰扰的灰色。
哈利波特七部曲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