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三体读后感

若水0 分享 时间: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慈欣三体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1

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一口气把《三体二》看完,我怔怔地坐在床上,大脑里回荡着这句话,久久不散去。

真的震撼!我由衷地评价,这本书讲述一个三体人与地球之间发生的科幻故事。虽然是科幻故事,但你看下去,会发现这太真实了!像是大刘(作者)把他的亲身经历添油加醋地描写了一遍一般。文章中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汉字、每一个人设甚至每一个标点,都将《三体》这本书,不,这个神话,书写,不,挥洒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三体2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这至少是它感动我的所在。

独到。大刘利用他丰富的科学知识为读者打造了一场精神盛宴,这是科幻作家中少有的。当然,这也是独一无二的。红岸基地、星环公司、万有引力号、蓝色空间号、水滴、智子、翘曲点……这些都是三体中独一无二的,在别处找不到的。

批判。大刘的作品《三体1》获得了第62届世界科幻“雨果奖”,这是在他之前亚洲人从未获过的奖项。因为他的作品勇于批判。批判了章北海,批判了广播纪元的政治体裁,批判了掩体纪元企图私造恒星级战舰的富豪,批判了威慑纪元大众的迷信……他勇于批判,他做到了许多作家都做不到的。

创造力。这可不用说,看过简介就会明自。大刘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敲出了一篇文章,敲出了一片星空,敲出了一片人物,敲出了一个文明。他轻描淡马地敲敲打打,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刘极富说服力的想像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文明,一又一个纪元。终于成了。也许当他放下手指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在那本电脑里,已经容纳了一个宇宙。就好比一个讲故事的老爷爷,故事讲完了(也许没完),终于忍不住睡着了,给听者(读者)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震撼。

独到,批判,创造力,温总理希望每个人都有这三个特点,《三体》做到了,在《三体》三本中具备着而且不是一般地具备着。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2

“豁然天地通,倏忽人事终。

万物不能去,一一入画中。

执剑止兵戎,乘舟堕寒空。

当时传音处,再无夕阳红。”

一场革命给叶文洁的心理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也使得她做出向三体文明发送信号的决定,致使地球的位置被暴露,继而宇宙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最后一切消失殆尽。

《三体》第一曲,由于经历过一场革命,深知人性的黑暗面,叶洁文对于同类已产生绝望,遂以太阳为天线,将地球的地理坐标暴露给了外星球文明。经历了上百次毁灭而后重生的三体文明收到了讯息,其中一员起初劝阻叶的进一步行动并讲述了自己的文明历程,然而命运的齿轮终究还是选择继续它的转动。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接近残酷地将作品中的英雄置于一个个极端的情景,孤独的面对着极致的困境。《三体1》——“叶文洁面临难题之初,作者已经走向黑暗的宇宙之心。”《三体2·黑暗森林》——“他设想的‘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可以视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宏观的尺度上,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就其淘汰的规模而言远比达尔文版更加惊心动魄。”人类在这些宇宙英雄面前又是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作者跳出了东方世界的某种自恋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又一次残忍的展现出人类之外的绝对力量,蚍蜉撼大树怎能成功?爱,善,责任打破了它们那主角光环式的万能形象,人类内在的突破是充满既是是意料之中充满曲折,又是毫无悬念的失败告终。《三体3·死神永生》中可以不难体味到,人类试图证明也发现到,所谓的世主就是自己,于是在宇宙中流浪探索救赎之道。

《三体》系列情节递进,人物性格在篇幅的制约下已经足够鲜明,整体描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困境和宇宙和平的探索。作者,有着丰富的理科知识,严密的逻辑能力和妙不可言的想象力,且笔锋稳定,沉着,圆熟,文字风格类似近代纯文学式,作者在不同维度上的的描写使我脑洞大开,面对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如同探索到了新大陆。

《三体》触到了我的未曾想到,告诉了我什么是我的想说说不出,它在对于人类如何与环境,与自身和平共处上的试图表达,使我们更加的认识到目前相处模式上存在的这些弊端;或许人类的文明只是这个宇宙中微不足道和最为薄弱的,放眼宇宙看来有那么一丝丝的讽刺和可笑,人类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终究走向何处。

还记得那句话吗?“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3

推荐我看这部书的人是我高中时代的同学。所以要谈这本书还真的写写他。

我们读高中那个年代已经奥数奥物等各种竞赛刚刚萌芽,还处于比较纯洁的状态。那时候学奥数奥物之类的都是学校老师们直接课后纠集一帮子好学生开小灶。然后参加市一级的考试比赛,通过的就集中参加全市最好的老师举办的周末集训。所有这些都是不要花钱的,完全是优胜劣汰的集训。那时候我比现在强多了,属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数学语文化学物理门门都参加竞赛。而我那个同学就属于典型的偏科型的,纯物理天才,每次物理考试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可是其他各门功课都在及格边缘徘徊的那种。事实证明,偏科的人都是天才,像我这种全面发展的都是庸才。考大学我不出意外进入了名校开始混日子,而他进入了二流的大学开始深造物理学。大学后我继续读MBA。而他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二十年后,我不过是商业社会里面一个小混混,而他中科院毕业后到意大利搞研究,前年作为理论物理学和研究粒子对撞机方面的专家回国被聘为华东理工和北大的'双重教授,膜拜啊!

就他回国一事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高中时代的教育对物理学一直深感兴趣,虽然大学无缘深造,但是一直有看一些物理学理论的书籍,但是苦于朋友圈子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有机会见到他总会带些问题问他。而三体这套书就是他推荐的。

果然,这类硬科幻类的书籍令我爱不释手,三天看完了三大本书。

这三本书以宇宙为背景在一个巨大的尺度上描写了文明的走向,并提出了宇宙伦理学的初步框架。其基于现代物理学的各种理论基础做出的大胆设想也让人耳目一新。

相信每个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时候。那种浩瀚无垠的星空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宽广与深厚。在巨大的时空尺度上,面对宇宙数百亿年的存在,及在其存在之前的无知时间,所谓的人类的存在不过短短几万年,其间真正称得上文明的不过区区几百年,渺小如一粒尘埃。而我们人类以几十年的存在,作为尘埃中的尘埃,却在思考着宇宙的终极意义。多少代的科学家都在于探求宇宙的终极真理,什么是宇宙的性质?宇宙及我们从何而来?为什么宇宙是现在所呈现的状态?

应该说宇宙物理学还存在着许多的未解之谜。曾经有人认为牛顿物理学已经构筑了物理学的完整大厦,后人能做的不过是添砖加瓦。但是关于微观层面的质疑彻底推翻了颠覆了牛顿物理学的大厦,之后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建立的理论物理学基础几乎完美的统一了物理学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理论。我们一直在追寻物理学的统一,因为我们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但是量子力学和不确定性原理破坏了这种统一性,但是正是这样我们的世界才多姿多彩,正是有着许多的未知才会使得我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就是希望。以我个人经验来看,人类文明真正进入发展打不过区区二百多年的时间,如果就可以穷尽百亿光年范围的宇宙规则反而是不可思议的。

三体的基本理念,是秉承于作为独立系统的宇宙,其熵是倾向于增加的,而类似智慧生命体这类低熵体的存在是偏离于宇宙规则的。因此,他们通过假象的宇宙伦理学的推理推导出黑暗森林理论,从而得出文明毁灭的推论去并符合总体熵发散的宇宙规则。其第一部还是一个简单的萌芽,而第二部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论体系并命名为“黑暗森林”。至于第三部则将这一理论从二个文明扩大到全宇宙范围,并更深入的探讨了面对外星文明地球文明发展的可能。全文中基于目前已知物理学的奇思妙想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关于基本粒子的内折叠的高纬度空间可能发展的二维展开的质子人工智能。基于超炫理论的高维度空间碎片和三维空间的接触,基于黑洞视界理论的低光束自我封闭理论等。丰富的想象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在科学发展中比找出正确答案更加重要的是问出正确的问题。无论是基本的方法论还是哲学命题中,正确的问题是一切出发的基本根源。而正确的问题的来源正是基于现实的想象力,我们想象各种可能,并从中找出正确的方向,问出正确的问题,正是这样我们的文明得以正确的发展。当我们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相结合,空间和时间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有限的四维的没有奇点或边界的空间时,我们可以解释大宇宙尺度上的一致性,也可以解释小尺度上均匀性的偏离,但是如果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造物主。牛顿晚年成为教会的虔诚信徒,因为他的研究指向第一推动力。爱因斯坦同样问道“在制造宇宙时上帝有多少选择性?”它必须是自洽的并且允许复杂到允许研究其本性的文明生物结构的存在。即使真的有造物主,那么又是谁创造了造物主?近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过于技术化和数学化了,以至于除了少数专家之外,特别是对于哲学家而言完全不可理解。因此科学家们都忙于“什么是”的研究,而很少有人来问“为什么”的问题了。这让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的哲学家的伟大传统何等的堕落。

最后唠叨一句关于最近很热门的各类穿越小说穿越剧,基于目前的物理学理论,时间并不是一个维度,而是一个物质的内秉性因素,如同质量,能量等一样。而且根据爱因斯坦质能转换方程,光束只能无限接近而不可超越。而时间的内秉性和光是同质的,这就意味着时间是有箭头的,只能向前无法向后,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如果我们以无限接近光束运动的话,相对于低速参照系我们的时间是停滞的,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到达宇宙的尽头,即可以实现向未来穿越。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4

《三体》这次得到雨果奖,评奖过程虽说有些插曲,也不必将此奖看得比诺贝尔奖还“纯粹”,但却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的通俗文学也在向世界一流水准看齐。这个事情,其实比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还要重要一些。严锋兄以前有个看法,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纯文学写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好的作品,已经和目前世界一流水准差别甚微,但通俗文学,却和世界水准有着巨大的鸿沟——我很同意这个看法。《三体》得到行内大奖,可以弥补一下这个遗憾,也可以让更多作者看到希望。

中国新科幻正在力图摆脱“通俗”的帽子,这在我看来,大可不必。“通俗”并不一定是个贬义词,一般人喜欢看的,就是通俗文学——能够做到大众喜闻乐见,也是一种特殊的本领,并非人人可能。如果在此之外,还有更深更广的内涵,也可能会被经典化,耳熟能详的例子如金庸武侠小说,并不因为其文类通俗而失去业已确立的经典地位。如果摆正自己的地位,通俗文学依然大有可为,并不一定非得跻身于在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在进行探索的纯粹文学乃至先锋文学的狭窄领域——那种探索,本来就是少数人的责任和义务。当然,新科幻如果在观念、内容尤其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前沿性的探索,也会成为高层文学的一部分,但恐怕会大大降低特定时空内读者的数量,有此雄心的作者,得事先预估其中的风险。

通俗并不妨碍其也关注一些“严肃”的问题——当然,关注的方式,处理的复杂性和深度,还是会与严肃文学有别。在这些方面,《三体》仍然是通俗文学,它之所以值得学者关注,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当然,处理得如何,则见仁见智。

尽管属于“科幻小说”,《三体》核心的设定和关注,其实属于社会或政治领域,只是它把对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设定,投射到了广袤的宇宙时空之中。这部小说的出发点,是很单纯的“科幻”问题:地球人是否应该和外星人联系,是否应该预先设定外星人的“善意”?刘慈欣后来在采访中的回答显然更为周全:我们应该对地球上的同类尽力推行谅解和善意(这已经很难),却不能不以“最大的恶意”评估可能存在的外星威胁——不能过于天真乃至蠢萌。但由此推广出来的“黑暗森林体系”这一“宇宙社会学”的“公设”,却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难免引起争议。事实上,一谈到“宇宙公设”,就已进入“道”的领域,这是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领域,科学在此并无优先权,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最好是承认对此一无所知,从而多少能够保持开放性的态度。

黑暗森林体系,有其洞见——尤其以业已了解的人类历史状况而言,所以不能一概抹杀,但能否推广为“宇宙真理”,却大成问题。其基本预设,可以说来自于一些现代性的流行观念:在政治学上,不会早于16世纪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假说,在社会学上则明显受到业已废弃的19世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列奥·施特劳斯曾对霍布斯的假说提出批评,如果假定人只是追求肉体的自我保全,进而仅仅追求技术发展以达到此目的并追求权力的扩展,对于古典哲学来说,这已经标志着我们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属于古典哲学家不再有兴趣讨论的问题。就对人的理解而言,人首先恐怕是一种追求意义的生物,意义问题没法单纯用技术手段化约,“意义人”要先于“政治人”,更不用说“自然人”或“技术人”。事实上,这也是今日社会学业已承认的基本原则——对《三体》的设定最有力的驳论之一,就来自一位社会学背景、网名“风间隼”的学者,他写到,只要“是与人类一样有精神觉悟,有自由意志的生物”,“‘宇宙社会学’就一定会涉及到意义问题,绝对不可能用数学来解决。”对此,《三体》考虑显然不足。

不过,即使纯粹从数学模型来说,《三体》的设定恐怕也未见得自洽。“黑暗森林体系”可以看作设定条件下的“博弈论”的一个解,但它是否“最优解”或“唯一解”,恐怕并非不存在疑问;还不用说,最初的设定条件:两个公理和两个推论,是否存在矛盾因而不能自洽,也并非毫无疑义。“博弈论”问题的合理解,关键在于如何达到“纳什均衡”,由此如何评估“黑暗森林体系”的自洽性,应该交给专家去处理。我们唯一可以提供的意见是:力量和冲突(全面的战争状态)恐怕并非最优解,遑论唯一解。如果推广到更复杂的系统,问题也就更为复杂。我们知道,霍布斯由“自然状态”假设,推出的是一整套政治理论;即使天马行空的科幻领域,刘慈欣非常可能受其影响的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基地”系列小说中的“心理史学”设定(本身受19世纪思想影响),也并非如同“黑暗森林体系”那样暗黑;事实上,即使刘慈欣自己,也存在矛盾——《三体》第三部中,幸存下来的人类,关注整个宇宙的命运时,其所思所为,也与“黑暗森林体系”并不相同。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5

纵观整部小说,又不得不惊叹于作者那令人咂舌的想象力,从“红岸工程”到“三体世界”;从“阶梯计划”到“面壁计划”;再由“质子”、“水滴”到“黑暗森林”,每一个脑洞,都穷尽我的想象力在脑海中绘制那生动的场面。但这并不是全部,作者再一次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使读者震惊,从“纳米材料”到“太空电梯”,从“宇宙速度”到“背景辐射”,再由“引力波”到“相对论效应”,那些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在作者笔下仿佛有了生命,真的可以使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读完整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是作者以其中一个人物的口吻说出来的话: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相关文章: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优秀作文

最新读长篇小说《三体》有感

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读后感500字6篇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400字

三体读书心得700字

小说三体的观后感范文400字精选

三体中学生读书笔记

初一《流浪地球》精彩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五篇

初三以三体为主题的读后感600字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3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