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罪与罚读后感

若水0 分享 时间: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说罪与罚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1

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那些为着自己的能力而骄傲、而痛苦的人读的书。

该书的主人公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能够随意决定其他人的生与死,天才具有通过牺牲弱者和平庸者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的权利,在天才面前,他只为自己立法,而不需要听从一切世俗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了能够让人类获得进步,天才即使一时伤害了普通人,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合法的,有道理的。

正是这种思想,驱使了主人公完成了他的那次为了验证这个思想而去实施的杀人。但最后,他自己却无法忍受由此而来的孤独,也无法说服自己杀人的目的,并通过与救助那些平凡人的过程中,逐渐被平凡人的感情所感化,最后通过自首、服苦役而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批评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观念,倡导了人性和情感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通过揭示那些普通人的喜乐,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以及非凡者身上平凡的地方,最终打消了自康德以来,一直在哲学界中存在着的那种理性者有权利为自己立法,因而有权利不顾普通人的感受来强加给他们意志的歧视性的做法。在陀氏的作品中,极力揭示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背后那些感人至深,异常复杂的东西。如果缺少了这些关切,那么任何一个天才所要拯救世界的理想,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蜕变成为一个暴君独裁专制的借口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2

我要去了。我要去的地方,你们不能抵达;我告诉你们一条救赎之路:你们要彼此相爱,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耶稣

面对不可逃避的苦难,作者一直在写作中苦苦寻找救赎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这部《罪与罚》中的寻找过程:在一开始,主人公是个怀疑主义者,甚至对大众的信仰,都持怀疑的态度;他自己更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就注定了他和大多数人都没有共同语言,只能游离于人群之外。他有自己的理想、包袱,但都只是一些理论:他把人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统治者,也就是普通人;他们负责在数量上保存人类。第二类是统治者,是手握权利、可以杀人的人;他们负责推动着历史前进。为了证实一下自己到底是哪种人,他杀了人。(这只是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一种假设)经过事后的事实和无数次的内心挣扎证明:他自己也是一名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改变和拯救别人;但索妮娅是个例外。(索妮娅是苦难的代表)他曾对索妮娅说:我们要自己肩负起受苦受难的重担。但他和索妮娅有一点不同;索妮娅是有信仰的,无论多大的苦难,她都可以忍受;而主人公是没有信仰的,他在独自承担自己的苦难;并且还经常嘲笑索妮娅的信仰。

后来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刑,索妮娅也陪他一同去了。在监狱里,他从不觉得自己有罪,继续保持着自己的高傲,这使得他周围的犯人都不喜欢他,把他当成异类对待。索妮娅经常会来探望他,可每次他都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她。他在监狱里痛苦的活着,觉得未来是没有希望和毫无意义的,有的只能是苦难和牺牲。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到故事的最后,事情发生了变换: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自己和自己的信念其实都是十分虚伪,他逐渐地学会了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当最后他和索妮娅拥抱在一起哭泣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重获了新生。是什么让他重获新生的呢?是爱,是信仰。苦难依旧存在,我们依旧渺小、无力,但因为有了信仰与爱,我们就变得能够承担苦难了:除了承担以外,我们还要爱它。尼采说过:“爱命运”。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要爱它。其实索妮娅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并且坚信这一天终将到来。(他们终于拥有了共同的信仰)在这里,索妮娅既是拯救者,又是被拯救者;既是苦难,又是救赎;在苦难之中完成了救赎。

作者在这里这样写到:他们想要说话,可是谁也说不出来。他们都热泪盈眶。他们俩都面色苍白,两人都很瘦;但是在这两张仍然带有病容的、苍白的脸上已经闪烁着获得新生的未来的曙光。爱情使他们获得了新生,这一个人的心包含有另一颗心的无穷无尽的生活源泉。

他们决定等待和忍耐。他们还得等待七年;而在那个时候到来之前,还有多少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无穷无尽的幸福啊!然而他获得了新生,他也知道这一点,已经获得新生的他以全身心充分感觉到了这一点,而她——她只是为了使他活下去而活着!

当我轻轻地合上这本《罪与罚》的时候,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一个月的时间,它带给我的是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深的思索。现在就要和它道别了,心中难免有些伤感。其实它不会离开我,那些深刻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死去;但他的思想却永远活着。这部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巨大的悲悯情怀完成的《罪与罚》,也不会死去;它会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等待着下一个读者把它打开;每一次打开,都会是一次重生。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3

前几天,我去借书,借到了一本漫画的《罪与罚》感觉很有趣,就读了起来。

书中讲的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离他住处不远的当铺中的老板娘是个贷款者,心狠手辣,拉斯柯尔尼科夫实在穷的没钱花了,在一天晚上杀害了她,因为恐惧,他也杀死了老板娘的异母妹妹。内心的极度恐惧爬上了他的心头,在这之后,他的内心都很惶恐不安,使他紧张得昏过去,在他的心里,罪恶感如同藤蔓一样,把他紧紧缠住。变为杀人犯之后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的内心和精神上都忍受着极大的折磨,痛苦的他,无法选择。但是,他选择去承认,去自首。最后他向索尼娅说出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娅的鼓励下,他又在广场向社会、向人群承认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从而走向了解脱。书的结尾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相遇了,他们决心相信上帝,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想起偷我家钱的小偷,想告诉他:如果你是实在没钱花了,我允许你偷,不过,你要用自己劳动的双手再把钱还给我!!!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4

《罪与罚》是由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写的,小说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的“罪罚观念”为中心,体现了沙俄当时社会的混乱。

拉斯科利尼科夫。这就是小说中抱负青年,一方面,他认为人是可以分为两类的:平凡人和不平凡人。而不平凡人是有权利犯罪的,他以拿破仑为例,怀着去实践自己的梦想,去杀一个有钱老太太,这一点,他是从来都不会后悔的,可是他又杀了老太太的妹妹莉扎薇塔,而莉扎薇塔实善良弱小群体的代表,这是是他后悔导火索;另一方面,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杀老太太是为了得到钱,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妈妈和妹妹过上很好的生活。他总是处在忧虑之中,他愤世嫉俗,他怀有梦想,他学拿破仑下定决心杀人完成事业,可是他却做不到拿上钱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相反,他总是处在自责和自我原谅,自首与悔罪中。他说:“我只不过是不愿攥紧自己口袋里的一个卢布,坐等“普遍幸福”的到来,而看不见自己的母亲在挨饿。”看到这里,读者也会为他的遭遇叹一口气,没有办法,或许,如果我们处在那个时代,也会像他一样的。即使后来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狱,他都不觉得自己有罪,他说:“只要以完全独立、全面摆脱世俗观念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我的思想当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可是,这只是一种最幼稚的想法。他不懂为什么自己要自责,不懂为什么要忧虑,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或许这只是成长的烦恼。小说最后,说他是因为爱情获得了新生,而我认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罢了。正如他所说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5

在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两百周年之际,我终于阅读了他的代表作——《罪与罚》。这本小说要概括起来并不复杂,讲的是俄国一个年轻人在思想与现实的压力下谋杀了一位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的同时又误杀了她的妹妹,在经过各种煎熬后最终自首的故事。有的小说是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人的,《罪与罚》显然不是这样的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在犯谋杀罪的男主的心理活动上,在他开始谋杀行动前他有过挣扎,质问过自己真的要这样做吗?他贫困潦倒,无法继续读书,衣着破烂似乞丐,似乎为了财他可以这么做。可是他的朋友给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谋生也不算烦人的工作,前两章现实的走向让我觉得男主好像可以放弃谋杀计划了,但是第三章男主依然冷酷地执行了他的谋杀计划,甚至毫不留情地杀死了无辜的另一个老太太。读至此处,作为读者的我难免认为男主是一个伪善的坏人,直到看到侦查员与男主讨论男主以前的那篇文章,我才明白支撑男主执行谋杀计划的原动力是什么。男主认为世界上有两类人——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平凡的人维护现世的秩序,不平凡的人则打破现世的秩序从而推动未来的秩序的到来,而不平凡的人应当有权利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去犯现世的罪,也就是为了伟大的事业去决定一些妨碍进步的人的生死。男主认为他杀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就是妨碍进步的、虚伪的、恶劣的人,他比喻作"虱子",如果他能够坚定地相信这个理论他应该没有心理负担。可是他不能,他无法说服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权利这样做,他杀了人并没有做任何的事业,一直饱受心理与生理的煎熬,病病殃殃地度过每一天。男主本以为为养活弟弟妹妹而卖身的女孩索尼雅可以当他的伴侣,可随后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根本配不上她。他心底一直把自己视为不平凡的那一类人,可是他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能力无法支撑他的信仰,他的谋杀并不是伟大的,而是卑鄙龌龊的。他想用事业的失败麻痹自己,可是继续追问事业为何失败后他又无法说服自己,他必须得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可是他的自尊心又备受折磨。男主最终自首,在索尼雅的陪伴和爱情中放弃了让他犯谋杀的理论。

在我看来,男主的心理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第一阶段:自己是在执行正义是无罪的,于是他执行了谋杀计划;第二阶段:自己做的事虽然犯了现在的罪,但在未来是无罪的,这是他犯罪后为自己找的借口;第三阶段:自己有罪是因为自己的事业失败了,自己的罪是事业失败而不是杀了一个"虱子",此时他已选择了自首但是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或者说意识到了但不肯承认;最后一阶段,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并直面自己的罪,用生活代替理论,开始拥抱他一直排斥的,他才终于获得了重生。

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因为看到一件您误认为应受鄙视的事,您就不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看人。这句话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男主的杀人动机,放在当今社会也是发人深省的。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新闻话题时,是不是也经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他人,不用人道主义的观点看人了呢?《罪与罚》的男主最后认了自己的罪,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还在为自己的大罪小罪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呢?这些借口真的能让犯罪者免于罚吗?

书中说,如果全面地去考察一个人,那还会有很多好人吗?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作恶犯罪,一旦不控制自己的恶,那惩罚必将以各种形式实现。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相关文章:

观《罪与罚》有感心有感想精选400字范文5篇

高中《撒哈拉的故事》观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

罪与罚大学读后感作文5篇

读小说《罪与罚》优秀读后感5篇

《罪与罚》小说读后感范文

小说罪与罚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