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读后感
推荐文章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 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读后感1
《金蔷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造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过程,方法,目的的美文集。它是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生眷念艺术的情感结晶。作家以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来看待文学的创作问题,使之成为一部抒情的文艺理论著作。
《金蔷薇》的开篇《珍贵的尘土》具有荡涤心灵的艺术感染力。它描述巴黎清洁工沙梅收集作坊金屑,锻造了一朵金蔷薇的过程。这是一个很美的很感伤的故事。当小女孩苏珊娜听完金蔷薇的故事后,禁不住问:“有没有人会给我一朵金蔷薇?”这是她内心纯真的情感渴望。金蔷薇象征浓浓的爱意与幸福之光,拥有金蔷薇就拥有幸福。这位身份卑微,饱尝生活艰辛,相貌丑陋的沙梅,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情感,把自己满满的祝福献给渴望不可及的女郎。这是一种真诚,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美的故事表现文学创造过程。“怎样从珍贵的尘土中,产生移山倒海的文学传统来,文学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他们—无数的细沙,不知不觉收集着,锻成自己—中篇,长篇小说,长诗。”美是文学创造的追求。
第二篇散文《碑铭》作者认为“作家一分钟也不能像苦难屈服”。每个作家都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苦难意识。在残酷的年代里他们以自己不灭的艺术精神,维系人性的闪光。刻在碑铭上话:“纪念那些所有死在海上和将要死在海上的人们。”这看似是悲观情绪,又蕴含了绝不投降的决心。每个作家都要有内心得独立和自由,这样才有使命感。不怕经历苦难,这是使内心变得强大,丰富人生阅历的一个必经途径。
作者在《闪电》中说:“构思是闪电日日暮暮在空中积聚闪电,当它弥漫大气到局限时,一朵白色的积云便成阴云。于是在这云层中这浓密的电迸发出第一道光。”当我们有灵感,就能构思出一个精美的故事。也许简单的一句话,一次邂逅,一个笑容,一个声音,一缕阳光,就能刺激到我们的神经,得到灵感。作家要善于捕捉流过指尖的影子。
在《一束假花》里,他认为:“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最伟大的馈赠。”作者强调要以孩童纯真幻想一切的眼光去体会生活,才能捕捉到生活的诗意。这是人类艺术生活的特点。要对生活保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单纯而新鲜的眼光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能透过一片秋叶,草地上一滴晨露,湖面泛起的一轮涟漪发现诗意,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夜行的驿车》是作者最出色的“传记性小说之一”。童话作家安徒生在驶往维罗纳小城的夜间驿车里邂逅了三个姑娘。他俨如预言家,对他们的未来做出期待的想象,赢得她们的倾慕。安徒生带着一颗忧伤的心远离幸福,告别爱情,踏上流浪漂泊之路。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为了想象中的爱放弃现实的爱,给世人带来童话的快乐。艺术的想象力产生于幻想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艺术的生命之光只有在艺术家为别人带来那永远存在自己的幻想中而无法实现的幸福时才能实现。莫泊桑认为想象是艺术生命的源泉,是永世不毁的太阳和神袛。真实生活庞大而又复杂。一个人不可能完整从各方面认识它,因此美总是想象中。为了保持这种美,作家需要牺牲一定的东西。在我们阅读美好童话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个内心孤独,为艺术放弃幸福的伟大艺术家呢?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审美着眼点在于美。他借安徒生的话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曾向神发过誓,我要到处颂扬美不管我在那里见过它。”
人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情感作用:抚慰痛苦,慰藉心灵。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在人们体味生活艰辛和现实苦难的时候,不忘却生活的美,不忘却生活的诗意。他把生活的苦难转化成一种对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人们心灵获得慰藉,有战胜苦难的信心。
《金蔷薇》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有美的故事,又有完整的科学理论。作者通过小说,散文,笔记各种文体的表现形式把读者引向广阔的艺术天地。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读后感2
故事说的是墨西哥战争期间,一个叫沙梅的军人由于患了热病而被遣送回国,他的团长便托他将女儿苏姗娜带回国内。为了使沉默不语的小姑娘开心,沙梅讲了一个关于金蔷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束语是:谁拥有一朵金蔷薇,谁就能拥有幸福。听完故事的苏姗娜从此将拥有一朵金蔷薇的愿望藏于心底。 回到法兰西后,苏姗娜被送到了里昂的姑母身边,而沙梅则流落到巴黎当了一名清扫工。若干年后的一个清冷的晚上,夜晚出来工作的沙梅在一座桥上遇见了情场失意而欲轻生的苏姗娜。苏姗娜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女子,而沙梅却变成了又脏又丑的老头。当沙梅了解到苏姗娜的爱情遇到挫折之后,便努力说服苏姗娜的恋人回心转意。为了永远祝福被恋人接走的苏姗娜能一生幸福,沙梅决定打造一朵能给人带来幸福的金蔷薇送给她。 在此后的岁月里,沙梅每天都把在一家首饰作坊里清扫出来的尘土收集起来,然后用筛子筛出尘土中细小的金屑。这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沙梅决定在金蔷薇没做成之前不和苏姗娜见面。然而等到沙梅用积攒的金屑打出了一朵金蔷薇时,苏姗娜已只身去了美国,并且永远不再回来了。结果是沙梅在无望与痛苦中死去,那朵金蔷薇也被首饰匠卖给了一个文学家。而在交易的过程中,首饰匠所叙说的“金蔷薇的来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后来这位文学家在其札记中写道:“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细沙微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合拢来,熔合成金,然后将其锻造为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
《金蔷薇》又名《珍贵的尘土》,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札记集《金蔷薇》的首篇。这篇难以确定其文学体裁的文学作品,既是一篇写得美得让人醉心的散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更是作家在长期创作过程中的宝贵心得。这对于时下充满喧哗和浮躁的文学创作而言,如果更多的作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这篇创作札记,相信中国文坛也会出现像《金蔷薇》一样不朽的作品。
帕乌斯托夫斯基以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沙梅为主人公,他因患病变得又老又瘸又丑。女主人公苏姗娜却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又老又丑的沙梅让我立刻想起《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丑陋不堪的加西多莫。这两个人同样的又丑又老,但都有一颗水晶般纯洁的心。雨果所倡导的美丑对照原则在这两个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丑陋的外表下是一颗善良的心,他们默默无闻地爱着属于自己的“苏姗娜”。作者将对比鲜明的美与丑集中在主人公沙梅身上,以外表的丑来衬托心灵的美,使美更美。这样的美才是永恒的美,而外表的美总会随着容颜的衰老而消失。 女主人公苏姗娜的漂亮是无与伦比的,但我却不怎么喜欢这个沾染上资产阶级上层社会浊风污气的女人。当她爱情受挫时是丑陋的沙梅收留她,安慰她。后来当她的恋人接她走时,她竟头也不回的地跳上马车走了。而沙梅却依旧爱着她,想着给她打造一朵能带来一生幸福的金蔷薇。当费尽苦心将金蔷薇打造成时,苏姗娜却早已不声不响地去了美国,并且永远不再回来。充满失望与痛苦的沙梅在寂寞中默默死去,而那朵用爱打造的金蔷薇却永存于世,永开不败。 我始终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了你美貌的同时,也许就剥夺了你的聪明才智……所以现实中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那么就争取做个善良的人吧!只有真了,善了才能够美。老师批语:文章从美丑对照原则分析作品中苏姗娜和又老又丑的沙梅作对比,得出沙梅又老又丑的外表下是一颗善良的心,这种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并且希望每个人争取做一个善良的人。认为:只有真了,善了,才能够美。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读后感3
昨晚上看完这本书,看之前还有点昏昏欲睡,然后就越看越清醒,然后看完了,睡觉前脑海里还是回荡第一个故事里“让,会有人送我一朵金蔷薇吗?”。今天我准备写书评的时候,转身发现自己有支金蔷薇,是真的24K黄金的蔷薇花,是多年前一个叫简简单单的追求者送的,后来她结了婚,后来这支花一直放在我的书架上,每每看着,心里就笑当年他的傻和我的笨,我想要不要联系他,我去翻了手机号,复制去搜微信,没搜到,我去翻QQ联系人,早就删掉了,果然还是灰飞烟灭了,我呀,找什么找,还是当年那么笨呀?
人生第三个12年剩下一个尾声了,脸上的皱纹日趋明显,心里的就不说了,简直就是大裂谷,从小到大对文学的迷恋一直到今天,想着趁着想着有些碎片化的时间,我一定不要辜负自己,我要用起来。这本书不单单讲故事,还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我们怎么写作,怎么从普通的日子里找到不普通,怎么在平凡的人身上看到不平凡,怎么去描写春天的生气夏天的激情秋天的沉稳冬日的内涵,怎么去爱去恨去愤怒去拒绝,怎么去热烈疯狂地去相遇怎么去悄无声息地离开。
如果你是一个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好好看看这本书,鼓励孩子去观察去体会去热爱生活,去好好写日记写作;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一定要给你的学生介绍这本书,激励学生去记录去留意去更好的热爱青春和爱情;如果。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然后,送那个最爱的人一朵永不凋零的金蔷薇。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读后感4
读罢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金蔷薇》,我立刻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如下几个关键词:素材、使命感、构思、经历、语言、灵感、想象、细节、爱,想了想,划掉了素材、构思、灵感、细节,这样就只剩下了使命感、经历、语言、想象、爱,我认为被划掉的几个关键词,其实可以包括在剩下的词里。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文学创造者(作家)的创造过程可归结为:多出去经历世事,在当中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去了解每一件事物的细节及特点,时刻保持丰富的想象力,诗意地理解生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再把这些灵感用大众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在这创作的过程中,作家必须怀着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简单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爱。而这种爱又是复杂的,它包含了文学创造者对文学事业、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而这也是所有真正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出发点。
我第一个写下的关键词是素材,而后划掉是因为我觉得它已经包含在经历里面了,包含其中的还有细节和。我们的经历又可分为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而在《金蔷薇》中,作者主要着重于描写他的生活经历。在切尔诺贝利镇的一家理发店里,作者听说了关于赫丽斯嘉的故事,尔后他以此为主题,写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片小说,也是从那时起,他明白了生活经历生活知识对于文学创作的重大作用和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一部中篇小说的由来”一章中他他所描写的自身的经历以及感受。听信了父亲描述的火星死亡的原因是沙漠的侵蚀,作者内心对沙漠的恐惧便根深蒂固了,而之后作者在乡下祖父的家中度夏时亲身体验了沙漠毁灭一切的破坏力之后,更是加深了其对沙漠的恐惧感,我仍能感受到干热风从作者身上吹过,那种被死神的长袍包裹着的感觉。这种无法从阅读经历中获得的内心感受在为文学创作时提供素材的作用毋庸置疑,是无可取代的。另外,我之所以认为细节包含在经历中,是应为细节在亲身经历的事物中会体现得更明显。就拿以上提到的作者在祖父家经历“干热风”一事来说,其中的细节描写尤其绘声绘色。“打背后扑来的热气是那样的烫人,就好像我衬衣的后背着了火似的。我嘴里满是沙土,一咬牙就发出咯擦咯擦的声音,眼睛也被沙土迷糊了。”这段关于作者切身体验的细节描写仿佛把干热风带了过来,读着读着浑身感觉火烧似的不舒服。如果说文学创作是盖大厦,那么素材便是那砖瓦,是盖大厦所需的基本材料,而细节则是镶在大厦周遭的瓷片,仅由砖瓦堆砌成的大厦色调单一枯燥乏味,而镶上瓷片以后,整座大厦立马熠熠生辉。
在《钻石般的语言》一篇中,作者毫不掩饰地赞美语言的美。“只有一点事无可争论的,那就是绝大部分有诗意的词都和我国的大自然有关”、“凡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水、空气、天空、云、太阳、雨、树林、沼泽、河流、湖泊、草地、田野、花朵、和青草,在俄语中都有大量传神的字眼和名称。”那些熟稔大自然、精通民间语言的'大家的作品中甚至是人民本身,他们的语言无不丰富多彩,给人以诗意的享受。一个护林人对于“泉水”的理解与感受,普普通通的话语就已概括了自古以来人民的全部经验和人民性格中全部诗意:泉水、祖国、人民搁在一起就像是亲族。大自然或许不懂诗意,但是它总能给人以诗意的享受,而这种享受,人民用最普通的、最朴实的、最简单的语言便能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又是最自然的,最原始的,如此说来,便是要推翻“大自然不懂诗意”的结论了。在后两节中,作者对雨。对花草的描述更是充满了诗意。雨的形态、下雨时的景象、雨的声音等等,作者在描写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汇的语言表现力。风能在沙地上吹出波纹,不同的花草有不同的名字,语言的能量多么巨大,它可以使即使不懂诗的人也能诗意地生活。在读了所有作者关于语言和自然的描述后,我发现自己最后的想法竟和作者惊人的相似:只有清晰易懂的文学作品才能存在下去,才能用于读者,费解的、晦涩的,或者故弄玄虚的作品,只有作者自己需要,人民绝不需要。
关于想象力,我认为与诗意有关。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充满诗意的。孩童时代,我们想东西时总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但是那时我们的世界“太阳要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而且每个人都有趣极了”。有时候,单纯,就是一种诗意。文学创作是离不开想象的,尽管艺术源于生活,但它却又必须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必须有足够的想象力,给文学作品以加以诗意的修饰。作者在阐释想象力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安徒生的生活的叙述,以及,关于他的爱情的叙述。安徒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这一点我想是毋庸置疑的,单从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而在生活中,他的想象力同样能给人诗意的享受,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让他邂逅了美丽的爱情,虽然最终由于他内心缺少爱的力量和勇气而错失了这段感情,然而我一直认为,这段残缺的勉强称得上爱情的情感一定是美丽的,因为它从头到尾充满了诗意,而从相遇到相识相思,安徒生都始终相信: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天长地久。
拉脱维亚对于作者在一个渔村的海边的岩壁上所看到的铭文——“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的理解是:悼念所有曾今征服和将要征服这个大海的人。这使我感到惊奇,尔后释然。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并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去建设、完成它,这个人才足以赢得尊重,他的事业才能够成功。文学创造者也应怀着一种使命感去进行创作。我一直在想,这种使命感会是什么呢?是为了文学事业能够生生不息地继续发展下去?是为了给世人鼓舞斗志,传授经验,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尽自己的一份责?是给世人以美的精神享受?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而我认为,都是或都不是其实都是基于同一个出发点——爱,对文学事业、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锲而不舍的追求。作者在最后介绍自己要写的一本由优秀人物传记的书中写到,契科夫有善良严格的人道主义,波洛克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普宁追求幸福、雨果总是充满激情……凡此总总,都可归结为一个字——爱,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一次为创作的出发点的。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读后感5
看完了《金蔷薇》,和千千万万读者一样,梦想着得到一朵寄托着美好祝愿的金蔷薇。
不过,没有像书中人物那样的特殊经历,又怎会无缘无故收到这样一份祝愿呢?不如自己采集“金粉”,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吧!
金粉不局限于打造金制饰品的手工作坊,它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是不被游手好闲或好高鹜远的人发现。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从生活中筛出金粉,而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连金粉和尘土都分不清。金粉是水仙的花蕊,当你凑近她想讨取一些芳香时就会发现;金粉是玫瑰身上的刺,当你只顾欣赏她倾城的容颜时,就连错过后的悔恨也感觉不到;金粉是清晨芭蕉叶上的露珠,百灵的歌声会为你指引方向;金粉是海棠的眼泪,可惜一位诗人在“烧高烛照红妆”时,已偷偷将它取走。金粉在你身边连你的余光都不会注意到的地方——它属于善于观察的人。
金粉可能是别人赠予你的一个微笑,因为你帮了他一把——金粉属于乐于助人的人;金粉是你获得的一份又一份的荣誉——金粉属于有上进心的人;金粉是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金粉属于知错能改的人。金粉是你做过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金粉属于认真对待生活的人!
这是《金蔷薇》中的一个故事:老清洁工夏米把首饰作坊的尘土收集起来,因为尘土中混有一些金粉。日积月累,等到被筛出来的金粉足够铸成一小块锭金的时候,他把它打造成了一朵小蔷薇。
《金蔷薇》是苏联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总结创作经验,记录写作精华的一本好书。作为一个作家,他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锻造成了这“朵”《金蔷薇》。
如果我们像帕乌斯托夫斯基那样,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平凡的生活中筛取自己的真切感悟,那么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都能打造一朵属于自己的金蔷薇!
夏米为祝愿苏珊娜幸福而铸就了金蔷薇。我们应为了理想而收集“金粉”,从而谱出金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