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

若水0 分享 时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是一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1

此书代表了大陆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分析方法对国史的解读,成一家之言,不可不读。

无论读史还是做人,切不可人云是则是,亦不可人云是则不是,凡事之真伪、历史意义等等,皆应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对比阅读大陆学者、港台学者和欧美学者的史学著作(尤其是近现代史),可以发现史家之观点常常截然不同,于是读者自身的世界观的重要性变凸显无疑。

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2

顾颉刚曾指出中国通史写得好的有七本,今天还广为流传的且极具特色的大约只有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中国通史》,还有张荫麟《中国史纲》。

以上几本书中,钱书写于1939年,由在西南联大授课的讲稿整理而成。彼时日寇气焰正炽,国家命运悬于一线,钱抱着“写中国最后一本通史”的悲壮去写史,钱书文采飞扬,感情激荡,既立足高远又一针见血,确实是千古之书。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稍微有些主观,且钱本人立场保守,一些史论显得迂腐,有类司马光的“臣光曰”,且行文文白交杂。钱曾立遗嘱,其书版权未公开之前,不得出简体横排版。故至今钱书只有繁体竖排版,书中异体字满天飞,对一般普通读者是障碍。

吕书其注重历史材料的串联和考证,故吕书其耐读性较差,尤其是《中国通史》,腰封上吹得满天飞,买回家一看一般读者必然不会喜欢。吕书中国通史体例也与众不同先上篇是按“婚姻”、“族制”、“经济”等专题写的专史,非常专门,占全书的五分之三强。下篇是中国政治史通讲,很简略。故只想读一本中国通史,不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的,吕书不是最优选择。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其实是非常适合普通读者的。文采不输钱书,客观不输吕书。张本人也是传奇人物,具体的上网可以看。张留过洋,有自己的历史哲学观点,故其书气象开阔博大,文字清顺流畅,简约而不简单,易于理解而不媚俗。可惜张写到东汉张荫麟即病殁。

近年来,港台的中国通史类著作也纷纷流入大陆,今天我们也能见到一些。这里距几种。一种是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一套七本,一般人坚持也能读下来。此书图文并茂,文采也不错,可是似乎书中体例、观点等诸方面未能一致,其中有些作者还是在读研究生。一种是傅乐成本人写的《中国通史》,此书则考证味较浓,注释大段大段,书中仅仅提供历史材料,不提供可供参考的历史观点。对于没有形成自己历史观点的读者来讲不合适。还有一种是李定一《中华史纲》。虽然腰封上吹牛,“比钱穆《国史大纲》客观,比吕思勉《中国通史》生动”,书中讲到明太祖,通过几个不讲背景的例子便断言朱元璋心理变态,客观在哪里?而且此书还具有一种搜集轶闻、拘于小节的倾向,很多地方会讲一些很具体的历史小细节,而这不是通史的任务。

所以严格地讲,今天我们还没有一本对普通读者来说接近完美的中国通史读本。写作优秀的中国通史读本,其实是要多人合作的。司马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每个历史学家擅长的方面不一样,只有多人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写出一流的作品。我觉得在这点上《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做到了。这本书的绝大多数地方写得还是非常客观、易读的。对于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此书的出版又是一面镜子。然而这本书能不能超越“国史四大家”之钱、吕的通史,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在这个平庸的年代,大家都“拖着一条庸人的辫子”。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3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这本书,我是看到了官方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称读本)和《中国史纲》出版座谈会”后,于7月30日晚在亚马逊网上订购的,在正式发行有书后,亚马逊8月4日第一时间送到。32个印张,定价66元,折后46.2元,价格不算贵,从用纸及装订水平来说,也不便宜。

这本来不是我想读的书。为什么这么说?《读本》一书,从中国的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一直讲到清王朝覆灭、辛亥革命,前后五千年,不足500页,40余万字,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朝代更替以及各个时期的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往来等方面按年代顺序,从前往后有线索地演绎推进。参考书目有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白寿彝、蔡美彪等史学名家的通史著作,没有什么新的内容。

这些年来,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先后读了剑桥中国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纲要、柏杨的一系列历史评点著作、香港版的中国革命史以及一些网络作家、网络红人的歪说歪评,加上古装历史剧的反复熏陶、轰炸,我对中国古代史部分基本上是熟悉的;而现代史、当代史则没办法去说,这两个时期的历史,由于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交锋,估计我们普通人所看到的、知道的也是些皮毛,是尚不能成为共识的一些观点。这是当代历史学者、历史爱好者的一大遗憾。

普通老百姓读史,图的是个兴趣,满足的是个人爱好,不可能有专业学者那样的机会与兴趣,去研究探索各个时期风云跌宕背后的真相,去对比各家史书的不同,去考究不同意识形态下对中华文明、中国历史以及历史上诸多关键人物的功过是非的评价,更没有很好的办法去领会当代中国最高领导层、史学界的“修史观”。

这本书怎样不必刻意去评价,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与其他通史对比的过程中,了解当代中国的最高“管理层”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以及他们心中的期待与厚望。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4

中华民族素有学习历史、重视历史、撰写历史的优良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国内外最大的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专业研究机构,已走过近60年的历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作为国家级的史学研究机构,历史研究所有责任承担起以正确历史观传播科学历史知识的重任,我们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就是期望从历史的角度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没有中断,这在世界文明史中是比较少见的。悠久的中华文明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但又不脱离世界历史范围之外,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华先祖在政治文化、科技与思想文化、经济与社会建设上,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用非常简短的篇幅,但又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境内自人类起源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灭亡间的历史。

《读本》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说为写作指导,以其社会经济形态学说,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突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读本》从“统一”和“多民族”两个角度,叙述了各时期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过程。

二,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悠久、丰富和辉煌。《读本》着重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和灿烂的科技与思想文化角度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

三,将经济发展、阶级和阶层的变化、政治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勾画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读罢全书,读者对中国古代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也可获得贯穿性的认识。

四,总结历代王朝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因为我们的读者对象包括很多领导干部,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天治国理政的一个借鉴。古人的政治智慧,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参考意义。

《读本》是一本历史知识普及读物,但又是由学有专攻的相关领域学者来写的,所以一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含量,内容准确,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读完全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会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读本》虽然是一本历史知识读物,但广泛吸收了史学界的成果,三年多来,编写组的成员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建国六十多年来,高水平的中国通史类著作已有很多,但大多为多卷本,部头大,字数多,或是大学教材。对于社会来说,更需要一部篇幅适中、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读本。

为使《读本》富有可读性和广泛的读者覆盖面,达到雅俗共赏,我们难字有注音,名词有注释,古今地名有对照,能不引古代文献就不引,引的也要使一般读者易懂,使丰厚的历史知识融入到平常、通俗的叙述之中。

《读本》依据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考古资料,浓缩式地反映学术界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作为一部由专业的历史学者编写的《读本》还力求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反映学术新进展,还原历史真面貌。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聚讼纷纭的具体历史问题很多,许多问题还难以定于一家之说,我们在注释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学术观点,使读者获得更全面的历史知识。

历史研究所在郭沫若、侯外庐所长领导下,曾编纂《中国史稿》和《中国思想通史》,拥有广泛影响。这次《读本》的出版,是历史所再次对社会的倾情奉献。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5

这是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写的书,包括两本书,一本是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另一本是中国历代腐败背后的权力与财政。

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中国历史,要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研究,只有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中,才能看清中国的特点,要站在画外看画。

大历史需要“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地去看,才能发现一些整体性的规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张宏杰说道:“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张宏杰教授写的这本书视角独特,可以帮我们更清楚地读懂和看懂中国。

根据清华大学李稻葵等人的研究,在北宋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确实领先于欧洲。但西方从中世纪开始,经济发展迅速,到了1300年元朝建立后不久,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已经落后于意大利地区。到了1400年,也就是明代建立不久,又被英国超越了。到了1750年,也就是“乾隆盛世”的顶峰,中国从整体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欧了。(P214)

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的财政收入是中国的4倍。而当时中国的人口是4.1亿,而英国是1500万。(P286)可见,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后,把中国远远的甩在后面。

那么英国的财政收入是什么时候开始超过中国的呢?有些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乾隆时期。(P295)

作者认为,没有中世纪,就没有新欧洲,“自治城市”是诞生资本主义的摇篮,这本书也分析了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英国,也分析了中国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制度性因素。

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比欧洲早了近2000年,中国的国家巩固发生在其他力量建制化地组织起来之前,因此中国的中央集权受到的约束很少。(P350)

以后发展起来的西欧中央集权国家是在议会、自治城市、行会等多种社会力量发育起来之后才出现中央集权。因此在欧洲的民族国家中,君主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君主权力不仅受法律,议会的制约,也受到各个阶层、利益团体的限制。(P350)

当然欧洲在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出现了西班牙式的极端专制、法国式的集权专制、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和荷兰式的松散联邦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长期竞争,最终英国式的国家体制获得压倒式优势,并决定了今天世界的面貌。(P249)

放眼世界,目前全球180多个国家,其中所谓发达国家也就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欧洲国家;第二类,是以欧洲移民为主体的英国前殖民地,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第三类,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比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相反,以欧洲移民为主体的非英国殖民地,比如西班牙殖民地,以及以非洲欧洲移民为主体的英国前殖民地,比如印度,再加上其他大部分国家,都不是发达国家。(P355)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基本经济制度,尊重私有产权且国家权力受到约束。

儒家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种刚健进取的精神,与西方的清教徒伦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儒教文化人口为主体的国家和地区,除了少数几个国家,现在都已经完成现代化。这些实现了现代化的儒教主体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之处在于,既拥有儒教文化培养出来的勤奋进取,同时又借鉴西方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经济制度。(P357)

腐败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顽疾,历代皇帝为了治理腐败,可谓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但最终还是口袋恰钱盛行。

千年顽疾为何无良方?

腐败首先是一个制度问题,其次才是一个道德问题。在制度层面,腐败的源头无疑是权力的不受约束和权力决定一切,官员的薪酬水平能否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是否和他们手中的权力匹配,则是诱发腐败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因。

英国阿克顿勋爵说过这样一句话“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即绝对的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在不受制约的皇权制度安排下,腐败是无解的。

自秦朝至清末,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个皇权专制不断强化的历史,而皇权专制本身,就是最大的腐败。这种制度的根本特性,皇帝不是为国家而存在,相反,国家是为皇帝而存在。用黄宗羲的话说,从秦朝开始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中国历代腐败背后的权力与财政这本书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反腐举措,并且以清朝为样本详述了清朝皇帝们的种种反腐举措以及最终无果。也以晚清时代的曾国藩、刘光第和那桐三人为例,描述了荒诞制度下的官员真实生存状态,我最喜欢看的也是这一部分。

我始读张宏杰先生的书,是在2019年。当时读了他写的《曾国藩传》,读后就觉得写得不错,有水平。读完他写的这本书后,又对中国历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颇有收获。

张宏杰先生2021年还出版了一本书,叫《简读日本史》,我对日本的历史也很感兴趣,也想买来一看。不过在2022年4月份上海疫情期间,买书也成了一种奢侈。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相关文章: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书心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500字

高中水浒传读后感800字5篇

《十万个为什么》小学读书启发6篇

民族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学习心得最新10篇

《陈情表》观后感范文,观后感《陈情表》最新分享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2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