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五篇

若水0 分享 时间:

《局外人》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1

之所以会看起《局外人》这本书,是当时很要好的一个朋友提起的,她对于这本书的描述让我有一些动心,于是便在回家后去书城买了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当时是这么对我讲的。

充满好奇心的我,再加上这位朋友推荐的基本不会坏到哪里去的信念,我便开开心心地翻起这本书了。

全书共197页,我的书是插图典藏版,在后面对于《局外人》一书的书评竟有21页之多。我首先没有去看书评,沉淀了一下自己,翻开第一页开始看正文的内容。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朋友有给我看过第一页,于是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不过在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为这句话写的大胆诚实而吃了一惊。竟然会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主角这种似乎不大在于母亲的心态在后来她的葬礼上用行动和语言表达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从自己的想法,不习惯也不想去虚伪地对待别人。比如文中他与一个周围人似乎都不怎么喜欢的仓库管理员雷蒙·桑泰斯结交了朋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说实话,我很赞同主角这种性格,与他的人生态度,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一个人,那与其相处应该蛮不错的。不过现实生活中最好还是具备一些亲情的好。

后来,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气等)下,主角过失杀人而被捕了,在这部分里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审讯,这其中再次刻画了主角的性格与其形象,审讯过程中还提及了主角对母亲冷漠的态度,等等等等。最后男主角的结局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似乎有人说男主角是冤的,说他是时代背景的浓缩。突出了当时的社会。

笔者文字上的枯燥没有办法完全描述出对此书的感觉与评论,请各位见谅。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2

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一个特定的人,从他一生下来到死,都要面临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生只有一次;同时他也要一直思考一个没有人可以替他解答的问题,那就是:他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对于极端悲观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次人生意味着虚无。历史长河波涛滚滚,人是多么渺小,取其一瓢,尽其一生品之而不得其味,就更别说要在这历史长卷上留下自己的一笔了。

人生之于时间就如晨露之于四季,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之后便找不到存在过的痕迹;而对于极端乐观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次人生却意味着全部。人啊,生在这个物质与精神并存的世界上,财富、功名、权利、地位同健康、幸福、爱一样,是人生追逐的目标,而人生只有一次,这些目标却如鱼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认为一次人生意味着全部的人,总是抱着一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态,想要把所有东西都收入囊中,才觉得这唯一的一次人生够完美。而我们一般人时而属于极端悲观者,时而属于极端乐观者,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两者之间,但是这样的“中庸”位置是经过冷静思考而采取的对人生要理性对待的态度,还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应付世事的无奈之举呢?这就因人而异了。

说到因对人生看法不同而采取不同态度来“消费”人生,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这种思想。加缪持有许多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虽然他自己再三否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

这种思想在《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莫尔索对人生各种悲欢变故冷漠淡然,麻木不仁,连对母亲的逝世以及对自身的死亡都抱着局外人的态度。

加缪早期的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很明显,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串荒谬的事实,疾病,灾难,死亡终究会到来,人生终究要归于黄土,那么因亲人离去而悲伤,因朋友分离而痛苦,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又何必苦苦挽留,伤神费力呢?况且这一次的挽留并不会避免下一次的分离和伤痛,人生就是一串串不可避免的接踵而来的荒谬事实,这样有什么意义呢?他以为他就是这样看透了人生,因此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对待他自己的生活。

最后用书评中的一句话做为此文的结尾:

但是,对默尔索(主角)这种性格、这种精神状态的人物来说,这一判决是最暴虐不过、最残忍不过的,因为它将一个善良、诚实、无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在精神上、道德上对他进行了“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因而是司法领域中一桩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3

在《局外人》的封面上面有这么一句话“孤独没什么不好的,我就像个局外人”,而在扉页上面也有一句“对于这个世界,我是个陌生人”这样的话,第一眼看着的时候会觉得这是哪个抑郁症自闭症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的内心独白,最后在开头我们就可以看见主人公默索尔说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

随后在他母亲的葬礼上默索尔内心毫无波动,甚至在为可以连着睡十二个小时而开心,下葬后的第二天他便跑去同女友约会亲热。随后面对着老板提出的去巴黎设立办事处的要求以及升职加薪的诱惑表示无动于衷,再之后他因为失手杀了一个可能有歹意的阿拉伯人而被起诉,期间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这一理由被法官控诉为“怀着一颗杀人的心埋了母亲”。之后神父来引导他,他只需要向其他罪犯一样在宗教感召之下忏悔就可以免去死刑,可以继续苟活下来,但他还是选择了去死。毫无疑问,默尔索是一个怪人,是一个与社会与大势格格不入的人,也就像开头所说的局外人。

这个时候我觉得很诧异,因为这个怪人与我迄今为止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截然不同,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妈妈死了,他可以无动于衷?为什么爱不爱,结不结婚对他来说都无所谓?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不拒绝恋爱,不拒绝结婚?为什么他杀人之后不表达悔恨?哪怕表达悔恨可以让他免于死刑。

毫无疑问,在那个大环境下他是孤独的,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认同他,并且他也没想着主动去参与到大环境下,这就导致了他的格格不入。

面对亲情,他甚至不知道母亲的死期,甚至不在葬礼上表露哪怕是一点点虚假的悲伤,甚至还在幻想着长达十二个小时的美好睡眠。

面对爱情,女友玛丽问他爱不爱自己,他回答,这种话毫无意义。女友玛丽向他求婚,他说:我怎么都行,如果你想的,我们可以这么做。玛丽问,如果是另一个女人向你求婚,你和那个女人的关系就像你和我一样,你会不会接受。他的回答是“当然”。玛丽说,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他反驳说:“不是”。

面对事业,老板给他升职加薪,走上富有生活的机会,他却说:“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一样的,我在这儿的生活也不会令我不高兴。”

面对死亡,可能很快就会死去,他却说:“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我不是不知道,三十岁死或者七十岁死,并没有什么区别。”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4

看完加缪的《局外人》之后,我对主人公这个人物思考了很多。

他的这一生好像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那个长达十二小时的美好睡眠,其他的东西好像毫无意义,甚至不值得他花费过多的精力在上面,默尔索带给我的冲击大概就是万物皆无意义,我过往所被教导的孝敬父母的,积极进取的道理一文不值,我们需要的只是在那个大环境下顺着大势表现别人需要看到的模样,如果不顺着别人的思想,等待我们的大概就是被批判为“怀着一颗杀人的心埋葬亲人”。

在后文中他的辩护律师问他母亲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时,默索尔回答:“我有点儿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我很难回答。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被问到他之所以不哭是因为他自己控制情绪的时候,他却说:“不对,因为那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不妨以默尔索的角度思考一下,葬礼上不哭泣难道就不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孝顺吗?难道只有人为规定的婚姻关系以及一句淡淡的我爱你才可以证明爱情的真实性吗?事业成功又什么意义?是获得更多的尊重,可以买更多和更好的东西吗?可是更多的尊重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说我们所感受到的悲伤,快乐必须依托于这一些所谓的形式上面被人们所看到,所听到,并被他们所认可之后,才可以证明我们这些情感才确实存在吗?

毫无疑问,默尔索同样是一个极度清醒的人,这就是我们与他的差别,我们愿意在他看的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死命奔忙,所以他是局外人,我们不是,所以他是一个孤独的人,我们不是。我们大概是始终奔忙在大势之下的`人。没有所谓的好的坏的活法,全在于我们的看法。

我曾看到过一个人对孤独的拆解,他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默尔索就是这样的人,大势永远是大势,哪怕大势要杀我,我也不愿意顺从大势。

同样的,如果我们与默尔索一起被问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我们可能会不断思考得出一个很好的答案,既不落下自己的面子,也可以让别人交口称赞;而默尔索可能会直接说:“没有意义。”所以大势之下我们会活下来,因为我们愿意给出一个漂亮的答案,而他却会被处以死刑。

默尔索这个局外人终是会被这个社会遗弃,他不参加这个社会所制定的游戏,偏执的忠于自己的内心的答案,哪怕在外人眼里他的执拗是错误的。正如他最后对神父喊出的话:“他甚至连自己是不是活着都不能确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看起来两手空空,但我对自己是确信的,我对一切都是确信的,比他确信,对我自己的生命和即将到来的死亡都是确信的。”所以他带着他一身的执拗坦然死去。

我们或许该想想我们有时候所刻意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否真的有必要,我们是应该忠于别人的认可,还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我们是否在意形式胜过在意我们真正的感受。我们永远不需要做到像默尔索那样的清醒,我们需要的是忠于自己。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5

读过的第一本加缪,也是写的第一个书评嘻嘻。有几天了,读的那天高中时期最后一个(我想象是)很倾慕的男生找到女朋友啦。感觉高中关于恋爱这一part就这么过去了,心情复杂,就想读一下这本,给自己一些“局外之感”,少一些对他人给自己动力的依赖。当天晚上就看完了。

看书之前我想当然地觉得,局外人应该只是主人公消极对待人生,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阅读完整本书后,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去阅读了书前译者柳鸣九先生的前言。

现在翻阅,对于书名的理解看到了两种:一种是柳的默尔索在法庭上被各种妖魔化,像是个局外人,另一种是默尔索对于世事不关心不在意,活出了潇洒惬意,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我更倾向第一种。非常欣赏译者对于加缪“荒诞——反抗”的哲理体系的分析~其次是自己读书过程中也注意到他“不对过去的事情悔恨,总是要为将要来到的,今天或明天的事忙忙碌碌”“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很有把握”“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是能体会到他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态度,不是作为局外人没有去参与其中的,只是懒,觉得这些可有可无罢了。在法庭上他也忽然感觉“纯系多余”,更加可以印证第一种,是他在法庭上没有参与感,是局外人。

虽然我个人不是像默尔索一般的淡然,不在乎,我更是一个入世,功利心很强的'人。但是阅读他的心理,并不让我觉得难以接受,而是让我想到,在我过度的争取和劳累之后,我也可以这样调节我的身心。书中大段的、奇妙的心理描写,和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也很好地缓解了我一轮复习的焦虑...

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是我非常以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很想当律师啦~这本书给我与《杀死一只知更鸟》不同的法律环境,让我对从业计划有更多的考虑,社会环境有更多的反思。

要坚持人道主义,尊重个人的不同的思想观念。不用社会世俗观念,不用法律残杀人性,不要强迫别人相信自己的信仰来完成像宰割一只牲畜般的“仪式感”。

最近看罗翔老师的一些视频,也看到法律不是冰冷无情,行使法律,更要有作为人的意识,也能与除法律外别的领域,如现代的网络平台的舆论,当事人有时也是“多余”一般...产生诸多思考。

真是一本好书呀。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五篇相关文章:

2022名著《红与黑》阅读感想与收获6篇

红色故事读后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水浒传》经典阅读感想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心得20篇

最新阅读泰戈尔《飞鸟集》感想6篇

《白夜行》阅读感想五篇

疫情期间个人感想及心得体会5篇

《梅花魂》读后感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范文5篇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心得感想5篇

《局外人》阅读体会及感想五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1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