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若水0 分享 时间:

《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之一。它全面系统地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错误理论,厘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本质区别,进而对未来社会从制度、发展阶段以及分配等方面做了原则构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1

驳1:

tatement:“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Key answer: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

“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

“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

·“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

“按照‘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应该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离开劳动。但我们现在却看到,任何一种‘有益的’劳动都不能离开社会。”

·“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孤立的劳动虽能创造使用价值,但它既不能创造财富,也不能创造文化。”

“随着劳动的社会性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劳动之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劳动者方面的贫穷和愚昧,非劳动者方面的财富和文化也发展起来。”——这是到现实为止的全部历史的规律。

驳2:

tatement:“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

Key answer: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

“仅仅攻击了资本家阶级,而没有攻击土地所有者。”

驳3:

tatement:“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

Key answer:

“提高应改为变为。”

“什么是‘劳动所得’呢?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

“‘劳动所得’是拉萨尔为了代替明确的经济概念而提出的一个模糊概念”

“‘社会一切成员’和‘平等的权利’显然只是些空话”

“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

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

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

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随社会发展日益减少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随社会发展日益增加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只有现在才谈得上在集体中的个别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费资料。”

“虽然有这种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

“要避免所有的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错误的。”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驳4:

tatement:“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

Key answer:

“资产阶级作为大工业的体现者,对那些力求保持过时的生产方式所创造的一切社会阵地的封建主和中间等级说来,是被当做革命阶级看待的。所以他们并不是同资产阶级一起只组成反动的一帮。”

驳5:

tatement:“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意图必然导致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

Key answer:

“拉萨尔以最狭隘的民族观点来对待工人运动。”

“‘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这句话是从资产阶级的和平和自由同盟那里抄来的,它应当被当做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各国统治阶级及其政府的共同斗争中的国际兄弟联合的等价物。这样,关于德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职责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到!”

“这个纲领的国际主义,比那个自由贸易派的国家主义还差的难以估量。”

驳6:

Key answer:

“但是,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即使我把雇佣劳动废除了一百次,也还废除不了这个规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规律不仅支配着雇佣劳动制度,而且支配着一切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不能消除自然本身造成的贫困,而只能使它普遍化,使它同时分布在社会的整个表面上!”

“在我们党内,这样一种科学见解已经给自己开辟了道路,这就是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

“雇佣工人只有为资本家(因而也为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分享者)白白地劳动一定的时间,才被允许为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劳动,就是说,才被允许生存;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就在于:用延长劳动日的方法,或者用提高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更加紧张的方法等,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因此,雇佣劳动制度是奴隶制度,而且社会劳动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奴隶制度就愈残酷,不管工人得到的报酬较好或是较坏。”

“‘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这一不明确的语句,应当改成: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此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就自行消失。”

驳7:

Key answer:

“如果工人们力求在社会的范围内,首先是在本民族的范围内建立集体生产的条件,这只是表明,他们在争取变革现在的生产条件,而这同靠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毫无共同之处。至于现存的合作社,那么只有它们是工人自己独立创设的,既不受政府的保护,也不受资产者的保护,才是可贵的。”

驳8:

tatement:“国家的自由基础。”

Key answer:

“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站在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而且就在今天,各种国家形式比较自由或比较不自由,也取决于这些国家形式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

“‘现代国家’是一种虚构。”

“但是,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所以,它们具有某些极重要的共同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谈‘现代国家制度’,而未来就不同了,到那时‘现代国家制度’现在的根基即资产阶级社会已经消亡了。”

“这就是这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建立在承认所谓人民主权的基础上,所以它们只有在民主共和国才是适宜的。”

驳9:

tatement:“通过国家来实施普遍的和平等的国民教育。实施普遍的义务教育。实施免费教育。”

Key answer:

“‘通过国家来实施国民教育’是完全要不得的。……应该使政府和教会一样地对学校不起任何影响……倒是国家需要从人民方面受到严格的教育。”

“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2

本学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作为我的读书内容。 书的封面是黄底红字,翻开一页,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这是多么的鼓动人心啊!

我在大一第一学期有学习到马克思的思想,(政治经济学),所以当时对马克思笔下的生产活动的了解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剥削”,他的一套完整的,有逻辑的理论推导,非常清楚的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因已寄无产阶级生活窘境的原因。

文章发表的背景

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人阶级消除内部分裂状况,共同对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与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合并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由两派共同组成的起草委员会于1875年2月起草了纲领草案。马克思和恩格斯得知纲领草案后,当即批评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断送了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统一德国工人运动的良机,认为“在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的”。

内容

第一条,“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马克思开篇表对这句话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自然界的劳动也是使用价值的(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泉源,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及人的劳动力的表现。他说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的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他说,一个社会主义纲领是不容许这种资产阶级的说法的。

紧接着的一句话,“„„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力属于社会一切成员。”。初看时,我觉得这句话没有任何不妥,这不就是人们的梦想吗?不被资本家剥削,不为其奴役,拿到自己应有的。可,什么是应有的。

马克思质问道,“属于社会一切成员”?也属于不劳动的成员吗?那么,“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又在那里呢?只属于社会中劳动的成员吗?那么社会一切成员的“平等的权利”又在那里呢?

看到这里,我哑口无言,的确,“公平”和“平均”是两回事。马克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

此时,“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有折有扣”的了。这一句话极大地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错误的思想与言辞。

马克思还说,他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这也间接的证明了我国大月经时期不合理的政策,社会主义毕竟是刚从资本主义中诞生,有如何能够抛弃它之前的所有的体制呢?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只是原则上提出了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 一个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斯大林、毛泽东曾过早地宣布已建成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严重脱离现实,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之后,以邓为核心的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的水平。 总结

此次对《哥达纲领批判》的阅读,让我再一次地领略到马克思的缜密的思想和逻辑。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再回首,看看马恩思想对省委大学生的我有着不可个量的意义。马克思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相反的,她早已站在时代的前沿。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3

在第一章中马克思对纲领第一部分逐句进行了批判,我这里先把纲领原文列一下,然后根据内容进行总结。

1.“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2.“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

3.“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

4.“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

5.“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意图必然导致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

前三条讲的是社会化的劳动所得应当平等、公平地进行分配,我将它们放到一起来说。

首先,如果真如纲领所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那么一切财富就理所应当地归属所有劳动者所有,但实际情况却是绝大部分财富被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拿走了,劳动者只得到了只勉强够维持他们生存的那一小部分。事实情况是,劳动并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只有通过对自然界的物质资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才创造财富,因此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而在资本主义之下,生产的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属于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这里顺带把第二条也提了,在19世纪的欧洲,土地作为一种劳动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归资本家所有。土地所有者们将土地租给资本家进行生产,并收取地租,以此获得财富。),而劳动者所拥有的只有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为了得以生存,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有产者。这样的生产要素分配方式,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劳动产品分配方式。于是在这种分配方式之下:

随着劳动的社会性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劳动之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劳动者方面的贫穷和愚昧、非劳动者方面的财富和文化也发展起来。

但是纲领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而要求“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和“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那么这种劳动所得的平等、公平的分配该如何进行呢?或者说怎样的分配才算是平等、公平的呢?

“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属于社会一切成员”?也属于不劳动的成员吗?那么“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又在哪里呢?只属于社会中劳动的成员吗?那么社会一切成员的“平等的权利”又在哪里呢?

......

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又要开倒车呢?

在劳动资料私有的条件下,所谓的“社会一切成员”和“平等的权利”显然只是些空话,而“平等、公平地分配劳动所得”更只是空洞的幻想。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4

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

除此之外,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由于新的社会是刚刚从个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而它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方面都带着旧社会的痕迹,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即在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必要扣除之后,按照个人提供的劳动的比例作为统一尺度来平等地进行分配。

这里需要对两个问题做一些说明。首先是“按劳分配”制度下个人的平等的权利。

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虽然有这种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

因个人之间的体力、智力、劳动条件等因素存在客观差异,他们提供给社会的劳动也必然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从社会总产品中的分配所得也是有差异的。于是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假设有两个人由于个人天赋的差别,他们提供给社会的劳动差别非常大,其中劳动能力低的那位劳动者因此得到的产品分配份额在勉强足够维持他基本生存之外已所剩无几(这里不假设他所得到的分配无法保证基本生存,因为对这部分人,已经在分配之前从社会总劳动中为他们设立了专门的基金),而另一位所得到的消费产品他无论如何享受都用不完,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会造成财富积累进而又产生贫富差异回到旧社会,要么就会造成劳动的浪费;即使不考虑剩余产品制造的造成的贫富差异或浪费,这两位劳动者的生活也显然是不平等的。

那么既然按劳分配无法达成真正的平等,绝对平均分配是否可以呢?我们的生活常识已经告诉我们,由于人的兴趣爱好、高低胖瘦等不同,所消耗的产品必然也是不同的,如果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必然造成部分人的需求无法被完全满足,而另一部分人的分配所得造成浪费。此外,在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以谋生为目的的劳动的阶段,绝对平均主义也势必会造成劳动积极性减弱等社会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这个阶段,社会仍然需要设计分配方案并执行的职能部门,以及部分强制力量来对其进行保障。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里我直接引用马克思的原话: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或称社会主义,两者并无区别)被恩格斯称作科学社会主义,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做了详细论述,以后我也会对那本著做进行分享。

第四条和第五条是关于斗争实践的,我把纲领内容在这里再列一下:

4.“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

5.“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意图必然导致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

一个阶级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利益斗争,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在这里没有对全部阶级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李德生的那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得非常通俗易懂,对于理解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与小资产阶级、农民等中间阶级组成同盟军的重要性非常有帮助。这里我贴一下自己之前读那篇文章时的一些笔记。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5

马克思报病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伟大着作,“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批判机会主义纲领的过程中,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