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5篇
推荐文章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关于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1)
说到我们将要参观的歌乐山烈士陵园,它修筑于原“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重庆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军统局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0多名革命者恨饮枪弹,壮烈捐躯。谈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日本。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极度贫乏,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为了称霸世界,1941年日本要建立“大东亚共容圈”,而他们所凭借的就是其海军实力,但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是美国,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就驻扎在珍珠港。
于是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于1941年12月8日凌晨偷袭了珍珠港,与此同时还偷袭了威克岛、关岛、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然而从1941年5月份起,国民党间谍机构就陆续探听到有关此次偷袭的情报,军统头子戴笠将情报报告给蒋介石,再经由美国国防部武官郭德全提交美国国会,但是当国会知晓这一情报时完全不相信觉得非常可笑。
在发生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伤亡非常惨重,在这时,他们又才回过头来想中国的谍工确实厉害,于是决定与中方合作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国海军上校梅乐斯任主任,军统头子戴笠为副主任。它占据了歌乐山下的4平方公里的地方,不仅是一个特务机构还是一个“特区”,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是一个全封锁的地方,周围电网密布,岗哨林立,进出需要特制的通行证,在这里面还有一种专供“特区”内使用的钞票,所以中美合作所是一个特区。中美合作所成立于1943年7月,解散于1946年6月,在成立的短短三年间,美方提供各种装备、器材近万吨,培养22批、5万名学员,并且建立了156个气象站及通讯电台。而在这三年之间,白公馆就作为来华美军的招待所。
渣滓洞原本是一座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小煤窑和矿工住房改为监狱。渣滓洞监狱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一个防风坝,一楼一底的牢房有男牢16间、女牢2间,在院墙上写有许多标语用来摧毁革命者的意志。据说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2代弟子,所以在这些标语里面有很多儒家的思想。
而这里关押的主要是“六.一大逮捕”和“华蓥山起义”的革命者,以及“〈挺进报〉案”的被捕人员,比如红岩小说中的江姐——江竹均,许建业等等。关押最多时人数达300多人。在11.27大屠杀中,共屠杀烈士187个,脱逃志士15个其中还包括2个小孩。他们又是怎么脱逃的呢?大家请看到这一面墙,歌乐山连续降雨把墙冲跨了,就让监狱里的革命志士去修筑,这些革命者呢就用自己衣服里的烂棉花和在泥土里使泥土的粘性减弱,牢固性降低,所以当革命志士躲过特务的机枪扫射后,大家就一起将这面墙推倒,顺利脱逃。好了,下面咱们就去另一个监狱白公馆看看。
白公馆是原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国民党用30万两黄金将其买下作为看守所,1946年中美合作所解散以后,白公馆重新开放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这里一楼一底的住房改为牢房,防空洞改为刑讯室,储藏室改为了地牢。而在这里关押的政治犯都是“案情严重”的,比如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著名爱国人士廖承志等等,许多人从电影《烈火中永生》里认识了一个可爱又坚强的革命小战士--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他们一家也关押在这监狱中。
在狱中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小萝卜头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的黄泥粉笔和用草纸订成的作业本,引起无数参观者在此驻足沉思:今天的儿童生活得多么幸福,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文化知识。而这一切,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不珍惜美好幸福的今天呢?关押人数最多时达200多人。
在11.27大屠杀 中,在这里,屠杀烈士28个,脱逃19个。小说《红岩》中的另一个人物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就关在这里。韩子良祖籍山东,1933年入党,1934年在北平车站被捕入狱,关押在南京监狱,后来辗转到贵州的息丰监狱,最后被关押在了白公馆监狱。
1946年8月18日,他在陪车耀先、罗寺文杀场的时候,受枪声惊吓,并且借此机会装疯卖傻,骗过了国民党特务,使他们放松了对韩子栋的警惕,让他负责政治犯的伙食和杂货物的购买1947年8月18日,他跟随狱警去磁器口买菜,狱警去茶馆打麻将疏忽了对他的看管,韩子栋趁机脱逃,搭木船过江,经宜昌到武汉,最后到达解放区脱险。解放后,韩子栋曾任贵阳市委书记以及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而韩子栋脱险的地方磁器口,就在离这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叫做千年古镇磁器口。
关于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2)
丰都位于忠县和涪陵之间的长江北岸边,是一座以神奇传说而著称的古城,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中所说的“阴曹地府”、“鬼国幽都”。
丰都城的旅游景区主要是两座山,一是名山,二是双桂山。
名山原名“平都山”,海拔287.3米,面积0.45平方公里。相传汉代有阴长生、王方平两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道家就把这里列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
至唐代,有人误将“阴”、“王”两姓联缀为“阴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传说附会为“阴王”(阴间之王)所居之地,即演变成“阴曹地府”的鬼都了。并随之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阴曹地府”相关的寺庙殿宇。有哼哈祠、报恩殿、奈河桥、玉皇殿、百子殿、无常殿、大雄宝殿、鬼门关、黄泉路、望乡台、天子殿、二仙楼、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
参观完名山的阴世鬼都之后,人们踏过跨在两山之间的壮观的仿古建筑铁索吊桥——“阴阳桥”,就到了“阳间”双桂山。
双桂山高401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它风景优美,绿树茂密,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建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玉鸣泉等楼阁泉池。还建有纪念周恩来的“恩来亭”,纪念刘伯承早年在丰都讨袁护国的“护国亭”,纪念贺龙的“贺龙亭”等。
关于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3)
又称夔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黛溪,在三峡中以雄著称。郭沫若有诗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峡口夔门南北两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汹涌于宽仅100余米的狭窄江道之中,呈现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所以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顺江而下,迅流湍急,云天一线,船过其间,游客会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古人云:“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瞿塘峡内,南岸有“瞿塘碑壁”、“孟良梯”、“凤凰泉”、“犀牛望月峰”等壮观景色;北岸有“七道门”、“风箱峡”、“瞿塘栈道”等奇丽景观。
瞿塘碑壁,有“巍哉夔峡”和“夔门天下雄”等摩崖石刻。最早的《皇宋圣德中兴颂》碑,为南宋赵公硕所书。还有冯玉祥将军所书“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题刻。
在北岸的绝壁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古栈道遗迹,头顶是悬崖欲坠,脚下是汹涌江涛,这就是古时船夫拉纤,军事运输和客商行贾的惟一通道。崖壁栈道上有清人所刻“开辟奇功”、“天梯津”8个大字。栈道旁是七道门深洞,洞深100余米,峭壁岩之间,有一天窗面对大江。登天窗仰望,双峰插云,蓝天一线。向下俯视,江水奔腾,飞舟似箭。入洞观景,钟乳林立,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凤凰泉在白盐山的绝壁下,有一高十多米的石笋“凤凰”,羽毛丰润,色彩斑斓,引颈向上,似吸吮着从岩隙中流出的清泉。
孟良梯在白盐山的绝壁上,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宽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传说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杨继业,欲将葬于望乡台的老令公尸骨盗运回乡,半夜驾小舟入峡,凿孔攀援而上的遗迹。实际上,这些石孔是古人架木为梯的栈道或是药农攀援采药的遗迹。孟良梯的宏伟险奇,不能不叫人叹服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气魄和智慧。
犀牛望月峰上,有一块奇特的巨石,形若一头犀牛回首挺角,望着初升的明月。
风箱峡处于一段石壁上,在近100米高处的崖隙间,放着几口木匣,形如风箱,故名风箱峡。相传是鲁班的风箱,实则为安葬死者的悬棺。
在夔门的悬岩绝壁脚下,险峻礁石上,竖立着两根粗大的铁柱,这便是“铁锁关”古迹。史书记载:唐天元年(904年),张武在此“作铁链,绝江中流,立栅于两端,谓之锁峡”,后来宋朝守关大将徐宗武在此立两根铁柱,高2米,横拦江铁链7条,长90多米,用以锁断长江,故此处又称“江关”。
关于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4)
峡中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丽,宛如一条天然画廊。峡两岸为巫山十二峰。江北由西向东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峰并不临江。如欲游览,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山的雄姿。因此陆游在“三峡歌”说:“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唐代诗人赞美巫山十二峰的诗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巫山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耸立江边,峰顶可见云雾缭绕。细雨蒙蒙,沾衣欲湿,拂而觉爽。云雨中的青峰绝壁,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
巫峡区内有不少古址,游人容易见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两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长方形白色岩壁,凹进去略成碑形,上刻有“重岩叠障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三排苍劲大字。相传“重岩叠障巫峡”六字为诸葛亮所书,故人称“孔明碑”,为巫峡中著名的古迹。据说碑上原来还有小字碑文,内容为《隆中对》中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的一段辞句。此碑历来为游客思古怀归之著名景点
关于重庆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介绍(5)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这里的地质结构地形酷似伸向嘉陵江边的山嘴,因此又叫红岩嘴。这里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峻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座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 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