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导游词最新范文
推荐文章
婺源导游词最新范文下载
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婺源导游词最新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婺源导游词1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婺源导游词2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的故乡——婺源旅游观光!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希望通过畅游览胜,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程城衢洲,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部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全县总面积3900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人口33万。县城就设在紫阳镇。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踞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县名婺源,则是因为“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称为婺水,它的意思就是“婺水的源头”。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说到婺源就一定介绍它蜚名中外的四大特产,这四大特产特别用四种颜色来代表的,分别是“红、绿、黑、白”:红指的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鱼,它肉嫩鲜美是我国淡水鱼的良种,被选入国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都品尝过婺源的荷包红鱼。我们各位团友的口福也不浅,在你们今天用餐的时候就可以品尝到这道味道鲜美的地方特色菜;绿指的是“婺源绿茶”,它在唐朝时就已经被记入《茶经》,宋朝时被称为“绝品”,明清时期曾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点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黑则是“砚国明珠”——龙尾砚,早在唐朝就以“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 名扬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是江湾雪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属于果中上品。
婺源古时属于“吴楚分源”之界。自唐代建县以后,文分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清代经学家江永、近代铁路工程大师詹天佑等一代名流。从宋到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
那么我们今天去婺源参观游览的主要是当地有名的古村落及徽派建筑,说到这里我们各位团友可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用安徽的“徽”字来命名呢?这是因为在唐朝建县的时候婺源本属江西所有,但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曾被划到安徽,不过近代又重新划回了江西。地方虽然是划回来了,但不管是婺源本地人还是外省的游客还是习惯性的把这些建筑和生活习惯称为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_我们要参观的这些徽派建筑的特点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但任何一幢宅子都遵守一个基本的风格“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又称为“马头墙”。而这些宅子的主人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当官的”,徽州自古读书人多,地方穷就必须读书。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后多数为官者会在家乡建起官邸光宗耀祖。另一种就是商人。因为本地多山地少田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男人到了十二、三岁很多会外出谋生、经商。因婺源盛行朱子之礼,自古多名人。他们从小接受着文化、道德的熏陶,在外经商非常讲究诚信,兢兢业业,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他们发财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修建房屋,并把自己多年梦想融入到房屋的建设当中。但在古时候,商人的身份很低,俗话说“人分三教九流”,商人连九流也算不上,所以他们的房屋就是建得豪华气派,与当官的房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大门口就可以让人一眼分辨出主任的身份、地位。这些我们都留到景点里再一一讲解。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各位团友了。前面说婺源自古官吏多,那么谁做的官最大呢?这个人是我们各位团友非常非常熟悉,经常从电视中看到的人——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你们一定会很奇怪得想:江泽民不是江苏扬州人吗?这个话题还得从江泽民的爷爷的爷爷说起。当时他的这位祖先考取功名后,到扬州走马上任就一直留在扬州没有回来了。但在20_年5月29日,江泽民千里迢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婺源,视察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并且去了江湾,看望了许多江氏本家亲戚。
婺源导游词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导游词4
欢迎各位来朱熹故里——“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旅游观光,我是_旅行社导游_,相信我的努力,以及大家的配合,会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妙的旅程。
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年740),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在1934年9月划归江西, 1947年重归安徽,1949年5月婺源又归江西管辖。婺源隶属古徽州有1200多年历史,所以婺源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带有深厚逐一的徽州印记。
下面根据途经的线路介绍:
【县城紫阳镇】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婺源县城紫阳镇,婺源是朱熹故里,朱熹别号紫阳,婺源县府所在地便被命名为紫阳镇。
紫阳镇古称蚺城镇和弦高镇,据《婺源县志》记载:紫阳镇古称“蚺城”,以城内有蚺城山,五阜起伏如蚺蛇,而得名。又因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卢肇命驻兵镇守于此,紫阳镇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形似待发之弓箭,故名“弦高镇”。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区也逐渐扩展衍成新旧两个城区。
【朱子胜迹】 廉泉 在东门大桥南端下方,有一个两米见方石凿泉池。泉水从石罅间淙淙涌出,清澈晶莹。该泉池叫做“廉泉”,是朱熹命名并撰题的一处胜迹。话说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春,才19岁的朱熹荣登进士后,于公元1150年阳春三月,回婺源老家扫墓并拜会宗族长辈。见此石凿水池,泉水晶莹剔透,着实诱人。则挥笔题名曰:“廉泉”。门人弟子则为此墨宝立石刻碑于泉旁。如今,廉泉仍池影苔痕,水流依旧。
虹井 县城南门朱熹故居“文公阙里”左侧,有一口六边形的“虹井”,直径1米,深约5米。这口井是唐代打出的,却在宋代才出名:相传朱熹父亲朱松生时,井中气吐如虹,故立“虹井”巨碑;在朱熹出生时,井中紫气如云。井边还刻有朱松写的“道寓期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井铭。明代汪伟写过一首虹井诗:韦斋当日浚源深,一日虹光出井阴。道学上传洙泗远,余波千载淑人心。现在虹井已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绯塘 朱绯塘位于紫阳镇三都村旁。据《婺源县志》载,宋淳熙三年(1176)朱熹归婺,与门人滕璘漫游至此,见山水幽静,仿佛往昔梦中曾至,因问其地。璘答“朱徘塘,璘世业也。”朱熹曰:“故与子有神交者。”因命作亭,并书“草堂”二字赠之。不久,婺源县令请朱熹为藏书阁撰文,朱熹参观藏书阁并阅读典籍,想起朱绯塘情景,遂写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明朝,三都村对岸得到开拓,建立新村,取名“源头”以纪念朱熹。
【难得一见老城门(墙)】 三面环水的紫阳镇,古代用于防卫的城墙、城门一样不少。现存较完整的老城门(墙)有3处,一是小北门,二是小东门,三是环城北路古城墙。在冷冰器时代古城墙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老城门有完整的门洞、有石阶砌成的古道和溪埠。从中可以体会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朱子步行街】 朱子步行街是一条风格古朴、别具特色、配套齐全、商贾云集,集旅游、购物、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步行购物街。朱子步行街全长650米,街面铺设婺源青石板,两侧房屋外观按传统徽派建筑,统一规划设计,或恢复或改造。步行街还恢复孔庙大门、文公阙里牌坊、四柱牌坊、金斗八角亭等历史文化建筑,景色不错。大家都知道朱熹朱夫子他虽然出生在福建,却是地地道道的婺源人,他曾3次回婺源老家。想当年,朱子曾在这条街上步行过,我们今天重走朱子走过的路,定公沾上朱子的文华之气。2007年元旦竣工的朱子步行街,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以服装、鞋类、饰品、小吃为主的购物街,更是到婺源旅游客人的必到之处。
【星江湿地公园】 星江湿地公园分布在星江两岸,长4.5km,面积8万多㎡。星江两岸表现丰富,简而不陋,繁而不俗。有亭台楼榭、景观带;有木板走廊、石步道;有亲水平台、浣洗埠;有白玉群雕、铜圆雕;有水流景观、夜景灯;有徽派茶楼、书画长廊。是游客品味书乡文化、市民休闲煅炼身体的最佳去处。
【景观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座具有廊桥古韵的景观大桥,全长235米,宽25米(主车道15米、两边廊道各5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桥时,为体现徽州古桥韵味,增加了廊桥部分。廊桥建筑木材均为加拿大进口“铁杉”,两端建有观景阁,桥身主体与桥头两端安装了高档景观灯,夜景更加漂亮。
【婺源美术馆】 婺源美术馆面积近1100平方米,是展示、收藏、写生、挥毫以及美术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馆内设3个功能区、室:1、当代名家书、画展示区;2、名家名砚展示区;3、书画创作室。
婺源美术馆珍藏有沈鹏、钱绍武等书法美术大师,婺源、徽州砚雕大师的诸多精品力作;收藏展示有当今歙砚﹙龙尾砚﹚各种名贵石品,以及当代歙砚雕刻名家的作品。
【文化广场】 2003年竣工的婺源文化广场,占地面积6.8 万平方米。有多个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功能区,有婺源名人石雕,有大型彩色喷泉,有完善的新潮灯光照明系统,有“龙翔九天”的龙柱,还有八根文化柱,集中表现了书乡文化、戏曲文化、徽商文化、茶文化、砚文化、古建文化,以及优美生态环境和浓郁地方民俗风情。2003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都在这个广场举行。
【婺源博物馆】 婺源博物馆因藏品丰富,藏品品位高而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馆藏了有一万多件从商代到清未的各类文物,尤以宋瓷、明清字画、和唐宋名砚为佳,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江南四大才子的祝枝山、文征明的书法字画真迹。人说:天下十宝,徽商据其三矣,也从而证明了婺源在徽商中所占的地位。到过婺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参观此馆。
婺源导游词5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旅游景点是婺源文脉最浓郁的地方文公山朱子文化园,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赋春鸳鸯湖,唐朝末代太子避世之地考水,“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潘氏聚居地十里桃溪坑头、孔村与豸峰,深山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游山古村。
有人说婺源是幅山水画,恬静、和谐、高远;有人说婺源是首诗,古朴而又抒情;又有人说婺源是首歌,旋律优雅轻盈。不论是画、是诗、还是歌,但愿我们在领略她的柔美时,更能品味她的古韵风情。
婺源民间俗称:婺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两晋、在唐末、宋朝南迁,中原大族为了躲避战乱,移居婺源。在这山不通车水不舟的地方,各姓聚族而居,坚持儒家礼仪,行耕读传家之道。虽说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习俗多有融合,但各大家族骨子里的尊严与荣耀却用略有差异的习俗与方言区分得清清楚楚。
婺源人喜欢用东北乡、西南乡来区别方言与习俗的不同,如我们今天参观的婺源旅游西线,便是西南乡区域,我先用“妈妈”这个词的发音,来试分下它们的不同之处。东北乡发音为:“姆妈”或“姨丫”,而西南乡多称之为“好姐”。
下面根据途经的线路逐一介绍(快到参观的景区时简单介绍所要参观的景区):
【车经太子桥村】 我们现在车子经过的地方村庄叫“太子桥”。太子桥的名字与避难考水的唐朝太子有关, 乡间传说是朱温灭唐,婺源有一官员,名胡三,带有孕在身的皇后逃亡,到了婺源此处,皇后生下太子。后胡三带太子与皇后避居考水村,为了安全起见,太子改李为胡,也就是我们婺源乡间说的“假胡”,太子长大后,在宋朝(公元925年)考取明经科进士,胡三告之其身世,太子放弃功名,隐居考水,为了记念自己的出身地,在此建桥一座,当地人因是前朝太子所建,故称之为太子桥。说下题外话,太子后裔有一支迁安徽绩溪。
【车经荷包红鱼场】 我们在婺源了解过荷包红鱼的掌故,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是婺源荷包红鱼场,负责荷包红鱼的提纯、育种以及养殖,鱼场和鱼塘相连,鱼塘坝上蔬菜瓜豆,荷包红鱼悠游塘内荷花间,是个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进入文公山风景区的牌坊】 进入文公山风景区的牌坊离我们婺源人说的夫子文脉之地就更近了。
现在车行在满目青翠的山谷间,山回路转,田园人家不时的出现在山重水复疑无路里。青山相接,鸡犬相闻,人置其中,心怡气爽。
【车经中云镇】中云镇自古以来就有“婺源粮仓”之称。 其历史悠久,1981年曾对中云境内善山的“商周遗址”进行发掘,出土文物有陶纺轮、石簇、石网坠、骨针和西周兽面纹青铜鼎等,专家们认为这些文物对研究商周时期南方文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中云镇历史文化丰富,十里桃溪潘氏一门曾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誉,坑头村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十六座半桥、太宰读书处、成义堂、资深堂、双狮戏珠民居等众多古建筑。
【车经横槎古战场】 我们车子经过的地方是横槎村。村子东南,即我们车子左边河上有一古桥,名仁寿桥,这便是当年的古战场。著名的京剧《铁公鸡》就是根据发生在这个古战场的故事改编的。清咸丰七年(1857年),石达开率领太平军进军皖南,他的部将、外号“铁公鸡”的张宗相由景德镇进攻婺源,清军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惊慌万状,先后调派了五六万军队分堵设防。“铁公鸡”与向荣的参将师长镳在横搓的仁寿桥一带相遇,两军激战了三天三夜,师长镳被腰斩成三段,清兵“陈尸数里”。
【车经金山茶业观光园观】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1年5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金山茶园。园区内现有有机茶700多亩,所生产的有机茶已获得欧盟有机监测机构认证。 园内茶树品种多样,“乌牛早”、“上梅洲”等都属国家优良茶种。茶园四周,林木苍翠,青山绿水,产茶季节我们可以自摘、自做茶叶。
【车经赋春镇】 赋春镇历史悠久,古风蕴藉,文气沛然,是婺源古文化的代表之一,自宋至清,赋春就进士35人,仕官一百多人。孕育出如清朝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齐彦槐等历史名人。创造出许多民间工艺品与传统土特产食品,如制作精巧,图案精美的甲路纸伞、酒糟鱼等。镇上主姓为吴姓,是西汉的七个异姓王(长沙王)吴芮的后裔,长沙王吴芮墓葬于婺源鸡笼山,我们回程时再聊聊长沙王吴氏与婺源的渊源掌故。
婺源导游词最新范文相关文章:
★ 导游词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