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烽火》教案素材
推荐文章
《内战烽火》教案素材
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的文件,有利于人民,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和平的诚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战烽火》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内战烽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方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与教师生动讲述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中双方激烈斗争的场面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认识。
通过讨论、辩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探索性和合作性学习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断)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重庆谈判》的一个片断,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近代的两个对手——毛泽东和蒋介石坐到了一块。我们知道,这两个不同党派的代表人是有血海深仇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个坐到了一起?他们坐到一起是为了什么?结果怎样?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探究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片一: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图片二:美国教官帮助训练国民党军队
图片三:美军在塘沽登陆
图片四: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问题:
(1)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2)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
把中国变成他的殖民地
一、 重庆谈判
问题1、蒋介石既然已定下内战的方针,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多媒体出示材料)
(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机会准备内战,并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统一”的目的。)
问题2: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不会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以有多种判断,但是要讲清楚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电文手稿
图片二: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对局势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但还是决定去。原因何在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图片二: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
问题3、重庆谈判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签定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图片三:“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然后师生一同结合教材,分析“双十协定”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两大问题没能达成协议?
(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核心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问题4:重庆谈判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5:为什么说:“双十协定”鉴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图片四:重庆谈判结束,重庆各界人士前往机场送行
教师讲述: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的文件,有利于人民,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和平的诚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如果国民党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失去了人心。
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问题1: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liuxue86.com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教师总结: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问题2:你认为国民党的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3:这首打油诗发生在哪个解放区?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三、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导语:1947年8月8日,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
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做渡江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黄河。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图片二: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图片三: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问题1: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问题2:(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课后小结
课内练习:
1、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3、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问题 B作内战准备 C争取国内和平筹备 D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A B B
4、列本课大事年表。
参考答案:(1)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开始。
(4)1947年夏,刘邓开始挺进大别山,后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板书
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二、战略防御
1、 内战爆发
2、 转战陕北
三、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开始。
(4)1947年夏,刘邓开始挺进大别山,后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内战烽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学过程
【导入】
直接导入本课,提示学生内战发生在国共之间,并板书,请出本课虚构设计人物“张铭”进入本课
【活动】一、重庆谈判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片一:抗战胜利,人民庆祝活动
继续播放:
图片一: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图片二:美国教官帮助训练国民党军队
图片三:美军在塘沽登陆
图片四: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问题:
(1)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2)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
把中国变成他的殖民地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通过真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事实。
【讲授】一、重庆谈判
问题1、蒋介石既然已定下内战的方针,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多媒体出示材料)
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机会准备内战,并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统一”的目的。
问题2: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不会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以有多种判断,但是要讲清楚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二: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对局势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但还是决定去。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和图片并结合教材,通过讨论得出多种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假设法让学生感知毛泽东会不会到重庆谈判。
通过真实的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
【讲授】一、重庆谈判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图片二: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
问题3、重庆谈判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签定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图片三:“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教师讲述: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的文件,有利于人民,蒋介石被迫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和平的诚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如果国民党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失去了人心。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和图片并结合教材,通过讨论得出多种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历史。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讲授】二、全面内战
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问题1: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1947年3月,蒋介石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撤离延安,在国民党占领延安后,他们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的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了。
教师总结: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去探究历史真相,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思考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和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因,初步认识是由于中共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
【讲授】三、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导语:1947年8月8日,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
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做渡江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黄河。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片一: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图片二: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图片三: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问题1: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刘伯承也说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优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问题2:(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回答。
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图片和图表给学生最直观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探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