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模板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模板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模板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溶液的形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学生回答]

  1.各部分完全相同。liuxue86.com

  2.没有析出沉淀。

  [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

  [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

  一、溶液

  [投影]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解其他物质的作用。

  [投影]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交流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教师指出]开课的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

  [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

  [学生发育]

  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

  [学生发言]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教师给予鼓励)

  [引导]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

  [投影]活动与探究二:

  实验用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药匙、试管、胶头滴管

  步骤: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2.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①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活动与探究三”。

  [投影]活动与探究三:乙醇溶于水

  实验用品:乙醇、高锰酸钾水溶液(高锰酸钾起显色作用,便于观察)、试管、胶头滴管

  [学生活动](做上述实验的第一部分)

  [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分层。在振荡过程中有一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

  [引导提问]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回答]不稳定。

  [引导]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那什么是乳浊液?

  [学生讨论、总结]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引导]现在进行“活动与探究四”的第二部分,看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交流]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倒掉液体后试管较于净。

  [设问]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动画模拟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又能随水流走。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设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发言]

  1.用洗衣粉洗衣服。

  2.用洗发水洗头。

  3.洗餐具时加入洗洁精效果较好。

  [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讨论、总结]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现象。

  [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发言]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一般水是溶剂。我们还学习了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试剂,准备蔗糖溶液、食盐水、果汁各一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海洋图片,由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物质,而我们又看不见他们的存在入手,引入我们要探究的课题—《溶液的形成》。

  1、 探究实验一:老师演示蔗糖分子溶解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些固体跑哪里去了?观看物质溶解的微观模型图,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设置真实的情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亲身体验,并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师生互动1:

  (1)请三位同学上来品尝三种液体,说出液体名称,上、中、下三处的味道如何;老师总结溶液体现的特征;

  (2)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得出溶液的另一个特征;

  (3)

  问:形成的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答:能(不能)

  老师给出答案并说明原因

  (4)问:此时的液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混合物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得出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液体是溶液?

  溶液概念的建立,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强化对溶液特征的理解。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过渡。

  师生活动3: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得出结论(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习对比实验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等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溶质、溶剂判断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充当的角色可能不同。

  师生活动5:既然已经知道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再引导学生进行溶液命名的探究,说出命名的原则,根据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 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总结。


相关文章:

1.有关溶液的科普知识:可乐与牛奶是溶液吗

2.2019年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

3.铜版画的起源

4.高三化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最新

5.高二化学教师的工作计划最新

15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