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创业资料 > 企业运营 > 大公司背后逻辑有什么

大公司背后逻辑有什么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大公司背后逻辑有什么

  现在很多公司boss事业做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去读一个商学院EMBA。那么,boss们求学的动力从何而来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公司背后逻辑有什么 ,欢迎大家阅读!

  你公司最关键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记得以前滴滴打车的创始人程维说过一段话,很好,他说“遇到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去想,最关键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市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平台的生存价值,就看你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打车软件出现之前,你3分钟以内很难在路边等到一辆出租车。

  有了滴滴打车,你在屋里有70%的概率3分钟以内叫到一辆车。

  用户得到的不仅是便利性,更是确定性。

  什么是用户体验?便利+便宜+确定=爽点。OK,这就是滴滴打车的底层逻辑。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餐饮业的底层逻辑不是好吃,而是服务,也就是舒服。”

  做餐饮,你不可能长期保证自己做的东西最合顾客口味。因为厨师可能被挖走、厨艺可能被学走,再好吃的东西,人也有厌倦的时候。所以,好吃是难以长久的,长远看来,还得靠服务。

  服务好不好,主观感受很重要。怎么管理顾客的这个“主观感受”呢?海底捞的办法是,总部定期安排一些“神秘访客”,悄悄去餐厅吃饭。这种“偷袭式考核”,会成为常态。

  归根到底,海底捞都是围绕着“服务好”来做各种管理安排、考核激励的。

  商业领域的各种纷扰、各种变化,看起来错综复杂,但解读背后的底层逻辑,往往不超过10个字。比如:

  麦当劳的底层逻辑就是“快”

  背后做的很多标准化、流程化都是围绕着“快”进行的;

  苹果公司的底层逻辑就是“极致的人机交互体验”

  所以苹果的产品设计都是“体验优先于性能”;

  小米的底层逻辑就是“极致的效率和性价比”

  这也是为什么雷军总是强调“硬件毛利不超过5%”;

  腾讯的底层逻辑就是“用户体验”

  腾讯员工的动作靠两个东西来约束,一个是KPI,另一个就是“用户体验”这个核心价值认知,而且用户体验大于KPI;

  阿里巴巴的底层逻辑就是“帮客户做生意”

  用各种办法吸纳、调节流量帮商户做大生意。

  我们IMS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就是“让营销变得更容易”。

  这是我们做事业的价值指针,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动摇。价值感清晰,所以,企业的内耗最小、效率最高,团队很少去做多余的事。

  精准商业、跟踪经济和KOL背后的底层逻辑

  前面,我已多次谈过精准商业、跟踪经济和KOL的概念。

  在此,我想从根本上阐释这些概念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里谈两个案例:拼多多与宝洁。

  拼多多确实很厉害,创立三年时间,订单总量就超过京东商城,只是因为货单价比较低,才使得GMV(总成交额)暂时落后。

  宝洁的收入规模在2012年接近800亿美元,此后几年一直是下坡路,2017年营收仅为651亿美元,只有10年前的水平(2006财年宝洁年销售额是682亿美元)。

  表面上看,拼多多是互联网公司,宝洁是快消品公司,两者似乎没有什么交集。

  深入观察,你会发现两家公司在精准商业、跟踪经济上都有极高水平。

  拼多多立足于微信社群,引导人们“拼团消费”。这种特别便宜的“拼团消费”,吸引大量消费者发生“群体性”购买行为,于是,这种“群体需求”被大数据技术“精准刻画出来”。然后,将其与厂家精准对接(即C2B,用户直达厂家),这是一种重构生产力的精准商业。

  可是,你知道吗?基于C2B的精准商业,10年之前,宝洁就已做成了。

  宝洁与零售商配合非常紧密,比如,在宝洁与沃尔玛的合作里,已经有一套十分高效的C2B信息系统——如果你在沃尔玛的货架上拿走一瓶洗发水,POS收银系统就会把记录下来的交易数据,直接传到宝洁的后台系统之内。这样宝洁就可以实时掌握各种数据,从而安排持续补货、物流调运、营销策略。

  在精准营销、跟踪用户上,拼多多与宝洁其实是不相上下的。那么,为何拼多多现在是气势如虹、宝洁则是面临较大业绩起伏?

  那些看起来做了一样事情的厉害公司,因为底层逻辑的不同,实际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宝洁的底层逻辑是“想得起、买得到、快打快销”,宝洁的精准商业是将用户视作一个一个孤立的对象,进行瞄准、定位。

  拼多多的底层逻辑是“社交电商”,要使一个一个孤立的用户“结成团”,用户之间形成网络社群,在分享、互动中形成深度共识,最后实现“病毒式的自传播效果”。

  底层逻辑的大不相同,导致了精准商业、跟踪经济在实际效果上的完全不同。

  所以,在我的创业经历中,真正看透、解决业务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深入商业、行业的底层逻辑去处理问题。

  为什么我始终认为KOL(关键意见领袖)必将重塑营销行业?

  因为营销行业的底层逻辑在变——已经从传统的品牌营销,转向潜意识层面的信任、共识营销。

  那么,过去广告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会逐渐被KOL取代。

  在知名咨询公司凯度(Kantar)发布的2019年媒介趋势报告中,已经清晰指出:2019年,品牌方会增加对专业KOL的投资。

  专业KOL指的是某个特定领域中的专家,他们的粉丝数量相对较少,但是拥有粉丝的高度信任。他们定位清晰、调性固定,品牌比较容易找到符合自己定位的合作伙伴。

  目前,KOL营销在美妆等行业已是主流手段。

  最后,我想以行业内一个段子收尾:“社交媒体平台变成了交易平台,电商网站成为了广告媒介,广告媒介成为了内容生产者,数据科学家变成了广告人,广告公司变成了科技公司”。


相关文章:

1.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提升方法

2.雅思口语的答题逻辑是什么样的?

3.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是什么

4.如何判断有没有逻辑思维

5.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哪些区别

相关热搜

14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