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营销如何获取有效用户
邮件营销如何获取有效用户
由于退订、垃圾邮件的投诉、硬弹等因素,邮件用户的数据库会不断缩小,而给企业的邮件营销带来挑战。如何增加电子邮件的用户数据库的,是企业主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使用官网,“拦截”主动浏览者
任何主动进入公司官方网站的浏览者,是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兴趣的一些人。所以无疑,官方网站是搜集新用户的有效途径。建议在网站的明显位置设置订阅入口,“拦截”主动浏览者;订阅入口并不局限于主页,应当贯穿于所有的网站子页面。企业主要做到的是,确保订阅入口鲜明、醒目、有吸引力,绝不让任何浏览者未留下电子邮箱而“漏网”。
2.线上线下互通,“全面出击”捕捉电子邮件
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已是趋势。对于有实体店铺的这类电商来说,那些既在实体店购买产品,同时又会在线购物的用户,其客户生命周期的价值很高。这类企业主在搜集精准的用户数据方面也会颇有优势。所以建议在销售点或零售商店中,培训工作人员学会搜集用户电子邮件。
在实体店的现场销售中吸引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务必要做到态度友好、令人信任,并可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消费者提供电子邮件的积极性。相同的方法可扩大至贸易展览会及其他任何的线下活动。如果现场用户是手写输入其电子邮件地址,务必要求用户重复填写两次来保证其正确性。
3.结合热线电话,“开拓”搜集电子邮件
许多客户更愿意通过热线电话,来咨询并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千万别忽视热线电话的“开拓”作用。培训电话客服人员如何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说服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地址。
4.整合社交媒体,获取“推荐型”客户
网友间主动的多向信息交流,近乎无限地延展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使邮件营销的效果得以延伸。所以,企业主应当建立“好友推荐”项目,鼓励用户自发的向朋友进行“推荐”。其中,社交媒体为人们彼此之间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平台和渠道,已经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并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所以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的作用,鼓励您的客户推荐新用户“关注”,建立新用户清单。
另外,使用邮件营销自带插件按钮,如“一键转发给好友”。因为那些好友类的邮箱地址,质量特别好,所以邮件主应当采取一些主动措施,争取将这类用户转化成会员。当已有用户向其好友触发口碑营销时,自动的即时发送推荐订阅类邮件,鼓励好友订阅,并搜集他们的个性喜好,补充到数据库。
5.统筹广告资源,全面“撒网”
根据“推拉平衡”的原则,营销不仅需要关注单个的热点组合,更应关注各种营销之间的组合。所以企业主应充分利用其他营销方式进行扩展,全面“撒网”搜集用户电子邮件地址。比如,在报纸、杂志、电视、电影、招贴等平面广告,以及网站、SEO等数字营销方式中,提供邮件营销的订阅入口。在各媒介“串烧”邮件订阅时,务必做到简洁、明了、有趣、有益。
【拓展阅读】
双十一已经过去差不多一个月了,那么双十二又快将要来临,那么营销的新动向又将怎么变化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新媒体小编成戏精了
12月11日晚,京东金融在微头条上发布一条动态“14万评论很厉害吗?”并配上一张“大家努力,我们发钱”图片,经过粉丝接力、系统推荐之后,点燃头条用户参与热情。
截止12月12日下午3点,京东金融以1.7万粉丝“四两拨千斤”收获210622条评论,截止笔者发稿时,京东金融还在用小视频随时播放获奖评论用户,大家不妨算算省下了多少广告费。
这“14万评论”正是前几天支付宝微头条小编的战绩。话说支付宝微博小编大打同情牌,让评论数突破5千,而微头条小编怼上了,最终微头条支付宝粉丝为74万,评论数突破14万条,彻底打败了粉丝为1249万,评论为1万条的微博运营。世界上最悲伤的故事,莫过于我的粉丝是你的几十倍,但你的运营效果却是我的十几倍。
有人认为这是支付宝口碑双12造势,京东金融也在备战双12理财产品大战,这家互怼的戏码、发钱的戏码,让网友玩的很嗨,这可能是2017年最低成本新媒体营销事件,笔者认为有以下启示:
1.以往新媒体运营简称为“双微”,以后要改口称为“三微”,微头条与微博效果更好。
2.以往运营指标是10万+刷屏和涨粉,但是微头条百万+屡见不鲜,粉丝没有微博那么虚,但评论量更加活跃,真实粉丝才有价值。京东金融一天超20万的评论,让10万+评论成为新媒体运营爆款的新起点。
3.企业新媒体运营要自带人格属性,敢爱敢恨,不能做简单的搬运工,带情绪、走心才能激发用户参与。京东金融的今天的微博内容就跟微头条完全不一样,显然是不同的小编在打理,针对不同平台属性进行运营。
4.借势营销借时间节点、借竞品热点,甚至可以制造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冲突”吸引网友关注。
二、 为什么微博运营越来越不给力?
其实支付宝微博运营还算是好的,估计很少有哪家公司敢跳出来说自己家的微博评论突破过5千,杜蕾斯除外!支付宝怎么说也和微博算是表亲,因此有人怀疑关注支付宝微博的是不是假粉丝。
据资深产品经理透露,微博对蓝V(企业用户)向来是“辣手摧花”,企业发布内容一般只分发给5%用户进行“灰度测试”(What?发个微博跟上线App似的),如果互动率高的话,才会进一步扩散到15%,一般徘徊在5%-15%之间,曝光率受到了制约。
微博原本是为了避免用户被营销信息受困扰,如果放开蓝V用户的微博,那么微博将会被营销信息隐没,不过,在微信公众号企业都开了订阅号,并未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微博Timeline主页内容不是“你想看就能看”。有网友反映,自己发布微博动态有时候都找不到去哪里了,反而是一堆没有关注的网红和微商动态,说好的不被营销号淹没呢?
微博曾在2015年年底及2016年推出“红包大战”,说白了就是用钱买粉丝,那个时候,张小龙正通过微信产品改版不断驱逐微商,反正去微博上买面膜、化妆品、衣服、代购也叫“微商”,2016年上半年微商与“网红经济”合流,加上短视频、直播风口兴起让微博市值突然还赶超了美国师傅Twitter。花钱上“粉丝头条”才能买曝光率被当做成功经验保留了下来!
但问题是,买了粉丝,画像是否清晰呢?是否经过粉丝的同意?究竟是哪些粉丝看过了?以上这些均不得而知,互动区也越来越寂寞,这也是绝大多数微博运营的烦恼。
最近两年微博影响力峰会上除了邀请网红以外,就是一些网红经纪公司及MCN团队;据公众号刺猬公社的报道,“据某MCN机构透露,微博MCN管理系统按照所提供的资源多少分为300万、500万、1000万三个价位供机构选择;今年变成了500万、1000万两个套餐,具体包括头条、粉丝通等硬性服务,以及平台活动、奖项评选等软性服务。”
可见,微博已从“不好玩”变成“玩不起”了,微博的玩家怕只剩下高光的娱乐圈了。作为互联网的八卦中心,听说咪蒙老师找选题就是看微博热搜,当王思聪不爱发微博了、卓伟、关八封号后,微博除了寄希望于明星宣布恋情,恐怕也只能这样了。
三. 微头条的逆袭逻辑,与自媒体的狂奔
对于企业信息,我非但不排斥,反而是重点关注对象,从今年4月份微头条上线之后,就一直陆续关注一些行业高管,科技及财经媒体头条号、企业号,在微头条是没有所谓的“蓝V”的,并没有对企业动态进行限流,现在是我进行行业观察主要社媒平台,很多消息也是在微头条之中第一时间发布了。
从京东金融双12营销大获成功来看,这条微头条动态应该分发给了此前参与“支付宝小编互怼”评论的用户,再一次相对精准地触达目标群体,所以京东金融粉丝虽比支付宝少很多,实际评论反而超过了支付宝,当然,这也离不开现金激励。从侧面反映出,微头条甚至能延续“事件营销”的热度。
2017年,今日头条上线微头条一举打破了这么多年“双微”在社媒平台的垄断地位。与微博关注的是营销大V、网红包装团队、为阿里导流不同,微头条对今日头条战略价值是让自媒体内容生产更高频,从人工智能推荐到社交推荐双管齐下,最终沉淀头条用户社交关系链。
短期来看,微头条并不急于“变现”,对用户体验追求相当严苛,比如我关注了“科技先生”这个头条号,评论置顶就是这条,我点赞了等于我与好友有了共同关注点,又互动了一次;另外大家可以在评论上长按,能够产生“打Call”娱乐效果,魔鬼在细节,头条大杀四方不服不行啊!
越来越多的大佬如周鸿祎、雷军、刘强东已把微头条作为自己发声的首要渠道,头条日活超1亿用户能让大佬动态百万+成为常态,一个人相当于一个公关部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微头条人工智能推荐可避开“黑粉”、过滤不精准粉丝,形成粉丝与大V互动“正反馈”、正能量场。
对适合小白用户而言,微头条依然是最表达的自媒体舞台:
1.不必像朋友圈那样受限于好友关系链,朋友圈阅读量小于好友数,公众号内容阅读量一般小于粉丝量,今日头条算法能把内容推荐给“似曾相识”、“神交已久”的人,形成泛社交关系。
2.优质内容点评次数多促进系统推荐力度,分发至更多相关人群,等于在头条有平台帮忙免费涨粉,走红速度会比其他地方快,而头条醇厚的“评论段子手文化”也能给作者带来交流快感。
3.无论是写短内容、发文章、拍短视频、问答都会以微头条动态展现,充分发挥展示个人才华。
结语
对于社交媒体平台来说,除了大V和普通用户以外,企业机构号本身能输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平台用户活跃度高,推广效果好,老板才更有动力支持“小编”们玩,能够解决推广难题也是功德无量,只不过现在微博太杂、微信公众号打开率太低,才有微头条冲出重围机会;微头条或许正是对自家的人工智能技术自信,才敢像企业主放开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微头条会成为企业注意力的新主场,双12新媒体营销战的信号已经很明朗了
【拓展阅读】
企图将年轻人标签化是一种看上去有些偷懒的行为,但从营销角度对这一消费群体进行洞察是有必要的,这是获取消费能力强、消费心态开放的优质增量用户的前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怎样做营销才能圈住年轻人的心?欢迎大家阅读!
后喻时代:“90后”成话语体系领导者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著作《文化与承诺》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时代:“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在“前喻文化”中,晚辈向长辈学习知识和经验;在“并喻文化”中,晚辈、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在“后喻文化”中,由于知识和经验更替的速度加快,出现了长辈向晚辈学习的状况。
“90后”“95后”与互联网相伴而生,他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加熟练、高效,加之对新鲜信息的开放心态,让他们成为“后喻时代”的被学习者,成为流行话语体系的发明者和发酵者。
嘴炮Max、胖次、尬舞、空耳、黑人问号脸……一系列由“90后”“95后”创造的词汇不同程度地火着。在“后喻时代”的背景下,“我开心就好”的“90后”“95后”放飞自我创造着生词,而有些心虚的“70后”“80后”则表现出追捧的姿态,成为学习者和推波助澜者。
这一现象给营销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作为话语体系年轻人群越来越难“被引导”和“被取悦”了。他们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甚至是制造新鲜、有趣的概念、现象或者事物,这让大量平庸的商品和营销失去立足之地,只能得到“不感兴趣”的评价。
策略:和年轻人一起放飞自我,或比他们更放飞自我
为了吸引“后喻时代”这些懂得太多的年轻人,品牌们要么去迎合,要么就得脑洞比他们还要大,创意能做到让年轻人一脸蒙圈、深表跪服。
日本“国民冰棍”BLACK的形象代言人,就是一个线条简陋到丑陋的小人儿,他擅长跳又丧又尬的舞蹈,唱着“这个广告要能增加销量,那就见鬼了呀”的广告歌,甚至表演又污又蠢的“脱内裤”舞,以满身槽点和黑色幽默备受年轻人追捧。
标准“精享族”:喜欢为“小确幸”买单
“90后”不喜欢上纲上线,不喜欢严肃、平庸和脸谱化,他们甚至不仅只“看脸”,比起前辈们,他们是更理智和精明的消费者,也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尝鲜者和“精享族”。
“精享族”概念由Google于2016年首次提出,它是指崇尚“精明消费,享受生活”价值观的人群,这一人群上网时间长,愿意为挑选高品质的商品付出较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他们会为了弄懂洁面乳的功效而去辨别皂基和氨基酸;会为挑对家具去学习卯榫结构;会为了买一个扫地机器人把市面上所有品牌的评价全部浏览一遍……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年轻人不再从货架上随便捡起一个品牌或一件商品,他们也不愿意听到诸如“让生活更有品质”这类空洞的口号,他们更喜欢实用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喜欢那些能带来“小确幸”的产品和营销。
策略:情怀牌要省着打,消灭“小确丧”才是王道
情怀或许也能打动“精享族”,却未必能让他们松开捂住钱袋子的手。形而上的情怀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上落地,才能让“90后”感觉到诚意。能够帮助“90后”解决“小确丧”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获得“精享族”认同的正确姿势。
相比于把价格昂贵与否、出身名贵与否作为衡量商品和服务品质感的前辈,“90后”更关注那些看似琐碎、不解决也不会有大碍的问题,这恰恰是能给他们带来“小确幸”的地方,也是他们对生活品质感高低的衡量指标。
类似Wi-Fi太卡刷不开网页、忘带钥匙被锁家门外、起夜开灯被光线刺痛眼球……这类不解决不会死人但会令人抓狂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产生“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心情,那么起码年轻人会产生一丝亲近感继续读下去,而不会看完第一行字就冷漠地说“这是什么鬼”,然后束之高阁。
比如360智能家近期推出的360安全夜灯、智能门锁等产品,就是抓住了类似“晚上起夜开灯刺眼”“推拉式门把手”“卫生间信号太差,上厕所玩手机刷不开网页”这种“小确丧”的问题,制作了解决年轻人生活痒点的智能家居产品。这种从年轻人恐惧、厌烦等小情绪出发的营销策略,不仅仅说清楚了产品的具体功能,也从情感的角度充分宠溺了容易为小事焦虑的“90后”。
心智低龄化是表象,“中年危机前置”是真相
在电影《猜火车》里 ,青年人马克觉得中年人的生活千篇一律,充斥着矫揉造作,并对此充满不屑和厌恶: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一个TMD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星期天早上,搞不清自己是谁。
与马克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严肃与极端并不感冒,他们喜欢自称“宝宝”,喜欢用表情包代替文字,用二次元覆盖现实。这一切,都让这个人群看上去与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稳重大相径庭,折射出心智低龄化的倾向。
“90后”已经开始感受到“中年危机前置”的困扰:他们热衷在朋友圈分享健身打卡,愿意为知识付费,偏爱散发着“消费升级”气息的商品,处理恋爱和人际关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职场发展充满焦虑,对房价感到绝望……
只不过,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喜欢血淋淋的抵抗,而是选择丧丧地向世界撒娇。
近年来流行的“丧”、玩世不恭的“嘻哈”等流行文化,不过是年轻人精神的一个壳,而被这个壳包裹着的,是与中年人如出一辙的焦虑。
这也是负能量营销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它们一方面直指年轻人心底的焦虑,引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又必须披上丧、吐槽、幽默等外衣,软化这种焦虑,让年轻人可以以自嘲的姿态接受扎心的事实。
策略:以卖萌、耍贱、丧丧的姿态,委婉地宣泄焦虑
就像在过去几十年中,日本三丽鸥公司的“头牌明星”一直是温顺、可爱的Hello Kitty,她甚至没有嘴巴,给同时代的年轻人带去正能量的治愈。然而近年来,情况却发生变化,一颗性别不明、体态软糯、表情颓丧的“蛋黄哥”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以一种慵懒、萌贱的姿态圈粉无数。
如果说Hello Kitty是一位精致的淑女,那么“蛋黄哥”就是一个邋遢的废柴少年,它以一种幽默的姿态帮助年轻人宣泄“中年危机前置”的焦虑感,符合了他们心灰意懒但又能自寻乐趣的情绪,才成为新一代的卡通网红。
“即时”一代:IWWIWWWIWI心理是常态
“90后”是“即时”的一代:QQ、微信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与外界交流信息、分享动态并收到反馈;外卖APP让他们用不着花冗长的时间做饭,也不用出门去餐厅,在家就能享用种类丰富的食物。
面对多元、随时可被满足的消费选择,年轻人停留在某个产品、品牌上的时间和耐心都极其有限,有一个英文缩略语可以描述这种心理:IWWIWWWIWI,即“I want what i want when and where i want it”的缩写。翻译过来即为“我想要的,此刻就要;我想要的,在这儿就要”。
这里既强调了“我想要的”,即年轻人消费大多凭主观自我的心态,也强调了“在我想要它的时候”,这种想要就马上要的心情,体现出年轻一代“即时消费”的行为习惯。他们很少为了买一个消费品而计划、斟酌,而是在商品符合自己当下期待时就迅速出手。在消费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今天,阅后就买、喜欢就购的消费行为会越来越普遍。
策略:给出“快”的承诺,降低用户心理成本
针对年轻人这种“想要就马上要”的消费心态,商家们当然首先要把“快”升华成品牌特点。除了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缩短每个服务环节的时间成本,还有没有讨巧、卖乖的套路?泰国的肯德基很机智,他们突出“快”的方式是,把产品外包装的盒子设计成了动态的光环,但凡看到的人,都会惊讶于一种“快到闪电”的肯德基新特色。
因此,“讨好”年轻人的套路很多,不一定要采取改头换面的“重模式”,类似肯德基这种抓住年轻一代想要快的“即时心态”,在盒子的外观上加入了“自带加速度”的设计,不仅博得人们眼球,更能让年轻消费者想起嗖嗖前行的快递小哥。
反对套路:拒做“人格商品袋”
文艺青年,就该上豆瓣、穿MUJI、听民谣、读雷蒙德·卡佛?
这一代年轻人并不迷恋标签。他们不但不喜欢“90后”“95后”这些标签,也抵触“文青”“新中产”“轻奢派”等标签,总而言之,他们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盛满各种商品、各种标签的袋子,不愿意让外界的标签附着在自己独特的人格上,他们拒绝成为“人格商品袋”。
年轻一代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所消费的产品,来凸显自身的特征、来表达自我的品位和心情。他们也更希望带有情感属性的产品,对于冷冰冰的工业产品往往无感。毕竟,正是软性元素诸如萌、贱、黑色幽默等让流水线上的产品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策略:打破“固定模式”,跟常规套路说再见
正因此,瞄准“90后”们的各路品牌就很难再拿“优质”“奢华”“精萃”等来说事,而是用年轻人热衷的、感到新奇的方式,让他们因为情绪合拍而去喜爱一款产品。
如果你想推广一款以滋润皮肤为主打功能的精华液,你会用什么方法把它介绍给年轻人?
请美女明星代言?在TVC里塑造一个追求者众、光鲜亮丽、自带主角光环的女性形象?抱歉,年轻人可能会觉得那是谎言,令人尴尬。
泰国的一则精华液广告另辟蹊径,采用喜感十足、无厘头的方式勾起年轻人对一款精华液的好奇。他们的做法是,让一个姑娘拿着一条鱼,在大海上历经风暴穿越大洋,最后把鱼喂给一只蓝鲸,然后……被鲸鱼吐了一脸。
这个情节怪诞的故事,却把精华液产品的关键词——法国、深海、滋养等特点串在了一起,并用一种让年轻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呈现。年轻人最终选择它并不是因为它是名牌,而是一款有性格、有趣味的新产品。
“90后”“95后”人群的生活有着一万个侧面,每一个侧面有着十万种色彩,对于这一群体的分析与解读再多,都不足以完全概括他们并贴上标签。营销人所能做的,就是在无数的表象中归纳出一点规律,洞察出一些本质,并以此为海图,顺风顺水地驶向年轻人的海域。
相关文章:
2.邮件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