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尴尬”与“理性”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大学生创业的“尴尬”与“理性”
作为自主创业两年的新人来看,创业仍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1%左右,按每年毕业人数600万规模计,我国每年大学生有6万人自主创业。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而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率为10%左右,欧美一般在20%至30%左右。除了大学生创业率低,我国创业大学生的成功率也较低。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然而,有数据显示,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从2003年的15%一路下滑。
何以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
尽管国家为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免费培训等,但整体上还不够完善。想创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很难符合优惠条件。各级政府有限的投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广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对创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门槛。
多数大学生往往空凭一腔热情加入到创业大军中,他们所表现出的自我定位模糊、对市场缺乏判断和处理能力以及眼高手低等问题,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没能实现创业初期美好的梦想,便黯然退出了创业的队伍。
面对大学生创业,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和思考,让社会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公众舆论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环境。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强制度环境的改善,打开政策瓶颈,为大学生创造宽松的创业制度环境。在良好的创业环境基础上,大学生自身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为创业做好充足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有效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风险投资与融通资金;组建强有力的创业团队,以有效克服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创业是艰难的,也是成败并存的,是对创业者综合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做到形成自信、开放、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
一是要有敏锐的商业意识,在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生意场上,眼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果断的行为能力,在创业时期往往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大学生创业者除了诚实可信还必须要有魄力,敢于抓住商机,即使没有十足的把握,也应果断的尝试;
三是抗打击能力,正确看待挫折与失败,百折不饶;
四是强烈的成就动机,创业者都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五是善于自我调适,面对市场的变化多端,竞争激烈,创业者能否因客观变化而“动”,灵活的适应变化,成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有在社会、政府、学生三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最终实现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创业不仅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命运,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而且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